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盐城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看拼音,写词语。

    zhēng róng kū wĕi pái huái

    ______ ______ _______

    chóu chàng fān xiāng  dăo guì

    _________ ___________

  • 2、填空。

    (1)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所以又叫________事变。卢沟桥事变是中国________的开始。在卢沟桥事变中抗击日军的是中国________

    (2)日本侵略者要侵占卢沟桥是因为________

    (3)卢沟桥事变拉开了________,从此,一场________地展开了。

    (4)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7年7月7日开始,到________结束。

  • 3、填量词。

    一(   )卡车   一(   )预感   一(   )旗袍

    一(   )石头   一(   )骏马   一(   )大船

    一(   )红光   一(   )红日   一(   )恶臭

    一(   )轻烟

     

  • 4、照样子,写词语。  

    1)气喘吁吁(ABCC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炯炯有神(AABC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如火如荼(ABAC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鉴往知来(含反义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我会查字典。 

    “麦”字查字典,先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部首为_____,是_____结构。除了小麦、大麦,我还知道___________等麦类作物。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诗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 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

    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 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古诗欣赏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描绘的是( )时候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字描绘出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 )( )( )( )( )( )。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颜色是( ),声音是( ),动景是( ),静景是( )。

    4根据诗句的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点应该是___________

  • 8、对比阅读。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何当”的意思是(    

    A.何时将要 B.什么时候 C.当时

    2诗中的“_______”表达了作者无限的企盼之情。“_______”象征受到了重用,“_______”形象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_______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竹石》赞美竹子怎样的精神品格?( )

    A.无私奉献 B.坚韧顽强 C.硬骨头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主题讨论。

    蜜蜂发声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学生用实验推翻。

    【1】下列名言与上述材料说明的道理意思相近的是(       

    A.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你从聂利身上学到了什么?请写出你读了这则材料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现代文阅读

    詹天佑(片断)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   )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   )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     我们工作首先要(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 )、( )。塞外常常( ),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   ),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3描写詹天佑勘测铁路工作条件恶劣的句子是________

    4在这段话中找出一组近义词。________

    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意思是说工程人员勘测、计算、设计都应周密,一点儿也不能马虎。______

    ②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碰到的困难主要是气候恶劣。______

    6描写詹天佑想法的句子是________,这些想法表现了詹天佑________的精神。

    7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写的,这句话在这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_

  • 11、快乐阅读。

    有太阳味的童年

    我的爸爸从来不发火,一辈子总是心平气和的。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独特。

    从我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看。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正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中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和事,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童话和民间故事。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把阳台上的花一盆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还布置个荷花池,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浇上两大桶水,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间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我们一桶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刚进小学时,我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看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成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围起来。爸爸劝我回到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蚂蚁会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还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不仅不相信,还说我是个爱说谎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嘲笑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就不愿意去学校了。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我庆幸,爸爸独特的教育方式,使我拥有了一个有太阳味的童年。

    【1】文章写了爸爸用独特的方式教育“我”的四件事,分别是: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2】在上述的四件事中,作者详细写的是第________两件事,我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我发现作者在表达上运用了_____的写法,这样写更能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3段对“我”的恶作剧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我觉得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6】对于文章的题目,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正月十五棒棒会

    正月十五棒棒会,是家乡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据说棒棒会是交流竹木农具的盛会,热闹非凡,地方特色很浓。

    今年的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着妈妈去逛街。只见街头巷尾满是人,满是棒,满是花。我一头扎进人群里,好奇地东张西望。人们穿着传统的节日盛装,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在各种摊前细细地欣赏着、寻找着自己所爱之物。我一连逛了两三条街,依然兴致勃勃。

    来到新街一带,好一个棍棒的世界呀!长棍、短棒,粗中带细,细中有粗;扁的、方的、长的、短的,应有尽有;摊内有摊,摊外有摊,热闹极了。听妈妈说,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春播的开始,家中炊具、农具,哪一样也离不开棍棒。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搪掂它,估估重不重。少的拿着两三根,多的扛着一大捆,笑着,走着,继续朝前张望着……

    家乡古老的棒棒会,在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1】概括内容:请浏览短文,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领悟方法:快速默读短文,然后填空。

    (1)文中主要写“我”和妈妈逛街时看到的景象,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握情感:短文通过对家乡________________(节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拓展实践:在学习本单元时,我通过阅读一些相关文章,开展调查访问,了解了更多的民风民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深刻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13、课外阅读训练。

    风落之果

    在某便利店门口,看到一女士掉了一元硬币,刚好滚到不远处的一个乞丐面前,他当时盘腿而坐,因下肢残疾,所以他捡起那枚硬币,极吃力地高高举起来,要还给那女士。那女士微笑着,摆摆手,顺水推舟,就把一元钱给了乞丐。我看到这一切,会心一笑,这是都市里的一幅即兴画卷,很美,还有淡淡的喜乐色彩,泛着些许温暖。

    小时候,在乡下,很穷。但是每天早上起床时,妈妈常会给我们六个兄弟姐妹一些惊喜,因为她可以变魔术似的,在桌上摆出一些时令水果,这是匪(fěi  fēi)夷所思的,因为我们买米的钱都没有,怎么可以奢侈(chǐ yí)地吃到水果?但是妈妈做到了。春天有枇杷、夏天有龙眼、秋天有石榴、冬天有板栗(lè lì……

    那是些丰美富足的早晨,妈妈总是第一个起床,然后第一个跑到不远的万果园里去捡风落之果,在水果成熟季节,晚上总有风吹落一些被小鸟啄过或者承受不了自身重量的果实,果园主人对于起大早来捡落果的穷人,一直心存宽厚与仁慈,没有刁难,而是默许。有一次刮台风,龙眼树下都是果实,我们几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叫老天有眼,我们可以大饱口福了。结果,我们被妈妈臭骂一顿:我们怎么可以幸灾乐祸?人家的损失有多大,我们怎么可以高兴呢?妈妈的想法是朴素的,人家落难(nàn  nán)时,我们不能趁火打劫;只有别人丰收时,我们才可以分享他人的风落之果,否则就是没良心,就应该内疚。  

    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梦到那些诱人可爱的风落之果。今天,我又看到了它,那是一枚滚落在乞丐面前的硬币……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找出文中的四字词语或成语。

                                          

    3简析标题中风落之果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表现了乞丐、便利店门口的女士和果园主人怎么样的品质?

    A、善良慷慨     B、宽厚仁慈      C、拾金不昧

    乞丐(          便利店门口的女士(          果园主人(      

    52自然段结尾处有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与描写母亲有关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妈妈臭骂我们,她有着朴素的想法,那妈妈的想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全文,你有什么体会?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解答题

    金子

    那是许多年前发生的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忘记。因为在这件事中我也看到了金子。

    那一年的春(cūn  chūn)天,村里面的两个小女孩提着篮子,拿着小铲子去南村(cūn  chūn)挖野菜。

    呀!这里有一片野菜。孩子们的手又快又巧,不一会,小篮子里装(zhuāng  zuāng)满野菜。小琴挖着,突然,刀尖碰到了一个东西。她用小铲子一挑(tiāo  tiǎo),从松软的土里挑出了一个黄澄澄的,亮晶晶的圆片。“哎,这是什么呀?”小琴叫起来,“这是不是金子?”英子把圆片掂一掂说:“我看肯定是金子!”于是她们急忙向村里跑去。

    孩子们飞快地进了村,找到正在开会的村长,抢着说捡金子的经过。老村长笑着,看了看孩子们说:“这不是金子。是装饰马鞍用的铜钉帽。”孩子们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村长笑呵呵地继续说:“可我发现了更多的、更珍贵的、闪闪发亮的金子。”

    1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全文共__个自然段。

    3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出类似带颜色的词语。

    黄澄澄  _____

    5说说老村长发现的“金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变换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很不喜欢体育锻炼,算不上好学生。(用关联词语把句子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

    本文共有三个事例,其中第一和第三个事例都是按照“发现问题,反复研究实验,最终得出结论”的顺序来写的。请你也按照这个顺序写一个关于科学发现、发明的名人事例,来佐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