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部分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B.她笑了,圆圆的脸就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
C.他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见人就打。
D.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走廊上跳来跳去,把大家都逗乐了。
2、下列词语中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的是( )。
A.星群密布
B.大步流星
C.半明半昧
D.一星半点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犹如 招侍 随遇而安 齐头并近
B.舒适 辫子 眉清目秀 摇头晃脑
C.奥秘 碗豆 手舞足蹈 容光涣发
D.灌溉 撒换 秉公执法 不动生色
4、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不容质疑 昂首东望 若隐若现 不可思议
B.毫无怨言 毫不相让 狂风大做 慢条斯理
C.所向披靡 恍然大悟 理所当然 金壁辉煌
D.耀武扬威 受益匪浅 腾云驾雾 美味佳肴
5、下列句型转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改为反问句:难道我敢再讨厌母鸡吗?
B.我们把眼前的垃圾清理了。改为“被”字句:眼前的垃圾被我们清理了。
C.雨来摇着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雨来摇着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D.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一定要爱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不能不爱自己的祖国。
6、我们从小要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下面的名句中没有强调“问”的重要性的一项是( )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随即( )
A.随便
B.随意
C.随笔
D.即刻
8、填关联词语。
(1)( )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 )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
(2)他们知道( )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 )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9、课外阅读。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给标下弧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春江水暖鸭先知。 ( )
A. 使知道 B. 知识 C. 知道
【2】给标下弧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正是河豚欲上时。 ( )
A. 欲望 B. 想要;希望 C. 需要 D. 将要
【3】《惠崇(春江晓景)》的作者是________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中感受到春天来了。诗人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由鸭戏江水想到了________,又由萎蒿、芦苇满地生长想到了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短文,做后面的题目。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节选)
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
每当林巧稚回忆起她中小学时期的生活时,总要称赞老师讲授知识时注意联系实际,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比如上地理课时,老师就把他们带到海边,在海滩上做地形沙盘。大家边玩儿边做,兴味盎(àng)然,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并深深地印在脑子里,经久不忘。
林巧稚从小对生物课就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次,老师上生物课时,问道:
“树叶是什么颜色的?”
“是绿色的。”林巧稚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老师又问道:“树叶是什么形状的?”
不少同学答道:“是椭(tuǒ)圆的。”
生物老师当时没有马上对学生的回答作结论,而是把他们带上山去,采集各种树叶。采集回来,大家把树叶放在课桌上,老师让大家重新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树叶原来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针,有的像扇子,有的边缘像锯齿……什么样儿的都有。
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不仅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zhé)理: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会那么简单,你要认识它,就要亲自到实际中去调查了解,不能人云亦(yì)云。
【1】照样子,写词语。
不知不觉 不_____不_____ 不_____不_____
【2】用横线画出每组词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语。
(1)红色 黄色 颜色 紫色 绿色
(2)著名 闻名 姓名 有名 出名
(3)地理课 生物课 语文课 劳动课 功课
(4)异口同声 人云亦云 低声细语 兴味盎然 窃窃私语
【3】句子练习。
(1)林巧稚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缩句)
_______________
(2)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针,有的像扇子,有的边缘像锯齿……(仿写句子)
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
【4】林巧稚为什么总要称赞老师的教学方法?
_____________
【5】请找出林巧稚明白的道理,然后抄写下来,并简单地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
【6】下列诗句可以用来说明短文所讲道理的是( )句。(填序号)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阅读
脱下脆弱的外套
一个女孩毫无道理地被老板炒了鱿鱼。
中午,她坐在单位喷泉旁边的一条长椅上黯然神伤,她感到她的生活失去了颜色,变得黯淡无光。这时发现不远处一个小男孩站在她的身后咯咯地笑,她就好奇地问小男孩,你笑什么呢?
“这条长椅的椅背是早晨刚刚漆过的,我想看看你站起来时背后是什么样子。”小男孩说话时一脸得意的神情。
女孩一怔,猛地想到:昔日那些刻薄的同事不正和这小家伙一样躲在我的身后想窥探我的失败和落魄吗?我绝不能让他们的诡计得逞,我绝不能丢掉我的志气。
女孩想了想,指着前面对那个小男孩说,你看那里,那里有很多人在放风筝呢。等小男孩发觉到自己受骗而恼怒地转过脸时,女孩已经把外套脱了拿在手里,地身上穿的鹅黄的毛线衣让她看起来青春漂亮。小男孩甩甩手,嘟着嘴,失望地走了。
生活中的失意随处可见,真的就如那些油漆未干的椅背在不经意间让你苦恼不已。但是如果脱掉你脆弱的外套,你会发现,新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1】根据短文内容解释短语。
被老板炒了鱿鱼:__________________
【2】“脆弱的外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女孩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选自《爬山虎的脚》
【1】短文主要内容是( )
A.爬山虎是能往上攀爬的。
B.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C.爬山虎脚的样子、往上攀爬的过程以及脚的变化。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爬山虎脚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画“ ”的句子,作者是从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来写爬山虎攀爬过程,从__________等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仔细。
【4】从“逐渐”一词中你能体会到哪几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邮票上的齿孔
1848年的一天,英国发明家亨利·阿切尔去邮局寄信。他发现身旁有一位外地人,正对着一大张邮票发愁。原来,那时人们常常买几十枚连成整张的邮票,寄信的时候,再用小刀(裁 栽)开。很明显,那位外地人一定是忘了带小刀。
“先生,我想借您的小刀用一下。”
“很抱歉,我也没带。”亨利·阿切尔无可奈何地摊开双手。这时,那位外地人一头,看见了亨利・阿切尔西服领(袋 带)上的别针,顿时,他微皱的眉头舒展开了。“先生,能借您的别针用一下吗?”
“当然可以,可是……”亨利·阿切尔疑惑不解地望着他。外地人接过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儿小孔,然后很快地就把这枚邮票撕下来了。
亨利・阿切尔回到家中,脑海中一直思索着刚才在邮局发生的事。他想:要是在每枚邮票周围都打上小孔,那么,大张邮票使用起来不就很方便了吗?不久,亨利・阿切尔发明了邮票打孔机。这项发明立即被英国邮政部(采 彩)用。从此,世界各地都使用带齿孔的邮票。
【1】用“/”把短文括号里不恰当的字画去。
【2】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______________
(2)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_____________
【3】那位外地人为什么“微皱的眉头舒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在短文中画出描写享利・阿切尔心理活动的句子。
【5】“这项发明”指的是( )
A.发明邮票。
B.发明别针。
C.发明邮票打孔机。
【6】“学贵有疑”,请你尝试着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一: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妈妈的账单
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有时他得到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他渐渐觉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一个主意:也开一张收款账单寄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
有一天,妈妈发现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的母亲收下了这份账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所索取的60芬尼报酬。正当小彼得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入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现在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他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
【1】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彼得帮妈妈做了哪些事?他写账单为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为小彼得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给小彼得开账单是因为:( )
A.跟上彼得开个玩笑。
B.想跟小彼得要报酬。
C.只是想要小彼得明白:他做的都是应尽的职责,不该索取报酬。
【3】哪些词写出了小彼得的羞愧、后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小彼得在看完母亲的账单之后,会“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围裙口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想到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几句话。
1.蔡桓公皮肤上有病,要是不治,恐怕一定会向体内发展。(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霎时、顿时、忽然、一会儿功夫”中选取不少于2个词语描绘你曾看到的烟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校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
2.我闻着菊花散布出来的香味。
3.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嘱咐我说,“阴沉沉的天气,可能要下雨,你代上雨伞吧?”
17、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五处语病。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生活作为健身的一部分。各种各样花样繁多的运动软件为健身者量身定制健身计划。这些软件通过视频等方式传承健身技能。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正。
18、修改病句。
1.爸爸用手机将短信发送到8858(帮帮我吧),捐款救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观潮》这篇课文,使我感受到钱塘潮的雄伟壮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街上挂着鲜艳的红色红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书信曾经是人们和远方的亲朋好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请你给的亲人或者其他人写一封信,把你想对他(她)说的话写出来。字数400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