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10月份在上海演出的‘红旗颂’大型合唱交响音乐会真是扣人心弦。”这句话中,“扣”字的意思是( )
A.相符,符合
B.强留
C.从中减除
D.敲击
2、下列古今说法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客舍——旅馆
B.客官——顾客
C.钱庄——银行
D.印信——书信
3、我能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
奔赴(fù pù) 估量(liáng liàng)
停泊(pō bó) 刹那(shà chà)
看守(kān kàn) 着火(zhuó zháo)
4、默写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并完成练习。
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卜算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咏梅”是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使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本词是借歌咏梅花的_______来抒发自己的_______,表现自己的_______。
5、写近义词。
思考一( ) 冷漠一( )
磨炼一( ) 普通一( )
6、默写古诗《枫桥夜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给下列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____是正义的胜利____和平的胜利____人民的胜利____”7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
8、根据拼音写词语。
小hé shang( )一边qiāo( )着木鱼,一边在jiē( )上乱chuǎng( ),不知惊扰了谁家的毛lǘ( ),吱哇吱哇地叫个不停。而且因为他说话没有lǐ mào( ),还与人产生了máo dùn( )。
9、课内阅读。
狼群发生________,头狼就出面________,这是通过它那________的姿态和________来进行的。有时它还使用________,给争执的双方一点________。
10、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依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还有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概括第一段文字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
【2】把第二段文字的中心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句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11、阅读说明文《大白鲨》,完成问题。
大白鲨
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着大约350种鲨鱼,它已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了3亿多年。在所有的鲨鱼中,
大白鲨个儿最大、最凶猛、最为矫健有力,没有任何海洋动物敢与大白鲨为敌。
生物学家认为,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长,寿命达20年。刚生下来的大白鲨幼鱼约1.06米,出生的当天就会自己捕食。雌大白鲨成年时长4.84米,体重达1360-2721千克。渔民因渔网被凶悍的大白鲨撞破扯烂而一无所获的事时有发生。
大白鲨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幼小的大白鲨捕食鱼类,身体长到2.74-3.65米时,转而捕食海洋中比鱼类个子大的海豹、海狮之类的哺乳动物。捕食时,大白鲨往往先在猎物四周慢吞吞地游来游去兜圈子;然后悄然沉下海底,将身子隐蔽在礁石之间。觑准时机,猛然闪电般向上直扑猎物的腹部或尾部,刀锋似的利齿将猎物咬成几块,三口两口就把猎物吞进了肚里。
大白鲨的表皮覆盖着一排排叫做真皮齿的尖利鳞片,每个鳞片犹如一粒细小的利牙,鱼皮表面像砂纸那般粗硬。高速游动的大白鲨如果擦碰到人体,人的肌肤会被割划得皮开肉绽。
大白鲨的体温比周围水温高6℃。据科学测算,肌肉温度每提高5℃,肌肉的收缩力便增加2倍。这是大白鲨反应神速、肌肉爆发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大白鲨是海洋生物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起着控制海洋中某些哺乳动物数量的作用,吃掉其中的老弱病残者,促进生存竞争。另外,大白鲨还会吞食海洋中的动物尸体,清洁海洋。可惜的是,体态优美的大白鲨由于受到误解,被人类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现在已被世界动物保护组织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1】“大白鲨可以长到7.61米”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 )
A.大白鲨应该会长更大 B.大白鲨还好就长这么大
C.大白鲨没法长得更大 D.大白鲨能够长到这么大
【2】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3】大白鲨捕食个子大的哺乳动物时,先要沉下海底的原因是( )
A.怕被人类发现 B.隐蔽身子便于捕食
C.提高肌肉温度 D.锻炼肌肉的爆发力
【4】大白鲨“受到误解”后所产生的后果是( )
A.数量急剧减少 B.控制海洋中哺乳动物数量
C.促进生存竞争 D.吞食动物尸体,清洁海洋
【5】你认为最有可能转载这篇文章的杂志是( )
A.《民间故事》 B.《动物世界》 C.《科普童话》 D.《教育研究》
【6】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
【7】针对大白鲨被捕杀的现象,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至少2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圆也”,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蒲公英。
【1】用“ ”画出能概括文段中心内容的一句话。
【2】这几段文字详写的内容是什么?略写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爸爸是一个( )的人。
【4】质疑:读一读文中标“ ”的句子,试着提出2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注:不要提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父亲的招牌动作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老师。我刚学走路时,常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父亲只温柔地伸出一根食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倘若我抓不紧摔倒了,父亲仍只是伸着那根食指,等着我自己从地上爬起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得靠自己。
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批改我的作文时,他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他总是威严地伸出一根食指,指到作文本上,指点我将作文改得更好,让我紧张得直冒汗,这种紧张的感觉有时让我受不了。后来父亲不教我了,我当时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了我一年。但如今,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这一年。
上了初中以后,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直到那年我参加高考,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下一直等到我走出来。当我独自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猛然回头,只见校门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却有一根食指坚定地、有力量地伸出来,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顿时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大学毕业,我要离家远行工作。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车站。好不容易挤上火车在一个靠窗的座位上坐下。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我,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然,我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踮着脚尖站在窗外,用右手食指的指尖急匆匆地敲打着窗子。然后,他凑到窗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一笔一画地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让我多往家写信,我朝窗外的父亲重重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伸出的那报食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 )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 )着我,曾经在大考来临前( )着我,曾经在旅途孤独中( )着我。
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食指学走路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1】填空。
(1)父亲的招牌动作是:______________。
(2)围绕“父亲的招牌动作”,作者在第1~4自然段分别回忆了四个场景。照样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些场景。
场景一:刚学走路时,父亲只让“我”抓住他的食指,摔倒了也等着“我”自己爬起来。
场景二:批改作文时,父亲总是威严地伸出一根食指,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三:参加高考时,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四:离家远行时,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离家远行”这一场景中,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的方法,表现出了父亲对孩子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
(1)文章第5自然段是对前面四个场景的总结,请结合场景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伸出的那根食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________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________着我,曾经在大考来临前_________着我,曾经在旅途孤独中________着我。
A.温暖 B.鼓励 C.指引 D.牵引
(2)下面关于文章结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多选)
A.从全文看,选文的结尾与开头相照应。
B.结尾很妙,写出了父爱在两代人之间的传承。
C.结尾不好,应把孩子学走路写得更具体。
14、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按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
【2】读课文第三小节,说出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有三个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美文,做题。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空军勇士阎海文就是其中的一个。
1937年8月17日,芦淞会战中阎海文的战机被击落。几天来,日本侵略军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种武士精神收到玷污的感觉。当他们看到阎海文从战机上跳伞下来时,就急着想看看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的。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中国飞行士。”“让这家伙尝,让他跪着求饶。”
但阎海文并没有放弃反抗,他一直战斗到只剩最后一颗子弹,并把那颗子弹留给了自己。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当天下午,日本并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阎海文的墓碑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是辽宁省北镇市人,殉国时年仅21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这一个阎海文?这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意思。
赞誉:____________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主要写的是_________ (谁),文中画“﹏﹏﹏”的句子为什么要详细写日本侵略军的语言?把你的想法写到文中下边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人为什么要向阎海文列队脱帽致敬?
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讲空军勇士阎海文战机被击落,他从战机上跳伞,日本侵略者要想活捉他让他投降,结果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故事,表现了他宁死不屈的精神。
B.本文讲了空军勇士阎海文从战机上跳伞的故事。
C.本文讲日本侵略者要活捉空军勇士阎海文的故事。
D.本文表现了空军勇士阎海文宁死不屈的精神,他是民族精神的化身。
【5】细读短文中画“﹏﹏﹏”的句子,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采蒲合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可以织成篮子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会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 摧毁)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坚强 刚强)!"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
【1】阅读短文,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
【2】为什么说“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
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和(____)
A.“我”对白洋淀的第一印象是:这里是苇的世界,这里的水养活了苇草,苇草养活了这里的人,人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
B.白洋淀的苇用途很广:有的可用来织炕席,有的可用来铺房、有的可编织成捉鱼用的篮子,有的还能当柴烧。
C.白洋淀的苇意义非凡:它象征英勇抗战的白洋淀人民,它是白洋淀妇女无畏精神的写照,它凝聚着人民对敌斗争的智慧。
D.本文以抗战时期的白洋淀为背景,作者用质朴的笔触叙述了一个军民抗日的故事,为子孙后代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是谁让他丧了命
渔村口有一条河流经过,这对喜欢玩水的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幸运而幸福的生活环境。
然而,有幸福的一面也就有不幸的一面,因为无情的河流有时也会冲走不谙水性的孩子,为父母亲带来悲伤。
在渔村口的附近有对老夫妇,老来得子。对于这个宝贝儿子,他们可是保护得无微不至,连一根毛发都舍不得让它落在地上。
在孩子6岁时,有一回他来到河边,与其他的大孩子们一起玩水。
老夫妇出来找孩子时,看见宝贝儿子居然在河水中玩耍,吓得心惊肉跳,连忙把儿子拉了上来,并当场打了他一顿以示警戒。
从此,他们紧盯着儿子,并要求他不准踏入水中半步。
每当小男孩看见别的孩子们开心地在水中玩耍,总是羡慕地站在河边。有时候,他会忍不住动动双脚,然而在父母亲严厉的目光下,他只好把双脚又挪回来。
不幸的是,就在男孩的10岁生日那天,一场大洪水将整个村子都淹没了。其他的孩子在大人们的帮助下,顺利游泳逃生。然而,这个宝贝的小男孩,却在呛了几口浊水之后,沉入了水底,离开了老夫妇。
这对伤心的父母,面对孩子溺毙的惨剧,不断地埋怨上天。
【1】文中的“无微不至”和“心惊肉跳”是两个成语,你还能各写出三个“无”和“心”开头的成语吗?请试试。
无微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惊肉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村口有一条河流,说它有幸福的一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说它有不幸的一面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读第7自然段展开想象,接着下面的句子写一段话,把小男孩的外貌神情写具体。
河里一群孩子在嬉戏打闹,河岸边站着一个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谁让小男孩丧了命?读了本文,你找到答案了吗?请简要表达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品读
青蛙的眼睛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它鼓着一双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 )有虫子飞过,它( )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有人把青蛙养在笼子里,拿许多死苍蝇放在笼子里来喂它。可是奇怪,青蛙一只也不吃,竟活活饿死了。[是不是因为苍蝇是死的,青蛙不爱吃呢?]不是。只要把死苍蝇拴在线上,在青蛙眼前掠过,青蛙跳起来就把它吞了,跟吃活的苍蝇一样。
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平常看动的东西很敏锐,可看静的东西却很迟钝。只要虫子在飞,飞得多快,往哪个方向飞,它都能分辨清楚,还能判断什么时候跳起来准能把虫子逮住。可是虫子( )停住不飞,它( )看不见。所以拿死苍蝇来喂青蛙,青蛙不知道眼前放着可吃的东西,只好活活饿死。
19、阅读。
材料一:
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材料二:
长期食用垃圾食品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严重可导致癌症。
材料三:
2018年1月12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Peter Ben Embarek)通过视频对于消费者关注度极高的“垃圾食品”传闻做出了澄清。他表示,世界卫生组织(WHO)从未发布过一份名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单。他强调称,别把所有加工食品或者快餐当作”垃圾食品”,一些提供了营养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现代健康平衡饮食的一部分。(以上材料选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请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垃圾食品。_______
A.垃圾食品是指汉堡等外来食品和葱油饼等传统小吃。
B.垃圾食品是指只提供热量或者超过人体需求的食品。
C.垃圾食品是指含油脂和面粉成为体内垃圾的食品。
D.垃圾食品是指营养过剩造成体内垃圾过多的食品。
【2】你同意下列观点吗?并说说理由。
①垃圾食品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油条等属于油炸类垃圾食品,所以不能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饮食合理有度,健康平衡饮食是关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营。根据提示写句子。
(1)“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来仿写:_____ __
(2)“地球是无私的,她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着矿产资源。”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我来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为肯定句)
21、读例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例句写一写。
例: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雨点落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缩句)
2.湖面飘来小船。(扩句)
3.英法联军摧毁了艺术瑰宝圆明园。(改写成“被”字句和“把”字句)
“被”字句:
“把”字句:
23、习作。
下面两题目,任选其一。
1.“百人百姓百脾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养育你的父母,跟你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给你带来快乐的小玩伴……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呢?请你选择一个人,通过具体事例,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他的特点。
要求:1.题目自拟;2.内容具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400字。
2.如果真的能有特异功能,你想拥有哪一种?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假如我能 ”为题,写一两件你运用自己的特异功能做的事。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事件要完整、具体;3.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