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台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当然□他们有个老师□可不是我们这样的老师□是一个真人□”“一个真人□真人怎么会是个老师呢□”

    1)给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我们这样的老师”指的是 。句子写出了未来学习方式和今天学习方式中的 不同。

    3)大胆想象,未来的学习生活还可能是什么样的?写一写吧。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páo ______   quǎn ______ hùn ______

    jiāng ______   méi ______ 头晕目xuàn ______

  • 3、古诗积累。 

    《如梦令》和《渔歌子》中直接写出词人流连忘返的句子分别是: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于谦用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李贺用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为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喜欢读语文书,那些课文教给我知识,启迪我心智——读《鲁滨孙漂流记》,可以学习_____________;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可以感受到科学家那份_______________ 精神。

    2.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小儿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 5、读拼音,写字词。

    蚂yǐ( )       确záo( )       zhēng( )          bàn( )             áo   zhōu( )

    颠fù( )       醋gāng( )       dān( )          ( )             pái   huái(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竹石

    郑燮①

    ( )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②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 ①郑燮:号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为“扬州八怪”之一。②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1从“认、咬”两词中选择一个填入原诗括号处,应填_________

    2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写人。诗人在赞美竹的_______________品格的同时,寄寓了自己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 7、阅读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回答问题。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词的第一句连用两个“失”,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词中,作者用“骄杨”而非“娇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中“杨柳”一语双关,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引用了两个神话故事,分别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中的“人间曾伏虎”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山居秋暝》中“春芳”的意思是______,《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的意思是______

    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首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

    B.两首诗都描绘了幽静雅致的环境。

    C.两首诗中的“空”字都写出了大自然的空旷之美。

    D.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爸爸

    没有人比我爸爸更有力气了。他只要挥动几下斧子就能砍倒林子里的树木;只要在我的手上吹一下就能使我暖和起来;只要对那些牛吆喝一声,它们便摇着尾巴站起来。

    他什么都行。我站在他的身影里,幻想着有一天我能变得像他一样有力气,像他一样英勇无畏,战无不胜。

    我看着爸爸用斧子砍树,那些树伴随着咔嚓声倒在雪地上。我全身颤抖,感到整个林子都在爸爸的斧子下呻吟。他把砍下的树毫不费力地装在雪橇上,用绳子把它们紧紧地捆在一起,像捆麦秸一样,然后套上两头牛——像祖母讲的神话中嘴里喷火的龙一样。但是雪橇的滑板冻住了,它们拉不动。于是,爸爸用肩使劲一推,冻住的滑板发出震耳的响声,牛轻快地拉着雪橇向前走去。

    我坐在雪橇上面,身上裹着爸爸的旧皮袄,看着他手里牵着牛的缰绳艰难地朝前走着。那两头大黄牛像两只小狗一样驯顺地跟在他身后。我真不明白爸爸哪儿来的这么大劲,他能够摆布周围的一切。

    太阳不慌不忙、稳稳当当地在天空中滚动。爸爸牵着牛,不慌不忙、稳稳当当地在雪地上走着。突然,他的脚下一滑,跌倒在了雪地上,像我在冰场上摔跤一样。见了这场面,我感到难为情,臊得我都要哭了,因为我亲眼看见爸爸摔倒了,在那一瞬间,他是那么无可奈何。

    至今,我仍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虽然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他从雪地上爬起来,用帽子扑打着沾在身上的雪,气恼而尴尬地朝我笑笑。我同样也感到尴尬和气恼,因为摔倒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爸爸。对于我,他简直就是一切。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并用另外的读音组词。

    hu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he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喷)A.pēn   B.pèn

    喷(  )   火(  )   香(  )

    (2)(难)A.nán   B.nàn

    (  )   为情(  )   (  )

    (3)(哪)A.   B.né

    吒(  )   儿(  )

    3“见了这场面,我感到难为情,臊得我都要哭了,因为我亲眼看见爸爸摔倒了,在那一瞬间,他是那么无可奈何。”“这场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我”看到爸爸摔倒“感到难为情”,甚至“臊得我都要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

    4“对于我,他简直就是一切。”联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示:在作者的眼里,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爸爸对作者的影响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细读文中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学习表达。(3+2分)

      维吾尔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视。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妩媚的笑容,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选自《和田的维吾尔》)  这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生动、准确的描述了维吾尔姑娘的( ),还可以联想到用   、   (填四字词语)这些词语形容。

    仿写句子:  

     

     

  • 11、附加题。

    “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某小学六年1班开展以“和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下是该班学生的展示材料。

    材料一:

    和是一种理解

    理解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有了理解,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和谐。

    理解是一阵蒙蒙的细雨,能滋润受伤的心灵,有了理解,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材料二:

    和是一种团圆 “节”文化

    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传递的都是“和”文化。

    八月十五是个“和”文化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当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聚在一起的时候,总会望着明月,吟诵古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材料三:

    和是一种宽容

    吕蒙正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复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

    【注释】①相公:古代对宰相的称呼。②参知政事:副宰相。③朝士;有资格入朝廷的中央官吏。④同列: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

    材料四:

    和是一种传承

    “和”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 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准确理解、系统阐释中国“和”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宇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有助于深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特质和当代价值。

    【1】阅读材料一,仿照其中的句式,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合的语句。

    (1)理解是______________的阳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了理解,______________才会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材料二中的中秋节,还有很多传统节日,是“和”文化节。正如王安石笔下古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春节放鞭炮的热闹场景;王维笔下古诗(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重阳节的登高传统;林杰笔下古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七夕节看牵牛织女星的独有情趣。

    【3】结合材料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了四则材料,我们对“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请自选角度,谈谈你对和文化的感悟和收获,做和文化的传承者。

    要求:必须关联材料谈,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 15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唯一的听众》

    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聋子。我拉了起来。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觉、感受、感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我一直珍藏著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大,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名望、威望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联系上下文,说说声望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偶尔(   )   众多(   ) 凶恶(   )

    3联系上下文,用 选择最恰当的词。

    4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促使努力练琴的动力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的一曲《月光》奏鸣曲使妹妹大吃一惊,妹妹大吃一惊是因为_________

    6作者一直珍藏这个秘密秘密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写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难听的拉琴声。

    B. 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

  • 13、阅读语段,按要求答题。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节选《十六年前的回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尖锐:________________

    僻静:_____________

    【2】读句子,按要求答题。

    ①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可以表现出父亲_______

    ②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并与上文对敌人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父亲_________的品质(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在农村

    ①家乡的秋天很明朗,从初秋到秋末,四处洋溢着喜悦。睁开眼睛可以看到,张开嘴巴可以尝到,闭上眼睛还会闻到淡淡的香味。秋,无处不在。

    ②秋在农村是能看得到的。秋风A__________,吹遍山山崖崖,吹走了炎热,吹来了凉爽,吹得大地一片金黄。走出家门,绚丽斑斓的秋景映入眼帘。橘黄的南瓜躺满地头,紫色的茄子挂满架头,红彤彤的枣儿爬满枝头;酸的野果,甜的鸭梨,肥胖的玉米,柔细的糜子,黑的芝麻……

    ③农村的秋啊,走在哪里哪里就是秋。山崖上红了的酸枣似乎要掉进忙碌的农人的嘴巴里,黑黝黝的杜梨圆润而馋嘴。天空蓝了,树叶黄了。处处是硕果,处处是喜悦,迷得人们B__________

    ④树叶落了一地,厚厚的,踩上去软软的,像刚刚苏醒的春土。这在城市是感觉不到的,更不要说享受了。城市无论院子,还是街道,都被环卫工清扫得干干净净。乡下就不同了,落下的树叶一堆又一堆,没有人清扫,没几日就堆得如小山。来来往往的小牛小羊逮个正着,吃得肥胖肥胖的。枣树下,少年们拿着竹竿打得快,妇女、老人、小孩子拾得快。果园里摘果子,葡萄架下摘葡萄,田野里收秋的农民一个比一个唱得起劲儿。“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把农村的秋天描写得C__________

    ⑤秋在农村是可以尝得到的。城市的街头,偶尔也能看到卖烤红薯和烤玉米的,那野味却远远比不上农村的正宗。在农村,在农田里掰几个玉米棒子,地下挖个沟,把玉米放到上面,捡些柴火在下面烧上,便开始了野餐;到田地里拔几个细且长的萝卜,用清澈的河水冲冲,咬一口,又脆又甜;或者摘几个青辣椒,烧几个土豆,一口青辣椒一口土豆,香味十足;要不拔一把黄豆放到火上一烧,你一颗,他一颗,脆而香;也可以去果园摘苹果、柿子、酥梨、葡萄……

    ⑥秋在农村是能闻得到的。在城市的超市里,把乡下运来的土豆、萝卜、辣椒、南瓜、梨等都装在盒子里包上保鲜膜,大概就是无菌食品。反正,我很少去光顾。整天忙碌的城市人忘却了秋天的喜悦,习惯在超市买上一些蔬菜回去做着吃便罢了。在农村就不同了,站在院子里,或者站在山冈上,瓜果的香味随风飘来醉得人心儿都甜了。闻闻金黄的谷穗,闻闻熟透的葡萄,闻闻圆溜溜的南瓜,闻闻黑黝黝的杜梨……什么不是香的,什么不是醉人的?

    ⑦深秋来了,天气渐渐地凉了。山山沟沟、川道小丘、菜园小畦失去了往日的蓬勃,一片凄凉。但走进家家户户的院子,秋,仍然毫不褪色。一串串鲜红的辣椒挂满墙面,一堆堆金黄的谷子摆满院子,一个个金黄的玉米架满架子。打谷场上、院子里忙得D.__________;打谷子、晒豆子、扬糜子,不要说亲手去做了,看着也忙,也喜悦。

    ⑧秋,在农村是个聚宝盆,是收获的季节,是喜气盈盈的季节。

    1这篇文章写的是___________,文章具体是从三个方面来写的:

    (1)第__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不可开交”“悄然而至”“恰到好处”“眉开眼笑”四个成语分别填在文中A、B、C、D四处恰当的位置上。

    3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

    4第⑥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反让大夫取笑了。(改为转述句)

     

    (4)我最不中用。   我被派到这儿来了。(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改为转述句。

    (1)法官说:“两周前我找人用锅炉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然后又上了三道锁,钥匙在我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指着我问父亲:“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班长抬起头说:“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用两组不同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连成一句话。

    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第四部分:妙笔生花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一个人假若没有远大的理想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理想是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请以“长大后,我想成为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