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了他为我做的所有事情, 。( )
A.稀里哗啦我感动得 B.我感动得稀里哗啦
C.我稀里哗啦得感动 D.我感动稀里哗啦得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只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相关内容,②即便如此,从发现了甲骨文的殷商王朝到秦的统一,③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④再加上口传时代的文学,历史就更长了。⑤,我们要从大的时空观上来看待先秦文学,⑥不能将它仅仅看作是一个断代文学,只有这样才能对它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A.①虽然②但③也④如果⑤因此⑥而 B.①/②/③就④当然⑤所以⑥却
C.①/②/③还④而且⑤另外⑥却 D.①虽然②但是③便④/⑤当然⑥就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宁可自己多干点,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B. 即使明天下大雪,他也坚持去山里巡逻。
C. 凡是高一的学生,都要去操场集合。
D. 这个书包不是我的,但是卓玛的。
4、下列句式变换后,基本意思有所改变的一项是
A. 他把报纸撕破了。 (变换后:报纸让他撕破了。)
B. 并非所有的人都不愿和你交朋友。 (变换后: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你交朋友。)
C. 难道你该这样做吗? (变换后:你根本不该这样做。)
D. 我直到晚上10点才把数学作业做完。(变换后:到晚上10点,我才做完数学作业。)
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
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算法作恶背后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等。
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
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内容,久而久之,会陷入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
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设置中,有时为了规避用户的反对,将一些体现个人自主性的设置隐藏很深,一般用户面对眼花缭乱的设置,很多情况下只能接受系统的缺省设置,将自主性完全交由平台。这种情况下,个体会不自觉地陷入平台算法推荐的信息中,对推荐内容感到高度满意并很难感知到自身的信息受限。算法借此不断培养用户对平台的依赖,久之,用户信息接收维度变窄,获取渠道单一,在单调的信息交互中形成特定的兴趣习惯,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
尖叫效应是在资讯传播中得以显著体现,通过非法剪拼改编的惊悚、恶搞等低俗内容,迅速引发人们的大量关注,无论是从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还是引发人们的指责批评,都能获取高额的流量和点击率。在网络关注为王、流量为王的导向下,这种效应会成为一种传播的价值导向,吸引更多人制作违反道德、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在众多平台的裂变式传播下,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算法就会沦为尖叫效应的帮凶。
(摘编自朱廷劭《算法技术人文应用中的向善思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10期)
材料二
如今,AI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AI会利用大量的数据,再通过一定的算法,验证过去学者们依靠观察、访谈等传统社会科学方法所得到的有关人类社会的认识理论,但有时也会给出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观点,貌似违反了过去我们对于人类社会的认知常识。
在有些专家看来,如果通过数据、算法得出的结果违反直觉或者常识,这不仅是常见的,而且是应该的。“直觉、常识本身就不一定是正确的,大数据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出一些靠人类直觉无法得到的结论。”
但要依靠数据和算法对人类社会进行理解、解释,乃至帮助人们进行抉择,数据就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是数据规模要足够大,即使无法做到全样本数据,也应尽量实现数据来源的随机性,选择的数据要有代表性;其次则是数据质量应尽量可靠,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有所保证;此外,如果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算法的复杂性也能够大大降低。
如果上述要求能够得到满足,那么当我们利用AI进行决策时,将更有可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但人类社会高度复杂,并且时刻都在变化,相对固定的算法很难做到长久有效。而且,算法的不断更新、修正,也是保证大数据应用能够取得可靠结果的重要因素。以互联网上运行的推荐算法为例,可能几小时就会迭代一次。
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毫无疑问是近年来数据和算法给大众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因此,也不断有批评者对信息推荐算法导致“信息茧房”效应加剧的问题进行批判。有研究表明,“信息茧房”是算法和受众认知偏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算法归根结底是受人控制的,算法的规则是人制定的。人完全可以写出一个“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算法,让大家的选择多样化,远离“信息茧房”,但是这种算法不符合商业利益,所以没有人去做。
所以,人与大数据、算法之间不存在固有矛盾。大数据、算法的应用是为了提高人类某些行为的效率,是为人类服务的,总体上是需要拥抱的。同时,如果大数据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当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应该合理、恰当地应用大数据和算法,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要避免其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用途,比如大数据杀熟、大数据售假等,而这则需要有关部门提高监管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
(摘编自都芃《在做选择这方面 人类直觉竟不敌数据和算法?》,《科技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算法技术本身是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信息技术,应用时可能产生的“算法作恶”并非它固有的特性。
B.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效应和尖叫效应等是互联网时代随着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心理效应。
C.“信息茧房”使网络用户群体观点和看法愈加趋同,更容易丧失对事物的客观判断,产生错误心理和行为。
D.人是算法的控制者和算法规则的制定者,算法应用方向和方式的选择,反映了人在利益方面的权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平台不应将个人自主性的设置搞得复杂隐蔽,这种加剧用户陷入“信息茧房”的做法是错误的。
B.网络平台和信息传播者不能利用尖叫效应来博取关注度和流量,尤其是面对青少年这个群体。
C.利用数据、算法得出违反人类直觉或者常识的结果,恰恰能够体现数据、算法对于人类独特的价值。
D.算法更新得越快,其取得的结果就越可靠,就能用来对人类社会进行理解、解释,帮助人们进行抉择。
【3】下列选项,和材料一中所说现象最符合的一项是( )
A.夫妻使用同一款短视频APP,丈夫看到的多是体育军事,妻子则多是美妆美食。
B.在某“文化交流群”中,本来现实中身份各异的成员在群里都互称“大师”。
C.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卡夫卡也说过“应该阅读那些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书”。
D.张老师喜欢看纪录片,在央视播放的纪录片中他最感兴趣的是人物类纪录片。
【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人与算法的关系。
【5】在享受算法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个人如何减少甚至避免“算法作恶”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在《论语·述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2)在《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大风可负大鹏的例子,说明了成功必须有所待。
(3)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飞鸟与猿猴,从侧面表现了蜀道之高之险。
(4)在《声声慢》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视听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黄昏落雨的凄婉景象。
8、(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____________________。
(4)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自前世而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夫孰异道而相安。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引述《谐》之言,为读者展示了大鹏鸟凭借六月大风,以“_________,________”的雄姿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
(2)丽仔道元在《三峡》中写山,先正面描写山之相连和高耸,再用“___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表现出三峡的雄险气势。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融追忆过往和感慨当下于一体,巧妙借助地名,点出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10、(1)何伤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3)赤也为之小,_____________?
(4)青,__________,而青于蓝。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少年时代的时光总是美好的。《诗经·氓》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记录下女主人公和氓少年时代欢乐说笑的情景。
(2)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山路蜿蜒曲折,紧紧盘绕着山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潭中鱼儿忽然间游动时迅捷轻快的姿态。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上阕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的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拟人 借代 B.夸张 比喻
C.比喻 借代 D.夸张 排比
【2】词中用周瑜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邝埜,字孟质,宜章人。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众谓将起大狱,埜执一二市豪归。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营造北京,执役者巨万,命埜稽省,病者多不死。宣德四年,振关中饥。在陕久,刑政清简。父忧服除,擢应天府尹。蠲苛急政,市征田税皆酌其平。正统十年进尚书。旧例诸卫自百户以下当代者,必就试京师,道远无资者,终身不得代。埜请就令各都司试之,人以为便。瓦剌也先势盛,埜请为备,又与廷臣议上方略,请增大同兵,择智谋大臣巡视西北边务。寻又请罢京营兵修城之役,令休息以备缓急。时不能用。也先入寇,王振主亲征,不与外廷议可否。诏下,埜上疏言:“也先入犯,一边将足制之。陛下为宗庙社稷主,奈何不自重。”不听。既扈驾出关,力请回銮。振怒,令与户部尚书王佐皆随大营。埜堕马几殆,或劝留怀来城就医。埜曰:“至尊在行,敢托疾自便乎?”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又诣行在申请。振怒曰:“腐儒安知兵事,再言者死!”埜曰:“我为社稷生灵言,何惧?”振叱左右扶出。埜与佐对泣帐中。明日,师覆,埜死,年六十五。埜为人勤廉端谨,性至孝。父子辅为句容教官,教埜甚严。埜在陕久,思一见父,乃谋聘父为乡试考官。父怒曰:“子居宪司,而父为考官,何以防闲?”驰书责之。埜又尝寄父褐,复贻书责曰:“汝掌刑名,当洗冤释滞,以无忝任使,何从得此褐,乃以污我。”封还之。埜奉书跪诵,泣受教。成化初,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邝埜传》,有删改)
(注)①邝埜:kuàngyĕ②钞法:中国古代关于纸币发行、流通、兑换的法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B. 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C. 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宥之
D. 奏曰/市人闻令震/惧钞法通矣事遂/已倭犯辽东/戍守失律者百余人/皆应死/命埜按问/具言可矜状/帝为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父忧,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按规定辞官为父母守制。
B. 户部,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C. 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D. 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因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邝埜处事宽和,能为百姓着想。监造北京城时,服劳役的人中那些生病的大多保住了性命;任应天府尹时,减免了当地百姓的苛捐杂税。
B. 邝埜晓畅军事,很有战略眼光。瓦刺也先势力强大,邝埜请示朝廷做好防备,免除驻守京城士兵劳役以备及时调用,可惜朝廷没能采用。
C. 邝埜忠心耿耿,心系社稷安危。邝埜以死相谏力阻皇帝亲征,触怒宦官王振,被迫随皇帝大营出行,最后被处死,时年六十五岁。
D. 邝埜廉洁正直,深受父亲影响。父亲教子甚严,邝埜在陕西做官时因思念父亲,想请父亲任乡试的考官,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在北京,或奏南京钞法为豪民沮坏,帝遣埜廉视。
(2)车驾次宣府,朱勇败没。埜请疾驱入关,严兵为殿。不报。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读经典作品,可以感受揣摩作者的性情或精神。请从毛泽东、辛弃疾、海明威、巴金四位作家中任选一位,根据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描写他创作文学作品(必修教材内)时的场景。要求:描写细致,形象鲜明,并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字数在140至160之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