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嘉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读得很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句中两个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是诗人李商隐根据“牛郎织女”的传说写的。

    C.“太阳的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两千五百倍。”句中的“估计”可以删除,不影响表达效果。

    D.“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中三个时间过渡用句号,作者采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为了突出父亲焦急的心情。

  •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很有智慧,表扬同学总能一针见血

    B.小丽受了很大委屈,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C.跑到这里的时候,陈成的额头上已经是汗如雨下了。

    D.我们不要老想着意外之财,还是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吧。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组(       

    A.严阵以侍     语众心长

    B.栩栩如生     始料不急

    C.银装素裹     没精打采

    D.完好无损     随心所遇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 )( )                    ( )( )                    出谋( )( )

    ( )( )                    ( )( )                    哭笑( )( )

    (1)关于这次“汉字综合性学习活动”怎样开展,全班同学纷纷______

    (2)听完航天英雄们的事迹,我们不由得______

    (3)夏季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______,决心为班级争光。

  • 5、课文内容回顾。

    作者喜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_______。桂花盛开,香气四溢;摇落桂花,如______飘下;泡茶、________,四季飘香。文章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_______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 6、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目圆睁 不______其数 难以______信 同归于______

    ______然自得 无______之宝 想方______法 同心______

  • 7、 先写出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再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______________;“走泥丸”是指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云崖暖”是指______________;“铁索寒”是指______________。

      (2)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句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的精神。

     

     

  • 8、填空。

    (1)选文为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颁奖词,文中提到,他超越了____________,超越了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学习他做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

    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加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爱慕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辨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上面的对话,梳理概括不同人眼中花生的特点。

    人物

    姐姐

    哥哥

    “我”

    父亲

    花生的特点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画﹏﹏﹏的句子中,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相对比,说明花生没有美丽的外表,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下面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认为它们的果实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美丽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可贵。

    5你身边有哪些像花生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19世纪的美国大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从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不厌不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富兰克林出身贫寒,从小没上过多少学,12岁便进了印刷厂做印刷工人。他的读书方法是:

    ②一借。由于家境贫寒,当印刷工的报酬也很低,他便从自己认识的几个书店的学徒和一些藏书多的人那里借书读。借来之后,他赶快回到家,点起一盏小油灯来读。读得疲乏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坐下来继续阅读,直到读完为止。第二天,他准时把书还给朋友。朋友们称赞他是一位守信用的“读书迷”。

    ③二摘。富兰克林除借书读之外,对特别好的书,他也去买。买下的书,他在读的时候,总是勾勾画画、圈圈点点,把最精彩的字、词、句、段、名言警句摘抄下来。他读过电学、地学、植物学、数学、化学等许多书,光摘抄下来的读书笔记就有满满的好几筐呢!

    ④三背。富兰克林读书,有一个好习惯。对于好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他总要背下来。

    ⑤四写。除了写读书笔记之外,富兰克林还常常练习写作。他写作的方式有二:一是仿写。读过一篇文章他仿写一篇。写完之后,他把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对照、比较,发现自己在写作上的问题之后,再进行修改。二是创作。在读了许多书之后,富兰克林结合自己对科学技术的乐趣、爱好,练习写自己的研究与发现,阐述自己的观点。

    ⑥富兰克林这样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富兰克林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你的学习,你认为富兰克林的哪种读书方法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⑥段以问题结尾,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段划“﹏﹏﹏”的句子讲了哪三层意思?对学习有哪些借鉴意义?

    意思:(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鉴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金丝猴之谜(节选)

    有一种神秘的猴子,深藏在中国的荒僻山野,科学家已经有一百年找不到它们的影踪了。如今,随着外部世界步步逼近,它们正濒临灭绝。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科学家在云深之处寻找让它们存活下去的办法。

    这里是位于中国云南省的白马雪山,海拔高度达5000米,冬季时气温远远低于零度。这里是中国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崇山峻岭,你大概会认为生命无法在此繁衍生息,但这里的确有生命。

    那就是滇金丝猴。你只能在中国的这片山区找到它们,它们的栖息地在4000米的高处,世上没有其他猴子能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生存。几千年前,这种食叶猴子在这片温带山林安家。滇金丝猴有一个不一般的胃——可以消化多种植物和叶子。在食物稀少的环境里,这可是一大优点。这只雄猴有着厚厚的皮毛,这让它看起来与其生活在热带的表亲相距甚远,但若要熬过这里的冬季,它身上这件厚厚的毛外衣至关重要。金丝猴俨然已是高海拔地区的生存专家。

    人们一直都很好奇:为何这些不同寻常的家伙选择在如此偏远的地方生活?它们到底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又怎样在如此严苛的环境中生存?

    在贵州,谈加伦对隐藏在梵净山上的黔金丝猴进行研究,她马上就要拿到观察结果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摄像机每天24小时不停地工作,由此得来的结果比她预期的好——它拍到了显示猴子在深夜活动的影像。

    人们以为几乎所有灵长类动物都是昼行性动物,或者说它们只在日间活动。与人类一样,它们的眼睛在夜间视物不清。但黔金丝猴在夜间觅食的影像是一大发现。谈博士认为,由于黔金丝猴在山顶的栖息地常年云雾笼罩,它们可能已适应了在低光环境中生活。活动时间的延长让它们有更多时间觅食。

    如今,我们知道金丝猴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在此生存,作出了不可思议的改变。但它们真的愿意在此栖息吗?

    龙勇诚博士在历史资料中寻找答案。他细查早至500年前的地方志,寻找金丝猴出没的记载,并在地图上标示每个地点。结果令人相当意外。他的调查发现,仅在数百年前,金丝猴的活动范围并不限于高山森林,而是分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即使在今天,若可在高山松林和布满嫩叶、鲜果的低谷两者之间作出选择,金丝猴更愿意尽可能地待在低地森林,可惜它们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金丝猴只能迁到人类难以生活的地方栖息。

    【1】滇金丝猴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滇金丝猴是“高海拔地区的生存专家”?(       )(多选)

    A.胃可以消化多种植物和叶子。

    B.身穿厚厚的毛外衣。

    C.与热带的表亲距离远。

    D.它们适应了低光环境生活,觅食时间延长。

    【3】根据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所有动物都不能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生存。( )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崇山峻岭可以找到滇金丝猴。( )

    (3)金丝猴夜间活动的目的是延长觅食时间。( )

    (4)金丝猴愿意在条件艰苦的地方生活。( )

    【4】用“______”画出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出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12、课外阅读。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还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基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么?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情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作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防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绪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排拒那些坏书的影响。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理智与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人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给短文加上一个好听的名字。

    2“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包括了哪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与“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相呼应的句子。

    4读书有什么益处?作者认为,读书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如何有选择地阅读书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神圣的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虽然已有好多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到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捕获猎物卖来的钱,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而他放下猎枪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杯酥油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食。沉睡一夜的他立即来了一股劲,转身回帐篷拿来了猎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中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手没有像往日那样立即把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出给他跪拜的藏羚羊。他感到有蹊跷,他不明白藏羚羊为什么要给他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的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颤抖……

    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老猎手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

    从此,老猎人消失在藏北草原上,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济——____  善良——____  清楚——____

    【2】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

    发现藏羚羊→____藏羚羊→____藏羚羊→___藏羚羊

    【3】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请根据文中相关内容概括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老猎手明白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句话给你印象最深?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多年来有些人为了私利,肆意滥杀藏羚羊。请你结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用几句话来奉劝这些人,要善待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读短文,按要求做。

    海上生明月

    巴金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读一读,照样子选词填空。

     

    例:一(盏)红灯

    __镜子

    ___明月

    ___大鱼

    ___过客

    【2】读下面的句子,用另外的词语替换带点词,意思不变。

    ①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_____

    ②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_____

    ③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的月亮是如何变化的?请用“ ”勾画出来。

    【4】文章第 _____自然段写了作者最难忘的月出。

    【5】这是一篇写 _____的文章,和《白鹭》一样,都用了_____的写法。

    【6】读下面的句子,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文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 _____

    ②巴金先生从颜色、光亮、动态三个方面描写月亮从海上升起来的景象。 _____

    ③文中有很多细腻的描写,我们应该细细品味。_____

    ④月亮从海面升起的景象很朦胧,很梦幻。_____

    ⑤文章表面上在写月亮升起来,实际上在启迪人们也要奋发身上、努力拼搏。 _____

    ⑥巴金不仅写过在海上看月出,还写过在海上看日出和在海船上看繁星。 _____

    【7】目睹明月升天的过程,作者有何感慨?请用“        ”分别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中勾画出相关语句。

    【8】描写月亮的文章或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几句与大家共赏(不少于3句)。

    _____

    【9】下面这个句子有点儿长,这样朗读是否合适?正确打“√”,错误打“×”。

    句子: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①声调:低沉 _____

    ②停顿: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 _____

    ③情绪:有一些起伏 _____

  • 15、外婆和鞋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空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寻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了浅灰。鞋底也被磨得一边高一边低。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栋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哩。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了,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hé  huo)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yín  yíng)中好好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

    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结合短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嚣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盈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第3—7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鞋是一双什么样的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找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我”的心情怎样,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妞儿

    林海音

    妞儿,我第一次是在油盐店里看见她的。那天她两只手端了两个碗,又买酱,又买醋,又买葱,伙计还逗着说:“妞儿,唱一段才许你走!”妞儿眼里含着泪,手摇晃着,醋都要洒了,我有种说不出的气恼,一下窜到妞儿身旁,叉着腰问他们:“凭什么?”就这样,我认识了妞儿。

    第二次看见妞儿,是我在井窝子旁边看打水。她过来了,一声不响地站在我身边,我们俩相对笑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等一会儿,我就忍不住去摸她那条小黄辫子了,她又向我笑了笑,指着后面,低低的声音说:“你就住在那条胡同里?”“嗯。”我说。“第几个门?”妞儿问道。我伸出手指头来算了算:“一,二,三,四,第四个门。到我们家去玩。”她摇摇头说:“你们胡同里有疯子,妈不叫我去。”“怕什么,她又不吃人。”她仍然是笑笑地摇摇头。

    妞儿一笑,眼底下鼻子两边的肉就会有两个小旋涡,很好看。我心里可是有说不出的喜欢她,喜欢她那么温和,不像我一急宋妈就骂我的:“又跳?又跳?小暴雷。”

    我在井窝子旁跟妞儿见过几次面了,只要看见红棉袄裤从那边闪过来,我就满心的高兴。可是今天,等了好久都不见她出来,很失望,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

    又等了一会儿,我觉得很没意思,只好回家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暴躁——______ 厌恶——______

    【2】多默读几遍,读好了,再填一填。

    (1)“我”第一次见到妞儿是在_____________,第二次见到妞儿是在___________

    (2)读画横线的句处(两处),你会发现,“我”和妞儿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我”____________,妞儿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第2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在描写人物时主要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多选)

    A.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神态描写

    【4】本文描写细腻、真实,表达“我”对妞儿的真挚情感的语句无处不在,请找出一句,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要分析句子所包含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

  • 17、延伸阅读。

    校园的四季

    我爱我的母校,我爱校园的四季。

    春天,校园里散发出淡淡的花香,吸引着顽皮的孩子们;小鸟在树梢上歌唱,缓解了孩子们的疲惫。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吸收太阳的光芒,大树用苍老的枝干给孩子们架起了一座座大房子,周围的小虫子也随着鸟儿的歌声跳起了舞。春天把校园变成了乐园,真是有趣啊!

    夏天,校园里一片绿色,仿佛所有东西都变成了绿色的。有时燥热好像减轻了许多,阳光也好像变成了绿色的。大树的叶子为孩子们建起了一座座绿色的大亭子,孩子们在亭子里面玩耍,让这个绿色的大校园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秋天,是金黄的秋天。傍晚,火烧云布满了天空,金黄色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为孩子们织成了一条金黄色的毯子。同学们在“毯子”.上收集科学课上需要的材料,秋天的校园变成了金黄色的“博物馆”。

    冬天,校园里一片白色,只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轮廓。雪花像朵朵棉花落到地上,为大地盖上了棉被。孩子们在“棉被”上踩来踩去,给被子染上了颜色。真是有趣!

    这就是我的母校,我爱校园的四季,我爱我们的校园!

    (有删改)

    【1】这篇短文按照______顺序描写了校园四季的景色。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

    【3】校园里各个季节的景致不同,春天______,夏天______,秋天______,冬天______。(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4】文章结尾与第一自然段的关系是( )

    A.首尾呼应

    B.埋下伏笔

  • 18、阅读。

    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

    ①巴尔扎克是法国著名作家,他成名后,一度过于自信,处理事情有些轻率和武断。有一件事情深深地教育了他。

    ②一天,一位满头银发,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前来拜访巴尔扎克。一进门,老太太就拿出一本陈旧的小学生作文本递到巴尔扎克的眼前,说:“亲爱的巴尔扎克先生,我想请教你一件事,请你仔细看看这本作文本。”巴尔扎克接过作文本看了起来。老太太接着说:“看完,请你告诉我,这孩子的作文水平怎么样?今后的前途如何?”

    ③巴尔扎克很奇怪,看了作文,又看了看老太太,问道:“您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奶奶? ”

    ④“都不是,先生。”

    ⑤“那一定是亲戚?”

    ⑥“也不是。”老太大连连摇头。

    ⑦巴尔扎克语气肯定地说:“那么,请让我直言相告,看吧,书写 ,说明态度 ;文句 ,可见学习很不用功。这孩子今后绝无成就。”

    当真吗老太太十分惊讶巴尔扎克先生可你现在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作家啦你没看出自己的笔迹吗这可是你当小学生时用的许多本中的一本呀

    ⑨“啊,原来是您呀,我可敬的老师!”巴尔扎克满面羞愧地站在老师面前说:“谢谢,真想不到事隔多年,您竟保留着我童年时代的作文本,今天又为我上了深刻的一课。”

    ⑩老师欣慰地说:“唉,我只感到过去的工作还没干完,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

    从此,成了名的巴尔扎克无论写作还是待人接物,处理日常小事都不再那么轻率和武断了。

    【1】第⑦自然段中,横线处应该依次填写(       

    A.潦草   欠通   马虎

    B.欠通   潦草   马虎

    C.潦草   马虎   欠通

    D.欠通   马虎   潦草

    【2】在第⑧自然段的空格中加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3】第⑨自然段中,巴尔扎克“满面羞愧”的主要原因是(        

    A.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认出自己的老师。

    B.因为自己小学时期学习很不用功。

    C.因为自己仅凭一本作文本就轻率而武断地判断这个孩子将来没有成就。

    D.因为他没有认出这是自己的作业本。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的老太太是巴尔扎克的老师。

    B.文中的老太太来为巴尔扎克上了深刻的一课。

    C.巴尔扎克最后意识到,这本作文本是他自己的本子。

    D.老师欣慰是因为巴尔扎克成为了著名的作家。

    【5】请用直线划出与文中最后一句相照应的句子。

    【6】第⑩自然段中,“老师”说自己“今天也算了了一件心事”。“了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你认为“老师”有什么心事?为什么说已经“了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巴尔扎克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按要求完成练习。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③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④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呢?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⑤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地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够了,够了!

    ⑥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⑦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⑧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⑨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⑩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1】理解与积累。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难以名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到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俨然——(______       庄严——(______

    【2】提取信息。

    (1)“我”__________上老师书架的样子:那一本本__________的书装满了一面__________的架子,是一队队__________

    (2)和家里大大的书架相比,少年书架____________________,但它一直陪伴着“我”成长,是“我”的__________,并长久地给“我”力量。

    【3】内容探究。

    本文围绕“书架”写了4件事:①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书架伴“我”成长。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妈妈看到“我”自己做的小书架时,她高兴的原因是“我”这么聪明能干。

    B.作者称书架既是久违的老友,又是“我”的长者,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以及对它陪伴的尊敬。

    C.作者为了烘托爸爸在为“我”制作书架,而“我”即将拥有书架时的开心惊喜,抓住环境进行描写。

    D.这篇文章既有对父母之爱的怀念,也饱含着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对丰富精神世界的追求。

    【5】语言品味。

    (1)读句子,结合带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意。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⑥自然段画线句子。“美丽的家伙”指_________,这句话将书架__________,我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语言表达。

    (1)人们认为,书是“长生果”“营养品”“朋友”“故地”。你觉得书还可以是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是如何陪伴你成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爸爸对我和弟弟说:“暑假我带你们去游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

  • 21、“一个车站”指丰台火车站。简练概括下面语句的主要意思,把握介绍要点。

    丰台站为更好地服务不同类型的旅客,在候车大厅进行了分区设计,设有儿童娱乐区、重点旅客服务区、军人服务区、商务候车区和母婴哺乳室。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出行旅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调换语序换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快乐写作

    学习了《松鼠》一课,你一定喜欢上了这种可爱的小生灵。请选择一种小动物,观察它的外形、活动等方面的特点,仿照课文,写一写。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题目自拟,4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