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他灌油灌了几十年了,非常( )
A.熟练 B.熟悉 C.纯熟 D.熟知
【2】他脸上露出( )的神色,似乎对这样的说法不太相信。
A.惊奇 B.惊讶 C.惊异 D.惊疑
【3】面对质问,他只是低着头,( )地沉默着。
A.沉默不语 B.自言自语 C.语无伦次 D.一声不吭
2、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与儿童快乐生活无关?( )
A.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B.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D.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3、用“√”给带重号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蒙(méng měng )古 好( hǎo hào )客 渲( xuān xuàn )染
既( jí jì )然 低吟(yīn yín ) 拘束(sù shù )
4、读句子,判断修辞手法。
(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
(2)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
5、解释下列词语
①逶迤:
②磅礴:
6、补充歇后语,并完成练习。
姜太公钓鱼——( ) 铁杵磨成针——( )
千里送鹅毛——( ) 周瑜打黄盖——( )
1.冬天,正当我冻得直打哆嗦的时候,我的好朋友明明从远方寄来了一件羽绒服,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3.请你写一句自己课外积累的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语练习。
(1)负( )请( ) 金碧( )( ) 心( )神( )
(2)内忧外患(形容“家国兴衰”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仔细读拼音,认真写生字。
(1)jīnɡ( )和zhū( )一样用fèi( )呼吸,都是bǔ rǔ( )动物。
(2)这里的水必须ɡuò lǜ( )才能饮用,不然就会造成shànɡ è( )浮肿或拉dù zi( )。
(3)这个问题你pàn duàn( )得很正确,我们应该尊重个子ǎi xiǎo( )的人。
9、(题文)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 )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 )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给文中加点的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2.“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常常”说明作者不是 ,还可以说“ ”早起,早起的原因是 。
3.文中描写能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是用 的写法来表现周围很 ,说明起得很早。
4.这段话描写的是 和 时的壮观景象,表现的颜色变化是:浅蓝——( )——( )。形状是:小半边( )——( )。
10、 涂改液的危害
据调查,目前中小学生涂改液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对人体十分有害?
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为了验证涂改液的危害程度,这三名中学生又找来六只小白鼠,分三组做了对比模拟实验。他们将蘸有不等量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三种试剂的棉花,放入两组小白鼠的笼子边上。试剂用量大的一组,只5分钟,小白鼠就惊慌、抽搐而死;剂量小的一组,每天试验5-8分钟,与剩下的一组对比观察。五天中,实验组小白鼠的惊慌不安日益严重,进食减少,动作迟缓,体重下降,与对比组小白鼠体重逐日增加形成明显对比。停止试验15天,实验组小白鼠的慢性中毒现象逐渐消失,一切恢复正常。
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并散发出刺鼻气味。
建议同学们少用乃至不用涂改液。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写下来。
减少——(_______) 出现——(_______)
【2】涂改液对人体会造成哪些危害?请用“____”画出来。
【3】短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中“逐渐”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汶川,好熟悉的名字。去年夏天游九寨沟,一路沿岷江南下,夜宿茂县。茂县的夜晚幽静动人,暖风中裹着花香,在古老的城门外,我们买了许多甜枇杷。转天清晨起早赶路,大约一个多钟头后,车子来到一个笼罩在朝霞中的美丽小城。从各式牌匾上,我一下就记住了:汶川,一个令人心动的名字。汶川的街道极干净,大小店铺前的街上洒着清水,穿着羌族服装的妇女并排走,小学生背着书包蹦跳着去上学。那一刻我很是生出羡慕之意,这里安静,空气好,水好,人更好。说人更好是说这一路走走停停不断看景点和购物,除了买各种土特产如花椒药材等,旅游团中的女士们更是大买水果尤其是枇杷。价格已经很便宜了,有人还是讨价,但一路下来,买卖总是顺利,从无吵架声。和谐之风在这遥远岷江旁拂动,令人为之陶醉……
可是,就是这么一条秀美丰润的山川,这么一座如诗如画的小城,为何在5月12日14时28分遭遇了灭顶之灾?!
我不愿意相信,但没有办法,随后就是久久的心痛。1964年邢台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我都在湖北。湖北人对地震的感受是无比深沉悲重的,以至在很长时间,我都不愿意回忆提及大地颤抖轰轰作响的那一时刻。
但从5月12日午后听到这一消息后,我的心中又不断地生发着感动和激动之情: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声音,胡主席要求全力以赴抢救受伤人员。温总理亲赴前线指挥救灾,并冒雨到坍楼前安慰待救的人员。国家各有关部门,都紧急行动起来。可亲可敬的成都市民,在自己饱受惊颤之后,又纷纷去献血……昨夜,雨淅淅地下,我久久不能入睡。我知道那是多少人的不眠之夜、战斗之夜、行进之夜,又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抗御大灾的热血沸腾之夜。
从电视上看到公路上无数巨石塌方,人们就明白了救灾部队遇到何等大的困难。但温总理讲了,一定要打通通往受害县城、乡镇的道路!这铮铮话语,分明就是一把利剑,指引救灾将士扫清一切障碍,直抵汶川,把光明和希望带给了灾区人民。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①颤抖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沸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加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的横线上(2分)
(3)仔细短文回答问题。(5分)
①汶川地震前的样子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么样子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阅读了短文你想对汶川人说些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钓鱼的启示(节选)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 阻)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 箸)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 决)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 戒)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1】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字。
【2】“钓鱼的启示”中“启示”具体指的是什么?用“﹏﹏”画出来。
【3】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漂亮的大鲈鱼。
B.吸引人的,让人动心的,诸如金钱、地位、荣誉等。
C.那些暂时带来一点方便、一点好处的事。
D.比喻人生中能把人引入歧途的各种诱惑。
【4】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如果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做呢?简要地写一写。
(1)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人民警叔叔。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买东西,售货员多找了钱。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生命与气候
林道之
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地球的两大生命王国——动物界与植物界的斗争所决定的。动物吸进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则吸进二氧化碳而放出氧气。二氧化碳为温室气体。因此可以得岀结论:动物能使地球升温,而植物则使地球降温,如果哪一方占上风,那么地球就会面临温室效应或又一次严寒期。
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大爆炸时期,地球被各种各样的生物占领着。当时的士壤中到处都是把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的节肢动物,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20倍,当时的气候极其温暖。
但是,植物很快进行了反击。化石显示,4.5亿年前,含有木质素的植物首次出现,木质素使细胞壁坚硬,这样植物就得以长大,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树木。随看全球的植物空前大量生长,毫无约束的光合作用使植物从空气中吸取着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大大减少,而不能吸收木质素的、饥饿的节肢动物对此无能为力一地球进入了严寒期。动物次通过进一步进化进行了回击。当时的主角是白蚁和恐龙,它们学会了如何食用木质素,如何繁荣昌盛。它们粗重的呼吸及对植被的破坏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达今天的3倍,地球大部分地区酷热潮湿,又恢复了温室效应。
然而植物并没有被消灭。在65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的碰撞或其他灾难而彻底消失后,植物抓住了这一机会,突破点是第一批草地的出现护青草本身不会保存很多二氧化碳,但能形成软土。软土可以保存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事实上,草地生态系统含有的碳比森林生态系统还多。
过去约4000万年,大量草地布满全球,取代了许多年以前的森林地带。在草地的影响下,地球逐渐降温,终于在200万年前进入冰川期。
大约1万年前,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地球上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再度升高。尤其是近百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愈来愈明显。
也许,地球上的整个生物圈就像我们所熟知的生物个体调节其体内环境那样,不停地调节着地球的大气环境是在主动地调节环境,使气候能适合地球上生物生存进化的需要。换句话说,地球的生物圈,而不是在被动地,适应环境。
果真如此,数十亿年的气候变迁不仅仅是太阳或地球的原因,生物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深深参与其中了。
选自《大科技》2018年第3期,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气候与生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贯穿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它与说明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词语“果真如此”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本文内容,调动知识储备,请你谈谈若干年后,地球的气候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你妈喊你起床啦
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A(占据 占领)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B(纳闷 苦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
刘标标四十岁那年,不用闹钟就能早起,还能做最喜欢吃的排骨面。他每天早晨叫女儿起床,跟打仗似的。
刘标标坐在桌前,忽然想起很多年前,那个姑娘对着一个小孩也这么说过。
他突然哭了。
这场战争妈妈终于赢了。他每天都会早起,而她却再也不会早起。
从此,再也没有他和她的战争了。
【1】根据课文内容选出正确的词语
A 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一曲清清塞纳河
在巴黎,我最爱的是塞纳河。我认为塞纳河给予巴黎以生命,如果没有塞纳河,巴黎只是精雕细琢的大理石的堆砌而已。事实证明了我的想法,巴黎圣母院在塞纳河中心的一个岛上,法国朋友告诉我这个岛是巴黎的摇篮,巴黎是从这个岛上开始的,是在塞纳河的浇灌下诞生的。
游塞纳河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阿尔菲大夫把汽车开到游船码头上,我们开始了塞纳河的航行。
到了塞纳河中,才觉得塞纳河很宽,波浪也相当汹涌,两岸河墙都是白石砌的,整洁、美观。两旁的街道,是路易十四、十五时代建造的;面向塞纳河的高楼,每一座样式都不同,但都有落地长窗,阳台有黑铁栏栅,栏栅上满是色彩纷繁的鲜花,沿岸有绿茵茵的树……
不知什么时候天阴起来了。六月巴黎的气候犹如北京的春天,我想这是受西面海洋气候的影响,常常一团浓云飞来,就洒一阵蒙蒙细雨,浇得一丛丛全黄的迎春花,一丛丛红玫瑰花那样娇艳。向开阔河面放眼望去,有灰色云在天空上飞奔,接着,蒙蒙雨雾就像轻纱一样拂到面孔上来,河水变成深蓝色,云影急流一闪一闪发出柔和的微光。
而我忘记了这雨,却觉得浇湿我的雨,正在我心灵深处唤起一种难以形容的塞纳河的诗意。雨雾蒙蒙中的塞纳河,就像一幅给水淋湿了的水彩画,正因为有着水渍,那波光、那倒影、那天空、一切的美,都在这一刹那间在雨中出现了。因此,我忘记了雨。
这时我发现,阿尔菲大夫只穿着一件短袖衬衫,不知有多少危重患者等他治疗,如果因为我而着凉感冒,那将是我莫大的罪过。原以为雨下一阵就会过去,谁知却愈下愈大了。我以为我们应当到船舱里去□可是阿尔菲大夫充满热情□笑得那样纯真□安慰我说□我是法国北部人□我不怕风雨□
【1】请在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作者为什么说“塞纳河给予巴黎以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作者对塞纳河的喜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五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通过描写________,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下雨时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你认为阿尔菲大夫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尔菲大夫又是怎样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语段阅读。
桂花摇落以后,( )去小枝小叶,( )上几天太阳,( )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 做 )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 )桂花。回家时,总要( )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把下列动词填入文段中相应的括号里。
做 赏 挑 晒 捡 收
【2】读上面语段,我知道了桂花经过加工后能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读句子,填空。
(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我觉得这句话中的“__________”字用得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面的两句话中,横线上填哪个字更好?选一选。
一群群白鸥__________过湖面。(飞 掠)
湖面__________起一圈圈波纹。(漾 吹)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 ( )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 )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发)着千万人的斗志。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字。
【2】给括号前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罢免____回乡 ①停 ②免去 ③完了
与世长辞____ ①告别 ②请求离去 ③解雇
【3】陆游是一个爱国诗人,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为什么能在军旅生活中写下不少爱国诗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信息来源 | 类别 | 具体内容 |
查阅报刊和书籍 | 来源 |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罚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
询问身边的人 | 历史名人 |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
网络查找 | 现状 | 据统计,2020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李、王、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依然占据前五名。其中,“李”姓和“王”姓的数量均有所下降,并且“李”姓超过了“王”姓,占据了百家姓的榜首。 |
【1】判断下列研究结论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的打“×”。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______
(2)从上古时代起,大量的姓氏被改为“李”姓,这为后来的“李”姓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______
【2】除了上述表格中的人物外,我还知道一位中国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是________。
【3】问题:请你根据以“李”姓的现状分析撰写一条简单的研究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新冠疫情面前,中华儿女tóng xīn xié lì,打响生命保卫战。医护人员( )社区工作者( )甚至是快递小哥们都挺身而出,无私奉献。请愿书上,鲜红的手印诉说铿锵的shì yán;飞驰的列车里,载着奔赴前线的身影:湿透的kǒu zhào后,是满脸的龟裂和创伤:含着泪光的眼眸中,却透着无比坚定的神情。他们máng lù心着,与死神赛跑;他们战斗着,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的长城;他们坚持着,用大爱迎来春的lí míng!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新冠疫情”中,“冠”的读音是 __________ (选序号)[①guàn ②guān]
【3】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标点。
【4】划线的句子描写了人们抗击疫情的一个个感人的场景,我最想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 (用上古诗或者成语)。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
(2)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鲸的祖先后来才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
2.松鼠跑得飞快。(改为比喻句)
3.黄鹂的住宅难道不漂亮吗?(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22、语言运用。(用上礼貌用语改写下面这句话,使表达更得体)
喂,到阳光小区坐几路公交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展示。
题目:请以“我真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