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可克达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以下名言警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

    ①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③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说: ,所以当我们遇到不懂的地方时要大胆地提问;即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求教就不会明白,正如王充所说: ;李明不愿意接受别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老师提醒他: ;对待学习,我们既要广泛地学习,也要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实行,正所谓:

    A.① ③ ④ ②

    B.① ④ ③ ②

    C.④ ③ ① ②

    D.④ ③ ② ①

  • 2、成语“凿壁偷光”与下面的哪位古人读书求学故事有关(       

    A.李白

    B.孙敬

    C.匡衡

  •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朝水 习俗 填补 鹅卵石

    B.沸腾 横贯 稻穗   摇摇欲坠

    C.滚动 静寂 入眠 剪秋萝

    D.恢复 斜阳 逐渐   半明半味

  • 4、形声字“璜(huánɡ)”的意思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

    A.玉石

    B.大王

    C.颜色

    D.黄土

  • 5、下列诗句不是边塞诗的一句是(   )

    A.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6、下面的成语与古人读书求学无关的是( )

    A.铁杵成针

    B.凿壁偷光

    C.同舟共济

    D.程门立雪

  •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   )

    A.三国赵云 B.汉朝霍去病 C.汉朝李广 D.赵国廉颇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李时珍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精读赏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生当作人杰,至今思项羽,

    出塞                                          夏日绝句

    [唐]王昌龄                                       [宋]李清照

                                                               ,死亦为鬼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肯过江东。

    【1】把上面诗句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的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塞》一诗中,“飞将”指的是________,“胡马”是指_________。《夏日绝句》这首诗中表明诗人志向的句子是___。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是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鹅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cōng   cóng)容,大   )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jiǎo   jué)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

    A.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 )

    B.形容态度傲慢,目中无人的样子。( )

    C.一点也不顾及情面,丝毫不让步。( )

    【3】这段话写了鹅的_________,用鹅与________作比较,突出鹅的__________的特点

    【4】生活中,你有喜欢的小动物吗?说一说你对它的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同志们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刘英同志一边走( )一边问战士( )你们说( )世界什么东西最甜( )什么东西最香( )大家纷纷说:“白糖最甜。米饭最香!”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刘英同志一边走____一边问战士____你们说____世界什么东西最甜____什么东西最香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  坚定─______

    【4】你认为军政委刘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仍然活着

    在一间灯光暗淡的病房里,两位女护士焦急地工作着--每人各抓住格林的一只手腕,力图摸到脉搏的跳动。因为格林在这整整6小时内都未能脱离昏迷状态。医生巳经做了他觉得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然后离开这个病房

    给其他病人看病去了。

    格林不能动弹、谈话或抚摸任何东西。然而,他能听到护士们的声音,在昏迷的某些时间里,他能相当清楚地思考,他听到一位护士激动地说:,

    “他停止呼吸了!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

    “没有。”

    他一再听到如下的问题和回答:“现在你能摸到脉搏的跳动吗?”“没有。”

    “我很好,”他想,“但我必须告诉她们,无论如何我必须告诉她们。”

    同时他对护士们这样近于愚蠢的关切又觉得很有趣,他不断地想:“我的身体良好,并非即将死亡,但是,我怎么能告诉她们这一点呢?

    于是他记起了他所学过的自我激励的语句:“如果你相信你能够做这件事,你就能完成它。”他试图睁开眼睛,但失败了,他的眼睑(jian) 不肯听他的命令。事实,上,他什么也感觉不到,然而他仍努力地睁开双眼,直到最后他听到这句话:“我看见一只眼睛在动他仍然活着!”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直到格林不断努力睁开了一只眼睛,接着又睁开另一只眼睛。恰好这时候,医生回来了,医生和护士们以精湛的技术、坚强的毅力,使他起死回生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 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画“√”,错的画“×”。

    (1)医生离开格林去给其他人看病了,说明医生已经放弃对格林的希望了。______

    (2)两个女护士还十分关心格林的生死。______

    (3)格林完全靠自己的努力活过来了。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格林的意识相当________, 他明白,他必须告诉护士:“_________。”但是,他当时已经是一个停止________________ 的人了,可他没有放弃,仍在试图________,最后他成功了。恰好这时医生也回来了,使他起死回生了。

    【4】格林感觉他的眼睑不肯听他的命令,请结合文章回答:他的眼睑真不听他的命令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格林在昏迷时,护士们不断地摸他的脉搏,“他对护士们这样近于愚蠢的关切又觉得很有有趣”,请你结合文章说一说, 护士的关切是愚蠢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学到了一个道理,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链接台。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遛遛,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李白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1】老婆婆反问李白的话是让他明白什么呢?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_________

    【2】难道铁杵不能磨成绣花针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阳以北有两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七百里。

    大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近九十,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很不方便。愚公很恼火,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精明的老汉,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好笑,就 地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

    愚公 地说:“不错,我是老了,活不了几年。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又怎么会搬不了这座山呢?”

    听了这番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后来,玉皇大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了,派了两个大力神把两座山搬走了。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的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1】在第三、四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2】在文中找出与“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这句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玉皇大帝是被愚公的什么精神感动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根据要求做题。

    ①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任选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用这样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上头,大气都不敢喘。(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写一句描写心情的句子)

    害怕     生气     快乐     伤心     着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修改病句。

    ①我每天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去上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前,我们经常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去上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修改病句。

    (1)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____________

    (2)我差不多大概能按时完成任务。

    ____________

    (3)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顽固。

    __________

  • 18、修改病句。

    (1)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请按要求习作。

    生活中最朴素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谢谢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谢谢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谢谢小伙伴最贴心的陪伴……

    请选择最想感谢的一个人,把他(她)为你做的那件事情写一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注意用上描写心情的词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