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红河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对应的词语。

    1.汗流不止的样子。                 ( )

    2.流泪不止的样子。                 ( )

    3.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 )

    4.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 )

  • 2、按要求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1)当老师报分数的时候,我的心_________的都快跳到嗓子口了。 (数字有关的成语)

    2)他的发言把会场上_________的沉闷空气打破了。 (的词有关的成语)

    3)他性格______,有一次在登山途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他_________向上攀登,他那_________的神情似乎在说:来吧,挑战一下我的_________!” (字组成的词语填空,不能重复。)

    4)我们都明白一次的失败_________永远的结局,_________成功的铺垫。(填关联词)

  •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平静的( )   ( )的月光

    刻苦地( )   ( )地款待

     

  • 4、看拼音,写词语。

    wēi xiào yōng dài zì ào lǐ zh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kōng xū jiàn shù yān zhī fēi fú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活跃了一天的太阳, 。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   ,潇潇洒洒地从身上 ,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2.我们赞美长江, ;我们依恋长江,   。我知道描写长江的诗句还有: ,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聂荣臻用行动诠释了孟子期待的仁爱之心,日本人民称他是   ,是  

    4.卢沟桥事变也称为   ,今年,   战争胜利70周年。

    5.我们跟着作者来到烟台的海,感受到了烟台的海冬日的   、春日的 、夏日的 、秋日的 ,难怪作者赞叹烟台的海是   ,是 ,是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十五夜望月》和《望月怀远》,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借景抒情,借助中秋节“__________”的景象(用原文回答),抒发了作者 _____的感情。

    【2】你还知道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请写出前后连续的两句。

    答: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______,号______

    2这首词写的是______时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______之情。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两句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诗中生动描绘了山西村的____________,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2】从诗中的哪两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

    A.腊酒浑 足鸡豚

    B.莫笑 农家

    C.农家 腊酒浑

    D.莫笑 足鸡豚

    【3】诗的后两句既生动描绘了山村_________的自然风光,又在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我们的队伍的性质是________;宗旨是________

    2毛泽东引用了________说的一句话,他是______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所著的________是优秀的史学和文学作品。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把这句话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死有哪两种不同的意义?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年轻的清洁工

    在老家的县城,有一位年轻俊美的清洁工,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楼下时,都会晃动他手上的摇铃。当我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时,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 “欢迎光临”。

    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是时髦,干干净净的,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荣耀、骄傲的事。有一次,我还看见他用扫帚对准了地上的一个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球的姿势,一杆把烟蒂挥入距离两三步远的簸箕内,还顽皮地对我扮了个鬼脸……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原先在省城一家宾馆里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病重,便回老家照顾病人,同时兼做了一名清洁工。

    在与垃圾打交道时,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时,我都不忘说声“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生活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优雅——________ 体面——________

    荣耀——________ 照顾——________

    【2】下列句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1)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楼下时,都会晃动他手上的摇铃。________

    (2)当我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时,他总是微笑着。________

    (3)每次倒垃圾时,我都不忘说声“谢谢”。________

    【3】说说文中画“ ”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文章,想想是什么使作者说“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5】请你说说“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感冒清热颗粒说明书》,完成下列题目。

    感冒清热颗粒说明书

    【药品名称】感冒清热颗粒

    【主要成分】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jié)梗、苦杏仁、白芷(zhǐ)、苦地丁、芦根。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生产日期】2019年10月9日

    【注意事项】

    (1)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有效期】24个月

    【1】“薄荷”中“薄”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

    【2】我是小法官。(下列说法中对的打“√”,错的打“×”)

    (1)感冒清热颗粒适合与滋补性中药同时服用。                            ( )

    (2)感冒清热颗粒的主要成分有柴胡、桔梗、苦地丁、板蓝根等。 ( )

    (3)感冒清热颗粒为棕黄色颗粒,非常苦。                                   ( )

    (4)妈妈得了风寒感冒,可以服用此种药。                                   ( )

    (5)感冒清热颗粒要用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 )

    【3】假如今天是2020年11月20日,奶奶感冒了,她想服用这盒药,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服用感冒清热颗粒期间,很想吃四川火锅。根据这份说明书,你会怎样劝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用上所有的力量

    星期六上午,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里玩耍。沙箱里有他的一些玩具小汽车、敞篷货车、塑料水桶和一把亮闪闪的塑料铲子。在松软的沙堆上修筑公路和suì  suī)道时,他在沙箱的中部发现一块巨大的岩石。

    小家伙开始挖掘岩石周围的沙子,qǐ  zhǐ)图把它从泥沙中弄出去。他是个很小的小男孩,而岩石却相当巨大。手脚并用,似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岩石便被他连推带滚地弄到了沙箱的边缘。不过,这时他才发现,他无法把岩石向上滚动、翻过沙箱边墙。

    小男孩下定决心,手推、肩挤、左摇右晃,一次又一次地向岩石发起(冲击  攻击),可是,每当他刚刚觉得取得了一些进展的时候,岩石便滑tuō  tuǒ)了,重新掉进沙箱。

    小男孩只得哼哼直叫,拼出吃奶的力气猛推猛挤。但是,他得到的唯一回报便是岩石再次滚落回来,(砸伤  划伤)了他的手指。

    最后,他伤心地哭了起来。这整个过程,男孩的父亲从起居室的窗户里看得一清二楚。当泪珠gǔn  gùn)过孩子的脸庞时,父亲来到了跟前。

    父亲的话(温和  严厉)而坚定:“儿子,你为什么不用上所有的力量呢?”

    垂头丧气的小男孩抽泣道:“但是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爸爸,我已经尽力了!我用尽了我所有的力量!”

    “不对,儿子,”父亲亲切地(纠正  纠错)道,“你并没有用尽你所有的力量。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父亲弯下腰,抱起岩石,将岩石搬出了沙箱。

    1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3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垂头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而易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已经尽了自己最大努力,可他父亲却说他没有用尽所有的力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______)   渺小______)   中心______)   干扰______

    7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这个地方,那么无论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在文章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浩如烟海: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列举了几种阅读方法?分别是谁的什么阅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下文说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书的方法有很多,如我们读书时可以在页面空白处____________;看到喜欢的段落,可以____________;如果遇到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以__________;读完整本书,还可以写出_________,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百家饭

    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枝上,才没掉下来。 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有一次,我跟小伙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按农家的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消除晦气,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精米、香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讲究,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

    不时地从饭锅里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来吃百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计,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

    【1】百家饭是用从“百家”乞讨来的粮食做成的,按农家的说法,吃百家饭是为了( )

    A.当地节日的习俗

    B.祈愿丰收

    C.祝福平安

    D.消除晦气

    【2】文章开头写“我”小时候调皮的事,主要作用是( )

    A.体现孩子的童真童趣.开心顽皮

    B.为后文作铺垫,引出所写的话题

    C.总领全文

    D.无关紧要,可删去

    【3】文中画“—”的句子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煮熟后的百家饭的诱人?( )

    A.嗅觉和视觉

    B.味觉和视觉

    C.嗅觉和听觉

    D.味觉和听觉

    【4】“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为什么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其中的原因不包括( )

    A.百家饭配料讲究,让人直流口水。

    B.百家饭里藏着奶奶和妈妈对“我”的关心。

    C.煮食百家饭的过程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

    D.掉进粪坑的经历令“我”难忘。

    【5】随着时光的流逝,像百家饭这样的传统习俗,有的变淡了, 有的变模糊了,有的消失了。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是任其消亡还是加以保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照样子写句子。

    例:工人提起来汽灯。

    工人把汽灯提起来。

    课间,马小朋擦干净了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1)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我放入嘴里的是中指吗?(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2)一只兔子怎么可能同时砸晕3只猎狗呢?(改反问句为陈述句。)

     

    (3)烤过的贝壳不会磨成黑色的细粉。(改为反问句)

     

    (4)不注重细节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改双重否定句为肯定陈述句)

     

     

  • 20、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题: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都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与追求。请你从童年生活中选一件难忘的事写出来。注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