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只)纸鸢 (放)纸鸢 (茁壮)的树苗
一(________)剪刀 (________)嫩芽 (________)的日子
一(________)野花 (________)春天 (________)的风景
一(________)花籽 (________)包裹 (________)的礼物
一(________)树苗 (________)树坑 (________)的笑容
2、比一比,组成词语。(8分)
字( ) 干( )娃( ) 状( )
子( ) 于( )洼( ) 壮( )
枝( ) 己( )平( ) 区( )
技( ) 已( )苹( ) 巨( )
3、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并组词。
4、我会加偏旁,并组词。
巴____(________) 包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 青____(________)
马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
5、想一想,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乐曲 一
筷子 一
竹篙
一鲫鱼 一
青蛙 一
小鸟
一蘑菇 一
灯笼 一
小溪
6、写作(20分)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我就飞上蓝天去其他星球旅游;假如我是一条鱼,我就游进海洋去畅(chànɡ)游海底世界……”这样奇妙的想法小朋友们一定都有吧!那么你能把自己真实的想法用两三句话写出来告诉别人吗?试一试,先好好想想,然后再动笔。
7、下面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银杏、梧桐和水杉都是活化石。(_______)
【2】日月潭南边像圆圆的太阳,北边像弯弯的月亮。(_______)
【3】葡萄沟的晾房修在山坡上,四壁留着许多小孔。(_______)
【4】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_______)
【5】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原因是凤凰花开了。(_______)
【6】植物的“旅行”就是指传播种子。(_______)
8、在正确的句子后面的括号里画“√”。
1、“降落伞”这个词语中的“降”字,读音是“jiàng”。( )
2、蒲公英妈妈为孩子旅行准备了铠甲。( )
3、“观查”这个词的书写是正确的。( )
9、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 )
【2】七月初七是乞巧节。( )
【3】早开的野花是春天的音符。( )
【4】带“月”字旁的字多与月亮有关,带“贝”字旁的字多与钱财有关。( )
【5】千人糕是用大米磨成粉加糖做成的。( )
10、根据所学知识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1】《开满鲜花的小路》一文中,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先生的礼物是花籽。( )
【2】学了《千人糕》,我知道米糕被称为“千人糕”是因为“千人禚”是一千个人做出来的。( )
【3】学了《神州谣》,我知道了中华还可以称为神州、华夏,长江和黄河是两条著名的河流。( )
【4】“未羊,申猴,戌狗,酉鸡,子鼠”的排列顺序是对的。( )
【5】在小事上讲信用,就能在大事上建立信用,这就是“小信成则大信立”。( )
【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高鼎在《村居》中描写的春天。(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题。
聪明的徐文长
我们明朝有个大文学家叫徐文长。他从小聪明过人,上学以后,又勤奋好学,常常受到老师的称赞。
有一次,老师想测试一下学生的智力。他让学生拿着两只盛满水的木桶,走过一座贴水面的小竹桥,还不准把鞋底弄湿,看看谁有办法做到。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地拎起两桶水,快步走上竹桥。因为桶里的水很沉,竹桥被压低了,河水漫过了桥面,这个学生的鞋全湿透了。
大家一看,都不敢再试了。
徐文长想了想说:老师,让我来试试。只见他把两只盛满水的木桶,放在桥两边的河水里,用手牵着桶上的绳子,轻松地走过了竹桥,鞋一点也没有沾湿。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翘起了大拇指。
【1】短文一共有______段话,第二自然段有______句话。
【2】徐文长是用什么办法走过这座竹桥的,请用“ ”划出描写他过桥的方法句子。
【3】文中“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选择正确的选项( )
A.思虑周全
B.不想思考
C.熟练,用不着考虑
【4】体会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在正确答案后面的( )里打上“√”。
(1)平静的语气。( ) (2)感叹的语气。( )
【5】读完徐文长的故事,你认为徐文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小画家画猴子
今天特地来给我们作画的胡晓舟同学,是世界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他个子小,只好爬上椅子,在钉在黑板上的画纸上作画。他熟练地画着猴子,一会儿握着小号毛笔在纸上慢慢地画,一个猴子的脸画成了;一会儿又拿起大号毛笔在纸上轻轻一抹,猴子的身体画好了。
他在画猴身时由于笔尖上的墨水太多,一笔下去,一滴墨水直往下流。
啊呀,这可不好了!可胡晓舟不慌不忙地拿起一支小楷笔慢慢地顺着墨水往下画,哈!猴子的尾巴出现了。
【1】胡晓舟是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写他画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3】第二自然段写胡晓舟画猴子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第四自然段写他画猴子的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看画画的人紧张的心情,“_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看画画的人高兴的心情。
13、阅读。
《狐假虎威》(选段)
森林里的野猪啦,小鹿啦,兔子啦,看见狐狸大摇大摆地走过来,跟往常很不一样,都很纳闷。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
……。其实他受骗了。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1】读完短文后,我知道了,其实是(谁)_____把小动物们吓跑的。
【2】“狐假虎威”的“假”,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几)_____画,“假”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见下图),在这个词语里的意思是第_____种。请你用“_____”在文中画出“狐假虎威”的意思。
14、阅读理解
小猴做新衣
小猴(计算 打算)为自己做一套新衣。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五米。”‘啊?这么多?”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叔叔请教。松鼠叔叔说:“我看五寸就够了。”小猴迟疑的说:“这也太少了吧!”
(到底 到来)谁说的对呢?小猴为难了,(决心 决定)向山羊阿姨请教。山羊阿姨用尺子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五米,也不是五寸,而是五尺。”
小猴买了五尺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新衣服做好了,小猴穿上新衣服来到湖边一照,啊!真合适。
【1】短文主要讲了:小猴要做新衣,先请教____________,又请教____________,再请教____________,最后衣服做好了,小猴穿上很____________。
【2】请选择括号中合适的词语,用“√”标出来。
【3】请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通顺、完整的话。
不是……也不是……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称 赞
作者:张秋生
清晨,小刺猬去森林里采果子。
在小路边,他看见一只小獾在学做木工。小獾已经做成了三个小板凳。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
小刺猬走到小獾身边,拿起板凳仔细地看了看。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真的吗?”小獾高兴极了。
傍晚,小刺猬背着几个红红的大苹果,往家里走。
小獾见小刺猬来了,高兴地迎上去。他送给小刺猬一把椅子。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说:“我怎么能要你的椅子呢?我可没干什么呀!”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
小刺猬连忙从背上取下两个大苹果,对小獾说:“留下吧,这也是我的一点儿心意!”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
小刺猬也高兴极了,说:“谢谢你,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劳!”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小刺猬称赞小獾 ;小獾称赞小刺猬 。
3.小刺猬称赞小獾起到的作用是 ;小獾称赞小刺猬起到的作用是 。
4.请用一句话称赞一下你的同桌。
16、读一读,认一认,记一记。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17、造句。
1.四周 :
2.如果:
18、口语交际。
方方:小明,你刚才做了什么手工?
小明:我做的是___________。
方方:你能教我一下怎么制作吗?
小明:我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这样_________就做好了。
19、还有哪些动植物是活化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写话。
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图,然后发挥你的想象,把图上内容写一写,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