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浩(hào)荡 降(jiàng)服
B.运载(zài) 冶(yě)炼
C.拯(zhěng)救 露(lù)面
D.宁(níng)可 花蕊(luǐ)
2、不是与《海底两万里》合称凡尔纳三部曲的作品是( )
A.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B. 《神秘岛》 C. 《地心游记》
3、“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一句中的“风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中的恶劣天气。
B.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4、“我从来没见过蝙蝠跟什么东西相撞,__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__能灵巧地避开。”填入句中合适的关联词是( )
A.只要……就……
B.即使……也……
C.虽然……但是……
D.因为……所以……
5、“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的意思是( )
A.缘分 B.因为 C.姻缘
6、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屈指
B.建意
C.耕种
D.夕阳西下
7、下列每小题的括号中都有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
【1】这是我们的规矩。( )
A.规则
B.原则
C.正规
D.法规
【2】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 )
A.捉住
B.抱住
C.拉住
D.抓住)
【3】雪用他的白色大衣覆盖着青草。( )
A.笼罩
B.掩盖
C.遮盖
D.笼盖)
【4】小人鱼迫切地想要看看她的美貌。( )
A.紧迫
B.热切
C.紧急
D.急切
8、课文早知道。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默读课文,按要求概括内容。
事情的起因是 ;经过是
;结果是 。
9、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 。
儿童急走追黄碟,
飞入菜花无处寻。
【1】将诗中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2】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作者是_______代的___________(诗人)
【3】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诗中“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
(2)后面两句诗属于静态描写。( )
(3)最后一句中“无处寻”三个字给读者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一大片金黄菜花和一个追黄蝶的儿童。( )
10、课外阅读。
以勤补拙的故事
勤能不能补拙呢?已故数学家张广厚的一生给我们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张叔叔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很差。考中学时,因数学不及格,没有被录取,但是张叔叔没有灰心。他仔细检查了自己在学习上的弱点,特别是找出数学学不好的原因,便一门心思钻研起来。
每天天刚亮,他就起床去补课,回家后,他苦苦思索每一道难题。他废寝忘食,认真看书,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后来,他以数学满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学。
在中学,张叔叔更加努力。别人去谈天,去游玩,去看电影,他一个人留下来埋头苦读。他要用比别人多一倍、两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最后,他牢固地掌握了数学基础知识。有一次数学考试,他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正确地把考题做完了。后来,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张叔叔生前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他的研究成果闻名世界。他是人们尊敬的数学家。
【1】(1)“寝”是什么意思?“食”怎么理解?“废寝忘食”一词又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叔叔是怎样“废寝忘食”地学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张叔叔的“拙”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1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我最棒。
蟋蟀的住宅(节选)
①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②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是按照从__到___的顺序写蟋蟀的住宅的。
【3】选文中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是因为 。
【4】读了选文,你有什么感想?试着用下面的句子来表达。
蟋蟀的住宅很___,很___,还很__。我觉得蟋蟀真___!
12、课内阅读。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 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chóng zhòng)分量(liang liáng)。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nán nàn)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 列)火一直燃烧在周思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 题)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1】在正确的字音下面画上“ ”。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把 比作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
【3】说说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sòng)庆龄(lín)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去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jiàng)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搜集(jí)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
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她说;“我认为,那些所谓(wèi)文明古国,譬(bì)如亚洲的中国,贫穷落后,已经被历史淘汰(tài)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锁(sǒ)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
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仍然用柔(róu)和的声调(dào)说:“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现在虽然贫穷落后,但是不可能被历史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可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hǒu)声将震(zhèng)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fù)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进行着艰苦卓(zhuó)绝(jué)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zhǎng)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suī)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niè)的情况(kuàng),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文中有20个注音,在错的注音上打“×”。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1)不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艰苦卓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交口称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共分几段,用“‖”把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为什么文章标题加了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学画回忆(节选)
丰子恺
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交换一张画,发生冲突,互相打起来,被先生知道了。先生知道相打的原因是为画,又知道画是我所作,便厉声喊我走过去,问我:“这画是不是你画的?”我回答一个“是”字。他拉开我的抽屉,搜查起来。我的画谱、颜料,以及印好而未着色的画,就都被他搜出。我以为这些东西会全被没收了;结果不然,他只把画谱拿了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张一张地观赏起来。过了好一会儿,先生旋转头来叱一声:“读!”大家朗朗地读:“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放假的时候,他见到我,换了一种与前不同的声调说:“这书明天给你。”
第二天早上我到私塾,先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对我说:“你能照这样子画一个大的么?”我支吾着说“能”。我没有防到先生也会要我画起画来,其实我向来只是“印”,不能“放大”。这个“能”字是被先生的威严吓出来的。先生继续说:“我去买张纸来,你给我放大了画一张,也要着色彩的。”我只得说“好”。同学们看见先生要我画画了,大家惊奇和羡慕地对着我看。我却带着一肚皮心事,直到放假。
放假时我挟了先生交给我的一张纸回家,便去向大姐商量。大姐教我,用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套在画谱的书页中间。大姐又拿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给我在先生交给我的大纸上弹了大方格子,然后取出柳条枝来,烧一烧焦,教我依方格子放大的画法。我依照她的指导,竟用柳条把一个孔子像的底稿描成了;同画谱上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得多,同我自己的身体差不多大。我用毛笔勾出线条,又用大盆子调了多量的颜料,着上色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孔子像就出现在纸上。店里的伙计,作坊里的师傅,看见了这幅孔子像,大家说:“出色!”还有几个老妈子,更加热烈地称赞我的“聪明”,并且说:“将来哥儿给我画张像,死了挂在灵前,也沾些风光。”这画送到先生那里,先生高兴得很,立刻把它张挂起来。
这些事情都过去好长时间了。今天来看,假如我早些学木炭写生画,早些受美术论著的指导,我的学画不会走这条崎岖的小径。唉,可笑的回忆,写在这里,给学画的人做借镜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崎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大姐的指导下,是怎样成功完成先生交代的任务的?请根据提示写出空缺的信息
在画谱书页中放一张纸→__________→用柳条画格子→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
(1)从文中加点的“过了好一会儿”中可以体会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先生要“我”画孔子像时,同学们很是惊奇、羡慕,而我却带着一肚皮心事。你怎么理解作者此时的心情的?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将画好的孔子像交由先生手里,从先生的反应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上铺了厚厚一层雪。(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吗?(变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是珍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误。
(1)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严格尊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摆满了柜台上各式各样的商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兴高采烈地观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过去,我对语文学科不怎么感趣味。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以后,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就下了苦功。如今,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进步提高。我还要陆续努力,精易求精。
______
18、修改句子。
(1)今天大概肯定不会下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家足球队胜利了,顿时赛场上响起了激烈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歌声。
______________
(4)因为科学技术发达了,可是很多人都掌握了电脑技术。
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同学们读过许多神话故事,对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也了解一些。如果让你和一位神话中的人物过上一天,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先想一想,请以《我和___________过一天》为题,写一写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