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3、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4、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5、CO2和CH4是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CH4和CO2反应制造更高价值化学品是目前的研究目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I.工业上可以利用CO2和H2合成CH3OH:CO2(g)+3H2(g)⇌CH3OH(g)+H2O(g) ΔH<0。该反应在起始温度和体积均相同(T℃、1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进行,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见下表:
| CO2(mol) | H2(mol) | CH3OH(mol) | H2O(mol) |
反应a(恒温恒容) | 1 | 3 | 0 | 0 |
反应b(绝热恒容) | 0 | 0 | 1 | 1 |
(1)达到平衡时,反应a,b对比:CO2的体积分数φ(a)_______φ(b)(填“>”、“<”或“=”))。
(2)下列能说明反应a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字母)。
A.v正(CO2)=3v逆(H2)
B.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C.c(CH3OH)=c(H2O)
D.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II.我国科学家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对含碳产物组成的影响。
已知:反应1:CO2(g)+4H2(g)⇌CH4(g)+2H2O(g) ΔH<0
反应2:CO2(g)+H2(g)⇌CO(g)+H2O(g) ΔH>0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的的H2和1mol的CO2,分别在1MPa和10MPa下进行反应。实验中对平衡体系组成的三种物质(CO2、CO、CH4)进行分析,其中温度对CO和CH4的影响如图所示。
(3)1MPa时,表示CH4和CO平衡组成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M点平衡组成含量高于N点的原因是_______。
(4)图中当CH4和和CO平衡组成均为40%时,若容器的体积为1L,该温度下反应1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_______。
III.在在T1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和为3mol的的CO和和H2,发生反应CO(g)+2H2(g) ⇌ CH3OH(g),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g)的体积分数(φ)与n(H2)/n(CO)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5)当时,达到平衡后,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像中的_______(填“D”、“E”或“F”)点。
(6)=_______时,CH3OH的体积分数最大。
6、在常温下,下列五种溶液:
①0.1mol/L NH4Cl溶液
②0.1mol/L CH3COONH4溶液
③ 0.1mol/L NH4HSO4溶液
④0.1mol/L NH3·H2O和0.1mol/L NH4Cl混合溶液
⑤0.1mol/L NH3·H2O溶液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在上述五种溶液中,pH最小的是 ;c(NH4+)最小的是 (填序号)
(2)比较溶液②、③中c(NH4+)的大小关系是② ③(填“>”、“<”或“=”)
(3)在溶液④中, 的浓度为0.1mol/L;NH3·H2O和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为0.2 mol/L
(4)常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则说明CH3COO-的水解程度_________(填“>”、“<”或“=”) NH4+ 的水解程度,CH3COO-与NH4+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CH3COO-) c(NH4+)(填“>”、“<”或“=”)
7、生活中常用到酸和碱,请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25°C时,CH3COOH的Ka=1.6×10-5,NH3·H2O的Kb=1.6×10-5。
(1)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趋势图如图所示。
①加水前冰醋酸的导电能力几乎为零,原因是_______。
②a、b、c三点所对应的溶液中,n(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用a、b、c表示)。
③c点对应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种类共有_______种。
(2)常温下,在0.1 mol·L-1的CH3COOH溶液和0.1 mol·L-1的NH3·H2O溶液中:
①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c(H+)=_______mol·L-1;0.1mol·L-1的NH3·H2O溶液中c(H+)=_______mol·L-1。
②0.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 mol·L-1的NH3·H2O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两种溶液混合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
a.向CH3COOH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的过程中,的值逐渐减小
b.0.1 mol·L-1的NH3·H2O溶液与0.2 mol·L-1的NH3·H2O溶液中,Kb的值相同
c.常温下,将10 mL0.1 mol·L-1NH3·H2O溶液加水稀释至10 L后,的值减小
d.CH3COOH溶液和NH3·H2O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相同
8、已知:①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4价,既可以升高为+6价,又可以降低为0价,因此SO2既体现了氧化性又体现了还原性。SO2能与氯水、溴水、碘水等发生如下类型的反应:SO2+X2+2H2O=2HX+H2SO4,(其中X2表示Cl2、Br2或I2)②SO2具有漂白性:SO2能与大部分有机色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该无色物质在受热条件下又会变为原来的有色物质,但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二氧化硫能使浸过溴水的滤纸褪色,这说明了_______;
A.SO2的漂白性 B.溴的挥发性 C.SO2的氧化性 D.SO2的还原性
⑵将二氧化硫通入品红溶液,可以看到溶液______,这体现了二氧化硫的_____性;
⑶相同状况,将1体积SO2和1体积Cl2同时通入品红溶液,可观察到品红溶液______;
A.立刻褪色 B.慢慢褪色 C.先褪色,后复原 D.颜色不褪
⑷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9、工业上通常用下列方法治理含氮化合物的污染.
(1)用稀土等催化剂能将汽车尾气中的CO、NOx、碳氢化合物转化成无毒物质,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写出NOx与CO催化转化成N2和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用NH3还原NOx生成N2和H2O.现有NO、NO2的混合气3L,可用同温同压下3.5L的NH3恰好使其完全转化为N2,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3)电化学降解治理水中硝酸盐污染.在酸性条件下,电化学降解NO的原理如图1,阴极反应式为______.
(4)科研小组研究铁屑对地下水脱氮的反应原理.
①pH=2.5时,用铁粉还原KNO3溶液,相关离子浓度、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部分副反应产物曲线略去).请根据图中信息写出t1时刻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t1时刻后,反应仍在进行,溶液中NH4+的浓度在增大,Fe2+的浓度却没有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②pH=2.5时,将铁屑和活性炭同时加入硝酸钾溶液中,可以加快脱氮速率,其原因是______.通常地下水中含有CO32﹣,会降低脱氮效果,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称为等电子原理。如N2和CO为等电子体。下表为部分元素等电子体分类、空间构型表。
等电子体类型 | 代表物质 | 空间构型 |
四原子24电子等电子体 | SO3 | 平面三角形 |
四原子26电子等电子体 | SO32- | 三角锥形 |
五原子32电子等电子体 | CCl4 | 四面体形 |
六原子40电子等电子体 | PCl5 | 三角双锥形 |
七原子48电子等电子体 | SF6 | 八面体形 |
由第一、二周期元素组成,与F2互为等电子体的离子有__________。
11、在Fe3O4+4CO3Fe+4CO2的中,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是还原剂,________元素被氧化。
12、I.如图所示:在B水槽中装有500mL水,容积为a mL的试管A充满了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将试管A倒插入B水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试管A中余下气体的体积为0.5a mL。
(1)通过导气管C向余下0.5a mL气体的试管A中持续通入氧气,A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当试管A中充满气体时停止通入氧气,然后将试管取出水槽,水槽B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设溶液的体积仍为500mL)。
II.将一定量铁粉和铜粉混合均匀后分为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和剩余金属的质量如表所示(设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
实验序号 | I | II | III | IV |
稀硝酸的体积/mL | 50 | 100 | 150 | 175 |
剩余金属的质量/g | 9.0 | 4.8 | 0 | 0 |
NO的体积(标准状况)/mL | 1120 | 2240 | 3360 | V |
(3)每等份混合物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4)稀硝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
(5)V=___________。
13、和
是两种重要的钠盐。
(1)探究、
的稳定性
如图所示,在加热过程中能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的烧杯是_______(填“Ⅰ”或“Ⅱ”),该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比较出_______(填“”或“
”)更稳定。
(2)探究、
溶液分别与盐酸反应过程的热量变化
步骤1:分别取10mL等浓度的、
溶液,测量温度为
;
步骤2:分别加入10mL密度约为的盐酸(20℃),搅拌,测量温度为
;
步骤3:数据记录:
试剂/温度 | ||
20.0 | 23.7 | |
20.0 | 20.8 |
步骤4:实验分析。甲同学分析上述数据认为两个反应都放出热量,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分析不严谨,应该补做如下实验:向盛有10mL水(20℃)的烧杯中加入_______,搅拌,测量温度为,再比较
和
的大小。
(3)除去粉末中混有的少量
的方法是_______。
14、(9分)取1.43g Na2CO3·XH2O 溶于水配成10mL溶液,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直至没有气体放出为止,用去盐酸2.0mL,并收集到112mL CO2(标况)。
求(1)稀盐酸物质的量浓度(2)Na2CO3·XH2O 的摩尔质量(3)x值_________
15、钯()是一种不活泼金属,含钯催化剂在工业、科研上用量较大。某废钯催化剂(钯碳)中含有钯(
)、碳(
)、铁(
)以及其他杂质,故钯碳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如图是利用钯碳制备氯化钯
和钯的流程。
已知:
(1)甲酸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
(2)实验室可在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模拟钯碳“焚烧”过程。
(3)“钯灰”中的主要成分有,加入甲酸可以将
还原成金属单质,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加热条件下钯在王水中发生反应生成,加入足量浓氨水,调节
至8~9,并控制温度在
,
元素以
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①向中加入足量浓氨水反应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加入足量浓氨水后,调节至8~9,溶液中含铁离子的浓度
_______。
③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除铁,原因是_______。
(5)虚线方框内的一系列操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再加入盐酸析出黄色晶体,这一系列操作对提高钯的回收率至关重要。
(6)海绵钯具有优良的储氢功能,其储氢原理为。假设海绵钯的密度为
,摩尔质量为
,其吸附的氢气是其体积的n倍(标准状况),则此条件下,1g海绵钯的储氢容量
_______
,氢气的浓度
_______
(储氢容量R即1g钯吸附氢气的体积;氢气的浓度r为
吸附氢气的物质的量)。
16、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漂白织物。用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
。
②;
;
。
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步骤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吸收塔内在碱性条件下与
生成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生产中需控制吸收塔内温度,避免温度升高,原因是___________。
(3)从滤液中得到的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填标号)、洗涤、干燥。
a.蒸馏b.灼烧c.冷却结晶d.蒸发浓缩e.过滤
(4)亚氯酸钠漂白织物时真正起作用的是。下表是25℃时
及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弱酸 | ||||
①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F、NaCN两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②是常用的沉淀剂。某工业污水中含有等浓度的
、
、
,滴加
溶液后最先析出的沉淀是___________;当最后一种离子沉淀完全时(该离子浓度为
mol·L-1),此时体系中
的浓度为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