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媒炭 乖巧 治疗
B.粮食 追逐 水蒸汽
C.松鼠 飘浮 伶珑
D.歇凉 光滑 狭窄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憎恶 苍促 奔驰 绵延
B.号码 撕开 包伏 障碍
C.难堪 摔胶 尊敬 绷紧
D.特殊 仪表 熟悉 妒忌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B.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C.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D.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看拼音写词语。
liáo kuò( ) suí yì( ) sù rán qǐ jìng( )
yóu zhōng( ) nán kān( ) yǎng zūn chǔ yōu( )
5、在文中找出一两处描写威尼斯静态之美的句子,抄写下来,感受威尼斯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描述的是《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写在括号中。
(1)八卦炉中炼成精,五行山下心猿定。( )
(2)误犯天条三太子,向善变作一白龙。( )
7、比一比,再组词。
幕______ 浸______ 恃______ 区______ 屑______
慕______ 侵______ 寺______ 臣______ 哨______
8、填一填。
1.叶公好龙——______
2.竹篮打水——_____
3.芝麻开花——_____
9、快乐阅读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一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文段中的“两股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画“ ”句子的意思是 ( )。
A.“我”不能因为缺少自信而丧失生活的勇气。
B.“我”格外小心,没有因为骄傲自满而遭受挫折。
C.“我”既不骄傲,也不自卑,牢记父母的鼓励和提醒,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4】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精彩极了!”是一种_______的爱,______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______ 的爱,______的爱。
10、课外阅读
草房子(节选)
桑桑从医生们的脸上,更从父亲的脸上,看出了事情的严重。
当天,桑乔就带着桑桑去了县城。
桑桑去了三家医院。每一家医院的医生,都是在检查完他脖子上的肿块之后,拍拍他的头说:“你先出去玩玩好吗?”桑乔就对桑桑说:“你到外面玩一会儿,我马上就来。”桑桑就走出了诊室。但桑桑没有走出医院到外面去玩,而是坐在医院走廊里的长椅上。他不想玩,就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等父亲。
桑桑能感觉到父亲的表情越来越沉重,尽管父亲做出来的是一副很正常的样子。桑桑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一种什么感觉。他只知道跟着父亲走进医院,走出医院,走在大街上。他唯一感觉到的是父亲对他很温和。父亲总是在问他:“你想吃些什么?”而桑桑总是摇摇头:“我不想吃什么。”桑桑心里确实没有去想什么。
天黑了。父子俩住进了一家临河小旅馆。
晚饭吃得有点儿沉闷。但桑桑还是吃了一些,他发现父亲在吃饭时,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筷子放在菜盘里,却半天不知道央菜。当父亲忽然想到了吃饭时,又总是对桑桑说:“吃饱了饭,我们逛大街。”
桑桑跟着父亲在大街上走着。已是秋天,风在街上吹着时,很有了点儿凉意。街两旁的梧桐树,虽然还没有落叶,但已让人感觉到,再刮几起秋风,枯叶就会在这夜晚的灯光里飘落。父子俩就这样走在梧桐树下的斑驳的影子里。秋天夜晚的大街,反倒让人觉得比乡村的夜晚还要寂寞。
父亲看到桑桑落在了后面,就停住了,等他走上来时,说:“还想逛吗?”
桑桑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是想逛,还是不想逛。
父亲说:“天还早,再走走吧。”
路过一个卖菱角的小摊,父亲问:“想吃菱角吗?”桑桑摇摇头。
路过一个卖茶鸡蛋的小摊,父亲问:“想吃茶鸡蛋吗?”桑桑还是摇摇头。
又路过一个卖烀(hū)藕的小摊,父亲问:“吃段烀藕吧?”这回,他不等桑桑回答,就给桑桑买了一大段烀藕。
桑桑吃着烀藕,跟着父亲又回到了小旅馆。
吃了半天,那段藕还是那段藕。“不好吃,就不吃了。”父亲说完,就从桑桑手中将那段藕接过来,放在床头的金属盘里,“早点睡觉吧。”父亲给桑桑放好被子,并帮着桑桑脱了衣服,让桑桑先钻进被窝里,然后自己也脱了衣服,进了被窝。这是个小旅馆,父子俩合用一床被子。
桑桑已经没有和父亲合用一床被子睡觉的记忆了,或者说,这种记忆已经很模糊了。桑桑借着灯光,看到了父亲的一双大脚。他觉得父亲的大脚很好看,就想自己长大了,一双脚肯定也会像父亲的大脚一样很好看。但,就在他想到自己长大时,不知为什么鼻头酸了一下,眼泪下来了。
父亲拉灭了灯。桑桑困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但睡得不深。他隐隐约约地觉得父亲在用手抚摸着他的脚。父亲的手,一会儿在他的脚面上来回地轻抚着,一会儿在轻轻地捏着他的脚趾头。到了后来,就用手一把抓住他的脚,一松一紧地捏着。
桑桑终于睡熟。他醒来时,觉得被窝里就只有他一个人。他微微抬起头来,看见父亲正坐在窗口抽烟。黑暗中,烟蒂一亮一亮地照着父亲的面孔,那是一张愁郁的面孔。
【1】“父亲在吃饭时,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本文具体描写父亲“心不在焉”的样子是_________,这一细节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部分描写了当时的环境,作用是( )
A.说明天气情况
B.烘托父亲凄凉无助的内心
C.点明中心
D.说明街上行人稀少的原因
【3】从文中,你一定感受到浓浓的父爱。在这里,父爱是吃饭时的心不在焉,父爱是________。在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父爱是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雨花石
玲玲看见妈妈的桌子上放着几颗红色花纹的石子 问 妈妈 这是什么石子妈妈说 这是雨花石
接着,妈妈给玲玲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1946年的一个夏日,天快要亮了。一辆黑色的国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岗上停了下来。从囚车上押下一个被绑着的人,这个人浑身是血,但他脸上的神情依然是那样坚定。突然,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便一头扑进了爸爸的怀抱。敌人恶狠狠地把小孩从他爸爸身边扯开,威胁地说:“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求求他,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就可以活命。不然,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这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和爸爸紧紧地靠在一起。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向敌人投去一瞥轻蔑的眼光
敌人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之中,男孩被拖走了。
当晚,这个男孩被敌人拷打后又被赶出了监狱的大门。他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摸到了一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妈妈讲完了故事。小交通员的光辉形象,立刻浮现在玲玲的眼前。玲玲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1】给短文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画线的句子对爸爸的描写采用了______的描写方法。
【4】小男孩对爸爸和对敌人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对爸爸的态度:______________
对敌人的态度:______________
【5】爸爸牺牲后,小男孩做了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玲玲觉得“这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乐园。
儿子
儿子是两年前在边防牺牲的。每年到了那一天,老人都要办几样菜,对着云南方向摆下,洒下几杯鸭溪窖酒。这是儿子生前最爱喝的,老人一直没有掉泪,这是典型的山民性格:坚毅、强悍。
每月都要收到来自云南边防的汇款贰拾元,两年了。最初只有汇款,后来,有一次老人实在忍不住,让邻居小刚替他给这个自称“解为民”的同志写了一封信。“解为民”看了信,知道老人家最大的难处是孤独,于是老人便月月都又收到一封信。嘘寒问暖,也谈部队生活及自己的婚事,每封信的落款,都端端正正地写着:“您的儿子。”老人满意了:这不是真正的父子关系吗?老人的心温暖了。
可是,这两个月来,虽然汇款照样来,但信却中断了(汇款上的笔迹也很陌生)老人焦虑不安,他凭直觉感觉到,一定发生了意外的事。
老人揣上积攒起来准备给“儿子”办彩礼的钱,登上了去云南的火车。部队首长把他带到一个松林环绕的地方,那里并排筑着两座烈士墓,一座是亲生儿子的,一座是“儿子”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焦虑——( ) 环绕——( )
2.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 )。
A.老人 B.儿子
C.“儿子” D.小刚
3.对主人公的刻画,文章运用的写作方法是( )。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D.行动和心理描写
4.标题“儿子”二字是指( )
A.老人的亲生儿子。
B.自称“解为民”的同志。
C.老人的亲生儿子和“解为民”。
D.泛指解放军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
5.“老人的心温暖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八仙过海(民间故事节选)
话说有一年,八位神仙打算去蓬莱仙岛观赏牡丹。海面上风平浪静。铁拐李快言快语,说:“我们不如泛舟过海,领略一番海上美景!而腾云驾雾,一眨眼就过去了,又有什么意思呃呢?说着,他把手中的宝物铁拐扔到了海面上。不一会儿。铁拐竟化作一片黑铁小舟。
汉钟离看了,将手中的扇子甩到海面上。这扇子一遇到海水就铺展开来。顷刻之间。变成一条宽大的船。吕洞宾也不甘示弱,拔出他的青龙宝剑甩落到海面上,一刹那,只见宝剑化作一条青龙,驮着他乘风破浪。曹国舅的宝物是两块檀香云阳板,他将云阳板轻轻地丢落在海面上,两块板马上拼合在一起,化作一艘玲珑、精美的檀香小木船。这时,蓝采和抛出手上的花篮。喊了一声“大”。花篮顿时变成一艘花篮船。韩湘子把手中的玉箫投入大海,眨眼之间,玉箫化作了一条青竹符。何仙姑从她手中的红荷花上轻轻掰下一片荷叶,铺到海面上,那片荷叶徐徐舒展,化作一片荷叶舟。张果老骑着他的坐骑驴儿走在最后。他不慌不忙。朝驴儿轻轻吹了一口仙气。那驴儿即刻变成了一只水兽。他倒骑上驴背。那毛驴儿便迈开四蹄,踏着浪花追上前去。
八仙过海,( )。一时间。东海龙王的水晶宫殿被搅得晃了起来。东海龙王命龙太子到海面上探探究竟。龙太子一到海面上就将何仙姑抢回了龙宫。
七位神仙见龙太子如此无礼,大怒。
铁拐李打开他的另一宝物葫芦,放入水中,只见葫芦“咕嘟咕嘟”两下把东海的海水吸进去一大半,东海龙王大惊失色,急忙命十二只神龟前去抢夺葫芦。吕洞宾手举青龙剑朝神龟砍去,十二只神龟转眼间全部变成了礁石。东海龙王又命十万虾兵蟹将围攻七位神仙。汉钟高高举芭蕉扇,用力一扇,十万虾兵蟹将当即被扇到九霄云外去了。于是。东海龙王披上战袍,亲自上阵,只见张果老拍拍驴儿的屁股,让毛驴倒转身。朝东海龙王张嘴一喷,喷出一束火焰,一下子烧了龙王的胡须。龙王勃然大怒,摇身变作一条巨龙。龙身上的每一片龙鳞都化作刀枪剑戟,朝七位神仙刺来。七位神仙手拿宝物抵挡。
就在这时,南海观音菩萨手持杨柳枝与甘露前来。东海龙王和七位神仙纷纷向观音诉说自己的委屈。观音菩萨弄清事情的缘由后,说:“原来如此。东海龙王,不如化干戈为玉帛,把何仙姑放出来吧!”
东海龙王自知理亏,命人放了何仙姑。铁拐李见何仙姑平安无事,马上打开宝葫芦,倒出海水,海面一下子就升高了。东海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为了给八仙一个交代,东海龙王将龙太子变作一艘雕花大龙船,将功补过。将八位神仙送去了蓬莱仙岛。
【1】在下面的“ ”写出八位神仙的名称,并在名称后面写上他们各自使用的宝物。
(1)______ ______ (2)______ ______
(3)______ ______ (4)______ ______
(5)______ ______ (6)______ ______
(7)______ ______ (8)______ 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八位神仙打算去蓬莱仙岛观赏牡丹,铁拐李提议泛舟过海。( )
(2)何仙姑将她手中的红荷花铺到海面上,那荷花徐徐舒展。化作了荷花舟。( )
(3)因为龙太子抓走了蓝采和。所以引起其他七位神仙大怒。( )
(4)七仙与龙王打斗是以龙王的失败而告终的。( )
【3】(1)在文中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空,与括号前面的四个字组成一个八字成语。
(2)请再写一个八字成语:
【4】短文最后一句话中的“将功补过”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将功补过”与文中“_________”一话是相照应的。
【5】请再写两个你读过的民间故事:______、______
14、阅读。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诀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我”的哪些表现可以着出“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有几次写到“秋天”?分别是怎么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描述的哪些场景或细节能表现母亲对儿子的那“无言的爱”?试着找出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荀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董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材料二)
譬(p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
有的人总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雷锋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钻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
(材料三)
毛泽东主席在青年时代读书时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他的读书方法是:“三复四温”式阅读和“不动笔墨不读书”。他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到了晚年,对他喜爱的同一本史书,也是反复研读,并有读过一遍书就在封面画上一个圈做记号的习惯。阅读时,他总是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符号,或是作批注,或是写读书笔记,或是在原书上改错纠正。
【1】阅读(材料一)至(材料三),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孔子在《论语》中告诫后人:“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______)
(2)“不耻下问”指的是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______)
(3)“三复四温”是指读书后要至少复习三次,温习四次。(______)
(4)毛泽东主席主张阅读时要动笔,他在阅读中也是这样做的。(______)
【2】五1班针对全班45人开展了读书情况调查,针对阅读中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三)提出改进建议。
提示:1.照样子结合材料相关内容举例说明。 2.观点明确,表达清楚
阅读中的问题 | 改进建议 |
阅读面比较窄:21人只读动漫书,仅有2人读科普作品,7人读儿童文学作品…… | 结合鲁迅的名言,建议大家要博览群书。不要偏看一类书,科普、儿童文学等各种书藉都要读一读。 |
28人阅读时只图速度快,读后收获不大。 | __________ |
32人认为平时没有阅读时间。 | __________ |
【3】在本学期阅读的课外书籍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形象,照样子在表格中填写信息。
人名 | 书名 | 喜欢的理由 |
哪吒 | 《哪吒闹海》 | 武功高强、见义勇为 |
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 |
【4】阅读(材料一)至(材料三),想想哪一种读书方法最适合你,再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加以说明。
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__
阅读经历:_______________。
16、读下面片段,做题。
①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②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③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④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1】将选段①按照提示改写成说明性的句子。
白鹭经常活动于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为食。
【2】将选段④中把划横线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话选自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
【4】给①②③这三个片段分别加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择。
①与“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的画面最接近的一句诗句是( )
A.草长平湖白鹭飞 B.一行白鹭上青天
C.西塞山前白鹭飞 D.漠漠水田飞白鹭
②根据选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几段话表达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B.“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这句话说明别的鸟没有白鹭优秀。
C.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画框是田埂,画面的背景是茫茫水田,主角是白鹭。
D.这几段话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17、阅读《珍珠鸟》片段,按要求做题。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突然居然果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jiào jué)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竞)趴在我的肩头睡着(zháo zhuó)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妙的境界。
【1】在括号内选择音、字、词(打“√”)
【2】文中的“它”指的是______,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重点写了“它”的_____,第二段则重点写了“它”的_____。文中作者称呼“它”为“_____”,让人从中感受到作者的_____之情。
【3】对第一段中的“再三”,正确的理解是:( )
A.能进一步表现出“它”的淘气贪玩的特点。
B.能更好地表现“它”对自有的热爱。
C.表现出“它”对“我”的信赖与留恋。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 亲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却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8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衰弱、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霎时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1】“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再说说父亲这样做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抵达前夜,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陶校长的演讲(片段)
根本一坏,(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每个人( )要讲究“公德”,( )要讲究“私德”。我们到学校里来,( )要学习文化知识,( )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
【1】这里的“陶校长”是指我国人民教育家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 “公德”指的是____, “私德”指的是_____,“真人”指的是______,请简要说一说我们应如何学做 “真人______
【4】这段话让我们想到陶校长的一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______。”
20、读例句,体会其特点并仿写句子。
(1)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课间教室里真吵啊。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路边的花儿对我展开了笑脸,好像在向我祝贺。(仿写:借景物表达自己的难过之情)
我走在放学的路上,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荷花在白水边形成一条弯曲的边缘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字典是无声的老师。(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夜是美妙的。(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天小明向父亲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 人们称之为碧莲山。(加上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小娃娃当作礼物送给妹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秀峰是桂林市内的一座奇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班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表达
你喜欢上面这篇《天上的星星》吗?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也有过这样奇妙的,或傻傻的、有趣的经历?你一回想起来,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请你从中选择一件事写下来,要求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同时还要能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最好写出其中的趣味,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