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假日 描述 茏罩 黑暗 腾云驾雾
B.商量 拍打 冰凉 招待 奔流不息
C.绳子 舒适 奥秘 空隙 戎毛
D.据然 商量 廷院 坚定 搏斗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角色(jué) 薄雾(báo) 弯曲(qū)
B.扎针(zhā) 照相(xiàng ) 系铃铛(xì)
C.将领(jiàng) 肝脏(zàng) 家雀儿(qiǎo)
D.宁可(níng) 露面(lòu) 哄堂大笑(hō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齐头并进 文质斌斌
B.神机妙算 末补先知
C.女娃补天 哄堂大笑
D.热闹非凡 磕头求饶
4、下列课文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爬天都峰》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B.《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按照“我期盼参加演出、饰演老虎没成功、寻找失败根源”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C.《西门豹治邺》写了三件事,可简单概括为“调查民情”“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5、将词语填入句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明适应能力强,无论在什么地方,总能 。
A.随波逐流
B.随遇而安
C.随随便便
D.与世无争
6、“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句话出自( )
A.巴金
B.冰心
C.徐志摩
7、下列词语中的“若”字和“若有所思”中的“若”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欣喜若狂
B.呆若木鸡
C.如若不然
D.旁若无人
8、填空。
1.可怜九月初三夜,___________。
2.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3.梅须逊雪三分白,___________。
4.八月里来雁门开,__________。
5.夏雨少,______。
6.一场秋雨______,十场秋雨______。
9、阅读小木屋(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诗句中加横线词语。
故人西辞黄鹤楼
唯见长江天际流
(2)这首诗和《赠汪伦》一样都是( )的作品,都属于( )言绝句。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练习。
在北极的一些原住民地区,狩猎北极熊仍然是被允许的。但是气候变化才是北极熊的最大威胁。温度的升高迫使北极熊每年早早地离开冰面。据科学家估计,到2050年,三分之二的北极熊会消失。
【1】北极熊濒临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北极熊写一则保护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西门豹治邺》节选
到了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巫婆和官绅急忙迎接。那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子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了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年年都获得好收成。
【1】解释下列词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如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官绅们看到巫婆被扔进漳河后什么反应?在文中用“~~~~~”标出来。
【4】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说说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东晋杰出诗人、散文家,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虽然做过大官,但不是士族大地主,到了陶渊明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寒了,因为看不惯当时政治腐败,在家乡隐居。
陶渊明从小喜欢读书,不想求官,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但他还是照样读书作诗,自得其乐。他的家门前有五株柳树,他给自己起个别号,叫五柳先生。
后来,陶渊明越来越穷了,靠自己耕种田地,也养不活一家老少。亲戚朋友劝他出去谋一官半职,他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个名将后代,又有文才,就推荐他在刘裕手下做了个参军。但是过不了多少日子,他就看出当时的官员将军互相倾轧,心里很厌烦,又要求出去做个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当县令。
当时做个县令,官俸是不高的。陶渊明一不会搜刮,二不懂贪污,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是比起他在柴桑家里过的穷日子,当然要好一些。再说,他觉得留在一个小县城里,没有什么官场应酬,也还比较自在。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县里的小吏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在他的内室里捻着胡子吟诗,一听到来了督邮,十分扫兴,只好勉强放下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去见督邮。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还是便服,吃惊地说:“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着便服去呢!”
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文言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
【1】联系上下文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自得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以自家门前的五株柳树而自号“五柳先生”,联系后文他不愿逢迎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而辞官回家,看出他向往的是一种_____________生活。
【3】陶渊明在_______________情况还照样读书做诗,并从中得到了很多的乐趣,由此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陶渊明。
【4】当督邮前来视察,陶渊明不愿因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而去,你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的陶渊明。
【5】请你简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巨伞下的城市(节选)
如果说,有一座城市要用一把伞盖起来,你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而付之一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随着建筑科技、材料工业的飞速进展,这个“神话”已成现实。
威努斯基市是美国佛蒙特州的一座小城,地处美国东北部与加拿大交界的地方,人口不足两万,每年入冬,风紧雪骤,奇冷刺骨。可是在1980年,小城上空高高撑起一顶擎天巨伞,市区约3600万平方米的建筑、房屋、街道、桥梁、广场、绿地等,全在伞下。居民们有了这顶巨伞的庇护,再也不怕严寒的袭扰了。
举世罕见的巨伞是怎样撑开的呢?原来这把巨伞的伞柄是全市最高的一座11层的塔楼,楼顶上架起中心钢轴,在市区周围地面,深埋了60根合金钢的桩柱,从中轴纵拉60根高强度尼龙绳索与桩柱连起来,绳索之间串着许多支索,并把透光的有机玻璃塑料膜覆盖在上面加以固定。全部装置由电机控制,像伞一样可张可收,全城犹如一座巨大的玻璃亭子。
寒冬腊月,阳光射入,聚热不散,温暖如春。
伞面上还分组设置了轻巧的太阳能收集器,充分利用日光为全城供应热水。太阳能收集器可发挥聚热功能,虽然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但只要一个冬天,全城节省下来的取暖费用就可以补偿。
伞下的威努斯基市因此闻名全球,成为美国一处新的观光胜地。每到隆冬,各地游人络绎不绝,会聚于“巨伞”之下。
(选自《海外华人散文精粹 下》)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1)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
(2)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
(3)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
【2】“这个‘神话’已成现实”中的“神话”是指: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数字来说明巨伞,请写出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巨伞给居民带来的好处有( )(可多选)
A.整个建“伞”的工程费用高达350万美元。
B.巨伞下的小城居民,从此不受气候剧变之苦。
C.全城节省下了很多取暖的费用。
【5】用一句话概括建伞的原因、时间、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餐桌上的谜底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________(挪 走 跑)到邻居家门边。这时邻居会夹上一块肉放在我的手心,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妈也买一点儿肉吃。”那时几个弟妹也总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叫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20元钱。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而且磨起了泡。妈妈比画着说:“得2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得2元钱了。”我________(支持 支撑 坚守)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下再干吧。”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仍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吃肉,我说都喜欢,妈妈就买了5元钱的鱼和5元钱的肉,留下10元钱买油盐酱醋。
晚上,餐桌上摆上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的谜底了。”是的,我知道了。不同的是,邻居家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有力气,而我们还小。妈妈又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那年我11岁。
【1】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2】第一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
【3】“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回答?
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自然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
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呢?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病句门诊。
1.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所以不会受到伤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叶圣陶先生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我由于今天起得早,所以上课迟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节联欢会我们听到了一阵阵悦耳的歌声和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有5处错误)
周老师是我们四(一)班的语文老师,她不但长得漂亮,并且对我们要求非常严厉。周老师每天要求我们读课外书,她经常对我们说:“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是否广泛阅读有很大关系。”在她的督促下,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了。今年,张老师光荣地被评为“优秀教师”称号。我们为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快乐习作
你有没有想过,几十年后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教室里有哪些新奇的设施?操场上有哪些先进的器械?请你发挥想象,以“未来的学校”为题,写篇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