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写一写。
金灿灿(ABB式) __________、________
弯弯曲曲(AABB式) __________、________
雪白雪白(ABAB)__________、________
千言万语(—言—语)__________、________
2、把句子补充完整。
(1)树高百尺,__________。
(2)__________,无水不文章。
(3)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
(4)__________,言而有信。
(5)白日依山尽,__________。
3、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春天来了,你和妈妈沐浴着春风沿河赏景,你看到岸边的树木正吐着新绿,你随口吟出诗句:“____,____。”
(2)明明平时经常助人为乐,昨天早上走得急,忘记带笔袋,周围的同学都来帮他,这真是:“____,____。”
(3)不讲信用,就难以立身立国。正如《左传》中说的:“____。”
4、给下面的字加上两个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写下来,再组词。
昔____(______) ____(______)
同____(______) ____(______)
曷____(______) ____(______)
5、组词。
板_______ 抓_______ 杯_______ 纹_______
饭_______ 捉_______ 坏_______ 文_______
从_______ 刻_______ 运_______ 航_______
丛_______ 该_______ 远_______ 舰_______
6、看拼音写词语。
zhé zhǐ huá lì cānɡ mánɡ zāi nàn
duì qí nán bù shān qīnɡ shuǐ xiù
/
7、小小法官会断案。(对的打“√”,错的打“×”)
【1】“匹”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
【2】“挖野菜”“搬桌子”“擦窗户”这组词语的搭配都是正确的。( )
【3】清明节、端午节、圣诞节、中秋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4】羿射下九个太阳是很轻松的事情,他没有遇到困难。( )
8、必读书目考查(对的打“√”,错的打“×”)。
【1】《小猪变形记》中小猪最后终于明白还是做自己最好。(______)
【2】《红鞋子》中红鞋子最怕猫,所以它和老鼠成了好朋友。(______)
【3】闹闹的奶奶耳背但却让闹闹变得有礼貌了。(______)
【4】“没头脑”学习成绩不好,不管他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缺点零头。(______)
9、判断下面句子是否完整,完整的在括号里打“√”,不完整的打“×”,并补充完整。
1.这件衣服_______________。 ( )
2.母鸡在 。( )
3.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____。( )
4.草很绿__________________。( )
5.一只青蛙在水里__________。( )
6.天上有星星______________。( )
10、宝剑掉进河里,那个人马上在船舷上刻上记号。( )
11、小猴戴眼镜(jìnɡ)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看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fénɡ)补(bǔ)衣服,它就问这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chǔ)。”
一天,小猴戴上了妈妈的眼镜,哟!模(mó)模糊(hū)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晕(yūn)眼花,差点摔(shuāi)跤(jiāo)。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
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解释说:“奶奶年老了,需要戴老花镜;妈妈戴的是近视镜。”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合适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合适。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小猴的妈妈需要戴________,它的奶奶需要戴________。
【3】小猴戴上妈妈的眼镜,觉得__________;戴上奶奶的眼镜,觉得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1)小猴不能戴奶奶的眼镜。( )
(2)小猴不能戴妈妈的眼镜。( )
(3)对别人合适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合适。( )
12、课内短文阅读。
狐假虎威
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狡猾的狐狸眼珠子一转,扯着嗓子问老虎:“你敢吃我?”
“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1】短文一共有(_______)段话。
【2】我会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_______)的森林 (_______)的狐狸
一(_______)狐狸 一(______)森林
【3】我会用划线的词语写句子。
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狐狸最终得逞了吗?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学问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人很有学问。他的屋里有一块匾(biǎn),上面写着“学问”两个大字。老人死了以后,两个儿子把匾一分为二。
哥哥拿了一个“学”字,从早到晚只是读书,不提问。
弟弟拿了一个“问”字,专门提问,却从不读书。日子长了,两个人都学得稀里糊涂。
后来哥俩想起父亲的教导,学问,学问,要又学又问。于是,他们俩开始勤学好问,结果也像父亲一样,都成了有学问的人。
【1】填空。
哥俩想起父亲的教导,学问,学问,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他们俩都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又……又……”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画鸡蛋
达·芬奇小时候拜师学画时,老师给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
开始,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致,可是老师总是让他画鸡蛋。这下,达·芬奇可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什么好画的?达·芬奇画得不耐烦了,就去问老师老师
为什么让我画鸡蛋
老师告诉他:“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绝对没有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角度不同,投来的光线不同,画出来的也不一样,因此画鸡蛋是基本功。”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每天对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画。后来,他的艺术水平很快超过了老师,成为了伟大的艺术家。
【1】在方框内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小小的鸡蛋有什么好画的?(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丝不苟”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达·芬奇画画时,老师为什么总是让他画鸡蛋。
【5】达·芬奇后来画得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地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儿在树叶回(刮 散步),发出(嗖嗖 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地千了好多活儿,累了,乏了,她真该好好睡一觉。
【1】用“√”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3】从哪里可以看出妈妈累了呢?用“﹏﹏﹏”在文中画出来。
【4】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妈妈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观察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吗?简单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风娃娃》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写一句话。
1.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白兔有了小伙伴,就不想跟妈妈去菜园了。___________________
4.奶奶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写句子。
例: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树枝变成了一团火。
树枝变成了一团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造句。
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
四周——
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哇!
如果——
20、看图写话。
看看右图中都有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他们在干什么?用一段话写下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