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漆黑的夜里,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
B.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扰乱了人们原本平静的生活。
C.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做题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D.那些古今中外的小说使我读得如痴如醉。
2、我能在带点汉字正确读音下做上自己喜欢的记号。
在行(háng xíng) 盛玉米(chéng shèng) 转手(zhuǎn zhuàn)
灾难(nán nàn) 喝彩(hē hè) 皱眉(zòng zhòu)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
D.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在安逸享乐的时候要考虑到危难,消除奢侈而提倡节俭。这与魏征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意思。
2.“____________,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妈妈耐心地用这句话教导浪费食物、不懂节约的妹妹。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我”八九岁时第一次写诗,母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的爱;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的爱。正是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使“我”走上了成功之路,从而感悟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本单元我们感受了父母之爱,也感受了子女的成长。从“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从“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
5、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__心______力 不______其______ 太平____________
______居______业 ____________遍野 民不____________
(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___________的医务工作者___________地奋斗在抗疫前线。
(2)___________的祖国,人们过着___________的生活,但我们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曾经让中国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苦难。
6、给下面的字组词。
吁( )于( ) 彻( ) 砌( )
刁( )叼( ) 伫( ) 贮( )
贞( )侦( ) 摔( ) 率( )
7、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 )( )动听 身( )其境
专心( )( ) 引人入( )
( )( )敬敬 戛( )而止
( )( )开朗 两( )清风
选取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8、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将序号填在根线上。
①国泰民_____ | ②风景名_____ | ③金_____辉煌 | ④负_____请罪 |
⑤千真万_____ | ⑥不计其_____ | ⑦应换不_____ | ⑧津津有_____ |
第1句:看你读得_____的,这本书一定特别有趣吧!
第2句:_____的太和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知了学飞
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的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的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教给它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就自满的嚷道“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用力的扑腾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远忘着万里长空,只见大雁振翅远飞,真后悔啊,可是这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口气说“迟了,迟了”
【1】读短文,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
【2】知了为什么说迟了迟了,从短文明白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仰望布达拉宫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 )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 )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入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
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章中作者分别从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昭寺的金顶上四个地点来观赏布达拉宫。
【3】“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一句中,“不可名状”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十一期间,王亮同学报名参加了“黄山三日游”。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并回答问题。
开州 | 10月1日 晴 28℃~32℃ | 10月2日 晴 27℃~31℃ | 10月3日 晴 27℃~30℃ |
黄山 | 10月1日 多云,有降雨 10℃~15℃ | 10月2日 阴,短时有降雨 9℃~13℃ | 10月3日 多云转晴 10℃~13℃ |
【1】王亮的出发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天气预报中我们至少可以提取到两个信息,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这份天气预报,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提出简短、温馨的出行提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人生第一课
这是美国一家普通幼儿园新幼儿入园的第一天。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很随便地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第一课。
一位幼儿园图书馆的老师微笑着走过来。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
“孩子们,我来给那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孩子们答道。
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家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稚嫩的童声在厅中回荡。
然后,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那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又画了一个“妈妈”,还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瞧,这是你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的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受到了某种“灌输”。
【1】文中的故事所发生的时间: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为孩子们做的第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
【2】三处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图书馆老师的哪些描写?
_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文中的图书馆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的背后是整架整架的图书”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受到了什么“灌输”?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孩子们的哪两个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3、精彩赏析阁。
后来,我计划举办一次大型时装展,但在离展出只有十三天的时候,缝纫姑娘在另一家时装店的挑拨下跑光了。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看来,我的时装展不得不推迟了——不然,就只有展出未缝成的衣服了。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
时装展如期开幕。这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展览会——有的衣服没有袖子,有的只有一只袖子,有的还是一片布样。虽然我们展出的时装不是成衣,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这些时装缝成后的颜色和式样。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1)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词语意思。
挑拨:
推迟:
络绎不绝:
(2)“这回该从哪儿找到一条出路呢?”说明了作者是 的人,表现出 的奋斗精神。
(3)画线句子说出了作者的思路,这就告诉我们 。
(4)说说2个破折号的意思:
①
②
(5)在学习中你遇到困难,也会和作者一样,想办法解决吗?说一个你的故事,说说你的解决办法?
14、去年的树
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儿:“小姑娘,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1)鸟儿来找树,没有找到,又去了哪些地方?最后有没有找到?
(2)想一想树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填在下面的括号里。(3)
树 ( ) ( ) ( ) 灯火
(3)鸟儿为什么要唱歌给灯火听?(2)
(4)左右两边的句子怎样连起来才恰当,在它们之间画上线。(5)
①人类学家说 a树林是绿色的疗养院
②艺术家说 b树林是大自然的美容师
③经济学家说 c树林是人类的乐园
④生物学家说 d树林是生命的摇篮
⑤医学家说 e树林是绿色的银行
15、课外阅读。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果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衷心 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 努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1】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这个病人名叫______。请用“___”划出文中最能体现他意志顽强的句子。
【2】用“/”划去括号中不合活的词语。
16、阅读
忽然,一只藏羚羊从对面的草坡上飞奔而下,一直奔到狭窄的路中央,“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司机紧急刹车,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司机和一位科考队员走下车来,准备将它赶走。
令人奇怪的是,任凭他俩怎么吆喝,那只老羚羊却纹丝不动地跪在车前,并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盯着他俩。车内其他人也都感到好奇,纷纷走下车来。
这时,有两行浊泪从老羚羊的眼眶里涌了出来,然后,它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地往草坡上走。
“这只老羚羊,一定有求于我们。”年长的科考队长对大家说。
【1】选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细致描写了老羚羊的动作、神态,其中最让人感动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科考队长的话可以看出科考队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7、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话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现了。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所有的人家。( )
(2)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
(3)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 )
2.概括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桓景为什么要与瘟魔对战?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可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
3.本段晏子的话里有两个相同的词语“水土”,试分析有何不同。
前一个“水土”指____________;后一个“水土”指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晏子使楚的结果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敲掉不要的李子
暑假一开始,我就赶回乡下老家,帮父亲母亲采摘李子。
今年村里李子泛滥成灾,李子的收购价一降再降。包括父亲在内的许多乡亲都叫苦连天。于是,摘了不过10天,大部分乡亲就停止采摘了。
父亲预估今年可以摘到20000斤李子。摘到约18000斤的时候,他和母亲也决定不摘了,因为实在不值,也没人收购了。歇工的第一天,父亲扛着一根竹竿往李树林走去。那根竹竿我再熟悉不过,全村也基本是用这样的竹竿来采摘李子。
“不是说不摘了吗?”我问母亲。
母亲回答:“谁知道呢?但你爸做事一向有分寸,他那么做应该有他的道理。”
只见父亲走向一棵长满李子的李树,伸出竹竿,“梆梆梆”,三下两下,就把红彤彤的李子打到了地上。然后,他越敲越起劲,一棵接着一棵。不到两个小时,他就把整片李树林的李子敲到了地上。看得出来,他是又心疼又愤怒。
收工回到家里,父亲拿过一个玉米吃起来。看到他一脸轻松的样子,我不禁问:“爸,这么多李子不要了,您不心疼啊?”
父亲说:“当然会心疼。但今年李子价格低,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这样,我有什么好抱怨的?我们还只丢了2000斤,你陈大伯家可整整三片李树园没动,得有上万斤李子扔掉呢。”
“那李子不要就不要了,您让李果挂树上不就得了,怎么还要费劲把它们敲下来?”
父亲说:“孩子,你记住,就算不要,也一定要从树上把李子敲下来。为啥呢?因为李果烂在树上和烂在地里有着天壤之别。前者只会吸干树的养分,损伤树干,后者却能化成肥料滋润树根,助李树来年长得更好。眼下李子不值钱已成事实,但我们还得往前看,为明年的收获做准备,你说是不是?”
我点点头。父亲说得太有道理了。我突然觉得,人过一生就跟农民摘李是一个道理。不要的李子,就狠狠敲掉,别让眼前的伤痛影响到来年的丰收。人要往前看,如果总活在过去,就一辈子都摆脱不了痛苦的阴影。
【1】本文大约有640个字,我的阅读时间大约是________分钟。
【2】大部分乡亲停止采摘李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的“红彤彤”表现出作者( )的情绪。
A.激动
B.愤怒
C.伤心
D.心疼
【4】父亲为什么费劲地把李子敲下来?用“﹏﹏﹏”画出表示原因的句子。
【5】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出两个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做。(8分)
(1)松鼠是小动物。(扩句)
(2)鲸的后肢经过漫长的年代,终于变化了。(修改病句)
(3)灰尘是个人人讨厌的东西。 生活离不开灰尘。(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4)我国是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家。(修改病句)
21、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训练营。
(1)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关联词造句)
造句:
(2)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改变说法,意思不变)
(3)我喜欢的桂花。
扩成比喻句:
扩成拟人句:
23、习作园地
你一定会有许多梦想吧,你希望这些梦想变成现实吗?今天就给你的梦想插上理想的翅膀,尽情地飞吧!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字数在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