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名言警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
①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③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说: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懂的地方时要大胆地提问;即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求教就不会明白,正如王充所说: ;李明不愿意接受别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老师提醒他: ;对待学习,我们既要广泛地学习,也要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实行,正所谓: 。
A.① ③ ④ ②
B.① ④ ③ ②
C.④ ③ ① ②
D.④ ③ ② ①
2、成语“凿壁偷光”与下面的哪位古人读书求学故事有关( )
A.李白
B.孙敬
C.匡衡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水 习俗 填补 鹅卵石
B.沸腾 横贯 稻穗 摇摇欲坠
C.滚动 静寂 入眠 剪秋萝
D.恢复 斜阳 逐渐 半明半味
4、形声字“璜(huánɡ)”的意思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
A.玉石
B.大王
C.颜色
D.黄土
5、下列诗句不是边塞诗的一句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下面的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无关的是( )
A.铁杵成针
B.凿壁偷光
C.同舟共济
D.程门立雪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 )
A.三国赵云 B.汉朝霍去病 C.汉朝李广 D.赵国廉颇
8、李时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9、精读赏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生当作人杰,至今思项羽,
出塞 夏日绝句
[唐]王昌龄 [宋]李清照
, 。 ,死亦为鬼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肯过江东。
【1】把上面诗句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塞》一诗中,“飞将”指的是________,“胡马”是指_________。《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表明诗人志向的句子是___。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鹅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cōng cóng)容,大模(mó mú)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jiǎo jué)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A.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 )
B.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
C.一点也不顾及情面,丝毫不让步。( )
【3】这段话写了鹅的_________,用鹅与________作比较,突出鹅的__________的特点
【4】生活中,你有喜欢的小动物吗?说一说你对它的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刘英同志一边走( )一边问战士( )你们说( )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什么东西最香( )大家纷纷说:“白糖最甜。米饭最香!”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刘英同志一边走____一边问战士____你们说____世界什么东西最甜____什么东西最香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 坚定─______
【4】你认为军政委刘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仍然活着
在一间灯光暗淡的病房里,两位女护士焦急地工作着--每人各抓住格林的一只手腕,力图摸到脉搏的跳动。因为格林在这整整6小时内都未能脱离昏迷状态。医生巳经做了他觉得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然后离开这个病房
给其他病人看病去了。
格林不能动弹、谈话或抚摸任何东西。然而,他能听到护士们的声音,在昏迷的某些时间里,他能相当清楚地思考,他听到一位护士激动地说:,
“他停止呼吸了!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
“没有。”
他一再听到如下的问题和回答:“现在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没有。”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须告诉她们,无论如何我必须告诉她们。”
同时他对护士们这样近于愚蠢的关切又觉得很有趣,他不断地想:“我的身体良好,并非即将死亡,但是,我怎么能告诉她们这一点呢?
于是他记起了他所学过的自我激励的语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这件事,你就能完成它。”他试图睁开眼睛,但失败了,他的眼睑(jian) 不肯听他的命令。事实,上,他什么也感觉不到,然而他仍努力地睁开双眼,直到最后他听到这句话:“我看见一只眼睛在动他仍然活着!”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格林不断努力睁开了一只眼睛,接着又睁开另一只眼睛。恰好这时候,医生回来了,医生和护士们以精湛的技术、坚强的毅力,使他起死回生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抚摸_____ 睁开_____ 脉搏_____ 精湛_____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医生离开格林去给其他人看病了,说明医生已经放弃对格林的希望了。______
(2)两个女护士还十分关心格林的生死。______
(3)格林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活过来了。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格林的意识相当________, 他明白,他必须告诉护士:“_________。”但是,他当时已经是一个停止________、 ________ 的人了,可他没有放弃,仍在试图________,最后他成功了。恰好这时医生也回来了,使他起死回生了。
【4】格林感觉他的眼睑不肯听他的命令,请结合文章回答:他的眼睑真不听他的命令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格林在昏迷时,护士们不断地摸他的脉搏,“他对护士们这样近于愚蠢的关切又觉得很有有趣”,请你结合文章说一说, 护士的关切是愚蠢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学到了一个道理,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链接台。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遛遛,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李白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1】老婆婆反问李白的话是让他明白什么呢?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_________
【2】难道铁杵不能磨成绣花针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很不方便。愚公很恼火,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汉,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 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
愚公 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把两座山搬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1】在第三、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2】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皇大帝是被愚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要求做题。
①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任选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用这样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写一句描写心情的句子)
害怕 生气 快乐 伤心 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①我每天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去上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前,我们经常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去上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
(2)我差不多大概能按时完成任务。
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顽固。
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按要求习作。
生活中最朴素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谢谢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谢谢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谢谢小伙伴最贴心的陪伴……
请选择最想感谢的一个人,把他(她)为你做的那件事情写一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注意用上描写心情的词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