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组词。
辜( ) 衰( ) 即( ) 诸( )
幸( ) 哀( ) 既( ) 著( )
2、课外整本书阅读。本学期,你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小说吗?请你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3、根据意思写出下列四字词语。
1.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__________)
2.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__________)
3.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_____)
4.大体相同,略有差异。(___________)
4、根据句子意思写词语。
①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________
②一匹匹陶马好像要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________
③万寿山上,一排排宫殿造型精致,色彩华丽耀眼。________
④这么多小狮子,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________
5、辨字组词。
魅(______) 茁(______) 搀(______) 馈(______) 碗(______)
魁(______) 拙(______) 馋(______) 遣(______) 婉(______)
悲(______) 申(______) 陨(______) 概(______) 岷(______)
辈(______) 审(______) 损(______) 慨(______) 泯(______)
6、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
A.从容奔流
B.自由奔泻
C.清澈见底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 )
A.娴静雅致
B.逍遥惬意
C.从容自得
D.大气磅礴
【3】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4】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吟:____________________ 。
(2)千锤万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6】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7】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
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追求。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 。
, 。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通过____和________的对比,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低头与昂头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那是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赴一位老前辈的约会,地点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嘭”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青肿了一大块,痛得他哭笑不得。出来迎接他的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痛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来拜访我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牢记地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准则。
还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应聘队伍。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当头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以滋味?”几乎所有的人都捂着自己的脸出来了。当然,这些人都落聘了。后来,有个年轻人走了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个耳光,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在同样的位置,给主考官同样的一个耳光,说:“就是这样滋味。”因此,这位年轻人被录取了。
富兰克林以低头而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起头颅而被聘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摆放在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着做人。
【1】“低头”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富兰克林被撞是最大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为什么许多人会落聘?年轻人被录取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短文,回答问题。(11分)
自己开门
那年我5岁,那晚寒风凛凛。
已经记不清到底因为什么惹父亲发脾气,只记得他一气之下把我拎到了街门外面,一句话也不说就插上了门闩(shuān)。
门外,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寒风刮到脸上,又冷又疼。站在黑暗中,所以可怕的东西一瞬间从四面八方涌来,奶奶常讲的专吃小孩的黑狸猫,爷爷见过的拐卖小孩的老疯人,还有村里我最害怕的屠夫。也就在我最害怕的那一刻,邻居家的狗不知为什么歇斯底里地叫起来,我哇地哭了出来。
以往,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遭到父亲的训斥,只要我一哭,奶奶就会护着我。我以为这次我的哭声依然能招来奶奶,让奶奶用她温暖的棉袄把我抱回去。还有亲爱的妈妈也会温柔地给我擦掉眼泪。但是,嗓子都快哭哑了,依然没有听到奶奶的脚步声。那扇门还是紧紧地闭着。我近乎绝望了,哭声也有点歇斯底里。这时,只听到父亲的吼声:“就会哭,今天没人给你开门。”
父亲的话让我明白哭已经无济于事,如果奶奶已经被父亲说服,那么家里已经没有人敢给我开门了。因为没有人敢违背父亲的意思。
想到这里,我反倒冷静下来了,我止住哭声,开始使劲推门。那时候街门是两扇对开的,使劲推能推开一个小缝,伸手就能够到门闩。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推门,并把手伸进去,够着门闩,一点一点地挪动,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门终于被我弄开了。站在院子里,我看到奶奶、父亲、母亲,还有脸上流着泪的小姑。
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小姑已经走到了门后,母亲因为此事和父亲吵了起来。但父亲阻挡了所有人对我的援助,他说:“让她自己开门进来。”
也正是那晚的独自开门,让我渐渐独立起来,这件事让我明白:任何人的帮助只能是一时,而不是一世,想回家,必须自己开门,生活不都是这样的吗?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斥责( ) 违反( ) 镇静( ) 移动( )
(2)照样子写词语。(2分)
寒风凛凛 、 、 、
(3)联系文章解释词语。(2分)
无济于事:
(4)“歇斯底里”在文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指 ,
第二次是指 。(2分)
(5)把“那晚奶奶并不是没有听到我的哭声”这句话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分)
(6)站在黑暗中,作者想到了什么?用“﹏”画出来。(1分)
(7)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8)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1、她的一双小手几乎( )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她(
)。( )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象坐在( ),( )装着( )的( )和( ),( )得( )的,( ),多么舒服啊!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 )。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异—— 暖烘烘——
(2)“她终于抽出一根”,“终于”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4)用“~~”画出这个片段中的联想。
(5)找出比喻句,并抄写下来
12、阅读能力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研究炸药十分危险,因为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不留意,它就可能爆炸。有一个人却不怕这些威胁,这个人就是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生于瑞典,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博物学家。在父母的影响下,青少年时代的诺贝尔就醉心于发明创造。他曾到法国学习化学,在美国和俄国的工厂工作。1859年,二十六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他到各地去考察,发现许多采矿和筑路的地方还是用人力工作,工人们用铁镐吃力地一下一下刨着坚硬的岩石,累得汗流浃背,却只能刨下来一点点,既辛苦,进度又慢,根本无法完成巨大的工程。为什么不用炸药炸呢?诺贝尔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原来,中国人发明的黑火药传到欧洲以后,17世纪开始用于开矿和修路,但是黑火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
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多么危险的工作啊!当时,人们已经发现,治疗心脏病的药剂硝化甘油浓缩后可以发生猛烈爆炸,是一种烈性炸药,但是,人们很难把它控制住。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诺贝尔却知难而进,跟烈性炸药打交道,几十次险些落入死神的魔掌。
1864年的一天,实验室里又发生了爆炸,五位实验人员牺牲了,其中包括诺贝尔的弟弟,他的父亲也受了重伤。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实验工作的多次失败,都没有能够动摇诺贝尔继续研究炸药的决心。
实验室连连爆炸,闹得四邻不安,邻居们纷纷要求诺贝尔离开这个地方。诺贝尔只得搬到一个湖边,在湖中心的一艘渡轮上继续开展他的研究工作。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四百多次试验,虽然还是连连受挫,但他毫不气馁。
有一次,一个装着硝化甘油的大坛子在搬运时破裂了,硝化甘油渗到了泥土中。诺贝尔拿了一把浸透了硝化甘油的泥土去做实验,发现这种泥土在不引爆时很安全,不像纯硝化甘油那样受点震动就爆炸。
诺贝尔高兴极了。他收集了大量渗有硝化甘油的泥土进行引爆实验。没有想到,这一次爆炸异乎寻常地猛烈,只听得一声巨响,实验室里浓烟弥漫。人们都失声惊呼:“诺贝尔完了!”正当人们为诺贝尔的生命担心的时候,他从浓烟中冲了出来,满脸是血,一边跑,一边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伏了硝化甘油,使这种炸药能够安全地保存、运输,在引爆后又能够猛烈爆炸,可以应用到生产中去。
后来,他又研制出多种烈性炸药,一生拥有二百五十五项发明专利,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独自创办和与人合办的大工厂共有十五家,专门从事炸药生产。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柄双刃剑,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用于采矿、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它也为制造杀伤力更大的炮弹提供了条件。1888年,他的哥哥去世。由于新闻记者的疏忽,诺贝尔读到的竟然是他本人的讣告。讣告中称他是“甘油炸药大王”,是靠制造毁灭性武器发大财的大实业家。诺贝尔看了心情更加沉重。把科学发明用于战争,这不是他的初衷,于是他立下了遗嘱,把自己财产中的九百二十万美元作为基金,用这笔基金的利息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奖共五项奖金,从他死后的第五年开始颁发,每年颁发一次,奖给在过去的一年中,对科学事业和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最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的设立向世人表明:诺贝尔研制炸药所追求的目标是为人类造福。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瑞典( ) 铁镐( ) 浃背( ) 气馁( )
【2】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因为……所以…… 虽然……但……
不仅……而且…… 既……又……
(1)诺贝尔( )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2)诺贝尔( )连连受挫,( )他毫不气馁。
(3)工人们的劳动( )辛苦,进度( )慢,根本无法完成巨大的工程。
(4)( )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不留意,就有可能爆炸,( )研究炸药十分危险。
【3】人们为什么称诺贝尔是炸药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太阳的样子
从前有个盲人,有一天问他的邻居:“请您告诉我,太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邻居正好手里拿着一个铜盘,就对盲人说:“太阳是圆圆的,形状就像这个铜盘子。”
过了几天,盲人正在路上走,突然听见“当当”的响声,就兴奋地大声说:“太阳的声音!这是太阳!我听到太阳的声音啦!”路上的行人被他弄得莫名其妙,便告诉他说:“这是敲钟的声音,太阳没有声音。”盲人拉住路人的衣服,追问太阳的样子。这个路人说:“太阳有明亮的光芒,像这支蜡烛一样会发光。你摸一摸,这就是蜡烛。”行人拿出一支蜡烛,让盲人摸了摸,盲人点点头说:“我明白了,原来太阳是这样的!”
过了不久,盲人在家里摸到了一支竹笛子,它的形状像蜡烛。于是,盲人惊奇地嚷起来:“我摸到太阳了,我的家里有一个太阳!”邻居听见便跑来看,原来是一支竹笛子,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
【1】盲人听到“当当”的响声,为什么很兴奋?( )
A. 他以为这是敲钟的声音。 B. 他以为这是敲铜盘子的声音。 C. 他以为这是太阳的声音。
【2】盲人想知道的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盲人为什么把竹笛子当成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习题。
材料一:
我国成年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时间 内容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电子阅读率(%) | 51.9 | 62.4 | 73.0 | 76.2 |
材料二: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电子阅读的时长为22.63分钟;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电子阅读的时长为26.00分钟,比2015年增加了3.37分钟。2017年我国有45.1%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纸质图书的阅读;2018年有38.4%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纸质图书的阅读,比2017年下降了6.7个百分点。
材料三:
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喜欢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1】填空。
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我国成年国民对电子阅读_________,纸质图书的阅读人数__________。
【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电子阅读”会不会取代“纸质阅读”,请说明你的理由。(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改句子
例: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省力安全水壶提手是小明同学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很累。
用上“甚至”补充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他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说:“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作文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每个节日也有不同的风俗。请以《家乡的春节》为题,介绍你家乡的春节风俗,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详略得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