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描写的是_____(季节)的风,让我联想到诗句______。( )
A.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消毁 萝筐 B.荼叶 爱暮
C.酬谢 亲蜜 D.拒绝 身段
3、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抵御(yù)潜龙(qián)强逼(qiǎng)衰老(shuāi)
B.瓜蔓(wàn) 抖擞(sǒu) 善哉(zāi)熏黑(xūn)
C.叮嘱(zhǔ)鳞爪(zhǎo)削弱(xuē) 执拗(niù)
D.剔透(tī)召集(zhāo)谎话(huǎng) 游隼(sǔn)
4、仿照例子,先写出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再写出对应的人物。
例:“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语言描写)(诸葛亮)
(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
(2)预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 )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6、听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1.行走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飞翔不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种姿势叫飞翔,也有一种姿势叫行走。断了翅的“蝴蝶”虽_________________在大道上,但灵魂的翅膀却带领着他们飞向_________________。
3.断了翅的蝴蝶就是那些徘徊在残缺与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人,他们虽有缺憾,但也正因为残缺,他们的人生道路才开出了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语境填空。
1.白鹭是一首________的诗。_____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________。在古代诗词中,也有不少描写白鹭的诗句,如张志和《渔歌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西沉,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________叫人________。在明月下,仿佛还听到了流水声,不由想起王维笔下“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在诗人张继诗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丝愁绪。
3.“爱国”是陆游“________,______”的临终遗言;是林升“________,________?”的愤慨;“学习”是来自岳飞“______,______,______”的惜时;是《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虚心请教的态度;也是朱熹推崇的三到,谓“___________”。
8、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为( )作怅 指( )为马
( )急跳墙 ( )死狐悲
如( )得水 对( )弹琴
亡( )补牢 声名( )藉
万( )更新 虎背( )腰
9、阅读下列说明书,完成练习。
急支糖浆说明书
【药品名称】急支糖浆
【成 份】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性 状】本品为棕黑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20~30毫升,一日3~4次;
儿童:1岁以内一次5毫升,1岁至3岁一次7毫升,3岁至7岁一次10毫升,7岁以上一次15毫升,一日3~4次。
【注意事项】
①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②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③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④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⑤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医生给六岁的东东开了一盒急支糖浆,但他忘了该怎么喝,请你告诉东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东连续服用了3天急支糖浆,咳嗽仍不见好转,他应该怎么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咳嗽烟痛,在服用了急支糖浆后,想与朋友出去喝酒,请你结合说明书劝劝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句子细体会,回答问题。
(1)“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说明鲸____________的特点,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说明鲸____________的特点,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说明鲸____________的特点,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11、课内阅读理解,认真回答后面问题。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请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静态美,再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动态美。(各画出一处即可)
【2】短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述景物的,写出时间顺序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文中描写事物的四字词语。(写四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四季之美有独特的韵味,你喜欢哪个季节的美?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________悲观消沉,________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重。
【1】在片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想一想:恩科西的声音为什么是“纤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道自己病情的恩科西是怎样面对生活的?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我觉得恩科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3、课外阅读。
锁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好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没有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出根烟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头上泌出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疾步跟上小川,满脸堆笑,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里,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且污秽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的,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突然(______) 心不在焉(______) 肮脏(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敏捷(______) 快乐(______) 聪慧(______)
【3】“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这句话表现了小川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倒数第2节,“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中“也”字在此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锁”为题有何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希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7】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这篇小说写了几把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要是你在现场,你会如何安慰伤心的李小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_______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到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请选择一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1)竹笋 (2)竹子 (3)竹子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破土而出”指尖尖的竹笋_______。“默默无言”指竹子成材后_______。
【3】用“____”画出竹子长得快的语句。
【4】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5】本文主要赞扬了竹子_______的精神。读了本文,我还想到了跟竹子一样的_______,因为
_______。
15、______________
发语文试卷了,我拿到语文卷子一看,90分!我一连看了几遍卷子上的分数,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回到家里,我把卷子在妈妈眼前一扬,得意地说:“妈妈,你看!”妈妈接过卷子看了看说:“好,有进步!”我爸爸在外地工作,对我要求很严。我看到妈妈那高兴的神情,更加得意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可是,一会儿妈妈的脸就“晴转多云”了。我有些纳闷:妈妈怎么又不高兴了?“你仔细想过错误的原因吗?”妈妈指着卷子扣分的地方说。我瞧了一眼,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把‘食指’写成‘十指’了吗。”“听你说得多轻松!照你这样写,要切除食指的病人手术时被切掉的就是十个手指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妈妈接着严肃地说;“粗心要不得,要是大家都像你这样,会给工作带来什么后果?”
听了妈妈的话,我再也没有心思欣赏那卷子上的分数了,不禁陷入了沉思……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的意思。(2分)
晴转多云: 满不在乎:
(2)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段意。(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5)用斜线划去第二自然段与主要意思无关的一句话。(1分)
(6)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的括号里的打√。(2分)
①教育我们考试不能粗心大意。 ( )
②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粗心大意。 ( )
③我语文考试只得了90分,受到妈妈的批评。 ( )
④得到好成绩,不能骄傲自满,要继续努力学习。 ( )
16、针对下面的材料,完成口语交际练习。
材料一:小宇的爸爸很重视他的学习。如果小宇考试成绩不好,不管工作再忙,爸爸都会陪着他一起分析试卷,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他继续努力。
材料二:张丹的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很高—每次考试必须是前三名,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对张丹非打即骂。
【1】你怎么看待小宇爸爸的做法?请表达观点并选用恰当的事例支持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
【2】李老师非常反对张丹父母的做法,他说:“考试的名次不重要,是否真止热爱学习以及是不是努力了更重要。打骂孩子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你会怎么回应李老师的发言呢?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
17、【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
【材料二】湖北省有一位著名的百岁将军,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了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材料三】《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向小学生推荐了几十本经典必读书目,但遗憾的是,我们常常看到现在的许多小学生的经典阅读方式只停留在了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上,而不是纸质书上。
【1】百岁将军的“三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内容,你觉得材料一中的“软实力”指的是( )。
A.军事实力
B.政治实力
C.文化实力
D.经济实力
【3】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出一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材料三中读书的现象,学校准备开展与“经典有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材料二中的这位百岁将军还在世,老师让你去邀请他到学校为全校师生作报告,你准备怎样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病得不轻,住在医院里。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我赶紧说:“妈,
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差点仰面摔倒。护士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 “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也只有89斤。” ,
①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和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我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您真了不起。”母亲笑了笑:“②提那些往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子过来的?”
护士铺上新床单,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您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好好抱过您一回呢。让我抱您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来,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您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终于闭上了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母亲抱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出来。
【1】回答问题。
(1)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①,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难过?
(2)默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②,联系上下文想想,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2】默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用“____”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并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写。
(1)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一句传诵千古的诗句?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让你想到哪首歌曲?请你写出其中的一句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根据选段内容在横线上写出冀中人民应对敌人破坏地道的方法。
火攻——_________________
毒气攻——________________
水攻——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主要写了( )
A.冀中人民是如何应对敌人破坏地道的行为的。
B.冀中的地道是如何连接村子的。
C.冀中人民是如何互相帮助的。
【3】阅读选段时,你可以通过哪些语句大体了解本段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4】阅读本段后,你想对冀中人民说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6分)
例:碾台又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①小雨又( )地下了起来。
例:电文稿写着大字。 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②花儿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句子写出了景物的动态之美,请照样子写一写所给的情景。
示例: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火车进站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句。
(1)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
(2)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3)微小的灰尘不断地向四周散射强烈的太阳光。
(4)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5)清光绪年间的学者王懿荣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23、根据下列要点代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写一个通知。
时间:明天下午课外活动课 地点:少先队大队部
参加人员:大队委员会委员、中队长
事项:讨论举行新春诗歌朗诵会的方案
注意事项:带上笔、记录本
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