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回放。
语文课本真是一部百科全书。从中我们欣赏了______的丽江,________的火烧云,了解了________的胡杨;认识了宁可________也绝不登台为日本人演出的梅兰芳,认识了为___________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认识了倾尽所有积蓄_____________的陈嘉庚,认识了隐姓埋名三十年,为祖国__________的王承书,从他们的故事中懂得了____________。语文,真是五彩缤纷。
2、阅读下列文字,看拼音,写词语。
1.提到là bā zhōu(_________),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tián tián nì nì(__________)的感觉呢?
2.我们chì luǒ luǒ(_________)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这样回去。
3.男孩yī wēi (______)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wú kě wǎn huí(________)地消逝,一派huāng liáng (______)。
4.在科学lǐng yù(______)有所jiàn shù (______)的人,往往善于从sī kōng jiàn guàn(________)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3、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tài shān( ),或轻于鸿毛。
(2)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xī shēng( )。
(3)不管是chuī shì yuán( ) ,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4、按课文或要求填空。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______,全文是按照_______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_________、腊月二十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____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小说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________顺序记叙,写了遇险上岛、____________、养牧种植、___________、回到英国等事情。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匙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完成下列各小题。
【1】“ 不得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 )
A.陌陌
B.默默
C.脉脉
D.墨墨
【2】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诗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素”在这首诗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本来的,原始的
B.质朴,不华丽
C.白皙
【4】这首诗的前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排比
C.互文
D.拟人
【5】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也是诗人经常引用的,以下诗句中哪一句没有引用神话传说?( )
A.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对古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刻画了银河两岸,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却不得见面的画面。
B.这首诗中的过渡句是“河汉清且浅”,既是前因也是后果。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两句诗,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D.此诗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8、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xíng háng)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zhuăn zhuàn)溪桥忽见。
【1】这是______代词人________写的一首词,词牌名是_________。
【2】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下列描写雨的诗句表现了雨的哪些特点?选择恰当的序号填空。
A.温柔润泽 B.零落稀疏 C.绵密繁多
(1)“两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____________。
(2)“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雨的____________。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出了雨的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词人人生得意之时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充分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赞誉之情表达出他仕途得意的心情。
B.前四句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喜悦。
C.“星”和“雨”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9、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睡梦中都在寻找,追求。形容愿望非常迫切。( )
(2)形容整齐不乱,有条有理。( )
【2】填空。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书看作宝贝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
【3】请将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理解。
(1)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鲁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
B.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
(2)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 )。
A.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B.鲁迅先生读过的书深奥难懂。
【5】短文中5、6自然段写了鲁迅爱护书籍的细节,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鲁迅是怎样爱护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类文阅读。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 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 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 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 纽)部分——中央大厅。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 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 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1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蕴。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 “凤凰台”对“麒麟门”…
【1】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莫愁湖对__________
总统府对_________
乌龙潭对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当然,他们有老师,可不是我们这样的老师。是一个真人。”
“一个真人?真人怎么可以当老师呢?”
“是这样的,他只不过给孩子们讲讲课,留些作业,提提问题。”
“真人可没那么聪明。”
“当然聪明啦!我爸爸就和我的机器人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冯琪不打算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里来教我功课。”
托米尖声大笑。“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冯琪。那些老师才不到你家里来上课呢。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所有的孩子都到那儿去上学。”
“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吗?”
“那当然,如果他们的年龄一样的话。”
“可我妈妈说,一个老师必是需要调整的,好适合他所教的每个孩子的智力。另外,对每个孩子的教法都应该是不同的。”
“他们当时刚好不是那么做的。如果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就干脆别读这本书。”
【1】托米描述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冯琪的学校跟汤米描述的学校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本文,你是不是对现在的学校、厚厚的课本有了一点珍惜感呢?请写出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蓝,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蓝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当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的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侯,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第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母亲“喜不自禁”的原因是_____;第⑦段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第④段开头写“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震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两次牵手,这两次分别是(1)__________ ;(2)________。
【4】“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第⑥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唯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的重点是写“我”牵着母亲过马路,文中也回忆了小时侯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过马路的情景。
B.文中的母亲,不仅仅是“我”的母亲,也是包括读者在内的大家的母亲,同时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C.这篇文章以叙事为主,精选了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将炽热的感情寓于字里行间,语言平白如话,质朴无华。
D.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了两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到表露了母亲欣慰、满足和喜悦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4、请你认真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国“天眼”
(材料-)中国“天眼”的大名叫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名FAST。它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从1994年提出构想到2016年建成,总共历时22年。它由上万根钢索和4450个球形反射面组成,形成了一口直径约为500米的“大锅”,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接收面积约25万平方米。“天眼”与德国埃菲尔斯伯格100米口径望远镜相比,其灵敏度能提高约10倍;与美国阿雷西博35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是其2.25倍。
(选自2017年10月14日《信息时报》,有删改)
(材料二)“天眼”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脉冲星、黑洞吞噬小天体、星体演化、外星文明搜寻等,能收到137亿光年外的信号,接近宇宙边缘。有了“天眼”,载人航天器即使飞至太阳系外缘的行星上,仍可以给地球打来“超级长途电话”;有了“天眼”,还可能监听到太空发出的独特电磁波——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外星人,他们的信息就会被“天眼”探测到呢!截至2017年12月11日,“天眼”已经探测到数十颗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9颗通过国际认证,实现中国在发现脉冲星领域的零突破。2018年5月17日,“天眼”正在安装世界首台19波束L波段接收机,巡天速度将提高5至6倍,它的性能在未来10至20年内保持世界一流。
(选自2018年5月18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用22年的执着和热情,让中国睁开了领先世界天文学界的“天眼”。为建设“天眼”,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有人计算过,那时他在国外一天的报酬,相当于在国内一年的工资。为了“天眼”的选址,他耗费了整整12年的生命,踏遍贵州大山几乎所有的洼地。所选的贵州大窝凼天然洼坑为国家节约经费近30亿元。为解决施工难题,他经历近百次失败,用近两年时间研制出满足要求的钢索。他被誉为“天眼之父”。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选自2018年1月6日《文汇报》,有删改)
【1】(材料一)中画“ ”的句子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天眼”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下列关于“天眼”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天眼”能收到137亿光年外的信号,接近宇宙边缘。
B.如果宇宙中存在外星人,他们的信息就会被“天眼”探测到。
C.截至2017年12月11日,“天眼”已经探测到数十颗通过国际认证的优质脉冲星。
D.“天眼”安装了19波束L波段接收机后,巡天速度将提高5至6倍。
【3】读(材料三),概括南仁东为建设“天眼”的付出和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上面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我的童年是在大自然里度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练习。
1.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用上问号,意思不变)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广玉兰一样美好的事物呢?你喜爱它的什么?请仿照课文最后一段写句子。
(1)我爱 ,更爱 。
(2)我爱 ,更爱 。
3.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改为陈述句)
4.他把每天看到的情况,详详细细地记录下来。(改为“被”字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以《我熟悉的人》为题,抓住任一人物特点写一篇作文,注意运用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