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填空。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词的_____。
2.“眉眼盈盈处”指_______。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本词中运用了同样手法的句子还有“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打dǎ________dá________
假jiǎ________jià_______
背bèi________bēi________
圈quān________juàn_______
落luò________là________
挨ái________āi________
3、写反义词。
快乐——(________) 充足——(________) 间断——(________)
娴熟——(________) 掀翻——(________) 热闹——(________)
4、读句子,写词语。
1.为了反抗敌人的bō xuē(_____________)和yā pò(____________),广大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gé mìng(________)运动,最终得到chè dǐ(____________)的jiě fàng(____________)。
2.轩轩推着shuǐ gāng(________)慢慢向前nuó yí(____________),正在jiāo guàn(_____________)菜园的爷爷看见了,赶紧过来帮他。
5、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刘三姐的歌声连那些飞鸟游鱼都会听得入迷。________
②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________
③莫怀仁把刘三姐当成眼中钉、肉中刺。________
④整个大街上,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唱。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展现了几幅图画?
。
7、古诗阅读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两首诗里的“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解释下列字词。
爱:_________________ 出没:___________
风波:________________
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加点的“但”字与诗句中的“但”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小明说再也不会撒谎了,但愿如此
B.戍守边防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战士们没有一个叫苦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展开想象,描绘诗句所表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希望通过诗句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使其明白_________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的规劝。
【6】课文综合回顾
《江上渔者》是____代诗人_____所写,这首诗通过反映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之情,这正如《岳阳楼记》里所写的“_______,________”一样。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据初步统计,2019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全国1400多家公募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1.7万余条,累计获得52.6亿人次的点击、关注和参与,募集善款总额超过18亿元,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爱文表示,互联网慈善已经成为慈善事业新的重要增长点。
【材料二】
图1不同年龄段人数和捐款占比图2某公益平台捐款人数占比排名(2008年至今)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回答问题。
(1)从图1中可以看出,捐款占比最高的年龄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数占比最高的年龄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2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任意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慈善事业的趋势是( )(多选)
A.捐款人群年轻化
B.捐款平台正规化
C.捐款方式网络化
【4】今年的新冠疫情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面对疫情,国人凝心聚力纷纷捐款捐物。对此你怎样看?身为小学生的我们能为公益事业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精彩回顾。(共10.5分)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的意思是:
。 (1分)
(2)面对浪费时间的小朋友,你会用
(填名言)来告诫他要抓紧时间努力学习。(1分)
(3)《老人与海》一课的作者是 (国家) (人名)。(1分)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选自 (朝代)
(诗人)的 《 》(诗题),它的意思是: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3.5分)
(5)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哨所被称为我们伟大祖国的“ ”(1分)
(6)《将相和》一文中,“将”是 ,“相”是 ,“和”的意思是: 。课文一共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
→ → 。(3分)
11、阅读欢乐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我正在超级市场玩具部忙着。大厅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这时,一位30多岁的母亲走了过来。身边跟着一位7岁的小男孩,模(mú mó)样像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
那位母亲请求说:“小姐,您能抽点时间听一听我孩子想说的话吗?”我立即(jí jì)迎上去,蹲下来问小男孩有什么事。只见他的小嘴巴紧闭着,两眼盯着自己的鞋子。一双小手微微发抖,拿着当时深受儿童欢迎的机器人玩具。
“快点说!小姐没有那闲功夫等你。”母亲疾言厉色地命令道。
突然间,气氛变 很紧张。母亲气 直掉眼泪,男孩哭了起来。我顿时预感到,可能有什么要紧 事,自己必须耐心 听孩子说出这句话。它或许与母子俩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甚至重要 将会影响小男孩今后 成长。
过了几分钟,小男孩好不容易结结巴巴地挤出一句话——“小……姐,我没……没想……拿,对……不不……起。”他边说边伸开手,机器人玩具在被揉摸得皱皱(zhòu zòu)巴巴的包装盒里露了出来。
听完这句话,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随即要我把玩具部的负责人请来,她得把事情说清楚。
母亲的行为很使我感动,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爱心,理解到教育子女的不易。我激动地说:“夫人,不必了,玩具钱我收下就行了,让这件事成为我们三个人的秘密吧!孩子既(jí jì)然明白错了,也就够了。”
从此,这个秘密永远藏在我心里,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而那位母亲离去前几次向我鞠躬致歉的身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1】用“/”划去文中加点字的不正确读音。
【2】请给第5自然段的横线上加上“的”“得”“地”。
【3】说说文中画“﹏﹏﹏”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在原文中找出母亲语气情绪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听完这句话,母亲轻轻地叹了口气。”母亲叹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①母亲很生气 ②母亲很无奈 ③母亲很伤心
【7】结尾处“而那位母亲离去前几次向我鞠躬致歉的身影,至今令人难以忘怀。”句中“难以忘怀”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给这篇文章选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感动 秘密 机器人玩具 母亲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爱因斯坦先生 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是吗 太好了 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做客 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 工作是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的一塌糊涂。“你得学会照顾自己。”女孩这样说。“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于是,小姑娘手把手地教起了爱因斯坦。
【1】将文段中缺少的标点填上。
____爱因斯坦先生_____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_____是吗____太好了____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做客_____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____
【2】“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是因为________。从这里我体会出爱因斯坦很_______。
【3】通过课文的学习我知道了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个________的人。
13、阅读《腊八粥》节选,完成后面练习。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立时——(______) 合拢——(____)
【2】当我读到画横线的句子时,我会想到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
【3】本文作者沈从文先生,我还知道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腊八粥真让人难忘,我也能照着第一句的样子写写我喜爱的一种食物。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几千年前,当丝绸乘坐在骆驼的脊背之上,一路辗转向欧洲进发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为了东方技术与文明的传播者。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其复杂工艺曾被中国长期(lǒng)断。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丝绸的品种丰富起来,主要分为绢、绮、锦三大类,其中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锦把蚕丝的优秀性能和美术结合,使丝绸不再只是高贵的衣料,而成为了可以进行创作的艺术品,大大提高了丝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影响很是深远,我们可以从丝绸店常用的对联“ _,经纶山海大文章”中,看出业内对它的推崇。秦汉时期,丝织业得到了大发展,丝绸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丝绸贸易的推动下,中国和东西邻邦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从古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一直向西,经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沿途聚(long)了诸多的城市群及经济圈。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乘坐(cheng)“里”字的第五笔是“一”
B. 乘坐(cheng)“里”字的第五笔是,“∣”
C. 乘坐(cheng)“里”字的第五笔是“一”
D. 乘坐(cheng)“里”字的第五笔是“∣”
【2】理解文意,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拢 拢 B. 拢 垄 C. 垄 拢 D. 垄 垄
【3】结合文意,为文中丝绸店的对联选择上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驼铃古道丝绸路 B. 银针绣出彩莺飞 C. 罗绮丛中花样新 D. 锦绣乾坤真事业
15、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16、 按要求写句子。
(1)有谁不知道这种华美的蝶蛾?(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儿子说:“把笼子放在那儿,跟我走。我们去看一样稀罕东西。”(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______________
(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3)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前训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把下列句子写得更生动、形象。
我的脸红了。我觉得很惭愧。
雨下得很大,她打着伞在路上艰难地走着。
______
(2)将下列文段补充完整。
那年我______岁。有一天,老师对我说:“我们学校要举行_______,你可以____。”我听了以后,心想______,我一定要________,不能_____,于是我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有很多灾害和伤害,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火害,欺诈、交通事故等人为伤害……可是。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更应珍视生命。要珍视生命,就得学会自我保护,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关于自我保护的事情。
要求: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发表自己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