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宏伟 抱酬 生灵图炭

    B.杭州 催毁 勤劳节俭

    C.火箭 妨碍 金碧辉煌

    D.亲密 销毁 不计奇数

  • 2、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珍珠鸟》一文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结尾,写出了“我”对珍珠鸟的信赖。

    B.《长相思》的作者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

    C.《鸟的天堂》通过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写出了“鸟的天堂”的美好。

    D.《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童年回忆,把思乡怀旧之情倾注其中。

  • 3、给句中加点的俗语找意思相近的成语,不正确的是(       

    A.在学习上我们必须分秒必争,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B.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出差一个月的妈妈回来。(望眼欲穿)

    C.他本想害别人,结果却伤了自己,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饮水思源)

    D.我们做事不能前怕狼后怕虎,否则只会一事无成。(畏首畏尾)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读拼音,写词语。

    1.咱们应该主动pèi ________组织者,尽快找到shì ________的住所。

    2.中国古典诗词是讲究yùn lǜ________的,yóu qí________是绝句、律诗。

    3.妈妈pǐn cháng_________了我做的 gāo bǐng________,赞不绝口。

  • 5、诗文素养。

    (1)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林升《题临安邸》中“_____?”的追问;有张继面对江枫渔火时那“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寂忧愁。当然,诗中也有王维笔下那月照松林时“_______。”的幽静之美。

    (2)民间故事,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课本里的民间故事有《__》、《___》;我还读过的民间故事有《__》,这个故事主要讲:___。(能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 6、给下列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7、看拼音,写词语。

      tíng  bó   xiāng  chóu   shuì  mián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yú  ɡuān   hú pàn   sì  miào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8、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

    为了duàn liàn _______我,爷爷带着我去地里给庄稼chú   cǎo _______、shī   féi _______,但我到了后只是xiā   nào _______:追hú dié _______、捉mà zha _______、躲在树下zhē yáng _______、将树枝插在地里……面对我的淘气,爷爷始终cí xiáng _______地笑着。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片段一

    蛇为什么能吞下很大的动物?原来奥秘在于蛇的特殊的骨骼结构。它头部连接下巴的几块骨头是可以活动的,因此它的下巴可以向下张得很大。①因此,和人类相比,人类的嘴巴张大时,夹角只到30度,蛇却能张大到130度。此外,蛇没有胸骨,它的肋骨可自由活动,就像一扇伸缩门,所以从喉头咽下的食物可直接进入肚子。同时,蛇还能分泌大量唾液帮助其吞咽。

    片段二

    人体温度计为一种水银温度计,它的上部是晶亮的玻璃管,下端是一个圆圆的玻璃泡。在泡里和管的下端装有纯净的水银。水银它很“勤快”,受热的时候,就会努力沿着玻璃管往上爬。有时候它又很“懒惰”,每当量完一次体温,它银色的柱子就赖在那里,如果不摇晃它,它就呆在那不动了。所以每次我们使用之前,都要用力甩它几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奥秘:_________

    【2】片段一主要介绍了什么?请找出一个关键句子抄下来。

    _______

    【3】在片段一中,句子①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两个。

    (1)_______(2)_______

    【4】在片段二中,“水银它很‘勤快’,受热的时候,就会努力沿着玻璃管往上爬。”说明了水银___(A.受热膨胀 B.生命力强)的特点。我们使用之前,都要用力甩它几下是因为_____

    【5】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多样,如片段一的语言____(A.平实 B.活泼),片段二的语言____(A.平实 B.活泼),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 10、快乐阅读。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想篡夺皇位。但他不知道大臣中有多少人反对他。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试自己的威信。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想: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一些有正义感但很胆小的人都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说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成语指鹿为马,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面不改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高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来试自己的威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那些有正义感但很胆小的人为什么都不敢说话吗?“________”画出相关语句。

    4你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喻义吗?在文中的横线上写下来。

    5你读过的成语故事还有哪些?写出四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坚定——________   ________     清晰——________   ________

    崛起——________   ________     欺凌——________   ________

    【2】我会用“抱负”造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词。

    ①大声叫好。________

    ②形容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________

    【4】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思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抱负和胸怀”是指_________

    【6】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征服冰雪,绽放冬奥

    材料一: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星期五开幕,2月20日星期日闭幕。北京冬季奥运会设7个大项目,15个分项目,109个小项目,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的崇礼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

    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季奥会设有专门的APP供大家了解、参与这项激动人心的世界级赛事、以下为两张来自于APP的图表。供同学们参考:

    部分比赛金牌争夺战日程表(金:表示当日金牌子夺)

     

    周五2.4

    周四2.5

    周日2.6

    周一2.7

    周二2.8

    周三2.9

    周四2.10

    周五2.11

    周六2.12

     

    开幕式

    启动

     

     

     

     

     

     

     

     

     

    单板滑雪

     

     

     

    短道速滑

     

     

     

     

     

     

    钢架雪车

     

     

     

     

     

     

     

     

    冬季两项

     

     

     

     

     

    材料三:

    短道速滑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日,我国的第一枚冬奥会金牌就是杨扬在女子短道速滑项日中摘得的。之后,短道速滑队培养出多名世界名将,在五届冬奥会中共获得10枚金牌,

    时间

    项目

    冠军姓名

    2002年

    500米比赛;1000米比赛

    杨扬

    2006年

    500米比赛

    王濛

    2010年

    500米比赛;1000米比赛

    王濛

    1500米比赛

    周洋

    3000米接力赛

    全队参与

    2014年

    500米比赛

    李坚柔

    1500米比赛

    周洋

    2018年

    500米比赛

    武大靖

    【1】结合材料,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本届冬奥会精彩纷呈,我们可以在北京赛区看到钢架雪车项目的精彩比赛。( )

    (2)本届冬奥会共分三个赛区,一共有7个大项目,15个分项目。( )

    (3)小匝特别喜欢短道速滑项口,他可以在2月12日关注冠军争夺比赛。( )

    (4)王蒙是祖国的骄傲,她是短道速滑队中夺得金牌最多的队员。( )

    (5)短道速滑队很强大,从材料三的数据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冬奥会中取得的成绩一届比一届好。( )

    【2】小匝想要了解冬奥会的历史,可以点击APP中的________(栏目)进行了解,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比赛项目可以选择________(栏目)进行查阅。

    【3】北京冬奥会来临之际,请你为它写一则宣传标语,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踌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部分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 、 ___________描写,通过这句话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3】“电报记录稿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1】选文每段都是一幅画,请你给这三幅画各起一个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中的“它”是不是在“望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幅画的画面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理解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________着,________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________去,又敏捷地向前________来,再用前脚________住蝉壳用力一________,又白又嫩的蝉尾就________了。整个动作配合得________。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1按原文填空。

    2“√”标出标下划线的字正确的读音。

    金蝉脱(qiào ké)   (pèi bèi)

    3金蝉脱壳的本义是________,现用来比喻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段意:________。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是________

    5蝉儿脱壳时,身体的各部分出壳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有趣的是________出壳的情景。

  • 16、阅读理解

    陶渊明谈读书

    陶渊明退居田园后,天天( )写诗作赋,( )种菊花,锄杂草。邻家有个少年向陶渊明求教读书的妙法。陶渊明说:学习没有捷径,只有靠勤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学则进,辍(中止,停止)学则退呀!

    少年吃不透这些话的意思。陶渊明就带他到稻田,叫他看看禾苗是不是在长高。少年看了好久,回答说:我没见他长高呀!”“真的没有长高吗?那么,春天刚长出来的苗芽,又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呢?少年不作声了。陶渊明接着说:禾苗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啊,但我们肉眼难以看清;学习也是如此,知识的增长,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   )你持之以恒,勤学不已,知识( )能越积越多,所以有句话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啊!

    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大磨石问:这块石头为什么会凹进去?少年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被磨损的。

    陶渊明因势利导说:这是农夫天天在它上面磨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地磨损而成的,决不是一日之功。从这里可悟出另一个学习道理来:这就是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停止,所学的东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忘掉。

    少年明白了“___________”的道理,从此非常勤奋攻读诗文,后来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有恒心长久地坚持下去。  

    (2)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3)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4)长时间的积累。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陶渊明请少年观察禾苗是否在长高,从禾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___________”

    (2)陶渊明请少年观察溪边的磨刀石,从 ___________的磨刀石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年吃不透这些话的意思这些话指的是什么,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5你认为少年明白了什么道理,把它填在文末的横线上。

  • 17、(题文)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_______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

    爬的敌人,脸上露出____________。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罢,

    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   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____________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__________的声音!这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2. 给这段话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

    3. 从五壮士英勇跳崖的事件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柑橘

    ①柑橘,素性娇贵,容易腐烂,柑橘保鲜,一直是棘手难题。现在采用山洞、地下库、冷库等贮藏方式,正值秋风夹雨洗果时,纵有现代化冷库鲜果也不能久存。

    ②能否让柑橘高挂枝头,越冬迎春呢?四川万县独辟蹊径,冬季往锦橙树上喷洒水赤雷素,用科学方法把温州蜜橘留在树上,经受了零下三摄氏度的严寒考验,好果率达百分之九十三至九十八,而且果色鲜色、晶莹有光。据测定,可溶性固形物(糖类)提高百分之一左右,蛋白质、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均比隔年贮藏的更丰富,食之沁人心脾。

    果熟蒂落乃自然规律,叫橘果“超期服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柑橘脱尽翠衣,“黄袍加身”时,要喷洒植物激素,不让它匆匆离开树枝。柑橘怕冻,需用磷酸二氢钾叶面追肥,才能傲霜斗雪。微生物是招致柑橘腐烂变质的大敌,得借助托布津,还得给橘树“进补”。多施枯菜等有机肥,让橘熟来年青枝繁茂,为了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实现柑橘均衡上市,园艺工作者付出了多少智慧的汗水!

    【1】根据上文内容填空。

    第二自然段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秋橘春采”这一难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还具有________、果色美、糖分_____和营养物质_______等优点。

    【2】第二自然段中画线字“据测定”能改成“据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特殊含义。

    ①“超期服役”:_______________

    ②“进补”: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具体说明了实现“秋橘春采”的科学方法,它们是通过喷药、施肥来使柑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增果。

  • 19、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给女儿的一封信

    ①今天下午,你去上中文课之前,我看见你不断地翻书,一边翻,一边数,然后得意地说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的课外书,一定能得奖了。过去的两个礼拜,爸爸也确实看见你每天才吃完饭,就抱着书看,爸爸还好几次对你说:“刚吃完饭,应该休息,让血液去肠胃里工作。如果急着看书,血都跑到脑袋里去了,会消化不良。而且刚吃饱比较糊涂,读书的效果也不好。”只是不管爸爸怎么说,你都不听,才把书放下几分钟,跟着又拿起来。你读书的样子好像打仗似的,好快好快地翻,读完的时候还大大地喘口气:“哇,我又读了一本。”现在,爸爸终于搞懂了:原来你们班上有读书比赛,每个礼拜统计,看谁读得多。爸爸不反对这种比赛,它确实能鼓励小朋友多读不少书。只是,爸爸也怀疑你到底能记住多少,又读懂了多少。如果你只是匆匆忙忙地翻过去,既不能咀嚼书里的意思,又不能欣赏美丽的插图,甚至不能享受那些故事,获得读书的乐趣——你读得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 )浪费了时间,( )搞坏了身体。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就会有新的收获,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只知道学习,却不进行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变得危险了。”在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是“学”“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过的东西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引发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1】在第②小节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的“展览室”是指:_______________;“种子”又是指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化用了孔子关于“学”“习”“思”的话,请写出孔子的两句原话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思”也即朱熹所说的“三到”中的_______

    【4】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带问号,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小节中,作者提到了哪两种读书方法?请结合短文和实际对这两种阅读方法进行简单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的爸爸希望女儿怎样的读书? 读了此文你觉得自己以前的读书方式有哪些方面需要改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刘伯承将军钢铁般的意志令人惊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体会加点部分表达的感受,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文是李明同学写的读后感,请你帮他改一改。

    《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书中刻画了许多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我最喜欢的就是好吃懒做的孙悟空。孙悟空就像现代社会中的警察,努力把坏人抓起来,帮助坏人改过自新,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照样子,写句子。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1)今年的春天有点冷,不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寒料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美妙的琴声怎么不令人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在享受爱的同时,也可以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哟!

    思路点拨: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他们的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可以选择一两件事情来表现父母的爱,在行文过程中可以用一些细节描写,并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适当地写一写自己的心理感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