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这两月在家中闭门读书,深居潭府而不知外界之事,竟不知出了这样的变故。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你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外交部发言人称,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 毕业之后,学生感念师恩。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A. 朋友在头一天对我说.他明天要送我一个意想不到的礼物。当时我不以为意,第二天接到礼物,我着实大吃一惊。
B. 朱先生小时候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C. 过去,我国能赶上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寥若晨星;现在,几乎每—项运动都有一大批世界级运动员。
D. 出了问题,讳莫如深,觉得家丑不可外扬,到最后往往不可收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可否认,在辅助教师进行判卷、批改作业等机械、重复性劳动时,人工智能技术有着极大的优势。但颜回说孔子的教育“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就是说孔子的育人方法非常灵动,并没有一定之规。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意在能够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A.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意在培养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能够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B.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是能够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C.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能够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D.这是因为孔子的教育目的意在培养能够有志向、有智慧、有德性和有勇气变革当时社会的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种人格。书如其人,我们读书不光是读故事,听道理,更深一层读作者的人格,伴他同行,与其同思。
B. 尼泊尔官员4月28日证实,强震致死人数迄今超过5000人,另有超过1万人受伤。强震致使一些地方道路阻断,成为“孤岛”,尚无法获知相关伤亡人数。总理苏希尔?柯伊拉腊预计,死亡人数可能突破1万。
C. 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
D. 这所创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的商学院是这座滨海城市的唯一的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一直对孩子们充满了神秘感。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听了大家的发言,他一时间莫衷一是,不知采纳谁的建议好。
②有的人觉得很难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但他表现得安之若素。
③是你们给我新的生命,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罄竹难书。
④这篇作文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在结构安排上尚能差强人意。
⑤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子,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⑥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不足为训。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以来,为了应对国际战争和冲突,构建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接踵而出,但总体上收获甚微。这不禁令人反思一个重大问题: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否可能?
依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的理解,构建持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在他看来,战争是伦理发展的必然环节,是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的必要手段,“持续的甚或永久的和平会使民族堕落”。应当说,在黑格尔所处的现代性发展阶段,这种理解不仅是正确的,还是相当深刻的。因为黑格尔把握了那个时代主体间、国家间关系的本质,即“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正如前文所述,在各个国家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而激烈争夺有限的发展条件时,战争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暂时的和平不过是弱小国家面对大国霸权的无奈选择,或多个大国之间的短期相互制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某一国家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力量,平衡便必然会被打破,“弱肉强食”的国际秩序仍将继续。。
但问题在于,当今世界已经远不是黑格尔所处的那个现代性起步和快速发展的时代,而是处于现代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今日世界现代性问题的严重化和普遍化,并不是靠丛林法则就能根本解决的。对外战争不能确保自身和平,限制他国发展不能确保自我发展,不合作就不能发展,不共赢就不能单赢,这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这时候再抱着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不放,显然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了。时代发展呼唤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准确把握时代的新特点和新趋势,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全球治理方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首次突破和超越了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方案的单一主体性思维,在主体性基础上强调公共性,开启了全球治理的崭新篇章。
现代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是所有国家都居于其中的历史境遇。那么,为何唯有中国能够率先提出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全球治理方案呢?这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由中国道路和中国文化决定的。中国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道路从来就不是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而始终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这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其开启之日起,就与西方经典现代性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的市民社会、原子化的个人、“一切人反时一切人的战争”,在中国道路中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由此可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意义,不仅体现于提出一整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而且做到了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成功提出一种超越传统现代性全球治理观和发展观的新方案。其最根本、最重要的世界意义在在于,中国发展道路的拓展和中华民族复兴进程的推进,为这种新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和鲜活的示范。
(节选自桑明旭、郭湛《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坐标、现实基础与世界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格尔认为战争是必然的,有了战争就能保持各民族伦理健康,民族就不会堕落。
B. 在现代性发展的初始阶段,战争和冲突不可避免,和平只是小国的妥协或大国间的制衡。
C. 中国为适应时代发展摒弃传统的主体性思维,强调公共性,提出全球治理的新方案。
D. 受中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一种集体主义或公共主义式的发展道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论题,文章首先设问,然后通过对比论证得出结论。
B. 文章引用黑格尔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是为了证明在当时战争和冲突是必然的。
C. 第三段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处于新的历史阶段,论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D. 文章从历史回顾、现实基础和世界意义等方面来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过去所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治理方案收效不大,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很好把握时代特点。
B. 因为西方文化关注个体、关注自身利益,所以他们很难提出有效的全球治理方案。
C. 中国如果最初选择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就不会率先提出符合时代的全球治理方案。
D. 全球治理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现代性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并且具体可操作,才会有效。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2)姚鼐的《登泰山记》“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3)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矜》,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铿尔,舍瑟而作。(《论语》)
(2)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________________,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苏洵《六国论》)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如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虽然苦闷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信心;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写出琵琶女梦到少年事时的伤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2)刘禹锡《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如今连反映他当年风流遗事的建筑物也杳无踪迹的感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强调学习须专心。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并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其中。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作者与客人乘着一叶扁舟于浩瀚无涯的江面,随波飘荡,自由自在的情景。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①
苏轼
尊酒②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③。珠帘十里卷香风④。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注】①苏轼因与掌权者政见不合,出京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朝廷,赴京途中过扬州,友人设宴,此词作于席上。②出自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句子“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江东:杜甫在成都时,李白正放浪江东。④出自杜牧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起首两句用典,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奠定了愉悦的感情基调。
B. 上阕中的“李白”“江东”是词人自喻,而“草堂”是他喻,是指扬州席上的主人。
C. “珠帘”句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巧妙点出扬州的繁华。
D. “花开又花谢”象征时光流逝,突出离别之久;“几千重”夸说离恨之深,化抽象为具体。
E. 全词叙写了相忆、相聚、叙旧等丰富的内容,几处化用前人的诗语,感情深婉真挚。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九年,第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韩侂胄方议用兵,绍节至郡,议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①计。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侂胄,谓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奭代绍节,召还,以宝文阁待制知镇江府。
吴曦据蜀,趣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绍节至,谓大臣曰:“今进攻,则瞿唐一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闻随军转运安丙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贼成功。”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权兵部尚书。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曲。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升宝文阁学士,试吏部尚书,寻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绍节曰:“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②,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绍节愿以百口保丙。”丙卒不易。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
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讣闻,上嗟悼,为改日朝享。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少师,非常典也。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略有删节)
(注)①圉:读“yǔ”,养马的地方。②摇足:动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B.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C.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D.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补”“迁”“升”“除”“进”都与官职变动有关,且这里都指官职升迁。
B. 阙,本意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常用来代指皇帝的居处,也借指朝廷。
C. 赠,追赠,指加封死者官职、勋位,古代可用于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
D. 谧,即“谥号”,古代对死去的有地位的人接其生平事迹,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绍节出身官宦,世代忠君。他的祖父宇文虚中和父亲宇文师瑗都因为出使北国而死,宇文绍节以族子身份成为他家后代。
B. 宇文绍节谋划长远,措施得当。韩侂胄筹划对敌发兵,宇文绍节在庐州郡中谋划修筑城池,创立修造砦栅,专门为固守考虑。
C. 宇文绍节善于识人,眼光独到。讨伐吴曦时,他推荐了随军转运使安丙,并派遣亲信用帛书传达上意,最终成功诛杀了吴曦。
D. 宇文绍节为国尽忠,深受器重。皇上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叹息伤悼,为他改变了朝拜祭祀的时间,并给予了特殊的恩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
(2)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底,《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6年度人物榜单出炉。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成为影响中国2016年度经济人物,他“以‘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为愿景,坚持与用户交朋友,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产品”。
著名作家刘震云成为影响中国2016年度文化人物,他以独特的方式“解剖了转型期中国人的情感、欲望、困境和焦虑”,“不断地向人心和人性的深处挖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宫二号-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任务研制团队成为影响中国2016年度科技人物,中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过程,离不开航天科技的匠人精神。
以上年度人物中,你认为谁对中国更具有影响力?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