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苟利国家生死以,__________________。( )
A.留取丹心照汗青
B.非宁静无以致远
C.有志不在年高
D.岂因祸福避趋之
2、人们把写诗和作文是斟酌文字叫做”_________ ”。这一典故出自我国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的诗________中“ ________”一句。( )
A. 推敲、宋、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B. 推敲、唐、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C. 推敲、唐、韩愈、《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3、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lù) 黛色(dài) 画框(kuānɡ) 眼睑(jiǎn)
B.半亩(mǔ) 眸子(móu) 榨油(zhà) 便宜(pián)
C.匣子(jiá) 箩筐(luó) 趴下(pā) 杭州(hánɡ)
D.享受(xǎnɡ) 嫌弃(xián) 陪伴(péi) 嗜好(sì)
4、根据语境将歇后语补充完整。
①经过老师的耐心分析点拨,我这脑子算是___________________——开动(冻)了。
②花花这次的数学成绩和上次一样,妈妈说他是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
③笑笑对可可说:“今天咱们可得____________——有言(盐)在先,谁都不能违反游戏规则。”
5、日积月累,根据提示完成按原文填空。
(1)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陆游在《示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未见祖国统一的悲愤: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杰出人才的渴望;纳兰性德用“风一更,_____________,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虽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深情。
(2)关于谈书,古人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孔子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贵在专心:“心既到矣,________________?”葛洪告诉我们读书还需惜时:“____________,不弃功与寸阴。”
(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朱用纯用“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来提醒人们要节约根食,珍惜劳动果实:魏征用___________________,戒奢以俭”告诉我们,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存在的危险,要节俭不要浪费。
6、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不屈——_________气壮山河——_________
深思熟虑——_________ 唾手可得——_________
7、书写展示。默写本学期你最喜欢的两句古诗,并写写喜欢的原因。(本卷中出现的除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认真读一读。
完(______)(______)赵 气急(______) (______) 安(_____)乐(_____)
(______)荒马(______) 内 (______) 外(______) (_____)丽(______)皇
(1)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百姓们(________),生活幸福。
(2)我的真金项链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项链终于(_________)了。
9、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xiāo huǐ( )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qīn lüè( )军fèng mìng( )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lǒng zhào( )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用“﹏﹏”线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3】细读短文二三句,你从“凡是”“统统”“任意”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到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的语气。
【5】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争议,据调查,有90%的人持反对意见,请你为他们阐述一下反对重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麻雀》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甚至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能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的瓦头和檐槽之间的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里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自投罗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打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麻雀素有“________”之誉,它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麻雀“常被人们认为是害鸟”“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一句中的“几乎”,第二句中的“常”能否删去?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本已严峻的全球水荒形势会更令人担忧。而台风这一热带海洋风的出现,却能及时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不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以中国临近的西北太平洋为例,每年有30多个台风,它们在向西部靠近或登陆后,给中国、日本等国沿海地区带来的降雨重,往往要占到当年的25%以上。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附近地区烈日常照,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隔三岔五地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闪电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植物将失去一位高明的“营养师”。本来,大气中含有78%的游离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但经过闪电时的高温加工,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使得大气中的这些不活泼的氮与其他物质化合,经雨水降至地面,最后变成了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氨肥。
。雷电有一种特性,喜欢打击容易导电的物体。而含有金属矿藏或石油的地方,导电性能比一般岩层好。据此,科学家们指出:经常遭到雷击的地方,通常暗示这一地区的地下蕴藏着金属矿藏或石油资源。20世纪以来,苏联科学家就曾多次成功利用雷电找到新的矿源。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呢?(__________)(多选)
A.本已严峻的全球水荒形势会更令人担忧。 B.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C.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D.植物将失去一位高明的“营养师”。
【2】请联系上下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用问句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多选)
A.以问句的形式引起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B.作者不知道这个问题,想让读者回答。
C.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照应文题。
【3】文中划线段落,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多选)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________)(多选)
A.台风是一种热带海洋风暴,只会带来灾难。
B.空气中的游离氮可以被地面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C.闪电虽然可以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但无法达到清洁空气的效果。
D.科学家认为频繁遭受雷击的地方有可能埋有矿藏。
【5】联系上下文,试着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童年的发现(节选)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有的科学家认为,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一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选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重大发现”指的是“我”_____而“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是指“我”______,这是“我”的自嘲。
【3】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此时的“我”心里会想些什么?请以第一人称的角度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课文,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在狼牙山顶峰,(回望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感动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互相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文段选自《 》。
(2)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3)按要求写句子。
①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改为“被”字句)
②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缩句)
(4)“这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五壮士:
(6)这几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14、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文中照应题目的句子是哪句?用“_____”画出。
【2】从“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这样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回答时用上“要想……就得……”)
【3】请你想象一下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15、阅读理解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_______。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 )
A. 他不想为齐湣王吹竽。
B. 他喜欢合奏而不喜欢独奏。
C. 齐湣王要听独奏,他不会吹竽混不下去了。
【4】这则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你能不能为逃走后的南郭先生指明一条道路,让他通过努力变成一个有出息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
王兴全
十八年前,我们一家三口辗转来到这座小城,租住在啤酒厂家属院。院外是一片荒野,因为电力紧张,绝大多数家庭舍不得开灯,仅有的几盏路灯亮着鬼火一样的光,将人影拉得老长老长。
初来乍到,我赔着笑脸给左邻右舍打招呼,但大家对我的热情问候置之不理,警惕地看我一眼,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防盗门。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只得叮嘱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任何人来了也不要开门。女儿一脸疑感,似懂非懂地点头回应。
然而,有一天我下班回来,竟然发现女儿从邻居家出来,轻手轻脚地回到自家屋里,而邻居竟然笑容可掬地与女儿挥手作别。
一个寒冷的冬夜,姨妈出了车祸,我们必须留下女儿在家赶过去帮忙处理。临走前,我们叮嘱女儿把门锁好,开着灯睡,不要害怕,我们一会儿就回来。
回来时已经过了深夜两点,家属院黑灯瞎火,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磕磕绊绊地走进院内,却不小心撞翻了一盆仙人掌。瓷盆的声响过后,一盏灯突然亮了,接着第二盏,第三盏,第四盏……小院所有的灯光刹那间依次亮起,宛若一朵朵七彩莲花灿然绽放。每一家阳台上,竟不约而同地站着一个人影,默默地注视着我们,待我们走上接房,所有的灯光又依次熄灭。
而我们的女儿,安然地躺在邻居的床上熟睡,险上漾着幸福的微笑。邻居满脸慈祥,竖起食指“嘘”了一下,示意我们不要惊醒孩子。我没有惊动孩子,默默地退了回来,站在阳台上,望着黑沉沉的夜空,心如暖阳。多年以后,昔日的啤酒厂家属院成了时代广场,一幢幢精致的楼房拔地而起。每当我路过这里,总会仰起头久久地凝望着夜空里那一缕缕幸福而柔和的灯光。我知道,在人生旅途中,总会有一些人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1】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辗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什么让作者“心如暖阳”?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
【4】文章结尾画横线的句子中,“在暗夜里点燃一盏灯”指的是_____________。
【5】本文一共写了三件事,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一自然段对灯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欣赏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麇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这不过是刘邦手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小麦穗;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的羽毛。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雄蜂的每个触角上有( )多个嗅觉器。
A. 3000 B. 6000 C. 2000 D. 40000
【2】蟑螂的触角具有( )功能。
A. 听觉 B. 嗅觉 C. 触觉 D. 视觉
【3】题目中“鼻子”加上引号表示( )
A. 引用 B. 强调 C. 特殊含义 D. 特定称谓
【4】 “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话题的转换 B. 表示解释说明
C. 表示语意的递进 D. 表示声音的延长
【5】第⑦段“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中的“此”指 ( )
A. 昆虫的触角能分辨不同的气味。
B. 昆虫的触角具有听觉功能。
C. 昆虫的触角能帮助呼吸。
D. 昆虫的触角具有多种功能。
【6】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生学家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请根据触角的特点,具体描述其在我们生产或生活中的运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开头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与中心无关,可以删掉,你认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桂花雨》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1】这一段告诉我们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____。
【2】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是( );这样写的好处:___;你也模仿写一句___。
【3】选段中作者用梅树和桂花树进行了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是( )
A.突出了桂花树的可爱。
B.突出了桂花树样子笨笨的。
C.突出了梅树有姿态。
【4】联系上下文理解“欣赏”在文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
【5】读最后一句话,下列哪种读法比较合适?( )
A.忧伤、低沉
B.深情、激昂
C.高亢、低沉
19、阅读理解。
父亲的信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父亲却认真得很,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隔一段时间,还会主动给我写信。父亲的信很短,一般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④父亲的信是很随意与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反面才写上几句嘱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顽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父亲像是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也读不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之意。我总是平静地读父亲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⑤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想让母亲告诉父亲,如果没事就不必经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毛钱邮费的。而母亲的回答却出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⑥我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而且都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⑦到部队后, 。
【1】【想象补白】“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用叙述性的语言在横线上补写后面的情节。(不得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细节】文章中的细节往往能传递很多信息,例如第3段写父亲来信“认真得很”,而第4段却说父亲的信“很随意与马虎”,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握情感】第6段作者翻看父亲的抽屉时,看到了一沓贴好邮票,写好我名字的信封后,不由泪流满面,作者为什么会这样?( )
A.她没有从父亲的信中读到家的温馨和对她的想念之意,感到特别失落,所以泪流满面。
B.她得知父亲居然给她写了这么多的家信,非常感动,所以泪流满面。
C.母亲告诉她真相后,作者感到非常震惊。没想到父亲对她如此牵挂,默默地思念着她,她对自己之前的冷漠感到懊悔,所以泪流满面。
D.作者认为自己以后或许再没有回归的那一天了,舍不得离开父母,所以泪流满面。
【4】【对比感知】文章通过家信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挂念。题目用《父亲的信》或者《父亲的爱》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至少说出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5】【迁移运用】日常生活中你父母的哪些举动也曾让你感动,请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1)蔺相如对秦王说:“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
(2)我们迈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________
(3)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缩句)
________
(4)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翻译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
(5)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体会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①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对比句)
_________,比不上_________。
(3)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类带来了诗的灵性。(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一写“久别重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他作文里的病句大大进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改为把字句。
那巨大的看板,挡住鹭鸶回家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陈述句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我们在这里遗失了蓝色的一个湖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从下面两个习作内容提示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
(1)“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习作。
(2)“想象是创造的先导,是思维腾飞的翅膀。”“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想象为出发点的。”这两句名言都说明想象的重要性。请将题目《未来的 》补充完整,展开大胆且合理的想象,完成习作。
要求:从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来写,题目自拟。努力做到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