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最后却落到了水沟里的那颗豌豆的性格特点是( )
A.随遇而安
B.充满自信
C.重视荣誉
D.自高自大
2、下列加点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霎时(shà) 荧屏(yíng ) 花蕾(léi) 角色(jiǎo)
B.隐藏(yǐn) 溃败(kuì) 训斥(chì) 扎针(zhā)
C.洞穴(xié) 痕迹(hén) 程度(chéng ) 家雀儿(què)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灌概 掩护
B.唯一 大慨
C.边缘 竟赛
D.求饶 震惊
4、下列加点汉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弯曲(qǔ) 挖掘(jué) B. 惩(chěng)罚 挣扎(zhá)
C. 隆(lóng)重 冶(yě)炼 D. 花圃(pú) 花蕊(ruǐ)
5、关于如何收集现代诗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利用网络查找收集
B.通过诗集、报纸、杂志收集
C.看古装电视剧
D.询问采访
6、“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的转换
B.表示补充说明
C.表示插入语
D.表示声音的延长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合适的一项是( )
(1)小明对班级工作很热心,事事带头干,是同学们的______。
(2)我们遇事要有主见,不要做随声附和的______。
A.领头羊 可怜虫
B.小绵羊 可怜虫
C.小绵羊 应声虫
D.领头羊 应声虫
8、根据拼音写词语。
táo xǐ qiān shǒu tián shàng zhuāng jia é luǎn shí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fēng sú tiào yuè pú tao shuǐ dào chéng sh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9、课内阅读。
, 各不同。
不识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3】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角度观赏庐山,看到山的姿态和形状各有不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10、现代文阅读
钻木取火
上古时代。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叫越明国。因为太遥远了.连太阳和月亮的光都照不到那里去,所以,这个国家终年不见太阳。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在这个国家,有一棵名叫“越木”的大树,它的枝叶盘曲起来。足足远住了一万顷的地面。有一天,一个周游天下的聪明人。在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后,来到了越明国。他感觉累了,就坐在越木下面休息。
按理说,越明国应该暗无天日才是。在大树下面,那更应该是染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才对,哪知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人惊奇地发现:大树下面,到处都闪烁着美丽的火光,像珍珠和宝石的光芒那样灿烂,照得四下里亮堂堂的。他觉得很好奇,就去考察火光的来源。结果看到,有一些形状像鸡的大鸟,正在用它们坚硬的嘴啄着树干(可能是吃虫子吧)。它们每啄一下树干,火花就一闪。无数只岛不停地啄着。树下就满是明亮的火光,星星点点。越明国的人们,就在这火光中劳动和休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个聪明人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立即折断一根越木的枝条。然后用枝条去钻树干,果然也有火光发出。不过可惜的是,用这种树枝钻出来的火,只是火光一闪罢了,并不能点燃什么东西。后来。他就改用别的树枝试着去钻。用力钻了好长时间。先是冒出烟来,接着再钻下去,突然出现了火焰。树枝被点燃了!
这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就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人们。这样一来,人们想要火就可以自己钻出来。不必再等天然的需火。也不必再派人轮流守着火种。生怕它们熄灭了。
人们为纪念这位聪明人,就叫他“ 燧人 ”,意思就是“取火者”。
【1】读到第一或第二自然段时,你最想提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画“_____”的句子,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聪明人是善于思考的
B.聪明人是努力坚持的
C.聪明人是勇于尝试的
D.聪明人是乐于分享的
【4】故事中哪个情节特别吸引你?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燧人,中外神话故事中还有许多性格鲜明的神和英雄。在你阅读过的神话故事中,你最佩服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佩服他(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蟋蟀的出名________由于它的唱歌,________由于它的住宅。
B:________它的工具是那么简单,________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C:蟋蟀________自己一点一点挖掘,________肯随遇而安。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A:在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________
B: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________
C: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________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________
12、阅读《那只松鼠》,完成下面小题。
①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②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儿。
③我逮住了一只松鼠,心里当然异乎寻常地高兴。在家时,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可惜城市的高楼大厦绝无松鼠的踪迹;想买一只,又没有精力去逛市场。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却逮到了一只。
④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的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小松鼠。顷刻间,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几只松鼠在跳动觅食。我兴奋无比,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松鼠王国,跑东窜西地去抓。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儿,“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我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而这时,那些小精灵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极其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动用了随身携带的网袋,才算逮住了一只。
⑤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fú)虏(lǔ)”,想伸手去摸摸它。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⑥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我就这么阴沉地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如此这般古怪地看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⑦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⑧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
⑨但我毕竟忘不了那只松鼠,所以在一次得意忘形的聚餐上还是说漏了嘴。我惶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儿也没有怪我的意思,依旧稚(zhì)气未脱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的身边了吗?”
⑩我笑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看来,女儿也忘不了它——那只松鼠。
【1】“我”逮那只松鼠的原因是什么( )
A.“我”常常梦见那只松鼠
B.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
C.城市的高楼没有松鼠的踪迹
D.那只松鼠活泼伶俐、可爱至极
【2】“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联系上下文,注意加点的部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
A.“我”被那只松鼠的活泼可爱吸引了。
B.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松鼠王国,兴奋无比。
C.那只松鼠毛茸茸的,“我”伸手去摸它的时候,感动无比喜欢。
D.那只松鼠绝望、抗拒、乞求的目光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它的无助、害怕。
【3】“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从加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A.“我”心理很矛盾,作出放了那只松鼠的决定很不容易。
B.“我”因为没能给女儿捉到小松鼠而自责。
C.“我”伤害了那只松鼠,心理很痛苦。
D.“我”很舍不得那只松鼠。
【4】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两次把松鼠称作“小精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把好不容易逮到的那只松鼠给放了?
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文中的“女儿”,听了“爸爸”放松鼠的事,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包公审驴
①北宋时期,有个穷人叫王五,他养了一头驴,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他爱护自己的驴就像爱护珍宝一样。
②一天,王五让驴驮着木炭去卖,他把驴拴在大门口,自己背着木炭送进买主家里。等送完木炭出来时,王五大惊失色:自己的驴没了,刚才拴驴的地方却有一头又瘦又难看的驴。王五心急如焚(fén),到处寻找,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驴。王五又气又恨,只好牵着这头瘦弱的驴,到开封府包公那儿去告状。
③包公来到公堂前,开始审理此案。王五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生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dā)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候我再来审它!”
④衙役们差点没笑出声来:大人怕是忙晕了吧,驴怎么能开口说话呢?他们按照包公的吩咐,把这头又瘦又弱的驴关进了空荡荡的围栏里。这消息不胫(jìng)而走,人们都十分吃惊,包公断案是有奇招,但这审驴可是闻所未闻的奇案呀!到了第三天,到公堂听审的人站满了大堂内外,足足有好几百人,大家都想来看看热闹。
⑤三道鼓罢,包公升堂。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了,这驴的嘴巴已经陷下去了,脑袋低着,看上去更瘦弱,更可怜了。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来呀,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重打四十大板,要用劲狠狠地打!”
⑥“是!”一声断喝,板子像雨点似的落下,十下,二十下,三十下,那头瘦驴足足被打了四十大板,疼得又蹦又跳,不住哀嚎。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⑦那头驴没吃没喝,被关了三天,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一松掉绳子,它跑得那叫个快呀,一溜烟儿就跑远了。
⑧包公随即命令一个衙役和王五一同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⑨王五便和衙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多看热闹的人。他们跟了很远一段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田庄中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在那里,大家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挣(zhēng zhèng)钱 当差(chā chāi)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填空。
(1)“大惊失色”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文中王五大惊失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胫”的意思是小腿,“不胫而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描写,我们可以读出包公______。(填序号)
A.很高兴 B.很吃惊 C.有了办法 D.没有办法
【4】仔细阅读故事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包公审驴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包公审驴有“奇招”,过程是:关驴→饿驴→______→______→跟驴。
(3)包公审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②自然段中写道“王五心急如焚,……”请你联系上下文,用动作描写表现出王五着急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说一说包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麻雀》课文片断,按要求答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安然”的意思。
安然: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划线的句子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短文第一段的描述,从“雾、雪花、喜鹊、小狗”中选一个事物,用上“霎时、顿时、突然、过了一会儿”中的一两个词描绘它,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通篇描写了老麻雀的“无畏”,请你从“高兴、害怕、难过、生气、着急”中选一个词语,仿照短文的写法,用上动作或心理描写来表现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交流平台。
做完作业的小强在看电视,妈妈让他离电视远点,可他说,离近了看才好看。
1.请你劝说小强,让他听妈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护视力?请你提出两点保护视力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生活中不是缺少美,但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修改病句: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爷爷给我讲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总是经常教育我要做诚实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今天的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家经过多次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虽然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和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一句保护鸟的天堂的广告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