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威海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到了,我们兄妹几人序齿排班向爷爷拜年。

    B.获得短跑比赛第二名的他胸有成竹地登上领奖台。

    C.横跨我县灌河的移民大桥,真是天造地设的美景。

    D.妈妈缝补衣服时不小心,一针见血,手指受伤了。

  • 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祖父的园子》选自丰子恺的《呼兰河传》,表达了“我”对童年的怀念。

    B.《梅花魂》通过对一些事例、细节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C.从“学种瓜”“脱晓冰”“横牛背”可以看出三首古诗中描写的儿童令人生厌。

    D.《月是故乡明》中“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只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

  • 3、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家qíng   zèng恨   tiǎo

    B.拙niè   cè略   

    C.桥dūn      qǐ祷

    D.推jiàn   yōng   zhà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课文回忆录。

    1.千山鸟飞绝,          

    2.停车坐爱枫林晚,          

    3.《猫》的作者是    。课文细致地描述了猫的性格特点——       。“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中的梅花     ,表达了作者         

    4.《京剧<赤桑镇>选段》叙述的是    劝慰      的一段唱词,其中的责己宽责人严怎算得国家栋梁?”意思是:  

    5.《诺言》一文让我想起了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5、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鼓舞——( )严厉——( )兴奋——( )赞赏——(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精彩——( )糟糕——( )自豪——( )赞赏——( )

  • 6、看拼音,写词语。

    bēng dài duàn liàn juàn liàn chàn dǒu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xià yì shí sù rán qǐ jìng qíng bù zì jī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 7、读读,背背。

    (1)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陆游《示儿》

    (2)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4)《少年中国说(节选)》中引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依据提示填空。

    (1)《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诗中表现思乡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________”字相传作者是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得到启发,才改用的。

    (2)《长相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代词人。文学成就以___________为最,“_____________”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3)“黑发不知勤学早,______”是书画家______的名句。告诫我们要____________

    (4)唐代诗人_________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大量阅读,对写作有益。

    (5)江南几度梅花发,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爱在深山(节选)

    2006年7月中旬,湖南郴州受“碧利斯”台风影响,下了一场五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水使十几万灾民无家可归,茫茫泽国随处可见的是转移的人群和呼教的声音。电视画面和收音机里每天都是洪水肆虐的镜头和报道。

    这样的镜头,家住湖南省资兴市何家山乡百嘉村黄伙洞组的刘才通老人并没有看到。因为老人家里没有电,他甚至连媒油灯都不点,每天只用打火机点燃插在墙壁里的竹片照明。7月16日,他家的一间杂屋被大水冲倒,常年耕种的几分稻田也被泥石流掩埋了。老人一辈子没见过这阵势,心想:自己居住在半山腰,地势这么高都遭了洪水,方圆几百里的村庄一定成了水海了,这么大的水,这么多的灾民没有了家,他们到哪儿藏身呢?老人想,我得帮帮他们才好。

    第二天,已经85岁的老人连夜用木槌在石缸里碾出50斤大米,装好在两个蛇皮袋里。屋子里的稻子堆成了山,但他只能碾这么多,再多就挑不出去了。7月18日天刚亮,老人就起床了。通向乡政府的水泥路因为好几处山体滑坡被堵住了,他只能走山上的小路。而山上的小路因为洪灾和泥石流的破坏,有些地段也被掩埋了。老人赤着脚,顶着烈日,趟着没膝的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外赶,两个重重的蛇皮袋在他踉跄的身影下晃着……4个多小时后,老人终于将粮食送到了20里路以外的乡政府。

    大中午的时候,满头大汗的老人将两个蛇皮袋中的大米摞在乡政府办公室,说:“我要捐粮,我家有一万多斤粮食,你们快派人到我家去运吧。”

    1根据原文意思填空。

    __________的灾民   __________的村庄   __________的山路

    2文中加点的词“踉跄”的意思,你猜测是(   )

    A.摔倒在地上 B.走路不稳,跌跌撞撞。 C.矮小,虚弱

    3下列选项与文中第三段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相同的是(  

    A.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B.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C.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

    4文中第二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了老人是个__________的人。

    5文中第三段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的场景,这样写更能衬托出老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6当灾民收到老人送来的粮食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描写这个动人场景。

    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饱经风霜,(   )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这段话重点介绍了迎客松、   和这三大名松,其中作者重点写的是 ,因为

    3.作者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枝干比作 ,把陪客松比作 。而游人则直接把送客松看成是 ,它伸出手臂,是在和游客  

  • 11、刮骨疗毒

    ①关羽攻打樊城时,右臂被一支毒箭射中。将士们看到关羽伤情严重,派人四处寻找名医。

    ②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为关羽疗伤。众将立即把他带到关羽面前。

    ③华佗见到关羽时,关羽正和马良下棋。华佗让关羽脱去衣袍。只见右臂红肿发亮,已不能动弹。华佗仔细察看伤处,说:“这箭上有乌头之药,毒已侵入骨头。若不早治,右臂就不保了。”

    ④关羽问:“如何治?”

    ⑤华佗说:“得把将军的手臂牢牢捆绑固定,再盖住你的眼睛,然后我开刀刮毒。”

    ⑥“不用捆。”(1)关羽笑着说,然后边下棋,边伸出胳膊,“随你治吧。”

    ⑦华佗不再言语,取出一把尖刀,看准位置,动手割开皮肉,直到骨头。只见骨头已经发青。接着,他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发出了“悉悉”的声音,一会儿,流出的血就溢出了盆子。将士们见到这情景,都掩面失色。再看关公,依然下着棋,(2)谈笑风生,好像一点也不疼。

    ⑧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娴熟地把伤口缝合。

    ⑨关公站起来,伸了伸胳膊,(3)大笑着对众将说:“这下胳膊伸舒如故,先生真是神医啊!”

    ⑩华佗伸直了腰,敬佩地说:“我行医以来,从未见过像将军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1】“这下胳膊伸舒如故”中的“故”,意思是( )

    ①缘故,原因。②因此,所以。③事情,事故。④故意,有意。

    ⑤原来的,从前的。⑥死亡。⑦朋友;友情

    【2】“将士们见到这情景,都掩面失色。”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情景”指的是“他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发出了“悉悉”的声音,一会儿流出的血就溢出了盆子”。

    B.“掩面失色”一方面说明治伤过程很痛苦,另一方面说明将士们胆小如鼠。

    C.将士们“掩面失色”与关羽的从容淡定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关羽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3】选文运用了(       )等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关羽的形象。(多选)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4】短文三次写关羽的“笑”,在文中已分别用①②③标注。联系上下文,仿照表中示例,通过后两次“笑”,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三次“笑

    心理活动

    示例:刮骨就刮骨,这点痛,男子汉大丈夫怎会忍受不了?若用绳子捆绑,岂非笑话!

    ________

    ________

    【5】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关羽被华佗称为“神人”。两个称谓中均有“神”字,你觉得这样的称谓名副其实吗?这两个人都有哪些共同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的森林

    ①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早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②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 )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湿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③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快速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 )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阅读全文,根据森林的功能,把题目补充完整。

    _______的森林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因为森林“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科学家称之为____________

    因为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的氧气,被称之为___________

    4阅读第③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目的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面对森林日益萎缩的现实,我们人类该怎么做呢?请你围绕这一点,为文章写一个简要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泥活

    ①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的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旋(xuàn)一旋。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去,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反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创作,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儿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至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到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

    ②孙子冯大刚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熟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颏()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③“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④“我刚把‘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⑤“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⑥冯大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大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⑦“带去呗!”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⑧“爷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⑨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1】第①段中,用了两个比喻句写冯兰瑞老人的眼睛,请用“       ”画出来。 第一个比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第二个比喻句写出了冯兰瑞老人的(       

    A.一本正经        B.全神贯注        C.粗中有细        D.精益求精

    【2】第①段中说到“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以挑剔的?”这里的“精巧生动”具体指什么?在原文中找一找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并填空。

    片刻之后,他似有所悟,重新拿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儿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

    这句话是对冯兰瑞的_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的最后冯兰瑞老人为什么要毁掉这么精巧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冯兰瑞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一名大学老师,却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常有奇思怪想,并养成一个“不良”习惯:手里握着一个铅笔头,随时将所思所想记下来,从办公室、实验室到家里,到处都是他的“涂鸦”。他曾被形容为全校“最不讲究的人”,闹出过不少笑话,直接影响到他后来的工作。

    进校第十年,他四十岁,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设想,这正是他十年“涂鸦”的心血结晶。但当他将设想课题提交学校之后,却遭到无情的嘲弄。大伙都说那是他铅笔头“涂鸦”出来的怪想异说,毫无研究价值可言。别说拨给他科研经费,学校还要他倒贴卫生费呢。

    他不甘心,克服重重困难,又费去十年的时光,终于做完了课题的初步测试,并且通过朋友,将测试成果递交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开始,研究院很感兴趣,但派人到学校一调查,得知他那些铅笔头“涂鸦”的故事,立刻对他的研究失去信任。他二十年的心血,又一次被铅笔头所误。

    但他仍然没有气馁,相反,经过很多年细致入微的研究,他越来越清楚研究的价值。得不到学校和研究院的资助,他自筹资金对实验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四年之后,他再次向研究院递交了报告。这一回,研究院不仅批复了他的申请,还向他表达了歉意。在研究院的支持下,他的成果很快应用于实践。两年后,他的研究获得成功。到2007年,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基因靶向治疗技术”,他因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就是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这一年,他已是年届七旬的老人。

    蜂拥而至的记者来到卡佩基的办公室,发现他手心里还捏着一支给他带来灵感和幸运的铅笔头。言谈之中,卡佩基聊得最多的,不是他的成果,也不是他的荣誉,而是延续了四十年的铅笔头的故事。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美______  能说会道______  一哄而散______

    2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从文章中梳理出关键词语填在括号里。

    进校第十年——______——______——两年后——______

    3请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横线上。

    4读读画线的句子,如果你就是当时在场的记者,你会如何进行采访呢?卡佩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想象当时的情景,写对话。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佩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卡佩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2.这篇文章选自名著《      》,作者是    。刘备拜见诸葛亮的目的是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1)翠绿的颜色又浓又润,像是快要滴下来似的。(     )

    (2)在混乱时局中各路称霸一方的人物都纷纷起来争霸称雄。(     )

    (3)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     )

    (4)悠闲的样子。(    )

    4.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冷极了__下着雪__又快黑了__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__大年夜__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当摇篮。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天冷极了________下着雪________又快黑了________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________大年夜________

    2文中的破折号是表示________,文中的问句是________句。它的意思是________

    3结合句子,解释意思。

    ①一向:________

    ②叫:________

    4一个男孩拿着小女孩的鞋跑了,并说将来有了孩子可以拿来当摇篮,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读文章,完成练习。

    地球妈妈的来信

    环保小卫士:

         你们好!收到我的来信,你们也许很惊讶吧!

         我是人类的妈妈,我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你们,可是我的生活境况却越来越糟。有些愚昧无知的人把工厂的废液、废水等有毒物质大量排放到我的皮肤上、血液里,危害着我的健康;烟尘和有害气体还把我和你们的保护伞——臭氧层撕开一条条裂缝,致使能灼伤人体细胞的光——紫外线乘虚而入,严重地危害着你们的生存;他们还盲目地砍伐森林,使我的绿衣变得残缺不全,致使全世界每年都有大量的农田变成沙漠;人类永无休止的战争,更把我打得千疮百孔。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已得到了充分证明:由于一些人的乱砍滥伐,我的绿衣已不能保护水分和土壤,洪水、狂风等灾害便开始横行,无数的良田和家园被淹没,许多人无家可归。这一切,归根结底,还不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吗?

           环保小卫士们,请你们转告人类:你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大气、森林、河湖、草原是你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破坏自然环境等于自己毁灭自己。希望你们赶快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我才会重新焕发青春,你们人类才会生活得更美好。

           祝你们学习进步!

                                                                                                                     地球妈妈

                                                                                                               2019年7月22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千疮百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根结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用“            ”画出有关语句。

    【3】写出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信中讲了地球妈妈遭受到哪几方面的破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赞成地球妈妈“破坏自然环境等于自己毁灭自己”的观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让你给地球妈妈写回信,你打算写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故乡在广西,我爱故乡的漓江。

    春天,原野上的春色,把漓江打扮得更美丽。绵绵细雨,增加了漓江的水量,催开了两岸鲜艳的野花。随着气候转暖,来漓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漓江像一条友谊的带子把祖国和世界人民连在一起。

    夏天,漓江的水更清了。人们有的在江中游泳,有的在江中划船,有的玩水球,漓江洗去了人们的疲劳,使人感到轻松愉快。

    秋天,桂花开了,漓江两案飘着醉人的桂花香。我们放学后,荡着小舟在漓江上游玩。那两岸的青峰分明地站在我们面前,同学们兴奋地抢着划桨。

    冬天,漓江因为旱季到来水变浅了,但是那么清,山是那么绿。江畔的柑橘树已挂满了累累果实,人们开始紧张地收获。

    漓江一年四季都很好。我喝漓江的水长大,一定要把漓江建设得更加美好。

    【1】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文章中的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

    【4】哪个自然段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它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文中照应题目的句子是哪句?用_____画出。

    【2】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这样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回答时用上要想……就得……”

    【3】请你想象一下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请根据“拐弯”一词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行路时转变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思路发生转折或说话委婉: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放军叔叔参加抗洪抢险的事迹感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

    3.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注意加点的部分,也写一句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内心体验。

    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表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学会欣赏自己。回忆一下,哪件事让你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请以“我真了不起”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