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4、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5、用0.1mol的Al2(SO4)3固体配制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从中取出10mL,其Al3+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含SO4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若将这10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6、为了达到下列的实验要求,请从供选择的化学试剂或实验方法中选出合适的,将其编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并按要求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供选择的化学试剂或实验方法如下:
A.加入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通入适量的CO2
C.通入Cl2气体 D.加入适量铁粉
E.加入CaCl2溶液,观察 F.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
G.丁达尔效应
(1)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________
(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杂质:_______
(3)除去FeCl3溶液中FeCl2:_____ ,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保存FeSO4溶液时要加入____ ;
(5)除去NaHCO3溶液中的少量Na2CO3杂质: 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装置,完成实验。
(1)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选用_______(填序号,下同)。
(2)除去水中的泥沙选用_______。
(3)用NH4Cl和Ca(OH)2制取NH3,选用_______。
(4)加热MnO2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Cl2,选用_______。
8、食物的酸碱性是按食物在体内_____________的性质来分类的。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溶液的酸碱性是________(填“不同”或“相同”)的概念。味觉上酸性食物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酸性食物,例如水果中__________。我国居民一般尿液偏酸性,因而需摄入_________等碱性食物,否则易形成“______症”。
9、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MnO、Fe3+、Cl-、CO
、OH-、NO
中的几种。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
(2)取少量原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3)取(2)的中的滤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__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4)原溶液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___。
10、
(1)食品和药品关系人的生存和健康。
①市场上销售的食盐品种很多。下列食盐中,所添加的元素不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
A.加钙盐 B.加碘盐 C.加锌盐
②纤维素被称为“第七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但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废物的排泄。在化学分类中,纤维素属于______(填字母)。
A.蛋白质 B.脂肪 C.多糖
③某同学感冒发烧,他可服用下列哪种药品进行治疗______(填字母)。
A.麻黄碱 B.阿司匹林 C.氢氧化铝
(2)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使用材料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①在原子反应堆中得以广泛应用的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说明合金的熔点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______。(选填“高”或“低”)
②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第二天便会因腐蚀出现红褐色锈斑。铁锅的腐蚀主要是由_________腐蚀造成的。
③有机玻璃受热时会软化,易于加工成型。有机玻璃是一种______(选“橡胶”、“纤维”或“塑料”)。
(3)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①CO使人中毒是因为很容易和人体血液中的_________结合。
②城市餐饮业会产生大量污染环境的“地沟油”。综合利用“地沟油”的一种方法是将“地沟油”中的油脂水解以获取甘油和_________。
11、(1)难溶物PbSO4溶于CH3COONH4溶液可制得易溶于水的(CH3COO)2Pb,发生的反应为PbSO4+2CH3COONH4=(CH3COO)2Pb+(NH4)2SO4,说明(CH3COO)2Pb是________(填“强”或“弱”)电解质。
(2)已知次磷酸(H3PO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H2PO2和H2O,则次磷酸是_____元酸(填“一”、“二”或“三”)。
(3)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开写成两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还原反应”式。如2Fe3++Cu=2Fe2++Cu2+的拆写结果是:氧化反应为:Cu-2e−=Cu2+;还原反应为:2Fe3++2e−=2Fe2+。请据此将反应:Fe+2H+=Fe2++H2↑拆写成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写出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未配平)
①NO+HNO3→N2O3+H2O
②NH3+NO→HNO2+H2O
③N2O4+H2O→HNO3+HNO2
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2、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装置C中①的名称是___,此装置中冷凝水进出方向是___。分离植物油和水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哪一种___?(填写字母代号)。
(2)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钠杂质,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选择试剂 | ① | Na2CO3溶液 | ④ |
实验操作 | ② | ③ | 加热 |
所加入的试剂①可以是___(填化学式),证明溶液中SO已经除尽的方法是___,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所加入的试剂④可以是___(填化学式)。
13、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有关数据列表:
| 乙醇 | 1,2﹣二溴乙烷 | 乙醚 |
状态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无色液体 |
密度/g•cm﹣3 | 0.79 | 2.2 | 0.71 |
沸点/℃ | 78.5 | 132 | 34.6 |
熔点/℃ | 一l30 | 9 | ﹣1l6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方程式 ;
(2)在此实验中,装置A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下面的选择题相同)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在此实验中,装置A中要加些沸石,原因是 ;
(4)在装置C中应加入 ,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CCl4
(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应用 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 。
14、把5.4g Al 放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完全反应,计算生成氢气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升(标准状况)。
15、是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放电时生成
。
(1)下列电子排布图表示的Li原子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b.
c.
(2)从价电子排布的角度解释Fe位于元素周期表d区的原因:___________。
(3)的制备:
的结构如图1所示。
①和
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___________。
②的
大于
的
,从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
(4)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晶胞的组成变化如图2所示。
①由于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且磷氧键键能较大,锂离子嵌入和脱出时,磷酸铁锂的空间骨架不易发生形变,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②正极材料在和
之间转化时,经过中间产物
。
转化为
的过程中,每摩晶胞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摩。
16、 Pd/Al2O3是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一种废Pd/Al2O3纳米催化剂主要成分及含量:Pd 0.3%,Al2O3 92.8%,SiO2 5.0%,Co、Pt和炭共约1.0%。采用如下工艺从中提取金属Co和P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2比方法1后续回收流程相对简单,但工业上不常用方法2,从绿色化学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
(2)“酸浸②”时,Pt和Pd分别转化为和
,请写出Pd转化为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酸浸②”时,可用NaClO替代H2O2,两者相比,_______(填化学式)的氧化效率更高(氧化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
(4)酸浸②在一定温度下充分浸取钯,得到氯亚钯酸(H2PdCl4)溶液,钯的浸出率与反应的温度、HC1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最佳的浸取温度和HCl浓度分别为_______。
(5)“络合”过程后得到和
,“沉淀”时,搅拌滴加盐酸调节pH将
转化为
沉淀,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实现该转化的原因_______。
(6)已知:常温下,,
。若滤液①中
,则分离出Al(OH)3沉淀需调节pH的范围是_______。(当离子浓度小于
时认为已沉淀完全),调节pH可以选择的最佳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