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客栈(zhàn)
B.嫁妆(jià)
C.枉费(wāng)
D.嘲笑(cháo)
2、“珵(chéng)”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相关?( )
A.王
B.玉
C.口
D.呈
3、造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他________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
(2)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________团圆的中秋佳节。
(3)这些“拦路虎”往往会成为阅读的________。
(4)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记忆又________了,于是再查字典。
A. 决心 期盼 阻碍 迷糊
B. 决心 企盼 障碍 模糊
C. 决定 企盼 阻碍 迷糊
D. 决定 期盼 障碍 模糊
4、根据语境,用“笼”字组词填入句中的括号里。(不可重复)
(1)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挂( )。
(2)春雨密密斜斜地飘在空中,犹如( )了一层薄雾。
(3)公园里的鸟兽都关在( )里。
(4)她的爸爸是领导干部,为官清廉,一身正气,从不用小恩小惠( )人心。
5、看拼音写词语。
jìng xiá lǎn duò sǎo zi yǐn bì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6、我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不允许争论、辩说。______ 2.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___
3.口头指派或命令。______ 4.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___
7、读拼音写汉字。
bí kǒnɡ ɡuò lǜ qīnɡ xié fēnɡ l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āi shēnɡ pàn duàn bǔ rǔ shànɡ è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常--_________ 忘记--________
悠闲--________ 爱好--________
9、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雷峰塔倒
小青在深山里练功夫,也不知练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练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杭州来,寻法海和尚报仇。
这时候,法海和尚还在看守着雷峰塔。小青寻到净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战起来。他们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战越猛,法海和尚直累得“呼哧呼哧”喘气。两人从净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挥起一剑,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从塔里跳出来,和小青一道围打法海和尚。法海和尚本来就已支撑不住,如今再添了个白娘子,哪里还敌得过!只好且战且退,想找个机会逃走。他心急慌忙地退到西湖边,没防一脚踏了空,“扑通!”跌进西湖里去了。
白娘子见法海和尚掉在西湖里,便从头上拔下一只金钗,迎风一晃,变成一面小小的令旗。小青接过令旗,举上头顶倒摇三摇,西湖里的水便一下子干了。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东躲西藏,找不着一个稳当的地方。最后,他看见螃蟹的肚脐下有一丝缝隙,便一头钻了进去。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法海和尚被关在螃蟹肚子里,从此再也出不来啦。原先,螃蟹是直着走路的,自从肚子里钻进那横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横着爬行了。直到今天,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揭开它的背壳,还能在里面找到这个躲着的秃头和尚哩!
【1】仿写含“东”“西”的成语。
示例:东躲西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画线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白娘子的故事发生在洞庭湖。______
(2)小青救了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______
(3)白娘子和小青敌不过法海。______
【4】白娘子的传说故事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娘子的传说故事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你还知道哪些民间传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养书文学书》,完成习题。
养书又学书
文/李宣华
喜欢书,我那偏远乡村老家的父老乡亲个个都喜欢。莫问这些淳朴实在的“泥腿子”们平日里荷锄忙活有多大闲情,莫问这些充满浓浓烟火味的叔伯婶婆文凭有多高。喜欢就是喜欢,喜欢一样东西从来不会有太多说道的。
村里人把看书叫作“养书”,把上学读书叫作“学书”。在外求学那些年,每次回家,街坊邻居就会问,“学书”回来了呀,带了书报回来“养”吗?给炉子看火的邻家叔叔要找本书“养”,去牧牛的大伯要带本书“养”。
其实,村里自古就有“养书学书”传统。大族家训里就谆谆写道:“毋断书香,毋习游荡,毋好斗狠,毋事争强,毋以少犯长,毋以强凌弱。
至今,村里还沿袭着“周岁抓阄”的习俗:在娃娃周岁那天,于祖厝厅堂铺一块红布,红布正中放置一竹篮,篮里装上毛笔、算盘、书和红蛋。仪式上,大人引导孩子爬向竹篮,看娃娃会拿起什么。拿笔寓意写得一手好字,拿算盘寓意能说会算,拿书最好,寓意日后金榜题名。拿红蛋呢?这可就不太妙了。谁家娃娃如果真拿起了红蛋,这蛋就会立即被族长公扔出厅堂表示“快滚蛋”,然后让娃娃在剩下的三件物品里再抓一次“阉”。
打记事起,压根就没听闻过哪家娃娃“抓阄”抓起过红蛋。因为,乡民选中的蛋,与一般的鸡蛋相比,都特别大特别圆,加之蛋身上抹了层滑腻腻的茶油,娃娃的稚嫩小手哪拿得起来。除了这拿不起的红蛋,剩下的毛笔、算盘、书,拿啥都寓意吉祥,都寄寓了乡亲们对“学习”的殷殷期盼。遗憾的是,娃娃们总是叫长辈们失望。母亲说,我周岁时,第一个去抓的便是书,门庭增光。哪知,真到了上私塾读书的年龄,我上个学也隔三差五需要父亲拧着耳朵拽着走。
所幸,父亲不只会拧会拽,还会讲,和风细雨地吹耳边风。他没进过几天学堂,但记忆力出奇地好,满脑子都是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他听来的,有些是他到周边村子看傀儡戏看来的。他讲的《薛仁贵征东》《穆桂英挂帅》里的不少故事情节,我至今都还有印象。听着听着,就对故事产生了兴趣,听着听着就对私塾学堂不再抗拒。
有一次,父亲去几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回来时,带回一本没有封面的黄皱皱的小人书。他欣喜若狂地递给我,说这是他特意向人讨要来的好东西,要我好好看,好好保管。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被书中打斗的插图吸引了。虽然,直至后来这本书遗失,我连个书名也说不出来,但那种对书的喜爱之情,至今回想起来依然心动。
凭着这股对书的渴盼和冲劲,我成了小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师范生。随之而来的是,放假回家,我又多了一个“学书哥哥”的称呼。村中娃娃们在大人的教导下,都热情地叫我“学书哥哥”。我爱这清凌凌的称谓,又恐一不留神就会负了声名。多年来,始终以此敦促自己:毋断书香,不能懈怠。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30日08版,略有删改)
【1】村里“周岁抓阉”习俗中,周岁娃娃抓到哪个物品寓意最好?( )
A.毛笔
B.算盘
C.红蛋
D.书
【2】“周岁抓阉”习俗中,村民们特意选特大特圆的蛋。还往蛋身上抹层油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
A.特大特圆的蛋,看起来特别地显眼,寓意圆满
B.蛋大手小还混身滑腻腻,故意让娃娃抓不起来
C.寄寓了乡亲们对娃娃未来“学习”的殷殷期盼
D.乡亲们嫌麻烦,若是抓到蛋还得再抓一次“阄”
【3】“父亲去几十里外的村子走亲戚特意带回小人书,欣喜若狂地递给我”这个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A.突出体现了父亲对这本小人书的喜爱之情
B.突出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学习非常重视
C.突出体现了父亲是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D.突出体现了这本小人书的内容非常吸引人
【4】“我”成了小村里第一个师范生后,为什么又多了一个“学书哥哥”的称呼?( )
A.“我”的年龄比村中的娃娃大。
B.这样的称呼听起来特别亲切。
C.村里人激励“我”要不断学习。
D.村里人对学习及知识尊重的体现。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偏远乡村的父老乡亲都喜欢书,都重视学习?请找出两处信息加以分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能成为小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师范生?结合文本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末写道:“多年来,始终以此敦促自己:毋断书香,不能懈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做?结合文本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回顾
东东一听老师不但没有生他的气,而且还表扬了他,就激动得站起来说:“老师,我昨天没举手就在下面说话,影响了上课,请您原谅。”
老师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亲切的微笑,点了点头。
他高兴地坐下了,心里流淌着一股热流。他想,要是这时能飞回家去,该有多好啊!那样,他就可以立刻告诉奶奶:我们的老师,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师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刻——( ) 闪烁——( )
2.东东为什么激动得站了起来?
3.“老师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亲切的微笑,点了点头”中,“微笑”是对东东敢于指出老师错误的( ),“点了点头”是对东东说的话的( )。
A.理解 B.鼓励 C.赞许
4.由画线句子可以看出,东东是一个 老师、认真 的孩子。
5.对“热流”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
A.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
B.体会到了老师的坦诚与平易近人
12、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
【1】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介绍“什么是搭石”的句子。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乡亲们摆搭石过小溪,体现了乡亲们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老街
在柳江镇的北门,有一条街,人们叫它“老街”。在这里,我度过了幸福的童年。
我(清楚清新)地记得,这里原来是个喧闹、拥挤的居民区。一条长长的、狭窄的七高八低的小巷,居住着六七十户人家,整天有(嘈杂杂乱)的声音,没有安静的时刻。可是,在这里的人都很团结,一方有难,四方帮助,人与人之间亲亲热热。这里的人们相处和睦,尤其是晚上,串串门,拉拉家常,情同一家。我小时候就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爱这个地方,爱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因为这里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不过现在,你到老街去,再也找不到长长的小巷,找不到拥挤的小屋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幽静安静)代替了喧闹。在十幢大楼的中心,有一座大花坛,花坛里开着美丽的鲜花,长着嫩绿的小草。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早晨,人们骑着自行车,迎着第一缕晨光,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去开始新一天的劳作。环境变了,就连老街小商店的营业员的态度也变了。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接纳接待)顾客,顾客有什么要求,他们都尽量满足,而且送货上门呢!
啊,老街!你变了,变得那么可爱!高楼大厦显示你的富有,花草树木增添你的美丽,勤劳的人们使你感到自豪!
【1】将短文中括号里运用正确的词用“√”画出来。
【2】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 )——( ) ( )——( )
【3】用“——”画出本文中心句。
【4】这篇短文主要什么______。
【5】“我”爱过去的老街,是因为______;
更爱现在的老街是因为_____。
14、课外阅读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产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舍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
④资料表明,美国现已拥有一个上百万平方米的能源植物速生林,英国已批准兴建一个石油植物园,瑞士已经制定出一个利用植物石油取代全国半数石油消耗量的计划。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1】阅读本文后,说说石油为什么可以“种”出来?
【2】“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
【3】为了说明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的方法。
【4】本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下列说法,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国研究进程表明,绿色植物能源将很快取代石油能源。
B.实践证明,开发绿色植物能源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C.众所周知,地球上几乎所有植物都可以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
D.目前,英国、美国、瑞士在绿色植物能源开发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15、阅读理解。
我家门前有一片红云杉林,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它。
奶奶喜欢红云杉的秀丽。她说,这是来自蓬莱仙境的女儿。她的比喻很贴切。你看,红云杉的树干是红色的,远远望去,仿佛是鲤鱼仙子红光闪闪的长裙,伞状的树冠绿莹莹的,如同仙子头上璀璨的翡翠装饰。鲜花盛开的夏季,晨雾在林间缓缓流动,缠绕着每一株红云杉,看上去恰似仙子身上长长的飘带。每当果实成熟,奶奶就带着我,将红红的果子采下,嗑出紫红色的小种子,一把一把向林间空地撒去,让空地上长出更多的红云杉。
爷爷对红云杉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每逢万木落叶,大雪封山,千山万岭银装素裹时,唯有红云杉勇敢地挺着红干绿冠的身躯,爷爷抖动着长长的银须,伸出那双林业工人有力的大手,连声赞叹:“好样的,好样的!”
一次我和爷爷去护林 爷爷指着一片白色的沙地对我说 这是一块多灾而又贫瘠的土地 那红云杉为什么长得这么好
“因为它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土地是生养它们的母亲啊!”
爷爷这番深情的话扣动着我的心扉,是啊,母亲无论多么贫穷,忠实的儿女都不会嫌弃她。
哦,红云杉,你是家乡坚强勇敢的卫士,你是大地母亲忠实优秀的儿女!
【1】给短文拟个标题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缺标点处加上标点。
【3】按要求填空:如果你不认识“恰”字,可以用_______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部首是________,除部首外有________画,用“恰”字组三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贫瘠——( ) 喜欢——( )
【5】文章画“ ”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说的话;本文结尾一句话是____________发出的赞叹。
【6】作者要赞美红云杉的什么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短文内容提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并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自然之歌(节选)
陈世旭
①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
②森林多么好,森林有花有草,森林有云有雾,森林有风有雨,森林有泉有湖……
③森林有诗。
④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
⑤走向森林,常常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
⑥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在森林到处荡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
⑦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从自己常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恋眷的狗尾巴草的清香。孩子们长大了,不会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化工森林。在这里,躺着的心事结成青苔,站立的思想竞争阳光,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
⑧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
⑨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带着幻变的梦境、灵感和鸟语花香,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
⑩ 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感。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
⑪ 头上树桠上,这儿那儿站着不知名的鸟。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地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它们拨起的风,直朝你脸上吹过来。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
⑫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
⑬契诃夫是那般动情:“不可思议的大森林啊,你永远放射着先辉,美丽而又超然,你,我们把你称作母亲,你本身包括了生与死,既赋予生命,又主宰灭亡。”
⑭风拂过思绪拨动迷离的眼神。卷起的红松皮被阳光照耀,摘它一片,发现东风沉醉于此的秘密:暗香诱着彩蝶,在树木之间传递着甜蜜。绿肥红瘦都被遗忘,而你将保留森林中的这一缕暗香;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就融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漩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而心,颤栗。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来临。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
【1】阅读⑤、⑥两段,走向森林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的原因是( ) (多选)
A. 森林带给人自由思考空间; B. 森林使人成熟,聪明,洞悉真理;
C. 森林让人坦荡,消除困惑与伤感; D. 森林会让人感受到心灵的疲惫
E. 森林充实人们空洞的灵魂。
【2】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加生动。
B. 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森林中的各种自然事物和谐共处的特点。
C. 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诗一般的语句铺排出各种自然事物在森林里的变化,表达作者对森林的诗一般独特感受。
D. 句式有些雷同,给人重复乏味、词藻堆砌的感觉。
【3】文章主要写自然森林,第⑦段却详细描述了化工森林的作用,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用浓重笔墨描绘了一片化工森林,与上下文描绘的自然森林作对比。
B. 作者是此时思维产生了瞬间的跳跃,因此才会插入表达生活在化工森林的一些无奈感受。
C. 突出了自然森林给人自由,给人快乐,给人智慧,让人充实,给人诗意感受等特点。
【4】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抒发了( )的情怀。
A. 对森林中的景物的喜爱
B. 想逃离化工森林
C. 表达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
【5】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森林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自然森林里的景色有很丰富的变化
B. 感受到生命的循环回复、生生不息的自然法则
C. 自然森林是如此的美好
17、读片段,填理解。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
【2】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作者连续写时间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评价文中的这位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象填空: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题文)课内回顾
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 竞)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让(朴 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嗯,没什么!”普季克说,“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1.把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一点儿也不在乎”表现的是妈妈对小麻雀 ,“在乎”还可以换成 ,它的反义词是 。“欢天喜地”一词,表现了妈妈看到普季克脱险后 的心情。
3.画线句子中的“一样一样”指的是( )
A.做出和麻雀妈妈相同的动作
B.遇到相同的危险
C.指生活知识、捕食本领、飞行技巧等等
4.选文主要描写的是遇险时和 后麻雀母子的对话和表现,表现了妈妈对小麻雀 的母爱。
19、课内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他得知自己的的病情后,( )悲观消沉,( )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他( )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他曾经应邀到美国出席艾滋病研讨会,用纤弱的声音不断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关爱( ) 柔弱( ) 坚强( ) 特别( )
【2】选择下面适当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他( )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A.一边……一边
B.不仅……而且
C.不是……而是
D.与其……不如
【3】选择下面适当的关联词填入括号内。
他得知自己的的病情后,( )悲观消沉,( )开始学习怎样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A.一边……一边
B.不仅……而且
C.不是……而是
D.与其……不如
【4】概括这段话的意思最恰当的一项是()。
A.恩科西的身体非常虚弱,随时可能死去。
B.恩科西向世界呼吁:要接受和爱护艾滋病人,尤其要关心患病的妇女和儿童。
C.恩科西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仅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而且还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
【5】读一读最后一句话,想一想“接受”和“爱护”两个词的位置能对调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蜻蜓飞得那么快,根本追不上。(改为反问句)
2. 我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改为感叹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成转述句)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用加点字造句)
3.白云在天空中飘荡。(扩句,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2、句子万花筒。
1.我们精心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会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练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课外阅读《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一书的作者是黄蓓佳,书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崇拜英雄,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他没有放弃努力,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同学们,读完这本书,你有何感想呢?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字数不少于100字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