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积累填空。
(1)“绚、鹤、瓣、窃”四个字按音序排列,排在最前面的字是___________,排在最后面的是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出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其中“唯见”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唐高宗突然间因愤怒变了脸色,准备严惩权善才。”句中画线部分可以替换为成语:________。
(4)一生最好是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朝最好是清晨。(李大钊)
(5)_________________一向被誉为“人间瑰宝”,居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
(6)“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横线上所填写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写出下列汉字的笔顺。
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趣味语文。(看图猜词语)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4、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写出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燕子去了,有________的时候;杨柳枯了,有________的时候;桃花谢了,有________的时候。( )
(2)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被微风吹散了,如________,被初阳蒸融了。( )
5、课文在线
1.《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表现出了他们有敢于______的可贵的精神。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主要用______论述了只要______,不断发问,不断______,____________地追根求源,就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2)浑: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所受的磨炼,其实象征着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9、阅读理解
周总理患病的日子里
周总理忘我工作的精神,贯穿于他的一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972年5月,周恩来在检查身体时发现尿中有癌细胞,随后被确诊为膀胱癌,从1975年6月以后,周恩来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极度消瘦,体重只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半年”的时间,但他依然继续顽强地工作着,同病魔进行搏斗。
周恩来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只要身体尚能支持,他仍继续坚持工作。这一时期,他除了批阅、处理一些文件外,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会见外宾63批,在会见外宾前后与陪见人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医院开会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
周恩来生前一直主管台湾工作,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个问题,一直在他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就是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也不例外。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恩来体温达到38.7℃。这时应约来谈对台工作的罗青长来到周恩来的床前。周恩来非常吃力地向罗青长询问台湾近况以及在台的一些老朋友的情况,并且嘱咐道:不能忘记那些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们……不到15分钟的谈话,周恩来竞两次被病痛折磨得说不出话来,最后进入昏迷状态。
1976年1月7日,周恩来病情继续恶化,气息已变得十分微弱,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医疗组成员、护理人员等昼夜守护在病房,随时准备抢救。深夜11时,弥留中的周恩来从昏迷中苏醒。他微睁双眼,认出守在他身边的吴阶平大夫,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恩来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78岁。
【1】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微弱—( ) 嘱咐—( ) 清醒——( )
【2】简述周总理在患病的日子里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叙述周总理顽强工作的情形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这一连串的数字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___”处是周总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心潮澎湃,有许多话想对别人倾诉,能仿照《一夜的工作》最后一段的写法,把想说的话告诉大家吗?相信你一定写得很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_____同志而做的演讲。
【2】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3】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__。
【4】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开心阅读。
荆赞
① 我爱游西山,尤其爱在炎夏游西山。当你刚走进山区,便有一股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这香气来自哪里?只要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它来自一种并不引人注目的灌 木。它们一丛丛、一簇簇到处都是。荆的枝条挺拔,枝叶茂密;它的叶柄长,叶面呈掌状分裂。荆有一股略带辛辣的浓烈香气闻了使人陶醉,每次游山归来,荆的余 香总是缭绕不散。
②荆,不但给人以香,还给人以甜。炎夏,正是荆花盛开的季节。满山荆花满山香,招得蜂来蝶往。这是放蜂的好季节,蜜蜂所采的荆花蜜洁白如乳,香甜可口。荆花蜜的采制当然有蜂的(甲)_____,可也不能忘记荆花的(乙)_____啊!
③荆,可以说它浑身是宝。它的枝条细长而柔韧,可以用来编篓。它的籽可以入药,主治风寒感冒、胃气不和等症。就是它的叶子,也是制造蚊香的一种主要原料呢!
④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见缝插针,悬崖陡坡,山巅谷底,都有它的立足之地。它不怕晒,不畏寒,不惧贫瘠和干旱。它生机勃勃,代代繁衍,在数量上,它也占了山区灌木中的大半。
⑤荆,是很有一点精神的。它不用人播种,不用人浇水,不用人施肥,不用人剪枝,却给人以香甜,以枝叶,以自己的一切。荆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礼赞吗?
【1】第②段有两个空,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填入下面(甲)(乙)两处的横线上。
A. 功劳 B. 劳累 C. 功能 D. 辛苦
【2】第①段中具体描写荆的外形的句子是哪一句?用横线在原文上将这一完整的句子画出来。
【3】本文第②段和第③段分别写了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点。
【4】用波浪线在原文上画出第④段的中心句。
【5】本文结尾一句运用了什么句式?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本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歌颂了荆的什么精神?根据文章中心,选择理解最准确、最深刻的一项,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荆的精神是给人以香甜、美好的东西
B.荆的精神是浑身是宝、无私奉献的精神
C.荆的精神代表着不畏寒暑、不惧贫瘠的顽强的生命力
D.荆的精神是一种要求人的很少,却为人类奉献自己的一切的精神
12、课外阅读:(20分)
1956年夏季,有一天,我跟彭总说,北海公园很不错,游人很多,湖心亭里演戏,岸上可以看,划着小船也可以看。他听了很高兴:“哈,今天我们也看看去。”我按警卫部门的规定,把首长下午几点到北海公园的事报告给有关部门。
傍晚,彭总穿着便衣到公园去,在那儿等候着的几个干部和公安人员,忙把彭总迎了进去。
彭总进门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指着一块大牌子问我:“你搞的什么鬼?”“牌子上写的不是‘休息’吗?”我辩解着。“休息?休息为什么叫我们进来?”彭总不但冲着我,也冲着跟在身后的公安人员。“你们这是叫我脱离群众!你们说,是不是你们把群众众赶跑了?”几位公安人员连忙回答,他们是奉了上级指示,闭园接待首长的。 为什么要这样 我们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这么大的一个公园 我们来了 别人就不能来 这种规矩 以后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绝不能有 说着 他返身走出了公园
路上,彭总还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说:“我以后再也不逛公园了,免得老百姓背后骂我。”
(1)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辩解 ( ) 规矩 ( ) 等候 ( )
(3)给短文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3分)
(4)彭总到北海公园后为什么会发怒?(3分)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6分)
①本文记述了一个夏季的( ),发生在( )中的事情。
②彭总进入公园后很快就发现情形不对头,这是因为我“
。
(6)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彭总是一位什么样的人?(3分)
13、完成课内阅读。
一夜的工作(节选)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1】“如此而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的总理。
【3】“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明文件多,而且要一夜时间批阅完,这么多的文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理。
14、阅读美文,完成练习。
敬重卑微
(1)我读到一篇英国课文,讲的是蚂蚁。
(2)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3)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4)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 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5)( )没有抱成团的智慧,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 )会全军覆灭。
(6)生命的微小、体力的单薄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卑微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7)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衣,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8)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在第5、8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将“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改为不含问号的句子,但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4、5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4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与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句相照应。
(2)第5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没的行为体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样两种精神。
【4】回答问题:“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董存瑞炸掉了敌人的暗堡。
①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例句,根据所给的词语发挥想象写句子。
例:(欣喜)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
17、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一转眼,你就要小学毕业了,你十分向往重庆巴蜀中学。请你给重庆巴蜀中学写一封信,推荐自己。并将写好的信寄给重庆巴蜀中学招生办公室的王洪老师,邮编400013.你的地址为: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肖老师培训学校,邮编:635000
(1)按要求填写好信封。(2)我的推荐信。(温馨提示:别忘记写题目哟;别忘记书信的格式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