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伊春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B.《手指》一文介绍了大拇指外表普通却十分有用的特点,由此可联想到生活中的医生、警察、老师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

    C.《刷子李》一文描写了徒弟曹小三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表现了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D.《跳水》一文是按照“孩子在船长的指挥下跳水脱险→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抢孩子帽子→孩子陷入危险”的顺序来写的。

  • 2、下列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动物有关的书很多,如布封的《动物素描》、法布尔的《昆虫记》。

    B.欧阳询是初唐著名书法家,《九成宫西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苏轼的诗句“旧书不厌百回读”意思是旧了的书也要多读几遍才能体会意味。

  •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耻下问 兴亡盛哀 许许如生

    B.诲人不倦 索然无为 如醉如痴

    C.自做多情 悲欢离合 暗然神伤

    D.不求甚解 震耳欲聋 真情实感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列诗句和名言警句补充完整。

    (1)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其一)》

    (2)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3)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蝉》《渔歌子》

    (4)_____________,桃花流水鳜鱼肥。

    (5)莫等闲,_____________,空悲切。岳飞

    (6)由俭入奢易,_______________。司马光

  • 5、对对子

    ①上:明月松间照   下:___________石上______________

    ②上:鸟归沙有迹  下:______________过水无_______________

  • 6、填空

    匪:共有_____ 最后一笔是_____在字典中有以下解释:①强盗②大③不,在匪徒应选择_____,在受益匪浅中应选_____

  • 7、背一背,然后补写完整。

    1)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朱熹)

    2__________,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3)要想获得成功,离不开吃苦,就如俗话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__________

    4)每当和同学谈到淡泊名利时,我总会想起诸葛亮的那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

  • 8、请写出对应的俗语或成语,并选择合适的俗语将句子补充完整。

    前怕狼后怕虎( )            直言不讳( )   

    吃水不忘挖井人( )        见异思迁( )

    (1) 他遇事不果断,_______________,总是担心有风险。

    (2)这件事何必隐瞒,_______________吧!他迟早会知道的。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文《搭石》片段,回答问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解释“理所当然”的意思。

    理所当然:________

    【2】在短文(   )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用文中“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是理所当然的事”应该怎样理解。(   

    A.乡亲们自古以来都背老人过搭石,已成民情民俗。

    B.年轻人不得不遵守道德已成的民情民俗,必须背老人过搭石。

    【4】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   

    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急就过桥。

    B.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可以慢一点儿。

    【5】“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看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点睛之笔,实际上作者巧借________任人踩踏,赞美了________的精神,这是人性美的表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如:________。我认为这也是美。

  • 10、阅读短文。

    清贫

    方志敏

    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这里指国民党方面)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所以,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

    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一个最不幸的日子,有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我是什么人的时候,他们满心希望在我身上能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子、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激怒起来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摆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住我,威吓地吼道:“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士兵坚决不相信。

    “决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

    另一个士兵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新将我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检查,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了!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我再向他们解释。

    等他们确知在我身上搜不出什么的时候,也就停手不搜了,又在我躲藏地方的周围,低头注目搜寻了一番,依旧毫无所得,他们是多么的失望啊!那个持弹欲放的兵士,也将拉着的引线,塞进榴弹的木柄里,转过来抢夺我的表和水笔。最后两人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他们用怀疑而又惊异的目光,对我自上而下地望了几遍,同声命令说:“走吧!”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夏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选自《可爱的中国》)

    【1】“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重新将我的衣角裤裆仔细地检查,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句中“新的发现”指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

    A.财物

    B.武器

    C.文件

    D.药品

    【2】方志敏认为,革命者能战胜许多困难靠的是什么?正确的一项是( )

    A.精良的武器

    B.先进的战术

    C.杰出的人才

    D.清贫的作风

    【3】“我”为什么要把去年夏天穿过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称为“传世宝”?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是“我”的最珍贵的物品,有传世价值。

    B.“我”家境贫苦,想把这些留给自己的孩子。

    C.“我”甘于清贫,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

    D.那些物品我用得最习惯,值得保留下来。

    【4】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的结构上的关系的正确一项是( )

    A.首尾呼应

    B.回环反复

    C.层层递进

    D.承上启下

    【5】文章花了不少篇幅描写国民党兵士搜“我”身时的言行,有读者觉得没有必要,可以略写。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方志敏,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浦城县就是方志敏率领红十军解放的。为了纪念他,我们浦城还有一个广场命名为“方志敏广场”呢。此时,你最想对方志敏说什么呢?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你对方志敏的了解来说说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检阅台

    七月的天山(节选)

    (  )说进到天山像是秋天,(     ),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了,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嫩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1)像织不完的丝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的成丈高的野花,花朵赛过八寸的玛瑙盘,花瓣儿赛过巴掌大。(2)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微伸一下手,就可以捧到满怀你最心爱的鲜花。

    (    )天山这时不是春天,(   )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在下面的关联词中选择两组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即使……也……

    如果……那么…… 既然……就……

    2.写出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五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密层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的画“    ”的句子填空。

    (1)这是一个____________(修辞)句,用________________来形容野花的绵延,用____________来形容野花的耀眼,用____________来形容野花的绚烂。

    (2)这句话通过马的____________精神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习题。

    【材料一】

    汉字和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字中有画、画中有字,有很强的装饰性。汉字的装饰手法多样;既可以把字表达的意思用相应的形象刻画出来,使字义形象化;也可以将汉字的笔画形象化,把形象化的笔画组合成图形,再组合成汉字;还可以利用不同字体来表达不同的意韵,甲骨文、金文古朴简洁,篆书优雅清丽,楷书、隶书端庄凝重,行书、草书动感飘逸。

    【材料二】

    ①2017年12月15日,北京奥组委成功发布了第24届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

    ②会徽的“冬”字以草书为灵感来源,体现出了和谐与飞扬的动感特征,让人饱含激情,对赛事充满无尽想象。

    ③除了字体设计的独具匠心外,会徽还用流畅、柔美的线条勾勒出冬奥运动员拼搏进取的形象。“冬”字的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冬”字图形中间舞动的线条象征着山峦、赛场、滑雪道,把静态的“冬”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④此外,会徽将传统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比如,“冬”字图形中间舞动的线条,除了象征着山峦、赛场、滑雪道外,还代表着节日飘舞的丝带,寓意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期间举行。此外,会徽还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

    【1】下面是关于会徽“冬梦”的一段介绍词,横线上补充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草书“冬”为灵感来源,表达了的______意的,会徽还在“BEIJ1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______的特点,将传统文化表达得淋漓尽致。

    A.古朴简洁       中国书法与剪纸

    B.古朴简洁       中国书法与篆刻

    C.动感飘逸       中国书法与篆刻

    D.动感飘逸       中国书法与剪纸

    【2】结合两则材料,判断正误。

    (1)“冬”字图形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了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场馆,把静态的“冬”变得端庄凝重起来。( )

    (2)会徽把汉字“冬”的笔画形象化,再组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

    (3)会徽中“BEIJING 2022”这一部分,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体现了汉字“字中有画、画中有字”的特点。( )

    【3】小明想写一幅书法作品“冬梦”,要突出古朴简洁的意韵,他应该使用的字体是(       

    A.金文

    B.篆书

    C.行书

    D.隶书

    【4】【材料二】中画线的内容,运用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小瑜介绍冬奥会会徽“冬梦”的提纲,除了【材料二】中的内容,他还想加上关于“会徽颜色构成”的资料,你觉得应该加在提纲中的( )位置。

    1.会徽选取的字体

    2.会徽线条的含义

    (1)“冬”字上半部分含义

    (2)“冬”字下半部分含义

    (3)A

    (4)“冬”字中间线条的含义

    3.B

    4.会徽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

    (1)春节元素的体现

    (2)C

    (3)书法、剪纸元素的体现

    【6】雯雯要为学校举办的“汉字文化交流会”设计一个活动徽章,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为徽章的设计提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溪水和石头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溪水前进的路。那天然生就的棱角,像一把锋利的钢刀,保护着躯体,大有不可侵犯之势。

    溪水唱着歌儿,由远而近。

    石头说:“伙计,你还是绕道而行吧,不然我会把你劈得落花流水。”

     溪水说(  )我前进的道路是不会改变的(  )宁可粉身碎骨(  )说完(  )挺身向前(  )后面的伙伴犹如千军万马(  )前赴后继(  )

    不知过了多久,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溪水依然唱着歌儿,深深地流着……

    1天然生就中的如果查字典,应查____部,在这篇短文里字是____的意思。

    2石头锋利的棱角变秃了,高傲的身躯变小了。这是因为_____

     ①溪水不断地冲刷;  

    ②石头原来的棱角太锋利;  

    ③石头挡住了溪水前进的道路。

    3给短文第四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4短文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品读

      青蛙的眼睛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双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 )有虫子飞过,它( )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有人把青蛙养在笼子里,拿许多死苍蝇放在笼子里来喂它。可是奇怪,青蛙一只也不吃,竟活活饿死了。[是不是因为苍蝇是死的,青蛙不爱吃呢?]不是。只要把死苍蝇拴在线上,在青蛙眼前掠过,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的苍蝇一样。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平常看动的东西很敏锐,可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只要虫子在飞,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都能分辨清楚,还能判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住。可是虫子( )停住不飞,它( )看不见。所以拿死苍蝇来喂青蛙,青蛙不知道眼前放着可吃的东西,只好活活饿死。

     

  • 15、现代文阅读。

    孔明智退司马懿

    ①孔明分拔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④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②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③,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中,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炖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   ),焚香操琴。左有一量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座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黄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健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没①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孔明智退司马地》)

    注释:①司马懿:统帅魏国重兵的大将军。②旌旗: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③城铺:城上巡哨的岗棚。④汝:你。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四字词语写下来。

    ①像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___________

    ②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

    A.笑里藏刀

    B.狂笑不止

    C.笑容可掬

    D.哭笑不得

    【3】以下选项对加点字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题)

    A.搬运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

    B.将旌旗尽皆隐匿:隐藏

    C.作此态:因此

    D.有埋伏:必然

    【4】孔明“空城计”奏效的原因是(  )(多选题)

    A.孔明经常使用空城计,早已成竹在胸。

    B.孔明一收到军情就果断传令,军士们也很配合。

    C.孔明大开城门,令魏军怀疑城中有埋伏。

    D.孔明很了解司马懿,掌握了对手的心理。

    【5】文段中为了突出孔明的智慧,运用的写人的基本方法有______(多选题)

    A.选取了“空城计”这一典型事例。

    B.写了众官在听到军情时的惊慌失措。

    C.对孔明进行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

    D.对孔明一方重兵埋伏的情景进行了具体描写。

    【6】官员们还有两个疑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为什么预料到司马懿一定会退兵?请你联系上下文,推测孔明当时是怎么想的,写出他对官员们的回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

    3岁多的时候,她忽然开始关心生死问题。一天,她在卫生间担心地看着妈妈:

    将来你老了的话,很快就会死的,是吗?”

    妈妈一愣,转而安慰她:“那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呢!”

    次日早晨一醒来,她忧心忡忡地环顾四周:

    妈妈,如果你也死了,爷爷奶奶也死了,我也死了,这间屋子怎么办呢?不是空了吗?谁来住呢?”

    妈妈说:“你的宝宝可以住呀!”

    她自鸣得意地举一反三:“,我知道了,等我的宝宝死了,我的宝宝的宝宝还可以住!”

    妈妈勉强地点了点头,她这才如释重负。

    她快快乐乐地成长着,好像忘掉了这个话题。到了4岁半时,她又旧话重提。那一天,坐在车上,她歪着脑袋问妈妈:“人死了,会去哪里呢?”

    身体入土,灵魂上天。

    妈妈,你死了先上天,等我死了也上天,就可以找到你了。

    好吧。

    妈妈,你是一朵灰色的云。我呢,是一朵白色的云。我们手拉手在天上玩,看鸟飞。

    可是,妈妈上天后,你要过很久很久才上天,怎么找到我呢?”

    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问:‘你是我的妈妈吗?’你要是听到了,肯定会开门啦!”

    妈妈含糊地应着:“真好!”

    可是那小家伙还意犹未尽:“妈妈,要不我是白云,你是整个蓝天。蓝天很大很大,我一上去就在你怀里了!”

    妈妈实在忍不住,一把把这个小丫头紧紧抱在怀里——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如释重负:_____________

    意犹未尽:_____________

    【2】“我会一朵云一朵云地敲门”,句中的“我”指的是___,“你”指的是__。这句话表达的是____

    【3】在女儿的眼中,母亲就是_______,自己就是______。正如一首歌里唱的一样,“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4】“我觉得我听到的是天籁”中“天籁”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觉得是“天籁”。(  )

    A.因为女儿的话让“我”感受到女儿对“我”的深深的爱。

    B.因为女儿的话太美妙了,就像是天上飘来的声音。

    【6】文中说,妈妈是一朵灰色的云。“我”是一朵白色的云。你将用什么来比喻母亲和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快乐阅读,我能行。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禁不住:_________________

    流光溢彩: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是从哪两个方面设喻来形容愉悦之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像……像……”两句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句子。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似________

    【5】你读书有什么感受?请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多年来令我魂牵梦萦,永远不能忘怀的,是故乡的芦苇。

    是的,就是那些看来似乎很不起眼的、朴实无华的芦苇。一片片,一簇簇,碧生生,绿油油,迎着轻风,摇曳着修长的青玉似的秀枝,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几分恬静和飘逸。

    几乎所有的河沟,小湖,池塘,都有绿色的芦苇掩映着。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diàn)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作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匣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各自把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选自《故乡的芦苇》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词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

    (2)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形容思念情切。( )

    【2】“小心翼翼”是形容_____________。在画线句子中,这个词语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与故乡的芦苇有关的哪些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吃饱就好

    老沈是个中医。

    从四五岁起,我就习惯了看老沈用镊子夹着烧着火的棉球快速伸进玻璃罐里摇一下,再立刻扣到病人背上,火罐下的皮肤迅速鼓起一个小包:紫色是湿热,红色是上火。

    从那会儿起,我便学着用小拳头像模像样地在我妈背上揉捏捶打。老沈的病人戏称我小医生,我欣然接受,并引以为荣。

    老沈实在是个太过细致的人:装修诊所时隔单间,他要亲自设计;诊所用的床,他要亲自量定长宽,再交由木匠制作;铺在床上的清一色的蓝色条纹床单、蓝色条纹枕套、蓝色条纹枕巾,他要亲自挑选,并且要求必须定时清洗;病人的CT片,他都按时间顺序码好,诊断结果也要一一记录在册。

    老沈的诊所一年四季都是热热闹闹的,甚至过年的时候都要一直忙到除夕的晚上才能落下卷帘门。这时他才能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椅上,吃上一碗热乎乎的水饺。

    每年的年三十,老沈都得到晚上零点才睡觉,但十点钟他就开始迷迷糊糊打盹儿,隔上十来分钟就问我:“现在几点了?”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就又忍不住困倦而睡去,我只好笑着给他围上厚实的毛毯。零点的钟声一响,老沈慢慢地睁开眼,像孩子似的掀开毯子冲出门外,“噼里啪啦”放上一串鞭炮——小心地划着火柴靠近,一有火星就腆着肚子有点笨拙地往回跑,真是滑稽可爱。

    我想,老沈之所以坚持在零点放鞭炮,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博个好兆头——见多了病痛与受伤,总希望能够获得多一些的幸福安康。

    自从我妈单位迁址到城郊以后,我和老沈就拥有了每天中午的两人午餐时间。尽管他一再申明自己厨艺很好,我还是忍不住对着粗细长短不一的八分熟土豆丝,想念我妈做的烧茄子和青椒炒肉。

    一天,他兴致勃勃地买了新鲜的大鲈鱼回来。他做鱼时我正在楼上写作业,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吓得我立马趿拉着拖鞋连滚带爬地跑下楼,看到老沈正把被干烧热锅热气炸得四分五裂的碎瓷片拣出来,那条鲈鱼硬邦邦横在砧板上,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儿水分。老沈一边挠头一边心虚地笑着说,他忙着给病人针灸,忘了时间。

    有时他懒得做饭,就直接开车载我去学校旁边的快餐店。大厅里清一色是海蓝色校服,收银台前穿着西装或休闲衫的父亲们争先恐后地付款。

    “你看,这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差别,妈妈都会给孩子做饭,爸爸只会带孩子去快餐店。”我戳着豆沙包,愤愤然抱怨着。

    “呀,还不是殊途同归吗?反正一样让你们吃,吃饱就好。”老沈说完往嘴里送了一口蛋炒饭。

    我一路顺风顺水长到十六岁,好像从来没经历过所谓焦躁的叛逆青春。如果小区里要评选一对模范父女,我可以骄傲地在他胸前挂上那个红牌牌。他会欣然接受,然后告诉我,这多亏他这个当爹的教育得好。   (有删改)

    1从“老沈的诊所一年四季都是热热闹闹的”可以联想到什么?( 

    A.老沈服务态度好,医术高明。

    B.诊所一年四季有很多人来聊天。

    C.诊所很干净,人们喜欢到这里。

    D.诊所地处繁华地带,人来人往。

    2每年的年三十,老沈都得到晚上零点才睡觉的原因是( 

    A.他忙工作,不到零点没法睡

    B.他忙家务,不到零点没法睡

    C.他要守岁,没法零点前去睡

    D.他要放鞭炮,为来年博个好兆头

    3关于老沈的厨艺,与文本相符的一项是( 

    A.老沈的厨艺很好 B.老沈的厨艺一团糟

    C.老沈的鲈鱼做得很好 D.老沈的土豆丝做得很好

    4仔细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最想表达的是以下哪一项意思?( 

    A.“我”和老沈是模范父女。

    B.“我”长到十六岁都很顺利。

    C.“我”没经历过所谓焦躁的叛逆青春。

    D.老沈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我,他让“我”引以为荣。

    5通览全文,本文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 

    A.前后照应 B.环境描写

    C.对比手法 D.语言描写

    6第四自然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

    7你会怎么评价“老沈”这个人?请联系文本说一说。

    ____________

    8有人认为题目“吃饱就好”与主题无关,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把句子补充完整,具体描述几个事例的表现来突出情景特点。

    六月一日,校园真热闹。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话,写出某个人物与平时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补充完整,把事物比作人来描写情景。

    清晨,无数雪花在空中飘扬,_____________

  • 21、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用加点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雨来摇摇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成转述句)

     

    2.詹天佑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用加点字造句)

     

    3.白云在天空中飘荡。(扩句,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如果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的身在月球上,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随着“神州七号”的升空,激发了中国人的无比美好的遐想。“把家搬到月球去”——更是无数国人的期待。就让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神奇的奔月之旅,奇妙的月球生活……自拟题目,写下你的大胆想象。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