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是《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的一项是( )
A.《狼来了》
B.《知了和蚂蚁》
C.《牛和蛙》
D.《农夫和蛇》
2、选词填空。(5分)
鼓励 勉励
(1)这次语文考试的成绩有了提高,老师_________我们说:“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2)老师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_______我们:“有志者,事竟成。”
严肃 严励 严格
(3)爸爸的神情变得_____ 起来。 (4)我________地批评他。
(4)家长和老师对我很________。
(5)请用“有时……有时……有时……”写一句话。(2分)
3、下列句子是反问句的一项是( )
A.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B.海底怎么不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
C.她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4、下面哪句诗不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 )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修饰语。
(________)的目光 光丽的(________) 守信用的(________)
(________)的形状 闪烁的(________) (________)的狮子
(________)的顾客 (________)的帽子 勤快的(________)
6、填空题
(1)《绝句》中在春天太阳的照耀下,山河无比秀丽;清风拂面,送来了花草的芳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2)《惠崇春江晚景》中写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它们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回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
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 )的生活 ( )的大火 ( )的泉水
( )的云霞 ( )的窟窿 ( )的响声
8、请在下面方格内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下面的句子。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9、课外阅读。
不!
日本的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评委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
演奏中,他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 推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声音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 细心)设计的一个“圈套”,目的是试探指挥家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在三名选手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 听取)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
【2】评委们在比赛中设计的“圈套”是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不!”加感叹号的意思是( )
A. 表示小泽征尔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B. 表示小泽征尔不同意作曲家和评委的看法。
C. 表示小泽征尔告诉评委乐谱不对。
【4】这篇文章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
A.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他的指挥水平很高。
B. 小泽征尔在指挥家大赛中夺魁。
C. 遇事能正确判断,并在被否定时仍敢于坚持自己正确意见的人,才是具有良好素质的人。
10、 一家宠物店门口挂着“小狗出售”的牌子。一个小男孩走进店里询问要多少钱才能买到小狗。
店主回答:“从30元到50元不等。”
小男孩把手伸进口袋,但掏出的只是一些零钱,他说:“我只有两块三毛七,我能看看小狗吗?”
店主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吹了一声口哨,立刻从店铺里面跑来一只狗妈妈和五只毛茸茸的小狗。这五只小狗,前面四只像是会滚动的球,最后一只却是一跛(bǒ)一跛地往前走。小男孩一眼就看到这只小狗,关切地问道:“这只小狗怎么啦?”
“这只小狗后脚残疾,这辈子注定要当跛脚狗了。”小男孩坚定地说:“我就买这只小狗。”
店主眼中闪过一丝( ),说:“这只狗不必买,你若真想要,送给你好了。”
小男孩双眼直视着店主说:“我不要你送我,这只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钱。我现在只能给你两块三毛七,但以后每个月我会给你五毛,直到把钱付清。”
店主摆了摆手:“你何必买这只小狗呢?它又不能像其他小狗一样陪你跳,陪你玩。”
“因为这只小狗最需要关怀。”
【1】读短文,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画“√”,错误画“×”。
(1)小男孩原本打算买一只狗,知道钱不够后,他就想先看一看狗。(______)
(2)小男孩想买那只跛脚狗是因为它很可怜。(______)
(3)店主想把跛脚狗送给男孩,是因为这只小狗没用了,不值钱。(______)
(4)男孩认为跛脚狗和其他小狗一样值钱是因为跛脚狗很有用。(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关心——(______) 坚决——(______)
【3】联系上文想想,此时店主是怎样的心情?在文中括号里填合适的词语。
【4】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转述小男孩说的话。
小男孩坚定地说:“这只小狗后脚残疾,最需要关怀。我就买这只小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这篇文章加个题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这段话共写了___⑴___句,后两句是围绕___⑵___来写的,表达了作者___⑶_ _的感情。其中第一句话中___⑷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杨梅的形状来。
12、课外阅读。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越过果园的墙头,看到了成串成串熟透了的葡萄。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唯一的遗憾就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样都挨不近、抓不住,眼睛看得见,牙齿可咬不着!
狐狸白费了一个钟头,只好走了。为了使自己不至于太难过,它自言自语地说:“算了! 葡萄看上去挺好, 都没有成熟!没有一颗不是酸的!我又何必叫我的牙齿酸得咯咯地发响呢?”
【1】“透”在字典中有四种解释,“熟透了的葡萄”中的“透”应选哪种解释?( )
A.渗透,穿透。
B.透彻。
C.显露。
D.达到饱满的、充分的程度。
【2】短文中“自言自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横线在第一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葡萄样子的语句。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短文中的横线上。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5】葡萄已经成熟了,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
A.葡萄的确是酸的,不好吃。
B.不要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找借口。
C.告诉我们狐狸太自私了。
【7】“狐狸无论怎样都挨不近、抓不住”,那它是怎样想方设法吃葡萄的?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十分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的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 )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 )它是那么纯洁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伏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文章按______顺序描写的。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5】文中分别描写了漓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它们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加油站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株颜色稍淡的,让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心侍弄 ( )种秋收 ( )环往复
2.从这段话中的两个“从不”,你知道了什么?
3.如果老奶奶没有去世,你认为她能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吗?请你大胆想象一下,照老奶奶的办法,怎样才能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呢?
15、阅读
____
春风把一粒花种吹到一面墙的阴影里。
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棵小花苗。大墙外边,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你干吗哭呀?”蜜蜂问。“我见不到阳光,长得太小了。”“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蜜蜂用力推起来。大墙纹丝不动!小蜜蜂只好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墙顶上小蜗牛说。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有一天,它终于爬上了高高的墙顶。阳光下真温暖!小花苗使劲长,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棵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请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纹丝不动:____
【3】第一自然段中的“种”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再查音节____。我还可以用它的另外一个读音组词____
【4】把最后一段缺少的标点在文中补齐。
【5】在大墙的阴影里,小花苗( ),它靠自己的( )爬到墙顶上以后,小花苗( ),孩子们夸小花苗( )。
【6】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你会说些什么?
____
16、照样子,写词语。
例:粉红色 蔚蓝色(表示颜色的)
________ ________
例:翩翩起舞(AABC式)
________ 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裁缝对顾客说:“您的布还在我的柜子里搁着,我还没开始裁料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漏”又来了,这下我可活不成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头梆的一声落在地上。 (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确的意见,我们应该坚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写句子。
例:砖头(噗通一声)落在地上。
(1)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 爬到床上。
(2)汽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失在公路上。
19、修改病句。
1.奶奶常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法国昆虫学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蚂蚁忙着很清闲地搬家,出门就要带雨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愈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面的病句。
(1)我们上街买了许多东西,其中有铅笔、文具、笔记本和水彩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学的帮助下,很快改正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时刻、某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呢?
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