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航天科研人员呕心沥血,保证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B.在跳绳比赛中,我们班获得团体冠军,得意忘形地欢呼着、跳跃着。
C.旧社会,百姓遭遇自然灾害后就会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
D.读书若漫不经心,囫囵吞枣,我们对书中的内容就只能是一知半解。
2、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吩咐(fēng) 韵味(yǜn) 协调有序(xié)
B.犯罪(zuì) 长辈(biè) 负荆请罪(jīn)
C.闯进(chuǎng) 矛盾(máo) 津津有味(jīn)
D.光滑(huá) 噪音(cào) 夜幕降临(mò)
3、下列作家与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观书有感》陆游《示儿》
B.龚自珍《己亥杂诗》朱熹《少年中国说》
C.清少纳言《四季之美》巴金《珍珠鸟》
D.冰心《忆读书》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4、多音字组词。
ɡěi( ) xū( ) xiān( ) dīnɡ( )
给 吁 鲜 钉
jǐ ( ) yù( ) xiǎn( ) dìnɡ(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_________的蓑毛,那全身的________,那________的长喙,那_________的脚,________之一分则________,________之一分则________,_________之一忽则_________,黛之一忽则_________。
2.见到有同学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不喜欢读书。我们可以用岳飞的“_______________”来劝劝他们,也可以用陶渊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们珍惜时间,从小好好学习。
3.《蝉》垂缕快清露,流响出疏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近义词。
忐忑不安--________ 按图索骥--________
喋喋不休--________ 雪上加霜--________
7、填空。
2020年的生肖为__________,请你写出两个与该动物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日积月累。
1.哥哥不爱学习,整天沉迷在电脑游戏中,不懂得珍惜时间,爸爸劝他说:“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他却说:“现在学习还太早,等到用时再学也不迟。”爷爷听了后劝道:“多少事,_______;天地转,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
2.由于昨晚睡得很晚,第二天早上下课后他就趴在课桌上睡觉,同学们看见后劝他:“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由于大家都用名言警句劝他,他也脱口说出了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遇到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欢悦不已: 。
兼而有之: 。
⑵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2分)
反问句: 。
陈述句: 。
⑶根据短文内容填空。(6分)
①盲人为乘客演奏的曲子有:(写四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这一切”是指
。(4分)
⑷“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4分)
⑸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0、课内语段阅读。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短文中“沮丧”一词的意思是( )
A.是指小声哭泣。 B.灰心失望的样子。
(2)“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中的“鱼”在文中指的是( )
A.这里的“鱼”是指除了鲈鱼之外的鱼,比如:鲤鱼、带鱼、金鱼等。
B.这里的“鱼”是指比这条鲈鱼还要大、还要漂亮的鲈鱼。
C.这里的“鱼”是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
D.这里的“鱼”是指美味的鲈鱼。
(3)用“____”画出父亲告诫“我”的话,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
1分钱的尊严
他家里很穷,到大学报到,扣除学费,身上只剩下几块钱。没有换洗衣服,都是晚上洗早上穿。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从不主动开口向家里要钱。
一天,他在洗漱间的地上看到了几个牙膏皮,当时废品收购站的价格是一分钱一个,食堂里的馒头是五分钱一个,他从这些牙膏皮上看到了希望。男生宿舍楼的牙膏皮很快就被他捡完了。他又想到了女生宿舍,于是走进女生宿舍的洗漱间寻找。突然进来一个女生,看到他时吓得跑出去大喊快抓小偷。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惊呆了。
女生们都怀疑他是小偷,他双手抱头蹲在墙角,像被抓住的小偷。这时看宿舍的大妈赶了过来,他向大妈解释,自己只是来捡别人扔的牙膏皮。大妈仔细打量了他一下后说:“孩子,我相信你,以后再来的时候先告诉我。”那些女生也都乐意他来捡那些牙膏皮。那一刻,他差点流了泪,没想到有人会相信他,他体会到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动,原来,自食其力可以获得尊重。
大学毕业后,他开始艰难地创业。________历尽挫折,________他并没有气馁,捡牙膏皮的经历鼓舞着他。他的生意越做越好,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从事过多种创业项目,包括电脑代理、酒店、房地产等二十多个行业,15年内迅速积累起20亿财产,并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
二十年后他回母校作报告,说出了自己的故事,而已经白发苍苍的老大妈也说出了她当时的感受:“孩子,第一眼看到你的衣着,我就知道你不是小偷。每个牙膏皮只值1分钱,但那是靠自己的双手捡来养活自己的,并不是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情,________你自己说出来,________会变得坦坦荡荡。”
那一刻,他的泪水再次流了下来,在人生很关键的时候,那位大妈没有嘲笑与责骂,而是给了他鼓励,给他上了人生宝贵的一课:人可能贫困一时,但不能贫困一世;所有的付出必有回报,所有的贫困都可以成为热烈绽放的理由。善良的大妈,以仁慈的心使他明白:贫困从不卑微,1分钱也有尊严。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文章写了他念大学时的一件什么事?他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二十年后,当老大妈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后,他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984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xiāo xuē)苹果,船却突然jù liè地摇晃起来,父亲不慎摔倒时,刀子扎在他胸口。人全身都在颤,嘴唇瞬间乌青。
8岁的女儿被父亲的瞬间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常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jì xì)好美丽的蝴蝶结,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而小女儿尚不能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上一分钟更 shuāi ruò、苍白,他远眺海平线的眼神是那样 yōu shāng。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女儿不解地问:“可是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煕攘攘的人群里认出母亲,她喊着:“妈妈!妈妈!”就在这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 shà chà)那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的人惊呆了:那把刀无比准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他却多活了三天,且不为人知。唯一可能的解释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
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它为大西洋的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大神迹……“够了。”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俱白, zhòu wén里满是人生的智慧,此刻一声大喝(hē hè),然后一字一顿地说:“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削(xiāo xuē) 系(jì xì) 刹( shà chà) 喝(hē hè)
【2】根据拼音写词语
jù liè shuāi ruò yōu shāng zhòu wén
(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洞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三自然段运用了______和___________描写,从这段具体的描写中我们能体会到父亲______________。
【5】这则故事很感人,请用心阅读,体会题目所包含的意思。
(1)“这是医学史上罕见的奇迹”一句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说“这是“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中画出父亲有意隐瞒自己受伤的句子,父亲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医生为什么把这个奇迹称为“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说时迟,那时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只考虑拿人的三招是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应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
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
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
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衬托老虎难打。
14、课内阅读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国文教科书,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
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 , ”所包含的一个朝代和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1】给加点字注音。
斩(_____) 水浒传(_____) 勉勉强强(_____) 荡寇志(_____)
【2】下列句子在文章中表达“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文段中出现了四大名著中的三部,它们的作者分别是:《三国演义》______《水浒传》_____ 《红楼梦》_______
15、拓展阅读。
黄继光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
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
他带领两名战士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
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1】给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奏效(còu zòu) 拂晓(fó fú)
贻误(yí tái) 敦实(dūn zhūn)
【2】黄继光是在什么情况下用自己的身体堵敌人的枪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战友们冲上“零号”高地,发现黄继光的遗体时,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朝鲜战场上,还有许多战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在线。
葫芦池
葫芦池一年四季景色秀美。春天,池边翠绿色的柳条在春风里摇曳。红艳艳的桃花把葫芦池镀上了一层瑰丽的色彩。夏天,池里铺满荷叶,一阵风吹过,像翻动着一层绿色的波浪,含苞欲放的荷花清香四溢。秋天,阳光照满大地,池边菊花盛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寒冬,葫芦池结冰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在池边回荡。
1.这段话共有_________句,是围绕第________句按___________顺序写了葫芦池的美景。
2.用“_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它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搭配词语。
( )的景色 ( )的柳条 ( )的桃花
( )的色彩 ( )的波浪 ( )的荷花
4.这段话具体写了葫芦池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洁工
入冬以来,我每天早晨都要去湖滨跑步,途中总要经过一幢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认真地清扫道路。
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黑布鞋,身穿一件不太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上的皱纹来看,和奶奶差不多,准有六十多岁了。她天天挥动着扫把,一步一步地往前扫着,拂去尘土,小路露出了原先洁净的面庞。记得一个大风的早晨,她无法用扫把,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一一捡起,放进手提的小箱子里。又一个雪后的早晨,当我跑到马路尽头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她用汗水洗刷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清新和幸福。我敬佩她,同时也可怜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想必是家中十分困难吧。或许是位无依无靠的孤独老人,不得不靠自己劳动来养活自己吧?
元旦的早晨,爸爸买来一束鲜花和礼品,带我去看望他早就退休的中学老师。我们来到大楼前,这是幢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中年妇女把我们请进陈设整洁的客厅。“妈妈,有人找您来了。”随着中年妇女的话声,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从里屋走出来。爸爸喊了声:“老师,您好。”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完全明白了,马上拿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1.给下面带点的字填上正确的答案。
“熟悉”按音序查第一个字母是( );按部首查( ),再查( )画;应取下面第( )种解释。(①成熟;②程度深;③习惯,常见)
2.读短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1)积聚:
(2)神采奕奕:
3.用“﹋﹋”画出描写老清洁工外貌的句子。
4.用“ ”画出描写“我”内心的句子。
5. 看着老人一次次清扫道路的情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来到她家,我见到的却是一位 。
6.我完全明白了,马上拿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从“捧”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又会对这位老清洁工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17、课外阅读。
宣纸的“前世今生”
①“宣纸制作技艺 ”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发展演进级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为有必要对选址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
②“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
③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 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装裱托纸等,还不宜用于书画。
④明朝中叶后,选址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一中,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宣纸因其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
⑤如今,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用纸。
⑥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
【1】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事物。(________)
(2)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________)
【2】“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阴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1】光阴有哪些特性?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把下列句子的含义简要地写下来。
①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写了光阴的“脚步”,还写了光阴的“脚印”,“脚步”是指________,“脚印”是指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这段文字应用( )的语气来朗读。
A.焦急、无奈 B.沉重、低沉 C.自然、从容
【2】对画“﹏﹏﹏”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的是在圆明园内游览时的感觉,从侧面衬托出圆明园的辉煌。
B.这是一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圆明园中景物的特点。
C.这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景物让人置身其中容易产生幻想的特点。
【3】文中画“ ”的句子是个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4】读了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这段话补充完整。
圆明园曾经______________,可现在它_____________,圆明园的经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周瑜对鲁肃说:“诸葛亮自己说三天造十万支箭,我可没逼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拉着我的手,一边走一边叮嘱:“在学校要好好读书,放假了记得回来看看奶奶啊!”(从下面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用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比赛落选 焦急地等人 被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画里有我们的五彩缤纷;童年是一块美味的巧克力,里面有我们儿时的甜蜜;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童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样子,补充句子。)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润园荷香远溢,宿鸟幽鸣,必须说是赏月胜地。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温和”按提示写句子。
形容气候: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
(2)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还可以比喻成什么?仿写句子)
___________
(3)侧: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在你的成长中有没有类似的“第一次”,试着写一段话。)
___________
23、小作文
元旦就要到了,请你编辑一条微信发送给班主任,表达出你想对班主任说的话和对班主任的祝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