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舟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象征着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B.“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C.“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象征着中国的美好生活。

  •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死去知万事空             (元:同“原”,本来)

    B.碎乡心梦不成             (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知识)

    D.九州生气风雷             (恃:依靠)

  • 3、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多灾多难,拿到有字真经时,已经经历了(       

    A.72难

    B.80难

    C.108难

    D.81难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课文古诗词积累与理解填空。

    1.诗人王维运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雨后山村图。“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想归隐山林的强烈愿望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渔歌子》是_________(作者)写的一首描写_____季的词。全词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______的生活。

    3.在学习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实事求是,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先说人们走搭石的声音像___________,又说人们走搭石的景象像___________,展现了有声有色的画面美。

  • 6、根据课内外的积累填空。

    1.我们读书学习要做到实事求是,即“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2.《四季之美》一文中描写道:春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_____,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__________________,冬天最美是早晨。

    3.本学期,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民间故事有《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课外我还读过的民间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衣食无忧,很多人都有铺张浪费的行为。我想用朱用纯的名言告诉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爱国是古诗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诗人陆游在临终前还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收复失地的期盼。

    6.在本学期学习中,课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简要说一说。

    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7、看拼音写汉字。

    róng  yù   yì  lì   dǒu  yá   fèng  xì yāo  xié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chén  zùi   xiōng  táng   dūn  huáng áo  yóu   guī  bǎo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8、读拼音,根据语境写出汉字。

    (1)我们的祖国幅员liáo kuò( ),山河壮美,一草一木shén shèng( )不可qīn fàn( )

    (2)生活让人捉摸不透。有时它让你nán kān( ),fàng sì( )地折磨你;有时又让你juàn liàn( ),带给你美好的回忆。

    (3)你顾不上喊哑了的喉咙,shǒu jí yǎn kuài( ),抢到了那张报名表。

    (4)cí xiáng( )的奶奶平时不注意duàn liàn( )身体,感冒了。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1852年冬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补一篇题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姑母一手抚养照顾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起了很大的轰动,写《猎人笔记》的大名鼎鼎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称赞你。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寂寥的。由于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 .托尔斯泰。

    社会生活中,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1】“信”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诚实,不欺骗;②信任,不怀疑;③消息;④书信;⑤随便。下列词语中的“信”应选哪个解释呢?

    姑母写___________ 笔涂鸦__________找到了自__________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1)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_______________

    (2)形容名气很大。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提到了两位作家,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横线上写出文中表达作者思想观点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从短文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语言的魔力

    一天中午,在巴黎街头,一位法国著名诗人看见一个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佝偻着,衣衫褴褛,苍白的头发在风中飘荡。在她身旁,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街上乞讨。诗人走到老人跟前   俯下身子问道   老人家   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听到有人询问,老人长叹一声,说:“我……今天什么也没得到。”

    诗人听了,拿出笔,悄悄地在木牌的那行字前面加了几个字“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他把身上的钱全给了老人,说“这够你吃一顿饭了。”

    晚上,这位诗人又经过了这条街,他看到来往的行人经过这块木牌时,大都停下来。无论是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还是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少男少女,都掏出一枚枚铜币送到老人手里。就连衣着寒酸的小职员,也摸出一枚铜板交给老人。诗人远远看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四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魔力!是啊,春天多么美好,但是,对于双目失明的人来说,仍是一片漆黑。何况这是一位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呢!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人的更加不幸。这位老妇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谁能不产生同情呢?

    1为本文划线处补上标点。

    2把文中最后一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能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妇人早晚乞讨的结果相同吗?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用一句话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祖父的园子》节选,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直线画出来。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选段的内容,最合适的是“ ”。

    【2】读完节选的段落,你的脑海里浮现出的画面有:倭瓜爬架,黄瓜开花、结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是为了表达“我”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文中描写祖父园子里的很多景物,目的是说明(        

    A.祖父的园子里很乱。

    B.祖父的园子没人管。

    C.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快乐的。

    D.祖父不勤快,任由它们玩耍。

    【4】下列诗句描写的意境与选段相似的一项是(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C.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D.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作者的童年是这样的,你的父亲(或者母亲)的童年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商鞅南门立木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秦孝公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是因为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是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得老百姓信任的好办法。

    这天清晨,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桩,并在南门城墙上挂出告示,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桩扛到北门,朝廷就赏给他十两黄金。

    这个消息立刻在全城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涌向南门,拥在大木桩的四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嘿,这倒是稀奇事,扛一根木头就赏黄金十两。”

    “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这位新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可就是没人去碰那根木头。更有一些胆小怕事的人,怕惹是生非,自讨苦吃,悄悄地溜走了。因此,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桩的人成百上千,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

    第三天,商鞅又让人在南门挂出告示,下令道:谁能把这根大木桩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黄金。

    告示挂出后不久,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也挽起衣袖,把大木桩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当扛大木桩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这时,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使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大王的委托,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桩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说完,他便叫人把新的法令条文挂了出来。

    商鞅“立木取信”一事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描写商鞅面对困难,毫不退缩,迎难而上的语句。

    【3】文中的画线句是对商鞅的______描写,表明商鞅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4】商鞅“立木取信”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想给商鞅点赞,你会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精彩语段我来品(10分)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副主席 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1)给第2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2分)

    (2)文中“投”的意思是________;“投票”中的“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投入战斗”中“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投篮”中“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这战斗的声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为什么说“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为下面的话加上标点。

      警卫员说  报告主席  为了不影响您工作  我和村长商量了  要他请乡亲们到别处碾去了  毛主席皱了皱眉  把拿起来的香烟又放下了  这怎么行  他严肃地说  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  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  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  你也看见了  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  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照样子,再写几个形容人刻苦学习、工作的成语。

    夜以继日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毛主席还有很多爱民的动人故事,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伟大领袖毛主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的      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   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的      得)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   yān   yàn)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力   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hún   hùn)身轻松。这时____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____记住____你们是吃饭长大的____也是读书长大的_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词和读音。

    饿________(的      得)       (支持   支撑)________     忽然________(的      得)

    ________(yè   yān   yàn)了     所有的________(智力   智慧

    ________(hún   hùn)身轻松

    【2】请给第三段中缺少标点的语句填上标点。

    这时________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________记住________你们是吃饭长大的________也是读书长大的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我”饥肠辘辘时,“我”________。 当“我”腿真酸时,“我”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把你的感受、理解用几句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文学类文本,回答问题。

    改变命运的1分

    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老师,能不能,能不……”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1分?”

    “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批评你,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种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1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柔软的心。

    不经意地瞧了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唉!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灵还非常脆弱。

    “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注视着小男孩,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1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10分,怎么样?”

    “行,期末还您。”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因为一直惦记着那“1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1分高利贷”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1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1】小男孩恳求秦老师给他加1分的原因是什么?(     

    A.怕被老师批评。

    B.怕被同学嘲笑。

    C.怕被妈妈用竹鞭抽打。

    D.不想给班级拖后腿。

    【2】文章最后写小男孩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还捐出许多钱建设家乡,每年回家乡都会去看望秦老师。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①表达了对小男孩功成名就的赞叹。

    ②说明老师撒谎给小男孩带来了好处。

    ③说明这1分让小男孩变得积极进取。

    ④说明小男孩心怀感恩,懂得要回报家乡。

    ⑤说明秦老师对小男孩的影响很大。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3】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A.先总后分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事情发展顺序

    【4】“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柔软的心。”想象一下,秦老师当时在犹豫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秦老师借给小男孩1分,助长了学生撒谎的风气,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联系上下文可知,军令状的内容应是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文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回答是( )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 )

    【3】选文中周瑜高兴的是______,他叫诸葛亮当面下军令状的目的是______

    【4】请你发挥想象,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可能想过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汉字与数字

    数字是人们用来记数的符号,可在文人骚客的笔下,照样入诗、入文、入俗语,妙趣横生。

    相传苏东坡进京赶考,作了这么一副对联:

    一叶孤舟,坐着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由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十年寒窗,进过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这副对联是数字对联的代表佳作,被人们传颂至今。

    还有一套俗语,是用来调侃庙里的神佛塑像的:

    一声不响,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

    至于数字词语,更是不胜枚举:五光十色、九牛一毛、七上八下、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一曝十寒、千钧一发,万水千山、百无一用……让人惊叹于汉语言文字的丰富。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妙趣横生:____________   不胜枚举: _____________

    【2】文中为我们列举了汉字与数字的_______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分别用小标题概括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文中画出全文的中心句。这个句子在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结构非常清晰。

    B.文章通过苏东坡进京赶考和用俗语调侃佛像的事例,让我们体会到一到十这几个数字非常有趣。

    C.苏东坡通过数字对联告诉人们寒窗苦读的辛苦不易,表达了自己想高中的美好愿望。

    D.通过含有数字的词语调侃佛像,写出了佛像呆滞无用的特点。

    【5】春节到了,请你写一副含有数字的对联,表达新春祝福。

    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与理解。

    妈妈做的饭

    曾锴

    我小时候胃口差,身体弱。为了照顾我,母亲下班后到家,却还是不顾疲劳去市场上挑一条新鲜鲫鱼煮给我吃。

    贪玩的我和小伙伴们满院子疯跑,母亲就端着碗在后面追赶,终于撵上了,就连哄带骗地喂我吃一口。身旁的小伙伴总是咽着唾沫无不羡慕地说:“你好亭福呀!”那时候我总是不以为然——这不就是家常便饭吗?

    亲戚家的孩子出远门,母亲总会要他们带上自己亲手做的泡菜。不管哥哥姐姐们是否情愿,她总坚持把瓶瓶罐罐往别人手上塞,有时弄得大家都挺尴尬——拒绝吧,对长辈不敬;接受吧,路上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碍手碍脚。

    没想到,我第一次出国就走得很远。这次岀门时,轮到母亲给我塞泡菜了。我觉得这些东西又重又难照看,硬是半推半就地把它们从箱子里取了出来。

    到了那个盛产甘蔗和朗姆酒的国度,才知道人们恨不得吃米饭都拌果酱,物资匮乏,口味又单调。对于来自天府之国,从小口味重的我,哪里受得了这个罪?母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生怕我吃不好,赶忙给我寄了一个包裹。当时我们住在乡村,取件要专门排号,再搭车进城。那天,赶了一小时路,排了一小时队,终于等到了我的包襄。我把它抱上车,一个人在车厢后面打开纸箱,里面全是吃的——有小时候母亲不允许我吃的零食,有她自己学着做的牛肉豆豉酱,被塑料袋密封包扎得严严实实,撕开一条缝,香气逼人。

    我一直认为自己很独立,然而,当时收到箱子时却忍不住热泪盈眶。

    母亲知道我喜欢吃辣,而古巴又没有辣椒,于是从市场上买来新鲜的二荆条辣椒,晒干、去把儿、翻炒,混合芝麻一起打成粉末。每次打辣椒面的时候,她总是被呛得眼泪直流。一大瓶辣椒面用熟油泼了以后罐存,就餐时放一小勺,感觉不只是饭菜有了味道,一天的生活都是麻辣鲜香的。一罐辣椒面够吃小半年,当我打开盖子,看见里面还有“存货”,就感觉生活还有奔头。等到要见底了,就知道自己快要回家了,于是生活又有了盼头。

    终于,从古巴归来,上班了,住在教师宿舍,不想做饭,就常常一个人在学校外面的小市场和学校里面的食堂随便糊口。

    返校的时候,妈妈塞給我一个饭盦,我推辞道:“你吃吧,学校有食堂”结果,她还是悄悄地把饭盒塞进我包里。就在那天,下班很晩,外面街市上人山人海,食堂里又只剩下残汤剩饭,我失落地回到宿舍,突然想起包里还有一盒饭,顿时打起精神来!吃着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里就一个声音——“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妈妈好!”

    世界上最好吃的菜,是任何时候,无论你成功或失败,回到家,走进门,永远在餐桌上等待着你,期待全家人团聚的妈妈做的菜。

    ——《意林》2018第24期

    【1】“那个盛产甘蔗和朗姆酒的国度”指的是哪个国家(    

    A.中国

    B.古巴

    C.巴西

    D.美国

    【2】“当我打开盖子,看见里面还有存货”中的“存货”指的是什么(   

    A.鲜鲫鱼

    B.朗姆酒

    C.豆豉酱

    D.辣椒面

    【3】“心里就一个声音——‘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一个人比妈妈好!’”中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A.解释说明

    B.声音延长

    C.意思跳跃

    D.语言中断

    【4】母亲往亲戚家孩子手上塞泡菜时,为什么有时弄得大家都挺尴尬(   

    A.因为出远门时,母亲总会要他们带上,觉得很不好意思。

    B.因为母亲送的这些泡菜用瓶瓶罐罐装的,又重又难照看。

    C.因为拒绝和接受都不好处理,要么不敬,要么碍手碍脚。

    D.因为大家都不爱吃泡菜,却只能被迫收下,心里不情愿

    【5】下面是母亲打辣椒面的过程,“混合芝麻打成粉末”处于哪个位置(   

    ①买新鲜辣椒→②晒干去把儿→③翻炒干辣椒→④泼熟油罐存

    A.①之前

    B.①②之间

    C.②③之间

    D.③④之间

    【6】本文围绕“妈妈做的饭”写了多件的小事表达母亲的舐犊之情,下列哪一项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   

    A.母亲下班后到家,不顾疲劳去市场上挑新鲜鲫鱼煮给贪玩的“我”吃。

    B.“我”嫌泡菜又重又难照看,硬是半推半就地把它们从箱子里取了出来。

    C.母亲生怕“我”吃不好,赶忙给在国外的“我”寄了一个装满吃的包裹。

    D.母亲知道“我”喜欢吃辣,买来材料打辣椒面,她总是被呛得眼泪直流。

    【7】我和小伙伴们满院子疯跑,母亲端着碗追赶喂食,你赞同母亲的做法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自然段中“连哄带骗”的意思,请联系上下文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根据要求写句子。

    (1)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群非常专注。(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鲸是哺乳动物。(改成反问句)

    鲸的身子大。 (改成感叹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快乐习作。

    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值得回忆的童年,可以自由地到田野里奔跑,可以快乐地做自己喜欢的游戏,还可以随意地向父母撒娇……请你仔细想一想:在你的童年生活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题目自定,要求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把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