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匪(fěi) 烟波浩渺(miáo)
B.旖旎(ní) 碧波万顷(qīnɡ)
C.眷恋(juàn) 抓耳挠腮(náo)
D.踌躇(zhù) 拖男擎女(qì)
2、下面选项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项是( )
A.兴高采烈 足智多谋 轻蔑 优雅
B.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傲慢 懒惰
C.呕心沥血 忠心耿耿 勤劳 呆板
D.处心积虑 诡计多端 乐观 活泼
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抉择 鱼鳃 呕心呖血 别出新裁
B. 开幕 眼脸 千篇一律 风期雪压
C. 锻炼 饱览 心安理得 呕心沥血
D. 强列 梳理 浮想连翩 守望相助
4、把词语补充完整:
若_____若_____ 开_____节_____
心_____神_____ _____根_____节
5、先组词,再填空。
贪:( )( )( )
(1)他们个个都是勇士,没有( )之徒。
(2)不要( )别人的财富,幸福要靠自己创造。
(3)最近许多( )都被查处了。
6、回顾《买椟还珠》。
(1)楚国商人修饰装珠子的盒子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国人买椟还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快给下面的词语配上好看的衣服吧!
的柳枝
的眼睛
的天空
的笑容
的风筝
的冬天
8、在句子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用关联词造句。
1.(_______)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________)不相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天上没有什么好的,你(________)不用回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网购已惠及千家万户,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买到心仪的商品。当一件快递送到手上时,我们总要拆开“厚重”的包装,如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才能见到自己购买的商品。
一位网店商家吐露心声,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为了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包装上他们不敢怠慢,而且还得“宁多勿少”,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远超过商品本身。
材料二:随着快递规模的高速增长,对包装材料等生产资料需求大幅增加,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日渐突出。有调查显示,我国快递业每年产生超过900万吨纸类废弃物和约180万吨塑料废弃物。而传统的纸盒包装所需要的填充物、胶带等,回收概率几乎为零。
材料三:
【1】材料一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快递物品包装浪费十分严重;材料二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告诉我们快递包装产生的垃圾数量十分惊人。
【2】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度包装造成的快递垃圾,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危害人们的健康。
B.在被调查的消费者中,认为快递垃圾污染水土的比例最高,认为无危害的比例最低。
C.根据调查数据可知,近98%的消费者都对快递垃圾的危害有清醒的认知,因此不需要继续进行相关的宣传。
【3】处理快递垃圾,给快递包装“瘦身”和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你想对快递员或喜欢网购的人们提哪些建议?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用“ ”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2】写出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掠夺行径的动作。
【3】你从“凡是”“统统”“任意”中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换成“1860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怪鸟
蓝山是一个天然的大植物园。这里有许多树种与我故乡的树并不一样。
对于不认识的树,我总要注视良久。我就是在打量一棵树时发现了那只怪鸟的。
这棵树跟我一样高,褐色的树身,绿色的针叶,类似松柏。它身上的果实令我惊讶,它结着一柄柄橘黄色的圆柱形果实,而不像我熟悉的球形松塔。果实中央是实心的,而四周则是无数细密的线毛一样的黄色针叶。果实看上去宛若蜡烛,这样,这棵树就仿佛举着一树的蜡烛,乐陶陶地过着圣诞。
我伸出手,选中一颗果实,打算把它摘下来,当成一盏灯笼,吊在我房间的窗前。然而我刚用手指拍了一下吊着果实的枝条,一团白色的乌粪“啪”地落在我那只手上。抬头一望,见这棵树的背后有一棵干枯的树,一只乌端坐在斜伸出来的枯枝上,虎视眈眈地望着我。
这只鸟跟鸽子一样大,两只翅膀颜色不一,一只白,一只褐中带蓝,长嘴,扁头,雪白的头的中央有一道醒目的褐色,眼睛上还有一图刘海儿似的探出来的毛发,看上去怪模怪样的。它不叫,只是定定地看着我,似在沉思。
我想起采摘蒲公英时白嘴鸦的举动,便疑心这些蜡烛般的果实归属于这只鸟。我掏出纸巾,擦干了手上的鸟粪,欲再次摘下果实时“啪”地一声,又一团白色的鸟粪落在我的手上,而我抬头张望那只鸟,它依然端坐在枯枝上,不动声色地望着我。它的镇定自若和它准确无误地对着我的手排泄行为,让我觉得它是我觊觎的这棵树的守护神。我不知道自己若真的摘下那颗果实的话,它会怎样地报复我。我又取出一片纸巾,擦干了鸟粪,并且收回了手,离开了那棵树。从山冈走下来。当我回头再望它时,它已离开了枯树,它去了哪里,只有天知道,上帝才知道呢!但我相信,只要我折回身来窃取那果实时,它准会从天而降,把那对它来说如炸弹一样的鸟粪,投掷在我的身上。
【1】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1)“果实看上去宛若蜡烛,这样,这棵树就仿佛举着一树的蜡烛,乐陶陶地过着圣诞。”这句话运用了( )两种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对偶
(2)“它不叫,只是定定地看着我,似在沉思。”中“定定地”说明了( )
A.怪鸟非常害怕人类
B.怪鸟一副痴呆模样
C.怪鸟精神集中,防范“我”的入侵
(3)“它去了哪里,只有天知道,上帝才知道呢!”这句话是( )
A.祈使句 B.陈述句 C.疑问句 D.感叹句
【2】那只怪鸟是什么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3】认真体会下面的句子,指出哪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
(1)这棵树跟我一样高,褐色的树身,绿色的针叶,类似松柏。( )
(2)我抬头张望那只鸟,它依然端坐在枯枝上,不动声色地望着我。( )
(3)果实中央是实心的,而四周则是无数细密的绒毛一样的黄色针叶。( )
(4)我又取出一片纸巾,擦干了鸟粪,并且收回了手,离开了那棵树。( )
【4】作者认为,怪鸟是那棵树的守护神。你怎么看?再用反问句表达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对这只怪鸟进行一番评价吗?
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毛泽东的亲情观
毛泽东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即: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同志的这些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无疑给世人留下了光辉典范。
毛泽东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处理亲情方面为世人作出了表率。其他不说,单说对待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慨万千。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18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泽东同志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一九五零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结,人人都有亲情。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更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
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______) 榜样(______) 抛弃(______) 知道(______)
【3】毛泽东处理亲情向题的三原则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写了毛泽东对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把你的感言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种花的邮差
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中年邮差(chā chāi),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千米的路程,日复一日将悲喜忧欢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晃(huàng huǎng)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 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他送完信,心事重(chóng zhòng)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一家花店。 “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子撒在往来的路上。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撒播着野花种子。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都更令他们开心。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香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触目所及:
心事重重: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荒凉——( ) 持续——( )
4.短文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邮差为什么“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14、请先读读表(一)《调查表》吧!咱们来调查一下我们三年级学生的志向。小小调查员,你准备好了吗?开始调查活动吧!最后请你和伙伴们一同完成下面的表(二)《统计表》。看看《统计表》上的调查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快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表(一)
15、阅读《一盏灯下的爱》,完成文后习题。
①皮尔斯十二岁时成了孤儿,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从此,他开始了一个人的生活。无情的车轮不仅夺去了双亲的生命,也辗碎了他美好的少年时代。
②于是大家常常能看见这样一个小孩,他面色阴沉,眼中射出冷冷的光。是的,皮尔斯开始憎恨这个世界,憎恨每一个人。那些日子,他不去上学,整日里东游西荡,欺负爱笑的小同学,给别人的汽车轮胎放气,夜里投石头去打路灯,他用种种极端的行为发泄着愤恨。
③就在这时,一个爱管闲事的人出现了。那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妇人,当地人都叫他琼斯太太。琼斯太太第一次闯进皮尔斯的生活,是在皮尔斯痛殴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从那以后,这个琼斯太太竟然缠上了皮尔斯,经常在皮尔斯做坏事的时候突然出现,唠唠叨叨地讲一大堆废话,这让皮尔斯极为恼火。
④有一天他悄悄地跟踪琼斯太太,知道了她家的位置,于是夜里便跑了过来。他本想扔石头砸玻璃吓吓这个多管闲事的老太太,忽然发现她家的门顶有一盏极亮的灯,于是立刻改变了主意。他一扬手,石头飞出正中那盏灯,灯灭了,传来一阵碎片落地的声音。
⑤皮尔斯有些兴奋地躲在黑暗中观察着,琼斯太太出来了。她抬头看了看,便回屋里搬出一只凳子,颤颤微微地踩着凳子更换灯泡。不一会儿,灯又亮了。皮尔斯又捡起一块石头,想了想觉得这样做容易暴露,便停了手。第二天夜里,皮尔斯又来到琼斯太太的门前,又轻易地打碎了那盏灯。而琼斯太太依然像昨晚一样,艰难地换上灯泡。这一下激起了皮尔斯的斗志,心想我天天晚上来,看你能坚持多久。
⑥于是一场拉锯战开始了,让皮尔斯不解的是,这个老太太家里到底预备了多少个灯泡?终于,在第五天的夜里,当皮尔斯打碎灯泡,琼斯太太更换时,被玻璃划破了手,从凳子上摔了下来,挣扎了半天也没能爬起来。皮尔斯一见祸惹大了,转身欲逃,却听琼斯太太叫他:“皮尔斯,你过来一下,我知道是你!”皮尔斯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⑦琼斯太太对他说:“我屋里有灯泡,快去拿来帮我换上!”皮尔斯还在犹疑,老太太说:“快去呀!你想让我控告你吗?”当皮尔斯换上灯泡,琼斯太太才在光亮中艰难地站起来,她不顾手上的伤,对呆立着的皮尔斯说:“你以为我每天换灯泡是为了和你较劲吗?我可没糊涂到那个程度。你看,这段路上没有路灯,夜里经常有车经过。你还记得你父母吗?他们就是在这条路上被车撞倒的,从那以后,我就在门顶安了这盏灯,我不想再有人被撞倒,也不想再出现你这样的孩子!”
⑧那一刻,皮尔斯的心里轰然一声,潸然泪下。是的,琼斯太太对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他的心灵,只是他不愿面对,不愿承认。那一点一滴的关爱,就如雨水般浸润着他干涸的心田,又如春风融化了他心底的坚冰。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心田开出了花朵,坚冰融化成清溪。他知道,在这清溪花影之中,生命中的美好自此长流不绝。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东游西荡:______
拉锯战:______
【2】文章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皮尔斯的_____, 从中可以看出皮尔斯_____。
【3】“而琼斯太太依然像昨晚一样,艰难地换上灯泡。”具体写“艰难地”语句是_____。
【4】“这一下激起了皮尔斯的斗志”,“这一下”是指_____。
【5】听了琼斯太太的一番话,皮尔斯的心里“轰然一声”是因为_____,“潸然泪下”是因为_____。
【6】对“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心田开出了花朵,坚冰融化成了清溪”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在这一瞬间,皮尔斯变成了好孩子。
②就在这一瞬间,皮尔斯心中温暖了。
③就在这一瞬间,老人的举动唤醒了皮尔斯的爱心。
④就在这一瞬间,在老人的影响下,皮尔斯内心的冷酷变成了温暖。
【7】看完本文,你一定对文中的琼斯太太印象深刻吧,你认为琼斯太太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永不凋谢的玫瑰
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记下过这样一则真事:
②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③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④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⑤“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______。”
⑥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1】在文段中找出表示下面意思的词语。
(1)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
(2)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
【2】简要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_______
【3】读中品味。
(1)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
(2)认真品读第⑤⑥段,想想苏霍姆林斯基为什么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再把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补充在文中“______”上。
【4】读中感悟。
(1)你认为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
(2)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
17、深入阅读。
资料一 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角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
资料二 梁晓声的母亲不仅要照顾他们六个孩子的生活,还要早出晚归工作(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母亲为了微薄的工资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出卖一个底层女人的廉价的体力。翻砂——那是男人干的很累很危险的重活。临时工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全凭自己在劳动中格外当心。稍有不慎,便会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压伤。母亲几乎没有哪一天不带着轻伤回家的,母亲的衣服被迸溅的铁水烧了片片的洞。
资料三 “母亲的善良引导我创作”梁晓声一直认为,母亲给予他的人文影响超过父亲。
当年,在一次野猫吃鸡后,父亲就下了钢丝套,并套住了一只大野猫,吊在木围栏上,命悬一线。母亲为了救下它,衣服被挠破了,胸前被挠出了一片血道子。最后终于救成功了,母亲疼而不悔,这件事给梁晓声留下了很深的记忆。在饥饿的年代,家里来了讨饭的农村老人,母亲会恭敬地请老人入座,一次次地为老人添粥;邻居家小女孩偷走了梁晓声母亲刚刚借来的五元钱,派出所破案后要通知学校,母亲坚决不许,反而请女孩到家里来吃了顿“压惊饭”。后来,女孩认梁晓声母亲为干妈。
文末说,把我们“抚养成人”是母亲的信念。为什么是“抚养成人”,而不是“抚养长大”?你是怎么来理解的呢?请结合下面补充资料,联系《慈母情深》和这篇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父亲的难题
①保罗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经常同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是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或别的故事。
②一天晚上,保罗在忙着刷田径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保罗记得自己已经听过好几遍了,实在有点腻了。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③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在明天的短跑赛中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啰?”
④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⑤“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对道,“要不然傻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比乌龟快上100倍!”
⑥“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会睡觉!“爸爸坚持道,“它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⑦保罗把两只小手的手指勾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考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是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中途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跑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⑧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罗的父亲认为乌龟取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罗则认为乌龟能取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多选)( )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4】致使父亲遇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无法进一步证实乌龟取胜的原因。
B.儿子对已“听腻的”的寓言故事不再感兴趣。
C.儿子死钻“牛角尖”而固执己见。
D.儿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与父亲不一致。
【5】文中父亲和保罗对待乌龟取胜的原因看法不同,你认为乌龟取胜是什么原因呢?试着说说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深深的忏悔
总也难忘那个小女孩儿,那个被我伤害过的极可爱的小女孩儿。
那还是二十年前,我在一所中学教语文,一次上作文课,我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一个奇妙的设想”。在收上来的作文中,我发现了不少想象力极丰富的文章。但也有一篇让我看了极为恼火,这就是那个小女孩儿写的,她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我有一个美丽的设想,我要让苍蝇变得像蜜蜂一样可爱!”
怪了!苍蝇明明是人人讨厌的玩意儿,她却想入非非地要把它们变成蜜蜂。这还得了?荒唐!荒唐透顶!于是,气恼的我甚至没有细细地看完全文,就恶煞地批道:荒唐!不成立!请考虑重写!于是她哭了,哭得挺伤心。我也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
于是,就在前不久,就在过了整整二十年后,我却突然发现了我当年的过错是多么的深重!多么的不可饶恕!
那是一个宁静的黄昏,一个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人在闲谈聊天时告诉我,在澳大利亚的纸币上——面值50澳元的纸币上印着苍蝇!我顿时吃了一惊!并猛然想起了二十年前那篇作文。天!那个意欲把苍蝇变成蜜蜂的作文不仅不是痴人说梦,而且恰恰是一个极美丽的预言。
放眼当今世界,不是真的有人把苍蝇印在纸币上了吗?这至少意味着,在澳大利亚,面目可憎的苍蝇的确变了,变得一如”美不胜收”的蜜蜂了。
我请教那位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他稍加解释,我立刻茅塞顿开。
原来,澳大利亚极干净,苍蝇所爱好的“传统环境”——脏与臭,在那里根本不存在。既然无此种生存环境,也就不见了“传统型”的苍蝇。换言之,按老传统,苍蝇与垃圾腐物为伴的,可是在澳大利亚,由于人们的严格管理,那里根本就找不到垃圾与腐物,环境干净程度堪称世界第一!自然,一旦苍蝇找不到赖以生存的垃圾与腐物,也就不得不转而飞向草原森林!转而以那里的植物液汁为食,以那里的野果嫩叶为食,久而久之,它们的生活习性就发生了质的变化,不仅不再因为肮脏而让人深恶痛绝,反而有了蜜蜂般的业绩。试想,当它们为庄稼树木传授花粉时,难道不是莫大的功劳吗?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女孩儿的作文:要让苍蝇变得像蜜蜂一样可爱。这本是一个无比神圣的美丽企盼,可我却偏偏判了它的死刑。那孩子的思路其实很对,也完全合乎逻辑,这就是:只要苍蝇不再与垃圾为伴,它们就准能变成蜜蜂。多么美好的设计,花似的;多么甜美的设想,蜜似的。
她现在在哪儿?还记得这件事吗?啊,那个美好的天使般的小女孩儿!
自然,也正是因为这个,我才发现并认定,原来——像蜜蜂一样,永远在阳光下飞翔着的,是孩子美丽的心灵。在无以名状的深深地忏悔之后,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只为了孩子们那极美丽的心灵。
【1】“忏悔”即“认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的意思,文中老师因什么错误而“深深忏悔”呢?
【2】文中有一句写老师发现自己错了,对小女孩儿的作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的话,这句话同时运用了比喻和对偶。
【4】文中的老师经过忏悔,得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结论,这是怎样—个结论呢?
【5】按下列要求或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填写在横线上。
(1)表明”我”思想开通,立刻明白了道理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表明对苍蝇喜爱和憎恶之情的成语:_____ __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
1.漂灯点缀河面。(改为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龙备受中国人崇敬。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龙是威力无比、变幻万千、无所不能的。 (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车在京九线上呼啸而过,那是龙的身影;西昌基地火箭直冲云霄,那是龙在飞腾。(用你知道的事实,续写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龙变幻万千,有时显露于云端,有时隐形入深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郎和织女的日子过得挺美满。(改为感叹句和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那是一个快乐至极的天堂!(改为双重否定句)
2.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改为陈述句)
3.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糟糕的剪纸。(改为反问句)
23、写作
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请以“水”为主题写一篇习作,记叙文、议论文均可,还可以发挥想象写成一个小故事,注意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