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使不安宁;扰乱。(________)
(2)逐渐侵害使变坏。(________)
(3)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________)
2、补充诗句。
(1)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5)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朱门酒肉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①宽大(两字为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暗(两字为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三心二意(含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守株待兔(寓言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放弃—__________ 豪华—__________ 宽敞—__________
伟大—__________ 顺利—__________ 坚强—__________
5、把对联的上下联填写完整
(1)竹以直而美,________。
(2)________ , 做人一身正气。
(3)草生颠峰不显伟岸,________。
(4)________ ,行正则威严。
(5)镜不蒙尘可照人,________。
(6)________ ,清似莲花不染尘。
(7)计利当计天下利,________ 。
6、美文来欣赏。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①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②;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④.一代天骄⑤,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①北国:指我国北方。
②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③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④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⑤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________,下阕抒发了________。
【2】找出词中的比喻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
【3】你喜欢毛泽东的这首词吗?说一说理由。
________
【4】如何理解词中最后两句话?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
【5】把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词再写下一首。
________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素:____________ (2)札札:____________
(3)章:_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
【2】《适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的两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4】赏析“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短文。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 。
_____________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1】将诗歌补充完整,写出题目的意思。
【2】写出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代的______。这首诗是一首_____诗,诗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竹子_______的精神。诗中表现竹子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其实是写__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的精神。
9、课外阅读关。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 )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 )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 )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 )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章中的括号里。
A. 干干瘦瘦 B. 稳稳当当 C. 平平淡淡 D. 皱皱巴巴
【2】哑巴老人的船_________,他摆得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哑巴老人_______。
【3】“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4】哑巴老人生病住院,人们怀念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课文《浪花》填空。
浪花
我坐在沙滩(shā tān)上玩耍(wán shuǎ)。浪花看见了,迈(mài)着轻轻的步子走来,悄悄地搔痒(sāo yǎnɡ)了我的小脚丫(yā)。笑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他才哗哗地笑着跑回家。
一会儿,浪花又唱着笑着跑来了。这次它给我捧来了雪白的贝壳(ké),青青的小虾。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_____________。
【1】短文有________段。
【2】根据课文,补充完整。
哗哗哗,浪花跑去又跑来,像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_, 或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_________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_________还轻。张思德同志是_________而死的,他的死是比_________还要重的。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1】在选文中填入合适的词。
【2】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固: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写出文中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最后一句话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段引用了一句话,用——标出。这句话是_________说的,他所著的《_________》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
【7】文中引用他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________。这里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
【2】选文中表现老汉前后矛盾的动词是________和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老汉的________和________。
【3】“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母亲河
①她像大海一样奔流,
用潮水
哺育人们
和人们栽培的庄稼。
她是食用的麦粒,
又是做衣裳的棉花。
她是我们欢乐和希望的
永不枯竭的源泉!
为人民造福——
是她的生活准则,
她对一切人公正无私,
殷勤灌溉着每块土地,
不分贫富,
她一律带给丰收,
你一旦收获,
就赶紧耕耘吧!
②她永远奔流不息,
乍一看——却像凝然不动。
一望无际的河水倾泻奔流,
是如此雄浑,又如此安详;
可是只要稍微激怒,
汹涌的水流便泡沫飞溅,
带着雄狮般的怒吼,
掀起惊涛巨浪。
③像甜蜜的希望,
她的玉液琼浆对我们无比珍贵。
像龙涎香一样,
她的两岸碧波荡漾,四季芬芳。
尽管她泥沙浑浊,
却使世界上最美丽的江河黯然失色,
神圣,浩瀚的黄河啊,
是我们永恒的母亲!
【1】诗的第①节,为什么说母亲河是“食用的麦粒”“做衣裳的棉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节中的哪些词语突出体现了母亲河的美好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第②节,我们诵诵时如果配上背景音乐,背景音乐的曲调应当是( )
A. 急促紧迫 B. 温和委婉 C. 雄壮有力 D. 欢乐轻决
【4】诗的第③节,母亲河为什么能使世界上最美丽的江河黯然失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河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写下几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精彩回顾。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 )粥,( )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画线句是一句(俗语 歇后语)(二选一,用“√”标出),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的最后一句话把 比喻成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腊八粥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4】理解“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博览会”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西门豹说: “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说:“好吧,我把你收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轻地说:“我买不起,先生,我的钱不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说:“我早已不管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实我有的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烈的听众。(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艺术的比赛是无法同体育比赛等量齐观的。(换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
(2)红火,粉霞,白雪。(改成排比句或比喻句)
________
(3)星期六我们去看足球赛。(换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
(4)爷爷走路。(改成夸张句)
________
20、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被”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21、开心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