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暖和(hé) 晃眼(huăng) 呐喊(nà)
B.渺小(miăo) 血泊(bó) 瞑目(míng)
C.澄澈(chéng) 袭击(xí) 杜撰(zhuàn)
D.恐吓(xià) 囚禁(qiú) 忌讳(huì)
2、说话时,重音不同,所表达的语意也不一样。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判断重音和表达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看一眼就罢了)
B.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有话直说好了)
C.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别人都不像你这样)
D.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为啥不看别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只画眉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B.我的哥哥长得特别像我爸爸。
C.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D.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词中有画,王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我们描绘了明月朗照、泉水淙淙的画面。古诗词中有情,张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旅途中的满怀愁绪;纳兰性德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远征将士的思乡之情。
(2)春天最美是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______,染上_________ ,飘着________ 。
(3)《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______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大榕树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及_____________的景象。
5、补写下列名句。
(1)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2)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
(3)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桃花流水鳜鱼肥。
6、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__uáng __ǒu __íng __ǚ l__ l__ t__ j__
惶 擞 陵 履 鳞 澜 剔 烬
7、(活动:探究汉字意蕴美)衣食住行道理浅,字里行间寓意深。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爸爸尝到了体育锻炼的甜头。_____________
(2)妈妈让我尝一下排骨汤的咸淡。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链接。
《太阳》这篇课文写太阳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升起的不同状态。说明在不同的地方观察同一事物,感受也会不同。
9、课外阅读。
荷叶青青
许永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荷叶忽然让我生出许多感动。祖母淡淡的笑容渐渐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老家的院子不大,却年年要种一缸荷花。祖母特别(爱好 喜爱)荷花,对荷花下的功夫更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叶子枯萎。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那是一片很小很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屑一顾。祖母看着荷叶,却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太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常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独特的风景。祖母常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邀请人家进来,沏上茶,请人边喝边欣赏。
一天,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祖母又发出邀请,可女人摇摇手,说出一(番 翻)话来。 祖母这才注意到孩子生了一头的疮,她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带 代)那个小女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起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一声剪下最大的荷叶。原来,女人就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开的药方里,要用到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清凉的东西。祖母以往每年也都要分送几枝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日,她就要给那个孩子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少。不过,小孩子的疮确实一天天好了起来。
家里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祖母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xiáng jiàng)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荷叶,就像看到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送给许多人吧。
【1】写出括号内合适的字词或拼音。
【2】解释词语。
不屑一顾:______
念念有词:______
【3】祖母是怎样种荷花的?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
【4】祖母家的荷叶有什么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哭了。”祖母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鼾声》,完成习题。
鼾声
①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 )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长里短,窗外夜色已深。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④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⑤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你的儿子,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⑥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⑦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⑧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⑨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我就装作打鼾,打得既急又重,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⑩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⑪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把被子盖好。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1】我一刻不停往故乡赶的原因是哪一项?( )
A.身在异地的我,多年没有回家,突然想故乡想家了。
B.得知父亲每天在村口等待“我”回来,“我”感动又内疚。
C.突然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回家乡办理相关手续。
D.家乡发展得很好,回家乡看看有什么投资机会。
【2】第二自然段中填入括号里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
A.风雨兼程
B.火急火燎
C.风尘仆仆
D.红光满面
【3】分别概括出一件父亲体贴儿子、儿子体贴父亲的事情。(每件事不超过20个字)
父:__________________
子:__________________
【4】读“——”的细节描写,从三个“轻轻地”写出了父亲的什么样子?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为什么以“鼾声”为题?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以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作出巨大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shí bié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jiē shòu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shì yìng搜索地雷的要求。
【1】看拼音写词语。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读画线句子,理解词句。
(1)“隐患”的意思是_________,在句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
(2)句子中用上“小小”与“重大”这组词语,是想突出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填空。
(1)本文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蜜蜂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开头,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以用来造福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嗜好”在文中指( )
A.白鹭喜欢在树上生活。
B.白鹭清晨在枝头独立。
C.白鹭很孤独。
D.白鹭心里不安稳。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声音的延长。
C.表示对照比较。
D.表示转折。
【3】“美中不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最后一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白鹭是一首散文诗,赞美了白鹭内涵丰富、含蓄优雅的特点。
B.这句话与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首尾呼应,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C.作者写白鹭是一首散文诗,赞美了白鹭本身就蕴含着诗意的美。
D.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白鹭之美的由衷赞叹。
【5】选文第2自然段写了白鹭低飞,想象一下它飞行时的状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堂连线台。
同学甲:当“我”钓到大鲈鱼时,____________;
爸爸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因为爸爸的话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情过去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抓住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描写,解读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心情变化,能够让我们更轻松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比如:“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两茎灯草(节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他把两眼睁的溜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填空。同样是伸出手指头,描写却有区别:先是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再后来_________________。
【2】节选的内容中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能不能加上严监生的语言描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展现了严监生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变化应该是什么样的?
( )——( )——( )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艳丽的晚霞,像是打翻了的颜料,洒在天边,烘托着鲜红的夕阳。而夕阳却好像喝醉酒的诗人,投入了水面晃啊晃的,把蓝色的海洋,都染成了耀眼的殷红。
渔船点点,如浪花上的花蕊,在斜阳的陪伴下,在家人的期待中,满载而归。
远天,归鸟盘旋海面,翅边仿佛擦过晚霞,此时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
啊!海边的黄昏,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1】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壮美的海边黄昏风景图。
【2】读下列句子,是拟人句的打“√”,不是的打“×”。
(1)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 )
(2)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
(3)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 )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________的《________》。
【4】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仿的语句。
【5】短文最后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①早春的一个中午,和风送暖,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田。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率先回应着和风暖阳的呼唤,绽放着鹅黄的娇嫩的花朵,一根根柔软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往春天的深处伸展。我被这景象深深地吸引了,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记录这早春的美景。
②忽然,一个胖嘟嘟的男孩跑到我面前,指着不远处的一群孩子对我说:“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呢?”看着他脸上花朵一样的笑容和目光中强烈的期待,我立刻点点头,并准备为他们录像。
③就在这时,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走到刚才和我说话的男孩面前耳语了几句。随后,只见那个男孩皱着眉头望着远方,好像在思考什么。过了一会儿,他走到那群孩子面前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就大声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手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把所有的人都录下来,咱们就采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怎么样?”
④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地响应起来:“好哇,这个办法不错,既省时又能把所有人都录上”。说完,那群十一二岁的孩子就走到迎春花周围,手牵着手,围着一株迎春花拉成一个圆,微微蹲下身子,并起双脚,整齐又有节奏地跳着跑起来,脸上荡漾着花朵一般的笑容。
⑤我一边给他们录像,一边感到有些纳闷: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对他们说手机里的电不多了啊!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影,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并着双腿跳呢?
⑥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影,并将影像发给他们后,他们热情地向我致谢,而后,转过身一起向公园里走去。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高高瘦瘦的女孩走起路来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的孩子。
⑦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诗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⑧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想起他们如花朵一般灿烂、纯真的笑容,我默默地想:这早春最美的风景难道仅仅是明媚阳光下的那些迎春花吗?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倾泻:________________
荡漾: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描写,具体写出了“我”很__________。
【4】下列对第⑧自然段中“最美的景色”理解正确的是( )
A.公园里明媚阳光下的那一大片迎春花。
B.“我”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
C.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
D.既是公园里明媚阳光下的那一大片迎春花,又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1)男孩让伙伴们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是因为这样录像省时。(______)
(2)“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孩走到刚才和我说话的男孩面前耳语了几句”,小女孩耳语的主要意思是他们要帮助那个残疾同学,想办法不伤她的自尊心。(______)
【6】如果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你的好朋友去读,请把你的推荐理由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木棉花开(节选)
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地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不知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③这棵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放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蒴(shuò)果,成熟后果荚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得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⑤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般无视权贵又不屑蜂蝶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1】画“ ”的句子中,“火焰”指的是_______。这句话写的是这一事物_________的特点。从“竟”字,我体会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从画“ ”的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对木棉所持有的情感态度是( )
A.震撼
B.惋惜
C.赞美
D.惊喜
【3】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木棉花是怎样的呢?(摘录文中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棉花具有怎样的外在特点与内在品质?读第②到⑤段,补充表格。
| 叶 | 枝干 | 花 | 果 |
外在特点 | _________ | 不繁茂 | _________ | 长椭圆形,有棉絮 |
内在品质 | _________ |
【5】本文赞美了如木棉一样的人。请联系实际用一段话写一写你身边有像木棉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来自爸爸的力量
①1995年的夏天,我呱呱落地时,所有人都轻叹一口气:这丫头,怎么长得这么黑?我妈差点就被我丑哭了。只有我爸,高兴得语无伦次:“听,我闺女哭得多响亮,多健康啊,你看她手指细长,这么小都能看出眼睛是内双的……”
②我继承并发扬了妈妈的肤色。妈妈只是不白,而我,是黑,家里的亲戚都喊我“小黑妞”。别人喊一次,我爸就极其较真地纠正一次:“叫我闺女柒柒。”我们爷俩经常拿我的黑说事。我爸说这不叫黑,叫小麦色,很多外国人为了追求这个肤色,涂了橄榄油在海边暴晒。“爸爸,你知道长得黑有什么好处吗?捉迷藏时不好找,你来幼儿园接我时,一下子就能认出我。”爸爸说:“是的,这就叫‘出色’。”
③后来,我自己喊自己“小黑妞”,我爸就不纠正了,还嘿嘿直笑。我妈问他:“你现在怎么不较真了?”我爸振振有词:“我闺女自己喊是她自信,别人是起外号,性质不一样。”因为我爸,我觉得肤色并不是我的缺点,而是我的特色,不必因此自卑。
④爸爸是一个很惯孩子的人。
⑤记得上小学时,我最喜欢去鸟语林。刚开始去时,我跟别的小朋友一样,见什么要什么,棉花糖、雪糕、纸风车、用漂亮羽毛做的圆珠笔……同去的孩子,在索要超过三件东西后,家长已经不耐烦。于是,孩子闹,家长骂,整个鸟语林追出来,大人孩子都气鼓鼓的。
⑥我爸就不一样了,我要什么他买什么,土豪得不得了,我简直开心到“爆炸”。再看我妈,一次次扯着爸爸的衣襟,示意他这样会惯坏我。我爸丝毫不为所动,对我有求必应:“买买买,今天必须把兜里带的钱都花光。”从鸟语林出来后,我爸特意带着我穿过本市最大的玩具批发市场回家。同玩具市场的玩具相比,鸟语林买的那些杂七杂八真是差得太远了。我一路惊叹着欣赏过去,天知道我当时是多么后悔,爸爸却在旁边不断地鼓励:“再往前走走,应该有更好看的。”是啊,也只能看看了。从那以后,再去鸟语林,我不会要任何东西,反而觉得那些哭闹的孩子很幼稚,再去玩具批发市场,我也只是逛逛与欣赏,并不急着让爸爸买单。
⑦长大后我才明白,爸爸这招是多么高明。他让我学会了延迟满足,让我坚信人生最好的东西,要耐着性子去等待。
⑧上中学后,我的成绩一直稳居班级倒数第十。拿着这样的成绩单回家,妈妈气得脸都绿了。可爸爸一点也不在乎:“你非得想着是倒数第十,怎么不想是全班第36名呢。再说,学习只是一方面,我闺女全校跳高第一名这事怎么就不提了呢?”听了爸爸的话,我下决心更加努力地学习,争取考班级前十名。可任凭我怎么努力,也没有达成之前定的目标。我万分沮丧,感觉自己这辈子都完了。我妈也倍受打击,唯独我爸,认真回想了自己和我妈上中学时的学习情况,得出结论:“你学习很用功,而且学习效果也比爸爸妈妈当年强。”然后,他掰着手指头数着我的优点:性格好,朋友多,做事有条理,胆大心细……打动我的,是爸爸说这些话时的神情,仿佛我就是天下最优秀的孩子。
⑨因为爸爸,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不管身处什么境遇,我都觉得自己充满力量。
【1】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写下来。
语无伦次:_____
振振有词:_____
【2】短文写了我成长过程中三个不同时段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写下来。
①从出生到上幼儿园,_____
②上小学时,_____
③上中学时,_____
【3】面对呱呱落地的我,爸爸和妈妈的反应分别是怎样的,体会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并写下来。 _____
【4】第②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爸爸_____的描写,你体会到爸爸怎样的内心,请写下来。 _____
【5】梳理爸爸让我学会延迟满足的过程,填写在括号里。文中说“长大后我才明白,爸爸这招是多么高明”,请结合爸爸在这个过程中的想法,写一写爸爸这招的高明之处。
对我有求必应,花光兜里的钱——_____——_____——我不再急着让爸爸买单
【6】“他让我学会了延迟满足,让我坚信人生最好的东西要耐着性子去等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写下来。_____
【7】文中的爸爸很了不起,他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_____
19、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栋大楼很高。(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次次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焦急等待——他皱着眉,在站台上不停地走来走去,一会踮脚望望远处,一会儿看看腕上的手表,嘴里还念叨着什么。(体会词语表现的人物的内心,再照样子写一写)
欣喜若狂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一个吝啬鬼。(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渐渐漫上来,把这片森林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
(3)一只小苍蝇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习。
(1)改为“把”字句:过去的日子被微风吹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小屋里射进斜斜的两三方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为陈述句: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请选择一种你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自拟题目,把它介绍给别人,可以是动物或植物,可以是一种物品,可以与美食有关,也可以是其他你感兴趣的内容。要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并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