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吐鲁番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是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原创作品。

    B.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深受人们的喜爱。

    C.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D.猎人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最后变成了一块石头。

  • 2、与“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描写同样季节的成语是( )。

    A.天高云淡

    B.冰天雪地

    C.烈日炎炎

    D.草长莺飞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祝愿祖国繁荣昌盛,老百姓安居乐业

    B.俗话说得好: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C.2019年12月22日为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16万枚璀璨的烟花在夜空同时绽放,让人应接不暇

    D.他一向爱投机取巧,不脚踏实地,这次能考上理想学校也算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愚蠢   )   魂飞魄散 )   踏实

     

  • 5、结合语境,根据你积累的语文知识填空。

    1.读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后,到了每年的七夕节,你会吟出古诗名句:“七夕今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他人介绍白鹭时,你会说:“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介绍花生时,你会说:“花生________美,________便宜,最可贵的是它那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学习花生,做一个__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有人到你的家乡走搭石,你会告诉他一句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浪费时间,你应这样勉励他: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往今来,出现了许多的爱国人士。陆游的爱国体现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遗憾中;龚自珍的爱国体现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期盼中;闻一多的爱国体现在《七子之歌》结尾的声声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中。

  • 6、看拼音,写词语。

    fán zhí     dīng zhǔ     diàn táng     gāo bĭng     xiāo huĭ

    ( )   ( )   ( )   ( )   ( )

  • 7、比一比,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拼音,写汉字。

    jīng cǎi     zāo gāo     qǐ dí     pí bèi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shù shǔ)。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②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fèng féng)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射 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震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用“√”从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

    【2】选文中的“渐渐”可以替换为______,“似乎”可以替换为______

    【3】从“______”一词我知道作者的观察顺序是______;从“______”一词我知道榕树枝干的数目很多,我还知道枝干数目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①段话,我感受到这是一棵______榕树,读第②段话,我感受到这是一棵______的榕树,这两段话都是______ (静态 动态)描写。

    【5】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画“ ”的句子中“卧”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于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的特点。

    ①比喻 ②拟人 ③夸张

    (2)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①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的眼睛也给晃花了,因此觉得绿叶上有生命在颤动。

    ②榕树的叶子绿得发亮,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这句话赞美了榕树的蓬勃生机。

    【6】作者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直接赞美了榕树,请你也用一句话来赞美这棵大榕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年  龄

    历史老师说,您的年龄最大,

    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语文老师说,您非常年轻,

    正焕发出火红的青春。

    从方志敏伯伯的遗著里,

    我见到您苍老、忧愁的皱纹;

    在今天的山山水水中,

    我却看见了您青春的笑容……

    啊!妈妈,

    您当然和普通人不一样,

    ——只要沐浴着阳光、雨露,

    就会越活越年轻!

    1理解词语的意思。

    德高望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沐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方志敏伯伯一样的烈士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说的苍老,忧愁的皱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春的笑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祖国会越来越年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各种各样的票据

    1以上四张票据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票据上常常有一些字号码,它们有什么作用呢?请在括号里写出来。

    4687458_________   2155_________

    878836_________ 2014_________

    3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①凭着这张船票,可以从海安出发,到达海口。_________

    ②小明上船以后,把这张票扔进就了垃圾桶。________

    ③皮剑将从4号登机口登机,乘坐M2726号航班从长沙飞往南京。_________

    ④如果飞机22:00点起飞,皮剑完全可以等到21:55到登机口登记__________

    ⑤进入电影放映区以后,张华来到3号厅,坐到610号座位上。___________

    ⑥王军是201031日晚上7点多到超市购买物品的。__________

  • 12、阅读感悟。

    草 船 借 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本文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 )                  妒忌——( )

    推却——( )                  惩罚——( )

    【4】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训练。

    远离海啸

    日本有一个临海的小村庄,村庄后面有座大山,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通过山坡上的稻田一直向上伸展。这里的农民一年到头都在田里辛勤地劳动。大山之巅可以鸟瞰大海和村庄,那里住着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跟孙子塔达生活在一起。平常村民每次遇到难题便登门向老人请教,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天气异常闷热,老大爷坐在门口歇凉。他望着山脚下的村庄和一片金黄的稻田。那里有90多户人家和一座庙,村民们正在庙里载歌载舞,庆祝今年的丰收。

    塔达走近爷爷身边,往山下望去,家家屋顶竖着竹竿,挂着灯笼,屋顶上色彩鲜艳的旗子,垂挂在阴沉闷热的空气中。

    这是发生地震的天气。老人边说边注视着海岸四周,只见海水突然间变成黑色,从村庄的周围海岸退回去了,最后只剩下光溜溜的沙滩和礁石。老人预料即将发生可怕的海啸!必须立刻向村民发出警报。可是山路很远,送信已来不及,告诉山下庙里的僧人撞钟报警,也一样没有时间了!

    在千钧一发之际,老人对塔达说:快给我点着一个火把!塔达立刻点着一个松枝火把,跑出去递给爷爷。老人拿着燃烧的火把向自家稻田跑去。田里的水稻早已成熟待收,十分干燥,这一片宝贵的稻子是他一年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他明年的生活来源。但老人毫不犹豫地将稻田点着了,稻谷立刻燃烧起来,浓烟滚滚。

    塔达失声痛哭,赶忙阻拦。老人一手把他推开,在不同的位置点燃那成熟的稻田。山下的人看见山上滚滚浓烟,以为老人出事了,都不约而同地往山上跑。村民赶来救火了,老人却阻止他们,高喊着:让火继续烧吧,巨大的灾难将要降临了!众人以为老人疯了。所有的村民都上来了,老人的稻田已化为灰烬了。老人镇静地说:稻田是我点火烧的,山下的人都上来了吗?村长生气地说:所有的人都让你骗上山来了!老人抬手指向大海:你们看!大家回头一看,只见铺天盖地的海水已经卷着几丈高的浪头扑向小村庄,一会儿,小村庄不见了。

    人们在痛失家园的时候,更感激这位可敬的老人,是他的大智大勇和一年的劳动果实拯救了大家,换回了400条宝贵的生命。

    1从文中找出与句子意思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人们又唱又跳,形容非常欢乐热闹。

    2)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3)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2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的一字、二字、四字词语各一个。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含有( )天( )地的成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请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知道海啸有哪些特征?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5你能根据内容给短文换一个题目吗?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

    6读了短文,你觉得老人可敬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最是读书滋味长

    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之谈,被视为治学的重要经验。第一境界,选准目标,高瞻远瞩;第二境界,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些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两汉鸿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明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章,不必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批阅数载,淘沙拣金,以千锤百炼之精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令人心驰神往。许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成为“看家”的好书。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

    读书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线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当然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用心读,则学以穷理,问以解疑,问前须学,学后要思,即古人所说的“好学深思”,效果自然好。不用心读,即使坐拥书城,也所获不多。

    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自然不错,但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创造,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家传户诵的箴言,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最是读书滋味长,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文化的涵养定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1】从文章中提取可以解释标题“最是读书滋味长”中“滋味长”的两个关键性短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论述了作者的主张。

    【3】作者认为“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请你用“好坏”替换句中的“高下”,接着下面的话,写一段论述性文字。

    读书需要选择。书有好坏之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

    可爱的中国(节选)

    方志敏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华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华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地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所有贫穷和灾荒,混乱和仇杀,饥饿和寒冷,疾病和瘟疫,迷信和愚昧,以及那慢性的杀灭中华民族的鸦片毒物,这些等等都是帝国主义带给我们可憎的赠品,将来也要随着帝国主义的赶走而离去中国了。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______),康健将代替了(______),智慧将代替了(______),友爱将代替了(______),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

    【2】“帝国主义带给我们可憎的赠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____”的句子并填空。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___。

    (2)“朋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那时”指的是前文提到的_____________的时候。

    (3)朗读这组句子应该要(____)

    A.语速稍快,语调要激昂,节奏要先慢后快,体现深沉的爱国之情。

    B.语速稍慢,语调要铿锵,节奏要先慢后快,体现愤怒的心情。

    C.语速较快,语调要欢快,节奏要较快,体现高兴的心情。

    【4】作者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有“伟大无比的创造力”?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说说在今天,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还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

    月下春江美

    下班回家,已是幕色时分。顾不得一天的疲惫,孩子似的跟着家人乘船去河上玩。

    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而船,又像是一只巨大的铲,从中豁开,慢慢地细心地豁开、划开,生怕由于不小心或者偏心分得不均匀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船后的水流“汩汩”冒个不停,像是煮沸了一样。

    夕阳,只在西天留下一小块隐隐约约暗褐苍茫的晕。而这小块的晕,映照在苍茫的河面上,随着荡起的水波呈现出圈圈美丽的倒影,竟有着雨后彩虹隐没前的轮廓。越看越像,越看越美,朦朦胧胧的不可言喻的美,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果真是的。天上一小块的光晕就让满河的水以船为界,西侧是晃晃的泛白的河水,东侧则阴阴暗暗、晦涩苍苍。

    新月出来了,开始值班上岗。那如眉的新月是曾经照过白居易的九月的暮江月吗如钩的新月之上只有一颗极亮的星,默默陪着他。不靠他太近,不离他太远,给他距离给他支撑和美感。星和月的影子映入河中,忽而清晰,忽而恍惚,别有一番情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苏轼的疑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则是张若虚的困顿。其实,何必问“明月何时照古人”?月圆月缺,每时每刻的月都是不同的,照耀古人的月也只是古时的月,照耀我们的也只是我们同时代的月,日新月异,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今晩,这美丽春江上的月,因为我们游玩的心情愉悦,也是愉悦的。夜幕弥散,河面开始起风,不刺骨,却也陡然觉得冷。我们的船,只得往回返。水中的月,贴近船边的月和那颗越来越亮的星,碎成点点闪闪的锦鳞帛片跳跃着,一路跟随我们。夜,越来越深。近岸的柳,黑乎乎的一片了,远处的更是如雾如梦一样混沌不清。

    河面的一切都沉入梦境中了,那弯新月倒是越来越明朗,还有稀稀疏疏闪烁不定的星。

    【1】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空间

    B.事物的几个方面

    C.时间

    D.事情发展

    【2】赏析画线句子,体会景物的动静之美。

    (1)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

    这句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

    (2)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

    这句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________

    【3】月下春江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迷离朦胧的美

    B.梦幻诗意的美

    C.动静相宜的美

    D.豪放磅礴的美

    【4】欣赏着月下的春江美景,作者想到了古人的诗(词)句。你还想到了哪两句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与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中,有(       )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       )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       )里。

    ②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③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       )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①段方框处加上标点。

    【3】从选文中,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

    ①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②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   )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③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   )。

    ④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   )令人有点扫兴。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这四个自然段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两个叠词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①自然段中,描写天空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写了三种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作者是怎样把“夕阳西下,乌鸦归窠”这个画面写具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展开想象,把“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这个画面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操纵自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画线的句子用一个成语代替是________________

    【2】这个片段选自美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片段的中心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片段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片段中作者运用了 描写,再现了小艇往来河道间的情景。

    A.静态

    B.动态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句子。

    1.把他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改为字句)

    蝈蝈不肯叫。(改为疑问句)

     

  • 21、 按要求改写句子。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渐渐漫上来,把这片森林淹没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

      (3)一只小苍蝇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多老松树在热辣辣的太阳光里,渗出厚厚的松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内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根据情景写句子。

    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冷: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桂花雨》的作者琦君在《留予他年说梦痕》中写道:“每回写到我的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让人从中体会到她对家人与师友的思念之情。你有想念的家人、同学、老师吗?请你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