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绍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仿写词语。(每组三个)

    载歌载舞(结构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嗷嗷待哺(结构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公无私(感情色彩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有过(jì mò),有过(yōu shāng),(pái huái)过,(wú liáo)过,当然,也有(míng mèi),有(làng màn)。我们终于可以(xīn píng qì hé)地回忆,所有过去的一切都成为美好的(jì tu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读句子,回答问题。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

    这段话要结合前文鲁滨逊把流落荒岛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罗列出来。这句话是鲁滨逊___________思想的集中体现。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 (用原文回答)

    2.过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3.桂花在月光之下更显晶莹、润泽,全然不知晓月宫中的事情,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所对应的诗句是:

    4.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学弈》告诉我们   ;朱自清在《匆匆》的篇尾感叹   也唤醒我们 ;看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我们悟出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来不缺少故事,但需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 5、按要求填空。

    (1)语文是一幅画,画中有“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语文是一首曲,曲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语文是一段情,情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不舍。

    (2)儿童是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立”指人________岁,“不惑”指人四十岁。《三国演义》中,比喻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把横线上写出诗的后两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这是一首______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是______描写。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 8、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歌前两句呈现的画面具体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昐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渐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中,作者说“小时候想长大”,“想长大”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括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____________(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_____________(详写/略写)。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撞到了老奶奶后,邻家的孩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愿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其实蜻蜓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大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方法,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可是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怎么这样坚固呢?科学家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这个问题,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够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中,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并用另一种读音组一个词。

    模仿   (  )  mú   (  ) 

    薄壳    (  )    báo  (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轻而易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线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改变句型。

    ①工程师改进了船体的设计。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第3自然段的段意。

    5科学家从蜻蜓、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6举两例来说说你知道的本文内容以外的人类的“老师”。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④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⑤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间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急(zháo zhuó)。

    ⑥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家的。你要加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请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急(zháo zhuó)

    【2】请给上述片段拟一个小标题,不超过五个字。_______________

    【3】“局势越来越严峻”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画线句“我哪能离开呢?”如果改成“我不能离开。”句子意思不变,哪一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人名)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中的父亲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他把自己的全部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英勇就义,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花灯

    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西方的圣诞、复活、感恩等节日,大多带有宗教色彩,有的也留着历史的遗迹。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也得有挂满五色小灯泡的小树。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什么礼物。圣诞凌晨,孩子们还可以到人家门前去唱歌,讨点零花钱。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团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 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60年代初的一次春节,厂甸又开市了。而且正月十五,北海还举行了花灯晚会。当时我一边儿逛灯一边儿就想:是呀,过去那些乌七八糟的要去掉,可像这样季节性的游乐恢复起来,岂不大可丰富一下市民的生活。

    【1】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

    【3】文中第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

    五月,节日名为____,习俗是________。

    七月,节日名为____,习俗是_______。

    八月,节日名为____,习俗是_______。

    九月,节日名为____,习俗是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___________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在____历____月,习俗是_____。

    【4】作者介绍中国人过春节的情况,为什么要先写西方人如何过圣诞节?

    ______________

    【5】请默写两句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

  • 13、阅读《重阳随想》,完成下面小题。

    重阳随想

    二月河

    ①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神仙祖宗不说,我们农业国,几千年如一日,劳作耕耘从土地里“刮金”,加上诸多的社会人文原因,从上到下的人们,可以说都累得可以。平日积攒一点好吃的,舍不得吃;好用的,下地锄禾舍不得用。到节日期间,除了求神祖保佑“越过越好”,所有平日郁结在心的欲望,统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但有一个节似乎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做,但俎豆香烟不盛,珍馐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

    ②“两个太阳重叠”?不是的。九月九是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了一起,因此有这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我们过去说的“游兴”,说白了就是今日的“旅游”。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做短途的随喜。自己带吃的和“饮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③中国人做事的认真诚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外国人过节要去教堂,你有事或心情不对没去,谁也不会计较,耶稣天主不计较,神父牧师和教中会友也都不会计较。在中国,到祠堂祭祖你敢不来?那肯定族中就有人“收拾”你。真正自由放松的节日也只有这个重阳节。

    ④“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亭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这个重阳的极致之语,我在不少笔记文章中见到,几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的“盲”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做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着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

    ⑤其实,就人们的心理,人们盼着有雨。满山的秋叶艳色杂陈,斑驳陆离,如果在艳阳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够朦胧,不够含蓄,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多少有点不合。在太阳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点“秋凉”意味。但还有一层更真切实惠的想法,“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雨下起来,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

    ⑥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情,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⑦我们现在一年要过很多节,我看有两个节是挺好的,一个是儿童节,那是“六一”;一个则是重阳节,是老人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优良传统。你找个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说,他们不能懂——凭什么我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别的老人,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别人的孩子?——他不行,因为他那个“学问”里头没有这个“理”。

    ⑧于是,在连吃带玩中,我们心中的爱薪火相传,重阳节的意思就大了。

    【1】本文的体裁是(    

    A.小说

    B.散文

    C.戏剧

    D.诗歌

    【2】把“九月九”叫作“重阳节”是因为(    

    A.两个“阳极”之数重叠。

    B.两个太阳重叠。

    C.九是大数,代表长辈。

    D.艳阳高照。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是(    

    A.是人都会老,都有年幼的时候。

    B.我是老人别人也是老人,我年幼别人也年幼。

    C.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别的老人,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别人的孩子。

    D.我家有老人,别人家也有老人,我家有幼童,别人家也有幼童

    【4】重阳节这天,人们不做的事情是(    

    A.插茱萸

    B.拜年

    C.吃糕

    D.登高

    【5】第③段中的“收拾”在文中的意思是

    A.整顿、整理

    B.修理、修补

    C.整治、惩罚

    D.打击、消灭

    【6】第⑤段中,不属于人们盼雨的原因是(    

    A.下雨能洗净尘埃。

    B.下雨显得朦胧含蓄

    C.下雨能带来好收成。

    D.雨中看山增添“秋凉”的意味。

    【7】第⑦段中的“理”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否定

    B.表示讽刺

    C.表示引用话语

    D.表示着重指出

    【8】第④段中的“盲雨”指的是(    

    A.滂沱大雨

    B.毛毛雨

    C.如烟似雾的雨

    D.中雨偏小

    【9】第⑥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开门见山

    B.承上启下

    C.点明中心

    D.前后照应

    【10】第③段中将外国人去教堂过节与中国人到祠堂祭祖进行对比,请写出这样对比的好处,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今年的重阳节,你准备为长辈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íng zhò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下岗了,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儿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也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旅途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jīng   zhàn)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盒,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盒里投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响声,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谢。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的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我听来,他的吹奏已达到大师级的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达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盒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小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盒里。这一切几乎是qiāo   qiǎo)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   )的气氛之中。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作为一个健康人,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读短文中的拼音,在下面的横线上依次写出对应的词语和加点字的拼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 ——( )                     知晓 ——( )

    振奋 ——( )                           挫折 ——( )

    【3】按要求写句子。

    (1)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20路电车的座位上。(缩写句子,只留主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一个健康人,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改为陈述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一句中的“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在正确答案上打“√”。

    ①“我”脚下的人行道比过去真的变宽敞了。(       

    ②“我”从双目失明的中年人身上得到了启发,决定要正视生活中的挫折,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③“我”有急事要赶紧去办,不能拖拖拉拉。(       

    【6】第一段中“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乞讨者的乞讨是“庄重”的呢?请你具体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 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练练坊

    1.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云淡风轻,爱它的瓜果飘香……(仿写)

     

    2.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改为反问句)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转述句)

     

    4.城市之间如此相像。(改写成比喻句)

     

    5.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写成拟人句)

     

    6.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诺贝尔毫不动摇研究炸药的决心。(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他想:“是的,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撕破了的湿淋淋的渔网。(缩句)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我懂得了

    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勤奋,懂得了孝顺,懂得了尊重 ,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感恩……先把 题目补充完整,再通过一件具体的事,将自己明白的一个道理写出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