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都缺少“shì”这个字,你能正确补充吗?
随风而(____) 不甘(____)弱 实事求(____) (____)若无睹
(____)不可挡 爱不(____)手 跃跃欲(____) 一招一(____)
2、判断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没有他们的辛劳,就没有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______)
(2)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______)
(3)海水向岸边奔来,像野马一样咆哮。(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4、填入反义词
凉爽——________ 开始——________ 果断——________ 专心致志——________
5、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用其中的两个成语填空。
万( )更( ) 翻( )倒( ) 死( )其( )
司( )见( ) 见( )知( ) 别( )心( )
(1)新的一年开始了,____________,每个人都有一个新希望。
(2)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公共场所戴好口罩已经是_____________的事情了。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诗中生动描绘了山西村的______和______,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2】从诗中的哪两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
A.腊酒浑 足鸡豚
B.莫笑 农家
C.农家 腊酒浑
D.莫笑 足鸡豚
【3】诗的后两句既生动描绘了山村_________的自然风光,又在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呜舂涧中。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解释下列词语。
闲:______________ 空:______________
残阳:______________ 可怜: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写的是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
B.“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暮江吟》中“瑟瑟"的意思是“深红色"。
D.《鸟鸣涧》一诗以桂花落来衬托夜间的寂静。
【3】理解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鸟鸣涧》《暮江吟》的相关知识有误的是____
A.《鸟鸣涧》《暮江吟》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
B.《鸟鸣涧》以桂花、月、鸟等景物,映衬了春山的空寂和春涧的幽静。
C.《暮江吟》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暮江吟》写了秋江落H和露珠映衬下的新月。
(2)写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暮江吟》一诗中,前两句写__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后两句写_________时江上的美景,从“_________”一词中可以看出。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端午给我的特别印象
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多,历史长。各民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就有许多种节日。这些节日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加深了民族团结的感情。其中,有些节日虽具全国性,但依旧会留下一些区域特征。比如端午节包粽子,戴石榴花,虽然已成全国习惯,但南方的龙舟竞渡给青年、妇女及小孩子带来的兴奋和快乐,就绝不是生长在北方平原的人所能想象的!
大江以南,凡是有河流可通船舶处,无论大城小市,端午必照例举行赛船。这些特制龙船多窄而长,有的分五色,头尾高张,转动十分灵便。平时搁在岸上,节日来临前,才由二三十个特选少壮青年,在鞭炮轰响、欢笑呼喊中送请下水。近年来我的记忆力日益衰退,可是四十多年前度过的端阳节,由于乡情风俗热烈活泼,将近半个世纪,种种景象在记忆中还明朗清楚,不褪色,不走样。
因此还可联想起许多用“闹龙舟”作题材的艺术品。较早出现的龙舟,应数敦煌壁画,东王公坐在上面去会西王母,云游远方,象征“驾六龙以驭天”。其次是《洛神赋图卷》,也有个相似而不同的龙舟,仿佛“驾玉虬而偕逝”情形……
“闹龙舟”还应用到了生活服用方面。帐檐、门帘、枕帕、围裙、手巾、头巾和小孩穿的坎肩,涎围,戴的花帽,经常用“闹龙舟”作主题。当地妇女制作这些刺绣时,照例必把个人节日欢乐的回忆、对于儿女的热爱关心,连同彩色丝线交织在图案中。
【1】作者回忆中的“端午”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俗。
【2】“端午”给作者的“特别”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传统节日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描写了历史上用“闹龙舟”作题材的艺术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家乡的端午节跟作者所描述的有何异同呢?请简要地进行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12分)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 ),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到柜台。正当我被( )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不耐烦地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 )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到眼前。我接过扣花定眼一看,咦?这难道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捡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四下环顾,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 )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见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yi)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⑴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首横线上。(2分)
⑵在文中括号里恰当地填入成语。(2分)
⑶那人前后共“啊,啊”了两次,请你联系全文内容,把他每一次想要说的话写出来。(2分)
第一次:
第二次:
⑷简要概括发生在商场里的事 (2分)
⑸“是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2分)
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这里用省略号表达了“我”
⑹文章的结尾写“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有两层含义。一是指 ;二是指 。(2分)
11、阅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
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 、牧师的 、法官的 、老师的 ,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鼠、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
【1】选择词语填在文中。
A.威严 B.教诲 C.训斥 D.惩罚
【2】引用书中原句概括这段话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
【4】从这段话中看出他们向往怎样的生活方式?( )
A.做海盗
B.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C.做让人景仰的英雄
12、课内阅读。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文第1自然段在课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画“√”。
选文第2自然段记叙了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是(详写 略写),写出了正月初一人们参加活动的(喜悦 烦躁)心情。
【3】正月初一那天,人们都有怎样的活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完成练习。
人物 | 活动 | 人物 | 活动 |
男人们 | __ | 女人们 | ____ |
小贩们 | __ | 孩子们 | ____ |
【4】概括正月初一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抬头看云》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那天骑车走在路上,突然发现前面一辆出租车的后玻璃装饰得十分考究,那曼妙灵动的纹路,似花还似非花,一漾一漾的,让人的心也跟着把摇荡起来。我快骑几下,试图看清那究竟是些什么图案。“吱——”前面一个紧急刹车,我自行车的前轱辘差点顶住了那辆车的尾灯。我惊惶地叫了一声。同时看清了那勾走我眼波的所谓花纹,居然是车玻璃反射出的天上的云彩!
②我自嘲地笑着,索性跳下自行车,举头望天,全心全意地看起云来。
③好白的云,好美的云。就在我的头顶上,悄然无声地上演着一幕多么精彩美妙的剧目啊!
④为什么我的步履总是那么匆忙?我的鞋子上蒙着一层细尘,我的履底无缘( )洁白美丽的云朵。这双眼睛在( )着什么?这颗心在( )着什么?如果不是借着这一方玻璃的( ),我是不是就不再记得头上有一个可供心灵散步的青天?
⑤“妈妈,这个阿姨看云呢!”
⑥我被一个响亮的童声惊动了。我心里咯噔一下,想,在我举头望天的时候,我一定成了路人张望指点的对象,他们会说我痴迷我呆,他们在心里讲着同情我哀怜我的话语,甚至还可能会为自己敏锐的洞悉而沾沾自喜。然而他们全错了,只有这个纯真的孩子猜透了我,说穿了我。
⑦亲爱的孩子,我小小的知音,你相信吗?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真的并不比看云更重要。如果你愿意,就请和我站到一起,让我指给你要吧——天上,开着那么多那么多上帝来不及摘走的花啊!
【1】将下面的词语恰当地填写在第④段文中的括号里。
提醒 阅读 遗忘 追逐
【2】第①段中出租车后玻璃窗上的“图案”其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这个纯真的孩子猜透了我,说穿了我”,孩子到底猜透和说穿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 ”在文中画出与第①段中画线内容相呼应的句子。
【5】最后一段中“让我指给你看吧--天上,开着那么多那么多上帝来不及摘走的花啊!”这一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在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括号中的词有一个是文中词语的近义词;在这个词的下面画“√”。
尤其(实在 特别 其实) 开拓(开展 开辟 开阔)
决断(决定 决心 坚决)
【3】“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________)“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________)。
【4】短文中共有三个问句。
第一个是设问句,它在文中起(_______)作用,第(_______)自然段是这个设问句的回答。
第二个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应为(_____________)。
第三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要(____________)
【5】读第⑤,第⑥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⑤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这一句相照应。用“ ~~~~~”在这一自然段中画出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2)第⑥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2.、扩句:小明爱钓鱼。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绿色公园。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21、习作。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你是否对一些地方的民风民俗有更多的了解呢?请选择你熟悉的某种民风民俗,写出你亲身体验的经过,写成一篇习作,题目自拟,详略得当。不少于450个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