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全下列描写雨的词语。
(________)细雨 春雨(________) (_________)暴雨
(__________)大雨 大雨(________) (_________)骤雨
2、一根根苇篾在她们手下 , 一张张苇席从她们手中 ,白洋淀的苇席 、 , 。
3、照样子,做一做。
1.例:诗→特(特别) 景→____(______)
沙→______(______) 爬→______(______)
2.例:觉jiào (睡觉)
jué (觉得)
便_____(______) 曲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字词。
yǐn dǎo gé wài
________ ________
xiū xi mǎn yì
________ ________
5、课文回顾。
1. 散学归来早,忙趁 放纸鸢。这两句诗出自 写的古诗 。
2.离离 ,一岁一 。野火 , 吹又生。
3.我神州,称中华, , 。 奔, 涌, 长, 耸。
4.在清明节之后,乞巧节之前的节日是 。
6、照样子写一写,注意其中的变化。
例:又——劝
1.土——坊
2.车——轻
3.牛——物
7、根据所学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夏满芒夏暑相连”中的第二个“夏” 指的是“立夏”。____
【2】《村居》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____
【3】“踏秋赏菊去登高”写的是“重阳节”的习俗。____
【4】“炬”的第二笔是“小撇”,第六笔是“竖折”。____
8、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乌”字是独体字,共四笔。 ____
【2】“穷”“室”两个字都是上中下结构。 ____
【3】“满”字的偏旁是“氵”。 ____
【4】“惊慌”和“慌张”是一组近义词。 ____
【5】枝叶稀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稠的一面是北方。 ____
9、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了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的情景。(____)
【2】“像细丝,像牛毛,密密的,听不到声音,落在脸上真舒服。”这句话描写的是下毛毛雨的情景。(____)
【3】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南面,化得慢的是北面。(____)
【4】航天员在飞船里都穿鞋底带钩的鞋子走路。(____)
10、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粗糙、似的、陶醉”这组词语中加点的字都是平舌音。____
【2】“春雨惊春清谷天”中有“清明”这一节气。____
【3】姐姐今年10岁属兔,弟弟今年9岁属龙。____
【4】沟渠里的积雪南面化得快,北面化得慢。____
11、课外阅读。
金色小鲤鱼想试一试,他对伙伴们说:“我先跳过去,你们一个一个跟着来。”说着,他飞快地向前游去,快游到龙门的时候,他真的蹦了起来。这回倒蹦得挺高,可是离龙门还差好远呢。金色小鲤鱼又试了几次,都失败了。后来,金色小鲤鱼又一次跳起来的时候,被一个浪头拍了一下,弹得很高,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指挥着一条小鲤鱼冲过去,跳到半空中,又落下来,另一条小鲤鱼跳上去,把那条快要落下的小鲤鱼弹得很高,真的弹到龙门那边去了。这样一条顶一条地跳着,最后,金色小鲤鱼自己也被浪头弹过去了。
(选自《小鲤鱼跳龙门》)
【1】照样子,在文中找出三个表示动作的字词写下来。
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的是什么内容?( )
A.小鲤鱼找到了真正的龙门。
B.小鲤鱼跳过了龙门。
【3】文中的“一个办法”指的是什么?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可以和同学分享?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美景
春天来了,带给大地一片生机勃勃。小花一朵一朵地盛开,有红的、黄的、粉的、紫的,五彩缤纷,美丽无比,她们好像在互相争奇斗艳地比美;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像是一朵朵会飞的花;忙碌的蜜蜂像一个红娘,在花中替人牵线。
春天的鸟儿特别活泼,唱的歌婉转动听;春天的阳光轻洒在大地上,一片暖洋洋的;儿童的游玩声、笑声和可爱的脸孔,带给了大地欢悦。
在这美好的春天,到处鸟语花香,充满喜气,我们可不要让这美好的春光溜走了!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来了,带给________一片生机勃勃。
【3】我能写出和“五彩缤纷”意思相近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_
【4】从哪儿看出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准备怎样做来不让美好的春光溜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乐园。
苹果落地
牛顿是一位大科学家,他从小热爱科学。
一天傍晚,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牛顿看见了,觉得很奇怪。他想:“这个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一定是因为它太熟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下落,不向天上飞呢?这里一定有什么道理。”于是他就专心去研究了。
后来,牛顿发现了苹果向下落的原因——地球有吸引力。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填在括号里。
喜爱——( ) 好奇——( ) 用心——( )
2.填表。
牛顿想 |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
开始认为 |
|
后来发现 |
|
3.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
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精心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写出了小柏树________的样子。
【2】从文段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邓爷爷植树很认真?请你填一填。
________地挑选树苗、________地看树苗直不直、把树苗________。
【3】邓爷爷为什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天地。
农夫与争吵的儿子们
摘自《伊索寓言》
有个农夫的儿子们常常互相争斗不休。他多次语重心长地劝说他们,尽管他苦口婆心,仍无济于事。他认为应该用事实来教育他们,便叫儿子们去拿一捆木棒来。木棒拿来后,他先把整捆木棒交给他们,叫他们折断。儿子们一个个竭尽了全力都无法将它折断。随后他解开了那捆木棒,给他们每人一根。他们都毫不费力地将木棒折为两段。这时,农夫说:“孩子们,你们要像木棒一样,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不会被敌人征服;可你们互相争斗不休,便很容易被敌人打垮。”
这故事说明,团结就是不可征服的力量,而内讧却只能耗损自己。
【1】短文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团结__________
争斗__________
无济于事__________
苦口婆心__________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难道千人糕不是需要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做成的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例: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照样子,仿写句子)
①小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运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小屋的烟囱上,结一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 加工 大米 出来的 稻子 种的 是 (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一边看,一边走。(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予人玫瑰,________________。
(2)与其锦上添花,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急时有人帮。
19、会读会写
1、到文中找出感叹句和反问句读一读。
2、你能试着各写一句感叹句和反问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句)
20、看图写话。
提示:图片上都画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时间),这是一群 ,他们在 (地方) (干什么)。
他们 (抒发感情)。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