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大理白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下面对茶马古道介绍正确的是( )

    A.在茶马古道上,马帮首领俗称为“锅头”,他既是经营者,赶马人的雇主,又大多是运输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B.易武、倚帮都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古镇

    C.茶马古道始于明清

    D.运输的最主要货物是云南大叶种晒青紧压茶

    E.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悠久的历史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他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

    B.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实现事物各部分的或各方面的本质联系。

    C.根据法庭对黑哨事件的调査结果和法制办出具的书面材料看,他是在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的。

    D.托尔斯泰的观察力和记忆力是十分惊人的,他能迅速捕捉形象并长久地储存在头脑中,创作需要时,一“呼”即出。

  • 3、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拟人)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代)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偶)

  • 4、以下哪部书是中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

    A. 《史记》   B. 《诗经》   C. 《尚书》   D. 《周易》

  • 5、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

    苏卷良

    习惯坐在黄昏的山头,浮云朵朵,山下是层层叠叠的村庄,周遭树木错落有致,飞鸟扑打翅膀,炊烟从烟囱里一绺绺飘出来,在屋顶旋卷,田野的清风流窜过来,炊烟弯了方向。

    似乎这是我与生俱来的嗜好——观看。观看是人生的一场修行,或古道热肠,或冷眼待之。你看,村庄的烟火宛若一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或青,或白;村庄的烟火也是一位魔术师,笔直上升如沉稳持重的老者,飘飘扬扬如毛躁任性的孩童。烧不同的柴火,飘出的烟火也不一样。望着丝丝缕缕的炊烟,想象着每一个烟囱、每一口锅、锅里的饭菜、锅灶旁的碗筷和每一张嘴,它们天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

    这个当儿,母亲唤我回家,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母亲知道,她的声音会浸过空气,洒落到村庄的旮旮旯旯。我回过神,站起来,拍拍衣服上的尘土。我想,母亲一定做熟了饭菜,把它们摆放到红漆的小炕桌上。炊烟袅袅而起,氤氲整个村庄,像隐秘的暗语,召唤每个流浪的孩子。

    有一回,我就没能这么幸福。那天,我决定去外面走走。天空高远,春风满怀,禁锢一个冬日的山河,渐次在眼前舒展。山巅的桃花粉白烂漫,像一个个含情脉脉的姑娘朝我招手。我朝山巅走去,想到山那边看看,山那边还是山吗?这是我从小的疑惑。好多年里,我暗蓄气力,让它足以扳住一只羊羔倔强的头角。我的胆量大了许多,这样才好独自跨过一道道沟峁,迎接山那边未知的世界。

    就这样,我和一只狗狭路相遇。我断定,这是一只流浪狗。那些年,不知咋的,流浪狗突然多了起来。狗盯着我,我盯着狗,时间仿佛凝固,可以用小刀一块块切割下来。这只狗呜呜地叫着,圆圆的眼睛将我吞噬,消化。情急之下,我双手一抡,趁势在地面捞起一个土块,朝狗扔去。这是奶奶平素教给我对付狗的法子。狗见状,落荒而逃。我也落荒而逃,慌不择路。等我缓过神,已忘却走过的路。

    远山如黛,连绵起伏,置身其中,宛若大海中迷失的船只,不辨方向。我想到哭,但忍了再忍。一个怀揣梦想的少年,不想让多年的努力,轻易地付诸东流。即使只我一人,周遭静寂。我坐下来,像一团瘫软的泥土。脚下的冰草已蹿上来两寸来长,青翠闪亮。风一会儿吹过来,一会儿吹过去。天空湛蓝,偶尔有几只鸟雀从头顶飞过。天边一隅,缕缕炊烟,相互缠绕,麻绳一般。一阵风来,才急急忙忙地散开。突然,我心里一个激灵,想起父亲的话,如果有一天,走得太远,迷了路,炊烟就是回家的路标。

    是炊烟,这萦绕一生的人间烟火,让我找到了家。烟火,也谓人烟,就是说,有人的地方,才有烟火,而有了烟火,则一定有人。当我深深地悟彻这句话,已经是许多年后的事。

    天色昏黄,铅灰色的云低下来,朔风劲吹,空气凛冽,砭人肌骨。夜半,风猛烈起来,像一只只大鸟,从屋顶掠过。翌日清晨,雪开始降落,在天空中纷纷扬扬。

    这个冬天,匆匆而来。是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学校建在山梁,宛若走散的孩子,与村庄形影相吊。冬日里,秃山荒岭,少了树木和房屋阻挡,呼呼的北风肆无忌惮地抽打着学校。

    眼前的景象,让我惊慌失措。我教一年级语文,兼任班主任,学生年龄小,生火的事,自然而然落到我的身上。虽说未雨绸缪,提前让学生拿来一些树枝、玉米芯等柴火,可我一贯好吃懒做,生火的事从未碰过,心里还是没底,一如伍子胥过昭关,异常惶恐,只好硬着头皮,点燃几张废旧的报纸,迅疾地扔进炉膛,尔后,胡乱填塞一些柴火。经过几次努力,炉膛里仍不见半点火星,甚是懊恼,一番折腾,浓烟滚滚,笼罩了整个教室。我大声咳嗽,泪流满面。教室外,我弯着腰,弓一般,大口喘气。碰巧,校长路过,见我狼狈不堪的样子,热情地帮我生火。校长一边摆弄柴火,一边告诫我,做人要实,而火要虚呢。很快,火苗升腾,蹿得老高,温馨的气息开始弥漫。这时,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教室,放下书包,端坐桌前,大声地朗读起来。这人间烟火,映照着孩子们红通通的脸庞。我知道,它不仅驱逐寒冷,也温暖孩子的心灵。

    我记住校长的话,虚怀若谷。而奋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在人世间行走,功不唐捐。我拼命地工作,把米粒大的小事,干得饱满。

    母亲搬进小城,照管我的孩子。女儿身体孱弱,偏又挑食,母亲变着花样,做出可口的饭菜。每天,母亲推开厨房的门,净手,系上印有碎花的围裙,在案板上排兵布阵,开始掌管人间烟火。每次回家,远远地,我看见炊烟飘上云头,恍惚间,小时候村庄里的情景,电影般浮上脑海。

    母亲厨艺好,最拿手的当数暖锅。装个暖锅吃吃,冬日里,父亲总会这么念叨。人们用装这个字,恰巧说明暖锅有容乃大:牛羊肉各种硬菜可装,萝卜、豆芽、白菜、洋芋等大众食材也可装。小时候,见到暖锅,多是逢年过节,或是村庄迎神唱戏。

    在城里,母亲做不了暖锅。虽说我买好了木炭,可终因烟气太浓,味道太重,只好忍痛割爱。想吃暖锅,我们多选择去饭店。儿时母亲的味道,终究找寻不到。

    母亲混迹老年人里,在小城,跟她们一样,挤在墙根,唠嗑,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可我知道,母亲终要回到村庄。制造烟火的母亲,会在村庄里老去,一如她填塞进灶口的柴火,烟火一生,终被岁月收割。

    我也要回去。闲暇,回到村庄,黄昏,去山上走走,我坐下来,在地垣上,如一尊雕塑。不远处的村庄,暮霭沉沉,山气俱佳,鸟雀相还,炊烟萦绕……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选材丰富多样,比较典型。自然景色交相辉映,儿时见闻富有情趣,成长故事发人深省,温馨的亲情让人回味。

    B.文章意蕴丰富,情思涌动。联系儿时母亲唤“我”回家的情境,母亲搬进城里生活的场景,想到母亲终归村庄,令人唏嘘。

    C.文章善用修辞手法。大量比喻、借代等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生动又活泼,如第2段将烟火比作魔术师等,富有情调。

    D.文章语言优美。四字词语如远山如黛、鸟雀相还等准确简洁,富含书卷气息;长短句相间,语言富有变化。

    【2】多年以后作者才深悟“有人的地方,才有烟火,而有了烟火,则一定有人”的含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

    【3】本文以“烟火”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回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都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2)《马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千里马被埋没终身的现状。

    (3)《劝学》中,荀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的比喻论证,得出了“用心躁”的结论。

  • 8、(1)__________________  ,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

    (2)____________, 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5)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6)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 ,故逐之。(左丘明《曹刿论战》)

    (7)_________ ,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8)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 。(王实甫《西厢记》)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来形容临危受命,勇担重任。

    (2)《阿房宫赋》用纵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墙还多来形容阿房宫的宏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如果我们要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可以用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1)《诗经·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完成婚事。

    (2)《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3)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4)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5)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6)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7)《大学之道》中对所有人提出个人修养要求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各题

    山 居 秋 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是

    A. 落日残霞

    B. 老树寒鸦

    C. 青山绿水

    D. 红叶黄花

    2《山居秋暝》和《天净沙·秋》的共同之处是

    A. 描绘相似的秋日景物。

    B.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 展现秋天的缤纷色彩。

    D. 刻画雨后山村的风光。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陟,字殷卿,与弟斌俱秀敏异常童。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风格方整,善文辞,书有法,一时知名士皆与游。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斌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强调为洛阳令。宋璟见陟叹曰:“盛德遗范,尽在是矣。”迁礼部侍郎。陟于鉴裁尤长。故事,取人以一日试为高下。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风采,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号为公平。自以门品可坐阶三公,居常简贵,视僚党傲然;其以道谊合,虽后进布衣与均礼。李林甫恶其名高,恐逼己,出为襄阳太守。入考华清宫,杨国忠忌其才,谓拾遗吴豸之曰:“子能发陟罪乎?吾以御史相处。”豸之乃劾陟馈遗事。陟贬桂岭尉。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州豪杰共说曰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肃宗即位,起为吴郡太守,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辞旨慷慨,士皆陨泣。永王败,帝趣陟赴凤翔。初,季广琛从永王乱,非其本谋,陟表广琛为历阳太守,慰安之。至是,恐广琛有后变,乃驰往谕诏恩释其疑,而后趣召,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卒,年六十五。

    (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B.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C.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越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D.昔张说被窜/匿陈氏以免/今若诏书下/谁敢庇公/愿公乘扁舟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

    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历史悠久,一共出现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

    B.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官职的合称,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

    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又因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

    D.皇天,古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韦陟才华突出,遵守孝道。他从小聪明异常,十岁就担任官职,擅长写文章;他的父亲去世,因父亲生前不得志,他和弟弟八年不出来做官。

    B.韦陟恪尽职守,为国选材。他在礼部任职,改变以往选人的方法;他在吏部任职,凭借个人素质,改变了吏部弊端丛生的选人风气,人称公平。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很大而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

    (2)帝雅闻陟名,欲倚以相,及是迁延,疑有顾望意,止除御史大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云:祸福相依。人类历史无数次验证了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在探索海外殖民地的过程中,好运气的西班牙发现了巨量的金银,于是变成了出手豪阔的大富翁;坏运气的英国却只发现了纽芬兰渔场,只能挖空心思想办法从别人手里挣钱。一百年后,大富翁衰落了,捕鱼人却成了世界霸主。沙特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沙特王室可以尽情享受奢华生活,沙特国民也享受着他百姓无法企及的福利。但是随着国际油价暴跌,沙特财政赤字激增,高福利难以为继。以色列,国土狭小、土地贫瘠、能源和矿产严重匮乏。但是这个几乎没有任何资源优势的弹丸小国成了全球创新领域的领跑者……

    某一地区因某种资源丰富而对其过度依赖,长此以往,资源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阻碍。这种现象经济学家称之为“资源诅咒”。资源诅咒并不只存在于国家发展中,在我们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中也并不罕见……

    你能联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类似现象?它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将你的思考和感悟写成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日自拟,不得宿构和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