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常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本来想飞进太阳里去,最后却落到了水沟里的那颗豌豆的性格特点是( )

    A.随遇而安

    B.充满自信

    C.重视荣誉

    D.自高自大

  • 2、下列加点字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时(shà) 屏(yíng ) 花(léi) 色(jiǎo)

    B.藏(yǐn) 败(kuì) 训(chì) 针(zhā)

    C.洞(xié) 迹(hén) 度(chéng ) 家儿(què)

  •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灌概 掩护

    B.唯一 大慨

    C.边缘 竟赛

    D.求饶 震惊

  • 4、下列加点汉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jué) B. chěng)罚   zhá

    C. lóng)重 )炼 D. ruǐ)

  • 5、关于如何收集现代诗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利用网络查找收集

    B.通过诗集、报纸、杂志收集

    C.看古装电视剧

    D.询问采访

  • 6、“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的转换

    B.表示补充说明

    C.表示插入语

    D.表示声音的延长

  • 7、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合适的一项是(   

    (1)小明对班级工作很热心,事事带头干,是同学们的______。

    (2)我们遇事要有主见,不要做随声附和的______。

    A.领头羊  可怜虫

    B.小绵羊  可怜虫

    C.小绵羊  应声虫

    D.领头羊  应声虫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拼音写词语。

    táo  xǐ   qiān  shǒu   tián  shàng   zhuāng  jia   é  luǎn  shí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fēng  sú   tiào  yuè   pú  tao   shuǐ  dào   chéng  sh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课内阅读。

        各不同。

    不识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3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角度观赏庐山,看到山的姿态和形状各有不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现代文阅读

    钻木取火

    上古时代。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国家叫越明国。因为太遥远了.连太阳和月亮的光都照不到那里去,所以,这个国家终年不见太阳。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在这个国家,有一棵名叫“越木”的大树,它的枝叶盘曲起来。足足远住了一万顷的地面。有一天,一个周游天下的聪明人。在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后,来到了越明国。他感觉累了,就坐在越木下面休息。

    按理说,越明国应该暗无天日才是。在大树下面,那更应该是染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才对,哪知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人惊奇地发现:大树下面,到处都闪烁着美丽的火光,像珍珠和宝石的光芒那样灿烂,照得四下里亮堂堂的。他觉得很好奇,就去考察火光的来源。结果看到,有一些形状像鸡的大鸟,正在用它们坚硬的嘴啄着树干(可能是吃虫子吧)。它们每啄一下树干,火花就一闪。无数只岛不停地啄着。树下就满是明亮的火光,星星点点。越明国的人们,就在这火光中劳动和休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个聪明人好像忽然明白了什么,立即折断一根越木的枝条。然后用枝条去钻树干,果然也有火光发出。不过可惜的是,用这种树枝钻出来的火,只是火光一闪罢了,并不能点燃什么东西。后来。他就改用别的树枝试着去钻。用力钻了好长时间。先是冒出烟来,接着再钻下去,突然出现了火焰。树枝被点燃了

    这人回到自己的国家后,就把钻木取火的方法教给人们。这样一来,人们想要火就可以自己钻出来。不必再等天然的需火。也不必再派人轮流守着火种。生怕它们熄灭了。

    人们为纪念这位聪明人,就叫他“ 燧人 ”,意思就是“取火者”。

    1读到第一或第二自然段时,你最想提一个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画“_____”的句子,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聪明人是善于思考的

    B.聪明人是努力坚持的

    C.聪明人是勇于尝试的

    D.聪明人是乐于分享的

    4故事中哪个情节特别吸引你?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了燧人,中外神话故事中还有许多性格鲜明的神和英雄。在你阅读过的神话故事中,你最佩服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佩服他(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 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他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这外面,触须轻微的摆动。不大一会儿,他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找出第一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蟋蟀的出名________由于它的唱歌,________由于它的住宅。

    B:________它的工具是那么简单,________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C:蟋蟀________自己一点一点挖掘,________肯随遇而安。

    4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A:在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________

    B: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________

    C: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________

    D: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________

  • 12、阅读《那只松鼠》,完成下面小题。

    ①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②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儿。

    ③我逮住了一只松鼠,心里当然异乎寻常地高兴。在家时,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可惜城市的高楼大厦绝无松鼠的踪迹;想买一只,又没有精力去逛市场。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却逮到了一只。

    ④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茸茸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的一下蹿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俐、可爱至极的小松鼠。顷刻间,我忽然又发现周围的一棵棵树上,几乎都有几只松鼠在跳动觅食。我兴奋无比,感觉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松鼠王国,跑东窜西地去抓。那些小精灵呢,似乎是在故意逗我玩儿,“嗖嗖嗖”地直朝树梢蹿,然后又从这棵树梢跳到那棵树梢。我瘫坐在地上,喘着粗气。而这时,那些小精灵又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面前的几棵树干上。待我再去抓时,它们又极其灵巧地逃之夭夭……后来,我动用了随身携带的网袋,才算逮住了一只。

    ⑤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想伸手去摸摸它。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

    ⑥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很久很久,我就这么阴沉地看着它,尽力体验着它的心情;它也如此这般古怪地看着我,猜不透在动什么样的脑筋……

    ⑦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⑧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

    ⑨但我毕竟忘不了那只松鼠,所以在一次得意忘形的聚餐上还是说漏了嘴。我惶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儿也没有怪我的意思,依旧稚(zhì)气未脱地沉浸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深情地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的身边了吗?”

    ⑩我笑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看来,女儿也忘不了它——那只松鼠。

    【1】“我”逮那只松鼠的原因是什么(       

    A.“我”常常梦见那只松鼠

    B.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

    C.城市的高楼没有松鼠的踪迹

    D.那只松鼠活泼伶俐、可爱至极

    【2】“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了回来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联系上下文,注意加点的部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A.“我”被那只松鼠的活泼可爱吸引了。

    B.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松鼠王国,兴奋无比。

    C.那只松鼠毛茸茸的,“我”伸手去摸它的时候,感动无比喜欢。

    D.那只松鼠绝望、抗拒、乞求的目光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它的无助、害怕。

    【3】“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从加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A.“我”心理很矛盾,作出放了那只松鼠的决定很不容易。

    B.“我”因为没能给女儿捉到小松鼠而自责。

    C.“我”伤害了那只松鼠,心理很痛苦。

    D.“我”很舍不得那只松鼠。

    【4】第四自然段中,作者两次把松鼠称作“小精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把好不容易逮到的那只松鼠给放了?

    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文中的“女儿”,听了“爸爸”放松鼠的事,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包公审驴

    ①北宋时期,有个穷人叫王五,他养了一头驴,用它运送干柴和木炭,挣钱养家糊口。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他爱护自己的驴就像爱护珍宝一样。

    ②一天,王五让驴驮着木炭去卖,他把驴拴在大门口,自己背着木炭送进买主家里。等送完木炭出来时,王五大惊失色:自己的驴没了,刚才拴驴的地方却有一头又瘦又难看的驴。王五心急如焚(fén),到处寻找,可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驴。王五又气又恨,只好牵着这头瘦弱的驴,到开封府包公那儿去告状。

    ③包公来到公堂前,开始审理此案。王五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生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候我再来审它!”

    ④衙役们差点没笑出声来:大人怕是忙晕了吧,驴怎么能开口说话呢?他们按照包公的吩咐,把这头又瘦又弱的驴关进了空荡荡的围栏里。这消息不胫(jìng)而走,人们都十分吃惊,包公断案是有奇招,但这审驴可是闻所未闻的奇案呀!到了第三天,到公堂听审的人站满了大堂内外,足足有好几百人,大家都想来看看热闹。

    ⑤三道鼓罢,包公升堂。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了,这驴的嘴巴已经陷下去了,脑袋低着,看上去更瘦弱,更可怜了。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来呀,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重打四十大板,要用劲狠狠地打!”

    ⑥“是!”一声断喝,板子像雨点似的落下,十下,二十下,三十下,那头瘦驴足足被打了四十大板,疼得又蹦又跳,不住哀嚎。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⑦那头驴没吃没喝,被关了三天,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一松掉绳子,它跑得那叫个快呀,一溜烟儿就跑远了。

    ⑧包公随即命令一个衙役和王五一同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⑨王五便和衙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多看热闹的人。他们跟了很远一段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田庄中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在那里,大家找到了王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zhēng   zhèng)钱                  (chā   chāi)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填空。

    (1)“大惊失色”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文中王五大惊失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胫”的意思是小腿,“不胫而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读出包公______。(填序号)

    A.很高兴     B.很吃惊     C.有了办法     D.没有办法

    【4】仔细阅读故事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包公审驴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包公审驴有“奇招”,过程是:关驴→饿驴→____________→跟驴。

    (3)包公审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②自然段中写道“王五心急如焚,……”请你联系上下文,用动作描写表现出王五着急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个故事,说一说包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麻雀》课文片断,按要求答题。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安然”的意思。

    安然: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中划线的句子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短文第一段的描述,从“雾、雪花、喜鹊、小狗”中选一个事物,用上“霎时、顿时、突然、过了一会儿”中的一两个词描绘它,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通篇描写了老麻雀的“无畏”,请你从“高兴、害怕、难过、生气、着急”中选一个词语,仿照短文的写法,用上动作或心理描写来表现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交流平台。

    做完作业的小强在看电视,妈妈让他离电视远点,可他说,离近了看才好看。

    1.请你劝说小强,让他听妈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护视力?请你提出两点保护视力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生活中不是缺少美,但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修改病句:___________

  • 17、修改病句。

    1.爷爷给我讲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总是经常教育我要做诚实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今天的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科学家经过多次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虽然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人们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和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请写一句保护鸟的天堂的广告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