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之子”与“誉之曰”中的“之”意思相同,都是“的”的意思。
B.“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豆蔻年华”指女子年满十五岁。源自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D.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
B. 人们都在议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房价会不会高台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项目。)
C. 妈妈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形容非常细心周到。)
D.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_______落到我的肩上。
(2)在放学的路上,_______下起了瓢泼大雨,同学们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
(3)体育老师说要和我们一块儿行动,这不,他_______来了。
(4)刚要出发,我_______间想起电视忘记关了,赶紧又一溜小跑返回家里。
A.居然 果然 突然 猛然
B.居然 突然 果然 猛然
C.居然 猛然 果然 突然
4、我能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
盛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挑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差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艰苦的( ) ( )的山道 光滑的( )
精致的( ) ( )的松鼠 狭窄的( )
6、根据释义写词语。
(1)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______
(2)因怒而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非常愤怒。______
(3)形容悠闲舒适,从容自在。______
(4)指回避事实,拒不开口。______
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辨字组词。
援( ) 咐( ) 旋( ) 魔( )
缓( ) 附( ) 旅( ) 摩( )
9、阅读理解。
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与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写上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是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毛钱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我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 。
【1】【想象补白】“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叙述性的语言在横线上补写后面的情节。(不得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细节】文章中的细节往往能传递很多信息,例如第3段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段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与马虎”,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握情感】第6段作者翻看父亲的抽屉时,看到了一沓贴好邮票,写好我名字的信封后,不由泪流满面,作者为什么会这样?( )
A.她没有从父亲的信中读到家的温馨和对她的想念之意,感到特别失落,所以泪流满面。
B.她得知父亲居然给她写了这么多的家信,非常感动,所以泪流满面。
C.母亲告诉她真相后,作者感到非常震惊。没想到父亲对她如此牵挂,默默地思念着她,她对自己之前的冷漠感到懊悔,所以泪流满面。
D.作者认为自己以后或许再没有回归的那一天了,舍不得离开父母,所以泪流满面。
【4】【对比感知】文章通过家信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挂念。题目用《父亲的信》或者《父亲的爱》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迁移运用】日常生活中你父母的哪些举动也曾让你感动,请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的练习。
下面是某旅游景区六月上旬气象情况统计表,气象台预报这样的天气还会持续。
日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天气 | 晴 | 小雨 | 小雨 | 暴雨 | 晴 | 小雨 | 晴 | 暴雨 | 阴 | 晴 |
期气温 | 28℃ | 24℃ | 21℃ | 15℃ | 31℃ | 23℃ | 36℃ | 22℃ | 16℃ | 34℃ |
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你对六月上旬到景区去旅游的人有什么建议?
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影片介绍
片名:小兵张嘎 豆瓣评分:8.8分
导演:崔嵬 欧阳红樱 地区:中国大陆
类型:战争/少儿 上映时间:1963年
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张嘎和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被日寇杀害了。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了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尽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侦察员。小嘎子因为太想得到枪,他不但在和小胖墩儿打赌摔跤时耍赖,还违反纪律将某次战斗收缴到的真枪偷偷藏在树上的鸟窝里,更闹出笑话。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宝,里应外合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他把枪拿出交公,队长则正式发给他使用。嘎子便把心爱的木制手枪给了好朋友小胖墩儿。
【1】这部影片的类型是( )
A.影片介绍
B.小兵张嘎
C.剧情简介
D.战争片
【2】嘎子奶奶是怎么牺牲的( )
A.为了保护嘎子
B.掉进了白洋淀里
C.为了掩护侦察连长钟亮
D.为了掩护侦察排长罗金宝
【3】嘎子与小胖墩儿打赌摔跤,将枪藏在鸟窝里,还闹出一些笑话的原因是什么( )
A.逞强、爱面子
B.为了救钟亮
C.为了当侦察员
D.想得到一把枪
【4】阅读“剧情简介”,你认为下列对小嘎子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机智勇敢
B.坚强不屈
C.倔强耍无赖
D.富有正义感
【5】阅读了“剧情简介”,你想看这部电影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
12、鸟笼和鸟
我的屋檐下,曾挂过一只鸟笼,里面关了一只美丽的鸟儿。
两年多了,它生活在笼子里,不再为食宿而奔波,似乎很安然。
胆小,我觉得这是它的特点。每次给它添食喂水,它总是躲在笼子的一角,惶恐地眨着黑亮的眼睛。我向它微笑问好时,它也往往如此。这使我有些不快。
我理解它,是在一个秋天的黄昏。它在笼中,昂着头,望着几只小燕子隐到白云中去。我忽地有些不安了。鸟的家应是”绿枝头,草莽间,青天下”,可是,我的鸟儿呢?我落泪了,为它,也为我自己。
我决定割爱了。笼子打开后,我的心是悲哀而轻松的。许久,它出来了,怯生生地四下望着,跟着欢快地叫了一声,张开了美丽的翅膀,可是它毕竟被囚得久了,一任翅膀怎么努力,也只能飞起尺把高了。
唉,有翅膀而不得其展,久之麻木,虽然心还在青天白云,可那只是一个虚无的梦想。生的价值,不过在笼中檐下,唱唱吟吟了。啊,这被摧残的渴望着天空的灵魂!我感到自责。
1.“它总是躲在笼子的一角,惶恐地眨着黑亮的眼睛”运用了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 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似乎”的作用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是( )
A.为鸟被关在笼子里而悔恨和不安。
B.为自己关押鸟儿的行为感到不安和自责。
C.对鸟儿不能得到自由表示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D.对鸟儿渴望自由而不能得到自由感到理解和同情,也为自己关押鸟儿的行为感到不安和自责。
4.第五自然段中”我的心是悲哀而轻松的”,为什么既”悲哀”又”轻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妈妈。
在我的生日会上,爸爸总是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妈妈。
我翻阅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数不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爸爸只是微笑。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笑容可掬——( ) 数不胜数——( )
反义词:笑容可掬——( ) 数不胜数——( )
【3】短文写了父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明明要写父爱,为什么却写了那么多的母爱?文中的父爱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故乡的槐树
故乡的村头,有一棵树冠巨大的槐树。躯干不高,却有几搂粗细。我离家之后这些年,也去了不少地方,所见的槐树,还很少有可以同故乡村槐媲美的。每行走于山野,或读书于窗下,凡触得一个“槐”字,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阴所拥抱了。
村槐掩映的场院,曾经是我童年欢乐的世界。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总是笑着,寻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胆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渐渐地,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我只觉得自己长了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我低头见祖父伫候在秋千下,那神色是夸我荡飞得高呢,还是担心我摔下?他两只手总是微微前伸,像要随时接住掉下来的我似的。其实,我不正是在槐树伸出的胳膊上悠荡,栖在故乡的怀抱里吗?
自从我背上干粮到十里外的镇上念书,那如花的童年便流逝了。为了换得课本和铅笔,我不得不在星期天到山野里采药。听说槐树的荚果、种子,还有槐花,都是药材,我就一年两季守着村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尽管把它作药材卖是极廉价的,村槐却也给了它的孩子们多少生活的滋养!古槐开的花虽然很香,可结的果实却十分苦涩。祖父说,槐果不但可以入药,还能够酿酒呢!
待我重返故乡,已经是几年之后了。我伫立于村槐下,沐浴着纷纷扬扬的槐花,深情中有一种沉重感。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我记着祖父的话,品着槐香,是清苦的药味呢,还是微醺的酒香?村槐在风雨里,在四季交替中,经历了多少岁月?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山塬的土地。正是它对山塬的挚情,才有这年年度度把花和果如此奉献给人间的壮举!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我如此地思恋着故乡的村槐。曾伴着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胆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 )
(2)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 )
【2】“我只觉得自己长了羽毛,像槐树上筑巢的鸟儿似的,飞过了绿的云团,看见远处的山了。”“绿的云团”在这里指__________。
【3】第②③段记叙了两件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雨》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选文中也有一句相似的话,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来,并写出划线句子的含义: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B.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而且深化了主题。
C.文章以村槐为线索,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伟大志向。
15、阅读理解
东庄的山
古人云:仁者乐山。我( )称不上仁者,( )对家乡宁阳县东庄乡的山,却真的是情有独钟。
东庄多山,且不说栲栳埠山,也不说皮匠山,单就凤仙山而言,就足以让攀登过的游人沆连忘返。东庄素有“南部山水北部园”之说。进入东庄,就会看见座座青山峰峦叠翠、绵延不绝,或奇峰突兀,或险峻挺拔,或沟谷幽深,犹如一幅幅秀美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东庄的座座青山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仿佛张开宽阔的臂膀,联结成巨大的翠帐,将一个个山村或携于山腰,或揽于谷底,细心呵护着。冬天为它们抵御寒风,夏天为它们遮蔽骄阳,山里人便在大山温暖舒适的怀抱里安详而甜美地生活着。你看,在那青山映衬之下,绿树掩映之中,隐隐露出房檐的一角,那便是山里人的住宅。青砖红瓦,绿树红墙。房子依山傍林而建,面南背北,( )采光和通风条件非常好,( )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坐在明净的窗前,看阳光透过密叶间的缝隙,将片片碎银洒满小小的院落。院子里的老母鸡领着一群毛茸茸的鸡娃娃“叽叽'地到处觅食,不远处的一只红冠子、花外衣的大公鸡,昂首挺胸地在院子里踱着将军步,偶尔也跳上墙头,拍拍翅膀,伸长脖子,亮开嗓子,“喔喔喔”地叫上几声,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的雄姿。
东庄的山上盛产柏树、松树、杨树、赤槐等木材,这里特有的弱酸性土壤,尤其适合种植药材、花生、桃树、杏树、核桃、板栗等经济作物和果树。夏秋之季,慷慨的大山还会向人们献出它特有的天然绿色生态产品——酸枣、树莓和刺梨,摘上一个放在嘴里,酸溜溜、甜津津,满口清香,回味无穷。山林里的山雀、山鸡、斑鸠多得数不清,它们在树杈上或草丛中筑巢产卵,繁衍生息,时不时还会来个百鸟大合唱。
东庄人爱山,大山已经融入他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晨起床后,或在傍晚时分,山乡的人们爱在山林中漫步。欣赏着满眼的青草绿树、鲜花奇石,呼吸着天然氧吧释放的新鲜空气,各类鸟鸣不绝于耳,任阵阵山风迎面扑来,将一身的疲惫和烦恼拂掉。登上山顶,看日月之行,睹星汉灿烂,笑做万里苍穹,尽览四野沧桑,望空中云卷云舒,看山前花开花落,山里人又平添了一分豪迈和豁达,以更大的信心和魄力去迎接新的挑战,开拓更加美好的明天。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文章第一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过渡段,承上启下
B.紧扣文题,点明文章中心
C.总领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3】文中画“__”的句子描写了山中的景色,作者从静态的角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从动态的角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__________________图。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说明了东庄有很多景色优美的山。
B.第二自然段只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第四自然段写了东庄山上盛产的木材、经济作物果树和飞禽。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东庄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5】从文中画“ ”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东庄人爱山,古代诗人也爱写山。请你写两句古诗词中写山的名句,并注明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冷了再说□□老王还在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的,从他七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呢?”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有点发懵(měnɡ)。
【1】给本文加个题目,最合适的是什么?( )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2】在文中□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老王之所以“不由自主地愣住了”是因为( )
A.老母亲竟然这个时候打来了电话。
B.他竟没有想到故乡已经下雪了;寒潮初袭时,竟对自己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少有牵挂。
C.母亲从老远打来电话让他感动不已。
【4】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你认为原因是什么,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我9岁那年冬天,爸爸带我到北方阿拉斯的城(效 郊),和爷爷一起过圣诞节。在那里,爷爷有一个小小的农场。
②一天,我在玩耍时发现屋前的几棵无花果树中有一棵已经死了;树皮有的已剥落,树干也不再呈暗青色,而是完全枯黄了。我稍一碰就“叭嗒”一声折断了一枝。
③于是,我对爷爷说:“爷爷,那棵树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我们再种一棵。”可是爷爷不答应,他说:“也许它的确是不行了。但是过冬之后可能还会萌芽抽枝的——说不定它正在养精蓄锐(chù xù)呢!记住,孩子,冬天,你不要砍树!”
④( )不出我爷爷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 )已经死了的无花果树,( )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的树一样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真正死去的只是几根枝丫。到了夏天,整棵树看上去跟它的伙伴并没啥差别,都枝繁叶茂,绿阴宜人了。
⑤成年以后,我当了小学教师,在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不止一次地遇到类似的情形。那个总是连字母也背不全的口吃者皮埃尔□现在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律师□而当年那位最淘气□成绩最差的男孩巴斯克□后来成了大学的优等生,而今已是一家拥有巨额资产的公司的副总裁了。更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小儿子布朗,他幼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几乎成了废人。可是我记住爷爷的话,不放弃对他的希望,也一直鼓励他不要灰心丧气(sāng sàng)。而今,他也成功地读完了大学课程,成了公共图书馆的一名管理员。要知道,布朗只有左手的三个手指能动弹,抬起手来扶一扶鼻(粱 梁)上的眼镜也十分困难!
⑥回想起来,只要我们不轻易放弃,凡事都会出现转机的可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自己也不时遇到让人沮丧伤怀的事儿,但是爷爷的教诲却时时给我鼓励,让我看到冬天以后的情景,从而顺利渡过过一个又一个家庭和事业上的危机。
【1】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或读音,用“√”标出。
【3】用“然”字组成3个合适的词语,根据短文语境要求分别填入文中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⑤自然段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我发现_____,想把树砍了;爷爷认为冬天不要砍树是因为___。皮埃尔、巴斯克和布朗从小_______,我不放弃对他们的希望,他们后来_______。
【6】人不可能生来完美,人的一生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读了短文,你会对正处于逆境中的人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课文《鲸》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9、阅读《二泉映月》片段,回答问题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蜓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傅,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1】这部分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描写琴声的词语,在回答问题。(词语四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这些词语的运用,既表达了阿炳对_______________,又体现出阿炳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二泉映月》不仅仅是一首曲子,还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出阿炳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这位老师在读国语。(扩写)
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扩写)
21、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这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缩句)
2.我想起外祖父。(扩句)
3.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改为陈述句)
4.前天早上下了一上午的雨。(修改病句)
22、按照要求修改句子。(6分)
(1)他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热泪。(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边的浮云红彤彤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题目:在成长过程中,你一定得到过他人的关心、帮助,请选择一件让你难忘的事,以“感恩有你”为题,运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篇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