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狱 胎 熏 斩 B.胎 熏 狱 斩 C.熏 狱 斩 胎
2、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长 喙(huì) 适 宜(yí) 一 亩(mǒ)
B.清 澄(chéng) 榨 油(zhà) 杭 州(háng)
C.垂 蔓(wàn) 浸 在(jìn) 爱 慕(mù)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落花生》一文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了做人的道理。
B.冰心在《忆读书》一文中写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说的是读书要有选择,要比较一下,读优质的书籍。
C.《父爱之舟》一文中以“梦”的形式回忆了一个个场景,表达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D.《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傍晚山间美好和谐的景象。
4、按原文填空。
(1)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临行密密缝,_______。
(3)人闲桂花落,_______。
(4)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
(5)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每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下午________,在________王国首都________,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________的授奖仪式。
(2)诺贝尔一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________。
(3)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________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________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________、________或医学、________、________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6、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文中写了白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课告诉我们一些常识或知识,请试着归纳整理出三条:大雁向南飞,秋天在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明月松间照,_______。(王维《山居秋暝》)
2.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然《枫桥夜泊》)
3.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圆明园的毁灭是______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_______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4.《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______的作品,它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_______和第二天早晨____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______之情。
8、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夕阳西沉,yè mù jiànɡ lín(_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yù fā(_____)叫人xīn kuànɡ shén yí (_______)。
2.这棵rónɡ shù(______)的树干被做成了chuán jiǎnɡ(______)。
9、课外阅读。
湖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静静的湖,像是一块无瑕( )的翡翠, 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 )着美丽的光泽。
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坐在湖畔( ),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我想,湖中一定有一个明亮的水晶宫,那是鱼儿的家园,不然它们为什么会整天那么欢快?水晶宫里一定有一块巨大的发光的翡( )翠。不然湖水为什么会绿得这样美?我凝( )视湖面,偶尔投一枚小石子,让它激起一道道波纹,或是放一只纸船,让它随着湖波飘荡。
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细丝般的春雨飘下来,不停地织啊织,织出湖——这块绿色的“锦”。“锦”上无穷无尽的圆环,像美丽的姑娘绣出的朵朵鲜花。
雷雨到来时的湖真热闹。你看,天空中一道亮闪、那是开幕的礼花上了天,你听“轰隆”,礼炮响了,大会就要开始了,等大雨一落,联欢会立刻开始。你看见湖面上竞相( )开放的雨花了吗?那正是翩翩起舞的金鱼姑娘头上的玉花。你想知道节目是否精彩吗?那“哗哗”的雷鸣般的“掌声”会把一切告诉你。
湖是美的……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一致的词语。
(1)互相争着抢着绽放。______
(2)动作轻快,宛如跳舞。______
【3】文章为了突出表现“湖”之美,是从______、______两个角度来写的。
【4】文中的“礼花”指的是______,“礼炮”指的是______,“玉花”指的是______,“掌声”指的是______。
【5】用“ ”画出本文的过渡句。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 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 dòu)。上了点儿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 ”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读了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 的美,我是从 、 、 这几个词知道的。
【4】用“ ”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慈母情深(节选)
①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
②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③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⑤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⑥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1】第①段是对________的场景描写,其中“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突出了小工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________________,体会到“我”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理解③④段的人物对话,工友的话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的话表现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段连续使用四个“立刻”,在表达上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是“我”灵魂深处震撼之后,对母亲的认识理解和自我感受,从中能读出“我__________的情感。
12、阅读大舞台。
人生考题
清晨,小保姆起床做饭,在房门口拾到1元钱。她想准是女主人掉下来的,就随手把它放在厅中茶几上。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当中的特殊意味:这钱藏着一个___________(设想念头 心计 心思)。
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内门口见到了一张钞票,是5元钱。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她是个精细的主妇,怎么会丢三落四?咦,会不会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小保姆想到这儿,翘起嘴巴,很生气:“怎么能这样小看人?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她越想越气,准备找女主人理论。然而,她仔细一想,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于是她眉头微微地皱起,旋即用脚把钱____________(放 扔 挪 抛)进茶几底下……
晚上睡前,小保姆趴在卧室窗前窥看厅中动静,她想看看女主人是否来取钱。不出所料,女主人果然悄悄来到厅中,在茶几前趴下,把手伸到茶几下……这一镜头,小保姆看呆了,女主人在小保姆心中被敬重的位置坍塌了。她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似乎在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便安然上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清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10元钱。她的嘴角__________(显示出现 泛起 作出)了一丝冷笑。她把钱捡了起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当晚,刚刚从科长位上退下来的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像当年找科员谈话一样,严肃、婉转: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这应该充分肯定。可是……唉!做人刚起头,路正长着呢?诚实是顶要紧的!你如果能够记住这一点,痛改前非,我还是想留下你的!
“你是不是说我捡了10元钱?”
“是呀!难道你还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不,我已经将10元钱还给你了!”
“咦,你啥时啥地方还我的?”
“早7点,公共楼梯!”
女主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想开口反驳,但“楼梯”两个字,却让她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颤。她一时脸红语塞,十分狼狈,心中暗暗叫苦:怎么让她看到了?
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7点钟都要下楼去晨练,小保姆就把捡到的10元钱放到楼梯上。女主人下楼时,看见了10元钱,眼睛一亮,看没人在场,便赶忙捡起钞票,匆匆揣进了怀中,根本没有想到有谁也在悄悄地测试她……
【1】结合上下文,在文中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词语。
【2】文中“似乎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请你说说保姆所下的决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唉!”中的省略号省去了哪些话?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尝试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人生考题》,从文中看来,这个考题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这次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是谁?并说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阅读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代文阅读
鲁迅读书法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 ,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嵇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1)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会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完成下面的表格。(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读书法 | 采用该种读书法的好处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
【3】用学过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分别概括第2——4自然段的段意。
(1)第2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图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
“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他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到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 老师你家里也穷吗 他说 老师家里不穷 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都说我家里穷 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她笑了。“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她脸上的笑容很美。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给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仿照词语,自己也试着写几个“AABB”式的词语。
花花绿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高兴__________ 给予__________
【5】老师几次注意小女孩脚上的布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让我们深受启发,你知道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与欣赏。
熊孩子沉溺网游成“家贼”谁之过?
12岁男孩盗刷父亲手机网银,分30次刷走1万多元;14岁男孩偷偷记下母亲银行卡和支付密码,几个月内刷走8000多元,他们把这些钱都用于充值、买装备、玩网游……近日,一些熊孩子因网游成瘾竟当“家贼”的新闻经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未成年人为玩游戏刷走父母银行存款的事件不时被曝光,在众多父母对孩子们沉迷网游而忧心忡忡的同时,孩子们变成盗刷银行卡的“嫌疑人”更让人揪心。
因为当事人是未成年人,同时盗刷的是自己亲人的银行账户,孩子们通常只会受到批评教育。而不少家长往往把这一切归罪于孩子的网瘾和网络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却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陷入手足无措,甚至无可奈何的境地。专家表示,在此类问题不时发生的情况下,我们也应该反思,该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金钱游戏”。在防范孩子陷入网瘾、沉迷网络游戏的同时,帮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同样重要。
【1】下面关于新闻中“家贼”的含义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沉溺于网游的孩子。
B.沉迷于“金钱游戏”的成年人。
C.因网游成瘾盗刷父母银行卡的孩子。
D.盗刷银行卡的电子诈骗者。
【2】根据上面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不能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B.对于如何让孩子抵抗网游的诱惑,家长也很困惑。
C.孩子盗刷父母的银行卡一般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甚至坐牢。
D.目前,孩子沉溺网游成“家贼”完全没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3】请你简要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针对新闻中的现象,对于如何防范孩子陷入网瘾、沉迷网络游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至少说两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本已严峻的全球水荒形势会更令人担忧。而台风这一热带海洋风的出现,却能及时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不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以中国临近的西北太平洋为例,每年有30多个台风,它们在向西部靠近或登陆后,给中国、日本等国沿海地区带来的降雨重,往往要占到当年的25%以上。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附近地区烈日常照,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隔三岔五地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闪电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植物将失去一位高明的“营养师”。本来,大气中含有78%的游离氮,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但经过闪电时的高温加工,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使得大气中的这些不活泼的氮与其他物质化合,经雨水降至地面,最后变成了作物能够直接吸收的氨肥。
。雷电有一种特性,喜欢打击容易导电的物体。而含有金属矿藏或石油的地方,导电性能比一般岩层好。据此,科学家们指出:经常遭到雷击的地方,通常暗示这一地区的地下蕴藏着金属矿藏或石油资源。20世纪以来,苏联科学家就曾多次成功利用雷电找到新的矿源。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呢?(__________)(多选)
A.本已严峻的全球水荒形势会更令人担忧。 B.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
C.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 D.植物将失去一位高明的“营养师”。
【2】请联系上下文思考:第一自然段用问句结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多选)
A.以问句的形式引起下文要说明的内容。 B.作者不知道这个问题,想让读者回答。
C.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照应文题。
【3】文中划线段落,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多选)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________)(多选)
A.台风是一种热带海洋风暴,只会带来灾难。
B.空气中的游离氮可以被地面的植物直接吸收利用。
C.闪电虽然可以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但无法达到清洁空气的效果。
D.科学家认为频繁遭受雷击的地方有可能埋有矿藏。
【5】联系上下文,试着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快乐阅读轻松答。(19分)
时 间
每天早晨起来,我都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上躺在床上时,却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做。记得幼年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地照抄。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灵里,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个白昼,同一个夜晚,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去了又回来了,直到鬓(bìn)边有了白发,才__________惊觉光阴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来。于是,问自己: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8月中,在美国一小镇,拜访( )了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他那狭窄( )的厨房里,我向他倾诉内心的困扰( )。
他说:“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我说 是的 我在尽力 但是 我已浪费了几十年 他摇摇头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了《物种起源》;奥本海默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了家务和孩子忙,浪费了时间,也能发现镭(léi)元素,而又把孩子教养成科学家。”
我大喊:“这些人都是天才!我只是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你有权评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__________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但是,我年纪大了。”
“我70岁那年,拟定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和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计划,他笑了笑, 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里忙着。”他挺了挺胸,笑了。
“你那位年轻朋友呢?”我问。
“不再年轻,已经中年啦!”
“对他来说,这10年,应该是黄金年龄,想必有很不错的纪录。”
“没有,他承认过去的10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
“为什么?”
“依旧__________、推推挤挤地生活,10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一番话,如__________,我呆住了。
(1)把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文中括号里。(3分)
(2)在文中未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3分)
(3)我能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2分)
当头一棒 蓦然 熙熙攘攘 妨碍
(4)你敬佩文中的老人吗?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达尔文、奥本海默、海明威、居里夫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金奖章
鸟儿们一扫平时彬彬有礼的斯文样子,吵吵闹闹,吹胡子瞪眼。鸟王看着它们,又伤心又失望,一时竟不知所措。突然 喜鹊大声说 要是我得了奖章
就献给大王 鸟王听了这句话 像喝了一杯甘露 精神一振 心想 喜鹊真是忠心耿耿 于是,他连忙说:“我决定推荐喜鹊领金奖章!”
【1】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照样子写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彬彬有礼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吵吵闹闹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忠心耿耿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彬彬有礼: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心耿耿: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段话,谈谈你对喜鹊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故事最后,把金奖章给了谁?他为人类做了哪些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托尔斯泰灯
最早这是一盏大号的煤油灯,吊挂在俄罗斯托尔斯泰故居的屋顶。灯罩巨大,比灯草更大的是下方一张直径近两米的圆桌,桌面上等距离地立着十几块隔板,隔板直接与灯罩连接,均匀地平分了灯光。这就是(耸立 矗立)在19世纪俄罗斯文学高峰上的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发明。
孩子长到三四岁就要开始识字读书,怎样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并让他们从阅读中发现快乐?当了父亲的托尔斯泰就构思了这盏“连桌灯”,或者叫“桌连灯”。最初这张大桌子上只有三块隔板,宽宽敞敞地坐着他们夫妇和一个孩子。后来他的夫人又(连续 陆续)地为他生下了十三个孩子,其中有两个天折,到最后这张大桌子上均匀地分布了十三块隔板。
每到晚上,全家人必须都坐到这同一盏灯下开始阅读,可以读课文,也可以读其他自己喜欢的书,找不到书读的孩子就得读托尔斯泰的手稿。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而是教育的手段。这捎带着也是一种测试,看哪些孩子或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或不喜欢他的手稿,他的哪部小说的手稿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或者相反。
这一习惯一直(继续 延续)下来,煤油灯曾改成汽油灯,再后来有了电灯。托尔斯泰不在家的时候,孩子们围着他们的母亲阅读;父母都不在的时候,孩子们就自己读。他们常常是充满期待地等着晚上的全家共同阅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盏灯,只有点亮它,才能将人带入光明的境界。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只有阅读能最有效地培养精神生活习惯,而好的习惯又培养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决定好的人生。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
这需要有常性。而托尔斯泰正好是个有常性的人,他从十二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到晚年,没有一天(中断 打断)过。他的后人因得益于他的教育,至今还兴旺发达地生活在俄罗斯和欧洲其他地方。
【1】用“√”选出括号里使用最恰当的词语。
【2】托尔斯泰灯最早是一盛悬在屋顶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换成了_____________,再后来又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桌子相连,是一种“连桌灯”。
【3】托尔斯泰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必须”到“充满期待”说明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托尔斯泰灯的含义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它喻指托尔斯泰高明而独特的教育方法
B.它喻指托尔斯泰用来引领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灯——书籍
C.它喻指托尔斯泰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精神
【6】联系实际,举例说说阅读给你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一写:他乡的月亮再圆,也比不上故乡的月亮皎洁、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一天,十天,一百天,转眼间冬去春来,满树的叶儿黄了又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一个情景,用一两句话写出动(静)之美。
A.大课间活动时的校园 B.清晨的涪江河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4处错误。
墙角的花儿差不多已经全开了。凌霄花、三角梅,蔷薇交相辉映,漂亮极了!你瞧,凌宵花的花藤拾壁而上的游龙,爬满了整个墙面。一顺朝下的花丛中,露出一个个嫩黄嫩黄的小花蕊,真是让人觉得惹人喜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
22、小明朗读课文的声音很明亮。(修改)
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 真好
提示:用心生活,你会发现美好无处不在。一件心爱之物给童年增添了快乐,一位可亲的长者为成长付出了心血,一本好书使心灵浸润书香,一处自然景观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神奇与美好……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用手中的笔写下这份美好。
要求:①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清楚、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要做到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构思合理。④习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