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玉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也桑阴学种瓜(靠近)

    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

    C.吾矛之(好处)

    D.其人弗能也(应答)

  •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教授的演讲十分精彩,在场的人都拱伏无违

    B.尽管敌人神机妙算,还是被我军指战员发现了。

    C.读完《军神》,我们对刘伯承肃然起敬

    D.弟弟犯了错误还不改正,依旧还是乐此不疲

  • 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5分)

    (1)释:解说,说明。 消除,消散。  放开,放下。 

    爱不手(     疑(  

    (2)拔:抽,拉出,连根拽出。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 吸出。选取,提升。超出,高出。改变。

    坚忍不     数城(     腿(

    火罐儿(   出类萃(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哀鸿遍(   )   (   )子散   (   )来顺受   (   )民反

    (   )无可忍   逼上(   )   劫富(   )   铤而走(   )

    兵来将(   )   水来土(   )   (   )天行道   (   )存高远

    ①把词语补充完整。

    ②水泊梁山上插的大旗上面写着“________”四个大字。

    “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相近。

    ④根据情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A.朝廷腐败,为官者鱼肉百姓,放眼望去,________,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武艺高超的人实在是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_,走上了与朝廷为敌之路。

    B.做人要________,并为理想而不懈努力,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 5、读下面诗句,再填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两句诗选自王昌龄的《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

    表达了诗人________ 的感情。

  • 6、补充词语。

    不容(  )    (  )之笔    人迹(  )

    (  )莫测    (  )天涯    (  )白雪

  • 7、总结策略,借助思维图梳理本单元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俗话说:“________________”,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

    (2)《将相和》包含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飞的名言:“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异曲同工之妙。

    (4)“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蝉》的“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高洁品质。

    (5)《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的遗愿。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水墨菱塘

    (作者:吴建)

    故乡江南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侧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疏疏朗朗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整个水面挤得密密匝匝。这时候,一张张翠绿的菱叶被支棱得翘了起来,菱盘上缀满了一丛丛白色、淡红色的小花,微风送来缕缕馨香,红蜻蜓、花蝴蝶、小青蛇,还有鼓眼睛的青蛙在菱盘上尽情嬉戏。几个心急的孩子时常在放学后奔到菱塘边,折一根树枝,拨开两三块菱盘,看看结了菱角没有。

    临近中秋节,故乡的采菱女便开始采“头朝菱”了。穿着各色衣裙的采菱女有的划一叶扁舟,有的荡一只水盆,穿行在绿色“水巷”里。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被采撷下来了。刚起水的菱角,鲜嫩、清甜,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凉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站在岸边的孩子早已等不及了,走向凉冽冽的池水里,采菱女见状,忙把“船”靠过去,抓一把菱角塞进孩子们的衣袋,孩子们这才欢天喜地地返回岸边。

    每当这个时节,故乡每一扇窗户内,都会飘出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在整个村庄。家家灶上煮着菱角,大人小孩剥着菱角。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余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如今,剥着菱角,我又徜徉在故乡的画卷中了。我看到了池塘轻易散不开的白雾,我荡起木盆也加入了采菱女的行列,并随手将一只菱角丢进嘴中。细细咀嚼,甜滋滋的,满口生津,唇齿留芳……

    【1】阅读短文第①段,故乡的菱塘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菱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菱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短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动态描写,表现了菱塘的生机勃勃。

    B.第一段划线句子,从“疏疏朗朗”到“密密匝匝”,菱叶由少到多。

    C.第二段中的“掀”“掐”等词写出了采菱女动作非常熟练。

    D.第三段中“一个劲儿诱惑你”写出了街上菱角的数量之多。

    【3】读文第①至③段为我们勾勒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选择其中一句写一写。

    ①剥一只丢进嘴里,脆生生、甜津津的,胜似苹果、柑橘。

    ②每当这个季节,故乡的每一扇窗户里,都会飘着扑鼻的菱香,芬芳浓郁,和着夜雾,弥漫整个村庄。

    我选第______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尾和下列哪个结尾的写法最接近?两者的共同点在哪里?

    ①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②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③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④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的向前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我的外祖母

    我不想睡了!”“那么,外祖母说,不想睡就算了吧。

    她一边不停地编着子,一边不时地抬起头向长沙发那边望望。母亲仰面躺在沙发上,静静地睡着,身子伸得直直的。她悄悄问我:“你昨天是不是把奶瓶给打碎了?”

    外祖母说话时,声音温柔、亲切、娓娓动听,她说的每一句话就像一朵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甜蜜、清新、感人,不经意地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终生难忘。她轻柔地笑着的时候,那双黑豆似的眼睛往往睁得很大很大,闪出一种难以言说的令人愉悦的光芒。她的两排牙齿洁白细密,只要微微一笑就会展露出来,说不尽的快活。她那张黑黑的脸庞虽然刻满了皱纹,但依然容光焕发,任何人见了都不会说她已经老了。不过,她的鼻子上的皮肉却很松弛,鼻孔也张得很大,鼻尖泛着红色,使这张脸看起来并不是完美无缺。她特别爱闻鼻烟,还有一只黑色的鼻烟壶,银制的。她常常穿一身黑色的衣服,但透过她那忽闪忽闪的眼睛可以看出她的内心有一簇乐观自信、温柔亲切的永不熄灭的火。她老是弓着腰,差不多成駝背了。尽管地的身体胖乎乎的,但走起路来却轻捷灵便,好似一只大狸猫;不过,她的全身软绵的,也的确像一只温和的猫。

    外祖母没来之前,我仿佛在黑暗中昏睡。自从她在我面前出现之后,我那颗沉睡的心就被她唤醒了;她引导我看见了光明,她使我把周国的一切都联结了起来,编织成一个色彩绚烂的大花环。没过多久,她便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为最体贴我的人。她对我非常了解,我也对她非常尊重,她对世界、对生活都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使我在峥嵘的岁月里努力奋发,使我在艰难的日子里永远坚强。

    1   划出描写外祖母外貌的句子。

    2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使我在峥嵘的岁月里努力奋发,使我在艰难的日子里永远坚强。这句话中峥嵘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外祖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与运用。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经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高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到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墨,不但在书写、绘画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 ”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 ”形客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 ”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含义演绎到了极致。

    【1】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在第⑤自然段中的横线处。

    A.舞文弄墨

    B.胸无点墨

    C.惜墨如金

    【2】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②自然段,简要概括“墨”的制作工艺。

    点燃油类或松木取烟→( )( )( )

    【4】第④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句,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是为了说明墨的重要性。

    B.由于制作材料的差异,松烟墨适宜画山水画,油烟墨适宜书法创作。

    C.涨墨现象不仅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而且线面交融,富有墨趣。

    D.“墨客”“墨迹”“墨宝”中的“墨”意思相同,都表示“诗文或书画”。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走  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  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  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消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认真读文,再想一想,选择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打“√”。

    2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读一读,再联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加点词,我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此时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对谁说,又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白鹭》,回答问题。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的“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这句话,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一句诗来代替。

    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⑦段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选文的第⑤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6白鹭是美的,作者的语言更美。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很优美的歌”,那么在你看来白鹭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世界。

    松鼠(节选)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1】选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松鼠的( )(多选)

    A.生活规律

    B.高超的搭窝技巧

    C.活动范围

    D.外形特点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松鼠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_______

    (2)平原地区的人们绝对见不到松鼠。_______

    (3)每个夜晚,松鼠都会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而白天则躲在窝里歇凉。_______

    【3】读了选文,我知道了松鼠的一些生活习性。

    (1)把窝搭在___________。 (2)吃_____________

    (3)动作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写一写。

    (1)看到了树上的果子,松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狂风刮过树林,松鼠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快乐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de dí)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应接不暇”的意思是______。文中描写“我”应接不暇的句子是:______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不超过15字)______

    4画线的句子从鸟的大小、____________三方面写了鸟喧闹的景象,这是景物描写中常用的描写方法,这个句子属于______描写。

    5最后一句话中有两个“鸟的天堂”,前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这里的引号表示______,后一个“鸟的天堂”是指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 16、漫谈地震(片断)

    那么,地震是怎样发生的呢?要说明这个,应先谈一下地球的结构。地壳可以大致比作一个鸭蛋的外壳,再往里是地幔,就好像鸭蛋的蛋清;最里面是地核,好像鸭蛋的蛋黄。地震都是发生在地壳里面,地壳中的岩石受到构造力的作用被挤压而变曲,倘如这个力很大,大于岩石的强度,岩石就会断裂或破裂,这就发生地震。这个震动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倘如传到地面,大的震动人能感觉到,小的得用灵敏仪器才能感觉到。

    【1】填空,了解地震的发生。

    地震都是发生在____里面,岩石被挤压变曲就会_____,就发生地震。震动以______的形式传播,大的震动人能感觉到。

    【2】阅读片段,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 17、熟读精思。

    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②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③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④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⑤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⑤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⑦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⑧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⑨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⑩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______,它们过着______的生活。这段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的心情。短文中第④⑤两句与第⑥-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2】读这段话,你联想到的成语(或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文中画“___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在我所读的书中,《安徒生童话》是我最喜爱的。因为在这些童话作品里,它们诗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语言,紧紧吸引着我。

    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由于他创作童话的光辉成就,被誉为世界童话大王。他出身贫寒,是一个鞋匠的儿子,14岁便离开故乡,到哥本哈根去谋生,历尽了生活的磨难,所以才写出那么多深受劳动人民和孩子们欢迎的童话作品。他的作品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热爱和同情,同时也满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之所以喜欢安徒生童话,是因为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童话中所反映的生活是与那个时代丹麦人民的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中表现出欢快的情调;《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加强”,主人公的遭遇也更多地带上了现实生活中凄惨的印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安徒生的童话时刻都在表现着劳苦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作品中充满着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这也是安徒生童话深受我喜爱的一个原因。

    我喜爱这本书,因为它对我思想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还让我增长了知识。

    【1】写出文中提到的童话故事的篇名。

    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句子。

    在这些童话作品里,它们诗的意境和富有诗意的语言,紧紧吸引着我。

    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3自然段的内容,归纳一下该段中提到的《安徒生童话》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感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共15分)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了你,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孩子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以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有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的,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用几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 ”画出写母亲的表情的句子。

    【3】母亲每一次开完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哭着没有把话说完,请你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用“是您……,是您……,是您……”这个排比句式把儿子的话说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3选2)

    (1)读下面的句子,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选择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亮——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是对景物的静态描写,照样子,写一写放学后校园的样子。

    例: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放学后,校园恢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结合具体事例,把自己感觉时间很慢的内心体验写下来。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仿照例子,改写句子。

    例: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

    雨水把我的衣服打湿了。

    ①我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阵狂风刮倒了路旁的那棵高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强烈的地震无情地毁灭了他的家园。 (缩句)

     

    2.面对危急情况,哈尔威船长下达了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就开枪打死他的命令。 (改成双重否定句)

     

    3.仿照下列比喻句的句式,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时间好比  

    时间如同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我们的童年丰富多彩,相信你一定经历过或者看到、听到过有趣的事情,请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情写下来,注意把“趣事”写具体,让别人读了也感到有趣。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情感真切,语句通顺;注意书写规范工整,字数不少于4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