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细读课文深感悟。
课文中“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是全文的__________。“只”字针对上文所说,自己养花不是为了搞________________;针对下文而言,自己养花不是为了计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于“养”的过程。
2、_____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3、根据下面的叙述,写出它的寓意。
(1)四个儿童围着一个大儿童抢他手中的头盔,因“盔”与“魁”谐音,故称“五子夺魁”,寓意是_______________。
(2)獾(huān)子仰头望天,喜鹊飞空俯地,两相对望的图案。寓意是_______________。
4、写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入神—(______)唯恐—(______) 丑恶—(______)恐怖—(______)
反义词:独立—(______)诞生—(______) 偶然—(______)敏锐—(______)
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___________)
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___________)
③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___________)
④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刘翔。(___________)
6、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排”的意思是( )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______的形象。
(2)诗歌后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4】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
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
【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
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8、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黑匣子
①每当飞机发生空难 (nán nàn),广播、电视或报纸总是在报道中提“黑匣子”。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什么呢?
②“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它里面装有两种飞行记录系统。其中一种是无线电话记录系统,可以把飞机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机场地面指挥及外界的通话全部接收下来,记录在“黑匣子”中的磁带上。飞机一起飞,无线电话记录器便开始不停地工作。(A)磁带最大的录音量只有30分钟,录满30分钟,就会抹去旧的声音,再录下新的声音,(B)磁带上总能保留飞机出事前最后30分钟驾驶舱内每个人的谈话和通话的信息。
③“黑匣子”中另一个系统是数据记录系统。它可以记录飞机起飞后的飞行速度、方位、高度和航向,发动机工作参数,驾驶员动作反应时间等多种数据。它的记录时间为50分钟,以后就除掉旧的数据,再记录新的数据。
④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因此,空难发生后,除了营救机上人员,寻找“黑匣子”也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
⑤早期“黑匣子”的外壳是黑色的,后来为了便于在各种 (繁杂 复杂)环境条件下寻找,它的外壳已不再是黑色,而是涂成了国际通用的荧光橘红色。它被安装在飞机尾部最安全的部位。“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 (耐受 忍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匣子里记录的多种信号和数据还不受外界无线电波干扰和磁力效应等方面的影响。有些“黑匣子”还装有用电池作能源的微型声波发射机,可连续发射一种超声波信号。由于有这么多特点,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C)“黑匣子”随飞机残骸散 (sǎn sàn)落在丛林、沙漠、海底、深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D)能迅速被人发现寻获。
⑥目前,“黑匣子”不仅使用在飞机上,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火车和汽车上也安装了“黑匣子”。“黑匣子”的用途变得越来越广泛了。
【1】文中横线处应填括号里正确的拼音或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在文中第②、⑤自然的A、B、C、D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黑匣子”是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有普通鞋盒那么大。( )
(2)“黑匣子”能承受很大的冲击力,能耐受1100℃的高温30分钟,在30米深的水下30天内匣子不渗水,能承受近2吨的静压力不变形。( )
(3)在飞机机毁人亡后,“黑匣子”往往是唯一的“幸存者”( )
(4)一旦飞机发生灾难,专家便可以根据“黑匣子”中记录的各种声音和数据来分析飞机失事的原因。( )
【4】认真读短文第①自然段,说说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对的涂“√”,错的涂“×”。
(1)2022年3月21日,一架飞机在广西坠毁,过后新闻报道说黑匣子的搜寻工作正在开展,因为迅速找到黑匣子可以让专家分析出飞机失事的原因。( )
(2)所有的黑匣子都是黑色的,而且黑匣子只应用在飞机上。( )
10、变成了小人儿(节选)
(瑞典)塞尔玛•拉格洛芙
在他朝(cháo zhāo)桌子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房子比原来大了吗?这不可能。可是为什么现在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呢? 椅子是怎么啦?看上去并不比刚才大,可是他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dǎng dàng)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桌子也一样,他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天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男孩说。“我想是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讲道集放在桌子上,显然和原来完全一样,但是似乎也有不对头的地方,因为他不站到书上去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他念了两三行,无意间抬头一看。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镜子上。他立刻大叫起来:“看,那里又一个!”因为他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戴尖顶帽、穿着皮裤子的小人儿。
“他的穿戴和我一模一样啊!”男孩说着惊奇地把两手扣在了一起。当时他看见镜子里的小人儿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男孩又揪一揪头发,捏一捏胳膊,扭动一下身子,镜子里的小人儿也立刻照样做了。
男孩(绕 浇)着镜子跑了几圈,想看看后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小人儿。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当时他吓得(浑 混)身发抖,因为他现在明白,小狐仙已在他身上施了妖术,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小人儿就是他自已。
【1】找出文中括号内错误的拼写。
___________
【2】近义词填空。
奇异 惊奇
这只(____)的蝴蝶,远远看去像倒挂在树上的一片枯叶。我(______)地发现他竟然会说韩语。
【3】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
A.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是房子比原来大了。
B.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4】第 1 自然段中,他发现的奇异情况是什么?
_________
【5】小狐仙究竟对他施了什么妖术?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②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惶(______) 急遽(______) 消逝(______)
【2】第①段中三次用到“一声不吭”,第一次“一声不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一声不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第三处一声不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我”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感受。
【3】第②段中写“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请你用“ ”划出文中描写光线变化的句子,再联系上下文体会“漫长而急遽”这对反义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划线句抓住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语言来描写,从中你感受到母亲此时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怎么看待作者笔下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结尾写男孩“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男孩的希望彻底破灭,他感到无可挽回的失望和伤心。
B.男孩在光线的变化中,感受到了时间消逝永不再来的惆怅。
C.男孩幼小的心灵里,第一次有了人生无奈、不可能事事如愿的伤感。
D.男孩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愧疚,决定任由时间流逝,不再责怪母亲。
12、课内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先解释下面加点的字,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________
或: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总说___________,第四句指出________。
【3】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来说明“死的意义有不同”。
【4】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铅笔
铅笔,一边嗒嗒地唱着歌儿,一边迈着匆匆的脚步。
_______优美的文字从笔下流出,_______美丽的图画在笔下涌现。人们为它大声喝(A、hē B、hè)彩,奖给它一_______闪闪发光的金杯。可是铅笔却把金杯双手奉献给它身旁已经磨损得只乘下几乎是一个小头头的橡皮。人们大惑不解。“橡皮可有何功劳,它怎么配获金杯?”不知谁说了一句。铅笔含着泪说:“橡皮恩师我永不能忘,每当我走错了路,它总是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帮我纠正,为了让我走正确的道路,它默默无闻埋头工作,倾注了一_______的心血,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吝惜……”
我们每一个获得成绩的人,难道不应该像铅笔一样,在荣誉面前,想到那些切切实实给(A、jǐ B、gěi)予过自己帮助的人吗?
【1】给划线字选择读音
喝________彩
A.hē
B.hè
【2】给划线字选择读音
给________予
A.jǐ
B.gěi
【3】按顺序选词填空:
一幅幅、一行行、腔、尊
________优美的文字从笔下流出,________美丽的图画在笔下涌现。人们为它大声喝彩,奖给它一________闪闪发光的金杯。倾注了一________的心血
【4】最后一个自然段是________句、改写成陈述句是________。
【5】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 )
A.这则寓言说明铅笔既有本领又非常虚心。
B.这则寓言说明橡皮为帮助他人纠正转误而默默工作,尽职尽责。
C.这则寓言说明铅笔在荣誉面前不忘给予自己帮助的恩师。
14、阅读短文《最幸福的一晚》,回答问题
①那一晚犹在眼前。那一年我12岁,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妹妹在天府之国的大地上紧赶慢赶,就是为了在除夕前回到老家。
②赶到自贡时,最后一班长途车还是离开了,爸爸只好领着我们来到一家旅社。服务员告诉我们,住一晚需要14块钱。我看见爸爸羞愧地摸着钱包,妈妈则犹豫不决地看着我和妹妹。我似乎领会到了什么,拿出我小小男子汉的勇气说:“妈,我们不住店。”
③就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我们全家蜷缩在车站的长亭下,期待着天亮。在打听了周围的情况后, :“还有卖馄饨的小贩在营业,反正我们已省了一笔钱,索性去吃一顿暖暖身子。”我和妹妹当然是拍手叫好,爸爸则舔舔嘴唇,把几张票子数给妈妈后坚守原地。他太节俭了,从来如此。
④两毛钱一碗的馄饨我们共吃了七碗,辣得我们浑身淌汗,妈妈拌着指头对我们计算说:“我们才花了一块四,以后当家就要这样,既不要奢侈也不要对不起自己。”妹妹若有所悟地点点头,她把妈妈的精明全部承袭了下来。
⑤过瘾回来的我们开始犯困。爸爸脱下他的军大衣,妈妈脱下她的外套,给我和妹妹做了一个最舒适的地铺。我和妹妹很快就睡着了,闭眼前,我看见爸爸妈妈哈出的白气在夜晚的灯光下急速升腾……
⑥我和妹妹都成家后,只要全家人聚拢,我们就会聊起那一晚。说着那晚的寒冷,感叹着那馄饨无与伦比的美味,我和妹妹都承认,那是我们在童年过得最幸福的一个夜晚,新奇而又美妙。
⑦就在昨天,我们又谈起那晚时, :“那晚,是我一生中最冷的一晚。”我的爸爸则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无语。我突然想到,那一晚,他们都穿着单衣,他们都没有地铺睡,爸爸甚至没吃馄饨,他们就那样哆嗦在长亭的灯光下,守护者他们的两个小天使。他们将寒冷隐没在我们认为最幸福的回忆里。
⑧“妈,那晚你真的很冷吗?”“很冷,但也很幸福。” 。
【1】下列句子中与第③段中“承袭”的“袭”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我军从背面突袭了敌人。
B.我们要将优良传统沿袭下来。
C.妈妈为我缝制了一袭棉衣。
【2】结合短文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提示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妈妈意味深长地说
B.妈妈兴奋地说
C.妈妈漏嘴说
【3】第④段中,“若有所悟”一词的意思是 。用“ ”在本段中画出令妹妹若有所悟的句子。
【4】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是对爸爸妈妈的_______和_____的描写,“我”从中领会到了________。(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回答)
【5】短文几次对父亲进行描写,但都没有语言描写,从中我们可体会出( )
A.爸爸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B.爸爸不愿意和我们交流
C.爸爸虽不善言辞,但对我们的爱是默默地。
【6】在第⑥段中,“我和妹妹都承认,那是我们在童年过得最幸福的一个夜晚。”是因为( )
A.那个寒冷的晚上,我们没有住旅馆而是睡在车站的长亭下。
B.那个寒冷的晚上,妹妹带着我们俩一共吃了 7 碗馄饨,辣得我们浑身淌汗。
C.那个寒冷的晚上,我们睡在父母用军大衣和外套铺的舒适的地铺上,还吃了热腾腾的馄饨,这样的经历新奇而又美妙。
【7】“很冷,但也很幸福”。为什么如此寒冷的夜晚却让妈妈觉得很幸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的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8、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
1.老师对王芳说:“学校让你明天出席区小学生座谈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对伙伴说:“我爸爸说手表里住着很多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今天我有事,你自己在家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对我说:“今天晚上我要排练节目,您就别等我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最使我着迷的还是绿叶。__________
②那真是令人愉快的活动。__________
21、小练笔。
尼尔斯在骑鹅旅行中还会经历什么危险呢?请你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这个故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