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
A. 绿叶红花映山前 B. 风摇竹影到幽斋
C. 梦随春风到天明 D. 风吹萤火到满园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面如土色 无能为力 慢天卷地
B.耳听八方 鸦鹊无声 斩钉截铁
C.金光四射 得心应手 亭亭玉立
D.响砌云霄 英勇无畏 不伦不类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拜见(bài) 骨髓(suǐ)
B.吊灯(dào) 皮肤(fū)
C.官绅(shēn) 开凿(zháo)
D.娶妻(qǔ) 剂量(jǐ)
4、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不是多音字的是( )。
A.降落
B.哄笑
C.仍然
D.血液
5、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表示。
桅杆(wéi wěi) 率真(lǜ shuài) 窜出(cuàn cuān)
观瞻(zhān chán) 嫉妒(jí jì) 胜券(quàn xuàn)
6、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攻击
B.伸缩
C.迷团
D.开天辟地
7、请你选出不是连续细致观察好处的一项( )
A.细致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的细节。
B.持续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变化。
C.整理观察日记,在小组内分享。
D.运用多感官留心观察才能察觉容易被忽略之处。
8、写出反义词。
精美—________ 仔细 —________ 端详 —________
配合—________ 庄重 —________ 思念 —________
9、课内阅读,完成填空。
, 。
, 。
【1】默写苏轼七言绝句《题西林壁》。注意格式、行款、字距,写正确、整洁、美观。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这首诗不仅描写了中国_______山壮美多变的景色,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_________。诗中“缘”一字的意思是;在“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中的“缘”的意思是__________;而“城市的边缘”中的“缘”则是_________。
【3】苏轼有一句著名的词经常被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它是“但愿人______,_______共婵娟”。
10、阅读。
南海明珠
在我国南海的万里碧波上,有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就是富饶、美丽的海南岛。
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二大岛,那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岛上有许许多多的热带植物,腰果、咖啡、芒果、荔枝等在不同的季节里挂满枝头;海参、海龟、大龙虾等名贵水产不计其数;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蕴藏量也非常丰富。
海南岛一年四季气候宜人,风景优美。高高的五指山挺立在海岛的中部,山上热带林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由山间小溪汇成的万泉河滔滔奔流,浇灌着两岸的农田。地处最南端的“天涯海角”,水天一色,美丽壮观。
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坐在沙滩的礁石上,面对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的声音,望着海上红日东升或夕阳西沉的奇景,你不禁会赞叹:海南岛真美啊!
【1】“南海明珠”指的是___________,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讲海南岛物产丰富的。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了海南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光,是围绕这一段中的第_________句话写的。
【4】短文表达了作者对海南岛的___________之情。
11、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做题。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________
【2】请你结合课文写一写对“中华不振”这个词的体会。
________
【3】如何理解“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用“﹏﹏”画下来,把批注写在原文旁边空白处。
【4】联系课文想一想,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请你以小练笔的形式写一段话,注意写清楚理由。(短小精炼,至多写满)
________
12、阅读。
追太阳
①老平房在新城市里也常常会是一景。
②这些平房,蹲在几幢高楼的后面。房顶的瓦片上,生满了岁月的绿苔。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也跑来凑热闹,聚集在房屋顶上。春天绿着,秋天黄着。也就是因为前面的高楼,老房子终年难得见到阳光。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们,早已羽翼丰满,振翅高飞了。留守在这儿的,大多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③我记得是个冬天。冬日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漏下一点、两点来。几个老奶奶,拿着板凳跟着阳光走。阳光走到哪里,她们就带着板凳走到哪里,一会儿仰着脸扭扭脖子,一会儿拍拍胳膊。一边拍打着身体,一边闲适地说着话。看到我在看她们,还乐呵呵地冲我笑,“您们这是……”“我们在追太阳呢!”奶奶们都笑了,那笑脸透着安详与童真,像极了和煦的阳光。
④追太阳?我心想;传说曾有夸父逐日,当下竟有老奶奶追太阳!“追太阳”,此情此景,我不由得铭记在心。每当我觉得寒冷的时候,觉得灰心失望的时候,“追太阳”的一幕就会跳出来暖暖我的心。
⑤连绵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个没完没了。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笼罩在潮乎乎的水气里。
⑥小孩子却照旧在平房的院子里玩得兴高采烈。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朵,乐得他们哈哈笑。五岁的弟弟,也跟在大孩子的后面去踩洼地的积水,蹦着,跳着,哈哈哈,哈哈哈……孩子的快乐,简单而透明,无忧无虑,更无关天气。
⑦又一阵雨来,他便被我“提”回家了,四下里看看,突然问我:“姐姐,你有彩笔吗?我想画画。”我赶忙找了纸笔来,他提笔在手,大刀阔斧地作画。他先画一幢房,房子歪歪扭扭的,上面开满门和窗。
⑨“亮亮,为什么画这么多的门和窗啊?”他手舞足蹈起来:“门窗多好,小猫、小狗进来得快呀,小鸟、小兔、小熊都可以进来呀!”我不禁笑起来:“你大概准备开动物园了吧?
⑩他又开始画树和花。树们很不成规矩地挤在一起,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弯着长的,有斜着站的,一律是山花插满头,花朵儿小果子似的挂着。后来,他又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光芒长得恨不得拖到地上。又刷刷几笔,给大太阳加上了一对硕大的翅膀。我刚想说,你画的太阳怎么长翅膀了。亮亮头也不抬地念叨着:“太阳有个大翅膀,下雨的时候飞出去玩,一会儿它就会飞回来了。”说着,天空中的乌云透出几缕金色的光,窗外霎时亮了起来。
⑪感动童心,童心是湛蓝的,是充满阳光的。无论天空如何阴霾,太阳一直都在,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就住在你的心里……
【1】概括短文讲述了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内容”或“写法”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
提问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③自然段中,作者对老奶奶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我们能体会到____________
【4】从最后两个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并作出批注。
【5】第⑩自然段“天空中的乌云透出几缕金色的光,窗外霎时亮了起来”一句中“霎时”一词,如果去掉,表达的意思一样吗?请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献给母亲的歌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疑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1、划掉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用曲线画出文中比喻句,并且说说用比喻句的好处是什么?
3、课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4、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分别是:(1) (2) ;(3) 。这三件事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他们是按 顺序写的。
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14、课内阅读。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1】填空。
短文抓住____、____、____的特点来写漓江的水。
【2】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比作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______________
15、读课外书了解一下蟋蟀的生活习性。
16、我能修改病句。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们要努力改正并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经过治疗,小强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老师因为关心我的学习,所以关心我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他穿一身黑色礼服和一顶黑色礼帽,好看极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听了老师的话,很受教育。(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19、习作
题目:那一刻,我真
童年里,我们曾经历了一些事,或感动,或惊险,或高兴,或委屈……这些构成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本次习作选择一件你印象最深的事,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写下来。
温馨提示: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写清楚;
3.书写工整,字数400字左右;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