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雄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要求写成语

    忠心耿耿(ABCC式)            

    大惊小怪(含有反义词)      

  • 2、积累运用。(8分)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会想起这样的名句:  

    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  

    字组词,再选词填空。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进行无声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

     

  • 3、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古代诗人常常托物言志,比如,诗人于谦通过“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志向;诗人郑燮用“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来寄寓自己不畏艰险、刚正不阿的品质。

    2.柳,又名杨柳,极易成活,插条而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

    3.俗话说:“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父母年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好好孝敬父母吧。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的说过:“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6.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________,为人民的利益__________,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______________

  • 5、补全词语并完成填空。

    得意(________)(________ 心平(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有(________ ________)头(________)气

    (1)形容非常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的词语是上面词语是______________,与它互为反义词的是______________

    (2)像“无(  )有(  )”这样含有反义词的词语,我也能写一个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

    2诗句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好像 B.等闲:平常 C.浑:浑浊

    3解释下列词语。

    (1)千锤万凿:__________________

    (2)吟:__________________

    (3)若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   )诗。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理

    5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

    6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

    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___千锤万击,_________烈火焚烧,__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同。

    A.即使    B.不管    C.无论    D.也

    8诗句“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_____的追求。

  • 7、阅读冲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鉴赏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杜牧。

    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能感受到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B.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江南特有的美景。

    C.“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齐、梁四个政权。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大钳甲虫戏小狗

    当牧师继续枯燥无味地往下讲道时,汤姆重新又陷入了痛苦之中。立刻他想起了他的一个宝贝玩意,赶快把它拿了出来。它一被放出来,就咬汤姆的手指。他很自然地弹了一下手指,那甲虫就滚到过道里,仰面朝天,无奈地弹动着它那几条腿,翻不了身。汤姆把被咬痛的手指放到嘴里,眼巴巴地看着“大钳甲虫”,很想把它抓回来,可是他怎么也够不到。

    其他的人对牧师的布道也不感兴趣,就拿这只甲虫来解闷,他们也盯着它看。

    这时一只游荡的狮子狗懒洋洋地走过来,心情郁闷,在安闲的夏日里显得懒懒散散,它在屋里待腻了,很想出来换换环境。它一眼发现了这只甲虫,垂着的尾巴立即竖起来,晃动着。它审视了一下这个俘虏,围着它转了一圈,远远地闻了闻,又围着它走了一圈,胆子渐渐大了起来,靠近点又闻了闻。它张开嘴,小心翼翼地想把它咬住,可是却没咬住。于是它试了一回,又一回,渐渐地觉得这很开心,便把肚子贴着地,用两只脚把甲虫挡在中间,继续捉弄它。最后它终于厌烦了,下巴一点一点往下低,刚一碰到它的对手就被它咬住了。狮子狗尖叫一声,猛然摇了一下头,于是甲虫被它摔出了有一两码,摔得仰面朝天。邻座的观看者心里感到一种轻松的愉快,笑了起来,有些人用扇子和手绢遮住了脸,汤姆简直高兴死了。

    那只狗看起来傻乎乎的,也许它自己也觉得如此吧,可是它怀恨在心,决计报复。于是,它又走近甲虫,小心翼翼地开始再向它进攻。它围着它转,一有机会就扑上去,前爪离甲虫还不到一英尺远,又靠上去用牙齿去咬它,忙得它头直点,耳朵也上下直扇悠。可是,过了一会儿,它又厌烦了。它本想拿只苍蝇来开开味,可是仍不能解闷;然后,它鼻子贴着地面,跟着一只蚂蚁走,不久又打了呵欠,叹了口气,把那只甲虫彻底地给忘记了,一屁股坐在甲虫上面。悲剧发生了!

    随着狮子狗一声疯狂而痛苦的号叫,只见它在过道上飞快地跑着。它不停地叫着,不停地跑着,从圣坛前面跑过去,跑到了另一边的过道上。它又从大门那儿跑出去,跑到门边上的最后一段跑道,它往前跑,越是痛得难受,后来简直成了一个毛茸茸的彗星,闪着光亮,以光的速度在它的轨道上运行着。最后这只痛得发疯的狮子狗,越出了跑道,跳到主人的怀里;主人一把抓住它,把它扔到窗户外,痛苦的叫声很快地小下来,最后在远处听不见了。

    这时候,教堂里所有的人都因竭力不发出笑声而憋得满脸通红,喘不过气来,布道声嘎然止住,一片寂静。接着牧师又开始讲道,犹犹豫豫而且声音走调,再想引起注意,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即便他说的内容很严肃,在后面座位背后忍不住总有一阵子失敬的笑声传来,好像这个可怜的人刚刚说了什么可笑的事情。等人们终于结束了受难,牧师给他们祝福的时候,全场都不免感到一阵轻松。

    1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时美国著名小说家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牧师的讲道有着怎样的感受?(

    A. 生气 B. 感激 C. 乏味 D. 满足

    4我们能从汤姆所做的事情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请列举文中的事实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作者饶有兴味地描述甲虫和狗的举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作者用极其细腻的语言描述甲虫戏小狗,让人感到忍俊不禁。

    B. 在教堂布道这个特定的时刻插入描写甲虫戏小狗,让文章幽默风趣。

    C. 作者通过教堂里人们的反应,批判了牧师的迂腐和宗教的虚伪。

    D. 汤姆这种搞怪的举动,让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非常讨厌。

    6在我读过的《____________》中,也有像汤姆一样的孩子,他(她)的名字叫____________,我能简单地说出关于他(她)的一件有趣的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汤姆越想集中注意力看书,脑子就越乱。他只好叹叹气,打了个呵欠,最后取消了看书学习的念头。他觉得中午放学时间老是不到来。空气死一般寂静,纹丝不动,这是最最发困的日子。教室里有二十五位学生在用功,他们的读书声就像是一群蜜蜂的嗡嗡叫声,安抚着人们的心灵,也催人入眠。远处赤日炎炎下,卡第夫山在一层微微闪动的热浪中,显得青翠欲滴,紫莹莹的,远看上去十分柔和;几只鸟儿悠闲地在高高的天空上翱翔;只有几只牛还算是活着的东西,可它们却在睡觉。汤姆心急如焚,企盼着早点下课,不然弄点有趣的活计捣鼓捣鼓来打发时间也好。他七摸八摸地摸到了口袋,不知不觉地,他为之一振,满脸露出感激之情。于是他悄悄地拿出那个雷管筒子,把扁虱放出来,放在那条平平的长条书桌上。这小东西大概也有种谢天谢地的快感,可是未免高兴得有些太早了,因为正当它感激万分地要逃走时,汤姆用别针把它翻了个,让它改变了方向。

    汤姆的至友乔·哈帕就坐在他旁边。和汤姆一样,乔·哈帕终于有了出头之日。看见扁虱,他很感激,一下子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两个朋友平日里是莫逆之交,可到了星期六就成了对阵的敌人。乔从衣服的翻领上取下别针,开始帮着操练这个小俘虏。这种玩法立刻有趣多了。不久,汤姆说两个人玩一样东西既不方便也不过瘾。因此他把乔的写字板放到桌子上,在写字板正中间从上到下划了一条直线。

    【1】摘抄好词佳句。

    两个景物描写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从景物描写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读一读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再联系整本书的内容,从片段中对汤姆·索亚的_______描写中我感受到汤姆·索亚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 11、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在他们听来,我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   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   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我很快又沮丧起来,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   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  

    1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并将序号填入文段中横线上。

    A.平静    B.幽静    C.庄重    D.隆重

    ①我在一棵树下站好,______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______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

    ②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______地望着我。

    ③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______

    2文段中的“我”喜欢拉琴吗?从文中哪一处描写可以看出?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初的“我”小提琴拉得好吗?联系文段,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文段的理解,以下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我”发现老人坐在身后的木椅上,感觉很不好意思。

    B.“我”蹑手蹑脚走出家门到树林里练习,是因为家人不允许我在家拉琴。

    C.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指的是“我”拉琴的技艺实在糟糕,毫无天分可言。

    D.文段中对树林的描写是为了衬托作者此刻的心情。

  • 12、阅读理解。

    马铃薯将成为主粮

    ①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的事宜,马铃薯将成为稻米、小麦、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②与稻米、小麦、玉米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 15 年以上,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③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雏,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据了解,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将马铃薯当主粮,比如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量稳定在 50~60 公斤,俄罗斯人均消费量达到 170 多公斤。当前,中国只有少数地区将马铃薯当主粮,更多的是将马铃薯作为菜来食用。马铃薯主粮化,实际上就是把马铃薯加工成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面包,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

    ④据了解,我国粮食需求增量持续增加,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主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⑤有专家表示,以后 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马铃薯的主粮化产品将成为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选择之一。

    (有删改)

    【1】马铃薯主粮化,就是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写“√”,错的写“×”。

    (1)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将替代稻米、小麦、玉米,成为主粮。____

    (2)许多专家认为,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____

    (3)当前,中国好多地区将马铃薯当主粮,也有地区将马铃薯当菜来食用。____

    (4)以后马铃薯将成为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选择。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填序号)

    A.作比较、列数字

    B.举例子、列数字

    C.举例子、打比方

    D.作比较、打比方

    【4】马铃薯将成为主粮,本文说明了三点理由,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相逢是首歌

    ——写给我的学生

    我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不久你们就要告别生活了六年的校园。六年来,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虽说平平常常,然而,看着你们开始准备行囊,带着憧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我的心情异常复杂。我感觉自己像个导游,在与我的团队一起跋山涉水,lǐng lüè( )迷人的风光之后,在我与你们友好相识、真心相知后,你们却要各奔东西了,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车子启动,你们趴在窗口朝我挥手,我也同样挥手,心中默念着对你们的祝福——我的孩子,祝你们人生的旅途一切安好。

    感谢你们,我可爱的孩子。或许我对你们要求过严,可你们知道吗,老师是严中有爱;或许我不苟言笑,距离你们心目中hé ǎi( )可亲的形象很远;或许我没有深入调查,有些武断,我们之间产生过误会,其实只要把事情说清楚,误会就会烟消云散;或许我过于实际,距离你们心目中的浪漫很远。但是,我所传递的是真实的情感,你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老师。

    感谢你们,我善良的孩子。从你们甜甜的笑容和对我的爱中,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圣洁与美好,让我的生命如鲜花般zhàn fàng( )。

    感谢你们,我聪慧的孩子。那些从你们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清纯的世界。

    “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这是我们的约定,永远的约定。

    (有删改)

    【1】读文中的拼音,在括号里填入正确的词语。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________

    (2)形容事物消失净尽。________

    (3)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________

    【3】在学生即将毕业时,作者心情如何?她是如何描述这段师生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一句中“更美好的景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题目“相逢是首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和同学们的相识就像是在创作一首歌曲,有人作词,有人作曲,共同歌唱。

    B.在老师的眼里,与同学们相逢就像一首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美好追求,饱含了丰富的情感。

    C.老师和毕业后的学生们再次相遇都要唱这支歌曲,表达对过去美好岁月的怀念。

  • 14、阅读下面对话,回答问题。

    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前去游说东吴群臣。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最终说服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A“先生自比管仲、乐毅等贤臣,但刘备得先生后,其势反不如初也。”----张昭

    “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人染沉疾,当先用糜粥饮之,不可用猛药。”----诸葛亮

    B.“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虞翻

    “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诸葛亮

    C."孔明欲效张仪、苏秦辩士之舌,游说东吴耶?,,----步骘

      ” ----诸葛亮

    读上面的对话,回答下列问题。

    1A段对话中,张昭是吴国君主   的重要谋士,他咄咄逼人,开口就直揭蜀军窘境,

    讥笑诸葛亮无能,而诸葛亮利用类比方法来说明蜀军的境况,借鹏鸟来喻指    

    借人得了沉疾旧病来说明  

    2B对话中,诸葛亮连用两个具有________(填修辞)特点的成语,来说明____________

    3C对话中,诸葛亮于此舌战群儒,步骘讽刺诸葛亮如苏秦、张仪二人,空有耍弄口舌之

    力。如果你是诸葛亮,你会如何回击?

    (提示材料)苏秦、张仪为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

    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苏秦佩六国相

    印,张仪两次相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所给提示材料,进行加工,并将答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训练。

    (1)我们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

    (2)爸爸对小明说:“今天你跟我去奶奶家一趟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

    (3)听了这话,他愤怒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

  • 16、“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是事实。(把一般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视机里传出雄壮有力的战士们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改成反问句:

    2.春天到了,映山红开了。请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一美景。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4.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这个美丽的地方。(改“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周日能去看画展,我必须周六写完作业。(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请你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按照合理的顺序组成一个通顺的句子。

    1)挫折和失败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

    2)挫折和失败会给人带来痛苦。

    3)挫折和失败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按要求作文。

    题目:《我来给你介绍一种特产》

    要求:一定要写清楚这种特产的特点,要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对这种特产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