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匆匆》是一篇____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文章紧紧围绕“_____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_______ 。他写过的同一体裁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空。
全神(______)(______)鄙夷(______)(______)戛然(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拔(______)(______)致志(______)(______)入胜
走马(______)(______)自愧(______)(______)赴汤(______)(______)
1.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____________地看书。
2.玛琪脸上露出____________的神情。
3.画“——”词语的近义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字组词。
衔( ) 诞( ) 效( ) 侵( )
街( ) 延( ) 郊( ) 浸( )
4、读音节,写规范汉字。
biān pào cǎi huì rǎn gāng jiě shì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làng màn nài hé luò tuo tōng xiā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5、读拼音,写同音字。
lì 鼓( ) 严( ) ( )如 ( )史 再接再( )
yù 培( ) ( )防 沐( ) 地( ) ( )( )葱葱
jì ( )念 ( )忆 邮( ) ( )然 ( )高一筹
hè 恐(吓) (喝)彩 祝(贺) 仙( ) ( )( )有名
6、附加题。
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____,号“______”,这首词的题目“浣溪沙”是词牌名,我还能再写两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
【2】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的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陶者①
[宋]梅尧臣
陶②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③。
十指不沾泥,鳞鳞④居大厦⑤。
注释:①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②陶:同“掏”,指挖土烧瓦。③无片瓦:没有一片瓦。④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⑤大厦:高大的房屋。 |
【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 )
②“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 )
③“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 )
【2】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代文阅读
人生的开关
①我小时候家里很穷,那年我考上了大学,却没有钱去上学。
②唯一能来钱的路是上山砍柴。附近有一座矿山,矿上每天要烧很多柴,民工们从山上砍柴,挑到公路边,由矿上派人来收购,然后用车拉走。我也加入了砍柴民工的队伍。我力气小,砍得很慢,以这样的速度,只怕是夜里不睡觉也挣不够上学的钱。后来,矿上来收柴的张叔要找一个人替他过磅记数,由矿上开工资,这是一份好差事。他知道我上学缺钱,特地把这差事安排给我。
③过了几天,和我一起来砍柴的大毛悄悄跟我说:“给我多记一点儿,我拿了钱分你一半。”
④张叔是按我记的数字给民工发钱的。只要笔下轻轻一划,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来钱,天底下原来还有这样便宜的事!不过,张叔会不会发现呢?大毛说:“不会。柴是一车车拉走的,少个三五百斤谁也不会知道。”就算别人不知道,但我这么做,对得住张叔吗?大毛说:“咳(hāi)!你真是的,柴是公家的,又不是张家的,有什么对得住对不住的?”
⑤我被他说得心动了, 但总觉得有些不踏实不对劲。我把这事说给母亲听,母亲听了坚决反对。她说:“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我听了母亲的话,后来就没有理会大毛。
⑥那年我挣够了上学的钱,踏进了大学的门槛,毕业后分配到了一个我喜欢的地方,有了一份我喜欢的工作。我的人生道路很顺畅。
⑦前些日子,我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我问他:“假如我那时虚报冒领,会怎么样?”张叔说:“你要是想昧心多拿一点儿,最后会连一点儿也拿不到。”他告诉我,柴拉回矿里,他中间抽验过几次,没有发现差错。我吃了一惊:幸好当初没有听信大毛的蛊(ɡǔ)惑,不然的话,我此后的人生道路还不知是什么样子。
⑧一位哲人说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多开关,轻轻一按,便把人带进光明或黑暗两种境界。这话我信,因为当年在那座大山脚下的公路边,我就接触过一个这样的开关。
【1】第⑦自然段说“我回家探亲,见到张叔。提起那段旧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那段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中写“我被他说得心动了”,“我”心动的原因是( )
A.“我”上大学急需用钱
B.大毛说把钱分“我”一半,并且张叔不会发现“我”多记数字
C.不出力不流汗就能挣到钱
D.张叔特地把过磅计数的工作给“我”
【3】短文中母亲说的“吃了不该吃的会拉肚子”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4】读一读结尾划线部分哲人的话,想一想文中“我”的故事 “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一: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它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漂图书时,在投漂说明中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图书的漂流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二:
六年级“图书漂流”活动——______________
活动安排:3月10日—3月15日:投放图书
地点:学校阅览室
3月18日—6月30日:漂流
注意:(1)图书要求:非教材、教辅类,内容健康。
(2)漂流要求:①每本书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周;②爱护图书;③认真阅读,填写漂流卡。
【1】从材料一中选出恰当的内容来当作“图书漂流”活动的主题,并填在材料二的横线上。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确定一个“图书漂流”主题。
________
【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图书漂流是一种好书共享的方式。( )
(2)本次“图书漂流”活动的参与者是六年级师生,每本书停留时间不限。( )
【3】读了这两则材料,对于图书漂流,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莫言的“软弱”
莫言每次从外地坐飞机回京,都想到女儿家去看看。
女儿的房子离机场很近,有时他明明应该到她那边去,他却不去,而是回到自己在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他怕出租车司机会嫌路途短不高兴,排了半天队拉这么一个挣不了多少钱的短活儿,会甩脸色给他看。他这一路就会很痛苦。所以,有两次必须去女儿家的时候,他就预先准备好一盒中华烟,上车以后就把中华烟先给司机,说:“先给你一盒烟抽,我保证绝对不是假的。”然后再跟他说去哪里。司机当然很高兴,他一算,一盒“中华烟”60元钱,他没赔,所以一路跟莫言有说有笑。
所有和莫言有过交往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特别在乎别人感受的人,无论对谁都低调、谦恭、谨慎,甚至显得有点“软弱”。然而,莫言的这种软弱,恰恰展现了一种人性的美好——对每一个人都心怀体恤和敬重,哪怕他只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1】请把划线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鸥乔纳森(节选)
①早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恬静的海面.荡漾的微波闪着金光。
②离岸一英里的海上.一只渔船随波逐浪地前进,这是吃早饭的信号,近千只海鸥飞来,相互追逐着争食吃。又一个忙碌的日子开始了。
③但在远离渔船和海岸的地方.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独自在练习飞行。在百英尺的上空.他伸下两只带蹼的脚,仰起嘴.使劲儿弯着翅膀。翅膀一弯.就可以放慢速度。而现在,他越飞越慢了,慢得几乎听不到耳边的风声,慢得连脚下的大海也仿佛静止不动了。他眯起眼睛,集中精力,屏住呼吸,使劲儿想再……弯……那么一英寸……然后.他浑身的羽毛直竖,失去平衡.摔了下来。
④要知道.海鸥飞行时决不摇晃。决不失去平衡,盔空中失去平衡,对海鸥来说是极不光彩的事。
⑤但是乔纳森并不觉得丢脸.他再一次展开双翅,依旧颤抖着使劲弯曲——一点、一点地放慢速度,又一次失去平衡——他不是只平凡的鸟。
⑥大多数海鸥只求学会最简单的飞行本领…一如何从岸上飞出去觅食.再飞回来。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飞行,而是觅食。但对这只海鸥来说.重要的不是吃而是飞。乔纳森喜爱飞行胜于一切。
⑦他发现,像他这样的想法,在同类中是吃不开的。他那么整天独自练习.成百次地作低飞滑翔,连他的双亲都替他担心呢。
⑧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故.只要他保持离水面不到半翅的高度作低空飞行,他就能在空中停留较久,费劲较小。他滑翔下来并不像一般乌儿那样伸下双足溅落海中,而是蜷起双足紧贴着身体掠过海面,在水面留下长长一道波纹。他蜷起双足在沙滩上滑翔着陆,然后步测着沙滩上滑翔的距离,他的父母见了,着实为他担忧。
⑨“怎么啦,乔?怎么啦?”他妈妈问。“难道学其他海鸥的样儿这么难,乔?低飞是鹈鹕和信天翁的事,你学这干什么?你干吗不吃点儿?孩子,你都瘦得皮包骨头了!”
⑩“我倒不在乎瘦得皮包骨头.妈妈。我只是想知道我在空中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
⑪“你瞧,乔纳森,”他父亲温和地说,“冬天快到了,船只就要少了,海面上的鱼也要钻到海底去了。你要是一定要学习,那就学学怎么觅食吧。飞行当然好,可你总不能拿滑翔当饭吃啊。别忘了,你飞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吃。”
⑫乔纳森顺从地点点头。以后几天,他试着学其他海鸥的样儿;他作了认真的尝试,与鸥群一道围绕着码头和渔船嘎嘎叫着争食吃,扎到海里抢点儿面包片和烂鱼。但这样做他受不了。
⑬“这样太没意思了,”他心里想,一边故意把好不容易弄到的一条鲤鱼丢给一只追逐他的饥饿的老海鸥。
⑭不久,乔纳森又独自一个出去了。他飞到海上远处,饿着肚子学习,很是快乐。
【1】第②自然段好像和乔纳森无关,作者写该段的目的是什么( )
A. 可以让读者发现乔纳森与一般海鸥的不同。
B. 写出了鸥群的忙碌,衬托出了乔纳森的不听话。
C. 写海面上热闹的场景,反衬了乔纳森的悠闲。
D. 写出了吃对于海鸥来说是最重要的事。
【2】读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注意划线的字及标点,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
A. 乔纳森飞得很开心,随心所欲。
B. 乔纳森练得很辛苦,用尽力气。
C. 乔纳森练得很偷懒,断断续续。
D. 乔纳森练得很长久,一刻不停。
【3】乔纳森的双亲担心什么( )
A. 乔纳森不好好飞行,丢了他们的脸。
B. 乔纳森整天和其他海鸥追逐争食。
C. 乔纳森整天独自练习低飞和滑翔。
D. 乔纳森飞行时总是摔跟头。
【4】第⑩段中“但这样做他受不了。”什么是乔纳森受不了的( )
A. 父母对它的劝说 B. 每天练习飞行 C. 与鸥群一道争食 D. 把抢到的鲤鱼给老海鸥
13、阅读理解
爱国是很具体的
我常常给我的学生讲一个故事:我们有一天出去旅行,忽然间暴雨来了。我们没有地方避风躲雨,孩子们向前跑,一看前面有个草棚,大家“哗”地冲了进去。大家也不考虑房子干不干净,只要有避雨的地方就很满足了。但这座房子在风雨中突然间要倒塌,同学们想尽办法扶住它,不能让房子倒塌。在这种情况下,我很有感慨,同学们,你们说是我们需要房子呢,还是房子需要我们呢?我看是我们需要这座房子。
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国家,再穷再破,都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她!我们国家不如别人,我们承认,但是我们有决心,我们会慢慢把她搞好,但我们一定要牺牲自己,有热爱国家的观念。
大家都知道以色列与阿拉伯的战争。阿拉伯和以色列打仗打得正热闹的时候,世界正举行选美比赛,那年以色列小姐正好当选“世界小姐”。这位姑娘在电视上发表讲话:“世界小姐不是我个人想选,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以色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所以我要出来竞选。我想让人们知道:地球上有以色列这个国家,所以我要出来竞选。我今天被选上了,就完成了我的任务,我也要告诉世界:以色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因为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现在我的国家正在打仗,今天我要回去,为祖国而战。”她发表完这番讲话,第二天就坐飞机回国了。这个消息发布后,全世界的人对以色列刮目相看!
爱国是很具体的。我的学校门口有个标语:离开校门一步,肩负忠信荣辱。推而广之,离开国门一步,肩负全国荣辱。一口痰吐在中国是小事,吐在外国,你就丢了中国十三亿同胞的脸,因为你代表十三亿中国人,而不是你一个人。你千万不要以为,“好汉做亊好汉当”,你错了,你做不到,你不够资格当!所以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
注:上文是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校长高震东在大陆的讲演稿片段。
【1】写出文章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填空。
一个人,只要把自己的行为和祖国的 联系在一起,就要 ;一个国家中,每一个人都 和祖国联系在一起,那么,这个国家就会 。
【3】作者用避雨需要房子做比喻,讲清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又举以色列姑娘当选“世界小姐”这个事例,讲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道理。
【4】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连成一句话。(原两句话的位置可以调换)
(1)以色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我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色列是一个优秀的民族。 我要出来竞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你或你的同伴代表学校走出校门的经历,说说你对“离开国门一步,肩负全国荣辱”这个道理的感受和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①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一次儿子睡觉(jiào jué)时,他发现儿子的眼珠忽然转(zhuàn zhuǎn)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会是什么关系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fú fù)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根据眼珠转动的次数和时间,来测量(liáng liàng)人做梦的次数与梦的长短。
②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 ),有所( ),有所( ),有所( )。
③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1】给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给第②自然段中的括号内加入恰当的词语,排序正确的是( )。
A.发现 创造 发明 成就 B.发现 发明 成就 创造
C.发明 发现 创造 成就 D.发现 发明 创造 成就
【3】“见微知著”:微,_____,著,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列加点字与奇怪中的怪字意思相同的是 (_____)(_____)。
A.怪罪 B.怪异 C.古怪 D.鬼怪
【5】结合选文第三段内容,按表达顺序用四字词语概括真理的产生的过程。
A. B. C. D.
15、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画线句子仿写句子,另选三个人物和三种品质。
我喜欢鲁滨逊,是因为他不畏艰难。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题。
那么长的头发,洗起来不是很麻烦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花儿开了。(扩句,至少两处)
(2)何为对李老师说:“李老师,你能不能告诉我钱在你心目中是不是最重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3)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改为反问句)
(4)这个地方很少。(改为夸张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场上爆发出掌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怀特森先生说:“我希望你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儿东西。”(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请用这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在一年里,我们会度过很多欢乐有趣的节日,比如元旦、春节、儿童节、中秋节等。你喜欢哪个节日?可以说一说原因,也可以写一写发生在这一天的某件事。
题目:我最喜欢 节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