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3、以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高锰酸钾晶体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灼烧”时,可在玻璃坩埚中进行
B.“浸取”时,可用无水乙醇代替水
C.“转化”反应中,通入CO2的目的是提供还原剂
D.“浓缩结晶”的目的是分离提纯KMnO4
4、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5、反应A(g)+B(s)C(g);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C的速率(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1)升温__________;
(2)加正催化剂__________;
(3)增大容器容积__________;
(4)加入A__________;
(5)加入C__________。
6、水处理:水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河流湖泊水是人类用水的主要来源,但使用前需要经过净化处理。
(1)常见的水处理剂包括氯气、臭氧、漂白粉、活性炭等,游泳场馆常用臭氧、活性炭对游泳池进行消毒和净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臭氧、活性炭处理水的原理不同
B.用氯气消毒后的水,可用于配制各种化学试剂
C.用漂白粉漂白时,向其中滴入浓盐酸或通入二氧化碳可以增强漂白效果
D.漂白粉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失效
(2)明矾溶于水可以得到Al(OH)3胶体,明矾能用于净水的原因是胶体具有_______。现将此法制得的Al(OH)3胶体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SO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_。
(3)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2KClO3H2 C2O4H2 SO42ClO2K2 SO42CO2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C2O4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B.该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C.每生成 11.2L 气体(STP),转移电子数为 NA
D.KClO3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4)“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分别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1mol 电子时,Cl2与该种含氯消毒剂的质量比”,则ClO2 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_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5)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和消毒剂,它在酸性条件下生成 NaCl并放出 ClO2,ClO2有类似 Cl2的性质。某兴趣小组探究亚氯酸钠的制备。
操作步骤:
①关闭止水夹②,打开止水夹①,从进气口通入足量 ClO2,充分反应。仪器 a 的名称为_______,仪器 b 的作用是_______。
②装置 A 中生成 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B 中的现象为_______。
③若从装置 A 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 NaClO2晶体,则主要操作有:减压蒸发浓缩、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等。
7、2SO2(g)+ O2(g)2SO3(g) △H = akJ·mol-1,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SO2(g)完全转化为1mol SO3(g)放热99 kJ。请回答:
(1)图中A点表示_______,a=_______。
(2)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H _______(填“有” 或“无”)影响。该反应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入V2O5会使图中B点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kJ·mol—1,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常温常压下,由单质硫和氧气经两步反应,生成1mol SO3(g),放出的总热量为_______。
8、燃煤、炼钢等过程会产生含有SO2、NO的烟气,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可用活性炭脱硫脱硝,流程如下图:
(1)吸收塔1,在100~200℃,SO2在活性炭的吸附催化下生成硫酸,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吸收塔2,在活性炭的催化作用下,烟气中的NO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该过程体现了NH3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吸收塔1中若SO2去除不彻底,进入吸收塔2,会降低NO的去除率,原因是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9、在2KMnO4 +16HBr=5Br2 +2MnBr2 +2KBr+8H2O反应中,若消耗1 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mol。
10、(1)质量相等的SO2和SO3,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其中所含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2)在标准状况下,把1LCl2跟5LO2混合,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质量比是__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
(3)某硫酸钠溶液中含有3.01×1022 个Na+ ,则该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是______,Na2SO4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11、工业废气中CO的处理和合理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1)在两个固定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充入2molCO和2molNO,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2CO(g)+2NO(g)⇌2CO2(g)+N2(g),测得反应体系的压强与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与实验a相比,实验b采取的措施可能是_______;
②0~10min内,实验b对应条件下v(NO)=_______;
③实验a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c=_______。
(2)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H。已知:υ(正)=k(正)·x(CO)·x2(H2),υ(逆)=k(逆)·x(CH3OH),其中x为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在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充入CO和H2,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p1_______ p2(填“>”“<”);升高温度,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c、d、e三点平衡常数Kc、Kd、Ke三者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
③f点,=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在一绝热恒容容器中,H2和CO按等物质的量混合反应,以下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
A.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变化时
B.C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时候
C.容器内气体平均密度不变时
D.容器内气体温度恒定不变时
12、回答下列问题:
(1)等质量的、
、
完全燃烧时耗去
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在120℃、
时,有上述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
(2)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它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种。
(3)一种有机物Y的键线式如图所示:
Y的分子式为_______;Y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种。
13、实验室需配制0.10 mol·L-1 NaCl溶液250 mL。
(1)容量瓶上需要标有_________。
①温度 ②浓度 ③容量 ④压强 ⑤刻度线 ⑥酸(碱)式
(2)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第一步: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
天平(精确到0.1 g)、药匙、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两片纸。
第二步: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___g。
第三步: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标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______
②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________中。
第四步:__________,该步实验中还需进行的动手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转移、洗涤。
第六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步:将配好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倒入指定的试剂瓶,并贴好标签,注明配制的时间、名称及浓度。
(3)定容摇匀后,某同学发现液面略低于刻度线,又用蒸馏水添加至刻度线。该操作是否会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造成影响?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14、在一定温度下的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A和1 mol B,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3D(s),5 min达到平衡时,n(B):n(C)=1:3。
(1)0~5 min内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容器内气体压强之比_______。
(2)维持容器的温度不变,若缩小容器的体积,则平衡将向_______(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3)达到平衡后,若保持温度不变,将C从容器中分离出一部分,则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二氧化碳的固定和转化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以和
为原料合成乙烯,反应过程分两步进行,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实线部分):
写出加氢合成乙烯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热选用字母表示)。
(2)研究表明,CO和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Ⅰ. ;
Ⅱ.
反应Ⅱ的能量变化如上图虚线所示。
已知:的选择性
,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科研团队在相同条件(温度、压强、投料比等均一样),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未达平衡),测得如表数据:
催化剂 | CO转化率(%) | 乙烯选择性(%) |
甲 | 40 | 60 |
乙 | 52 | 56 |
丙 | 63 | 40 |
上述反应条件下,选择催化剂_______时,乙烯的产率最大。
②团队选用某催化剂,在压强、投料比,反应时间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得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得出为工作温度的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D点为对应温度下转化率最高点,分析DE段转化率下降的原因:_______。
③进一步研究表明,温度为,CO:
为1:2的条件,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压强为P,CO的转化率为70%,
的平衡选择性为
。则
的转化率为:_______,反应Ⅰ的压强平衡常数表达式
_______。
(3)进一步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由CO制备乙烯,下图a、b均为阴极的示意图,图为生成乙烯的法拉第效率(描述电能利用率的量)与电压的曲线:
你觉得选用装置_______更合适,写出其电极反应式:_______。
16、原理综合题
(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与
反应生成
和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
,相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质 | |||
燃烧热 |
________
。
(3)探究合成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
的产率。以
、
为原料合成
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Ⅱ.
Ⅲ.
回答下列问题:
________kJ/mol。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