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赞赏——(______) 赞叹——(______) 责怪——(______)
占领——(______) 照射——(______) 照应——(______)
茂密——(______) 继续——(______) 艳丽——(______)
倘若——(______) 逼近——(______) 彻低——(______)
2、关联词语填空。
(1)( )决心已下,( )应该坚持坚持不懈。
(2)( )有春种,( )有秋获。
(3)( )遇到什么挫折,我们( )能想法克服。
(4)我( )不要奖品,( )在考试时作弊。
3、按要求填空。
(1)《缩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2)《竹石》二诗中,诗人咏诵了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________的高尚情操。其中“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的品质。
(3)《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诗的共同特点是表面上写物,实际上是在________。
4、根据“日积月累”填一填。
(1)白马西风塞上,_____________。
(2)雾锁山头山锁雾,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近水远山皆有情。
(4)______________,一城山色半城湖。
5、小明在读世界名著《鲁兵逊漂流记》,当他读到“我们在困窘中,就是我们所说的,左右为难或者踌躇不定的境地中……”时,不认识“踌躇”这两个字,就去查词典,他先查“踌”字的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知道了这两个字读“chóu chú”。这句话中“踌躇”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踌躇)(踌蹰)chóu chú ❶形犹豫:颇费~|~不决|~了半天,我终于直说了。❷<书>动停留;徘徊不前。❸<书>形用得意的样子:~满志。
6、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____,“志”是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天下谁人不识君?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的 。
【2】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______诗,诗人要远行的朋友是____。
【3】诗人与友人分别当天的天气非常__________(A.晴朗 B.阴沉),这一点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看出。
【4】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哀愁,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激励朋友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
【5】有关送别的古诗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外阅读
鹊桥仙①
[宋]秦观
纤云弄巧②,飞星③传恨,银汉④迢迢⑤暗度⑥。
金风玉露⑦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⑧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⑨。
(注释)①鹊桥仙:词牌名。②纤云弄巧: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③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④银汉:银河。⑤迢迢:遥远的样子。⑥暗度:悄悄渡过。⑦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⑧忍顾:怎忍回视。⑨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银汉迢迢暗度。( )
A.愚昧,糊涂。 B.悄悄地。 C.不亮,没有光。
(2)便胜却、人间无数。( )
A.能承受。 B.战胜,打败。 C.超过。
(3)忍顾鹊桥归路?( )
A.回头看。 B.照管,注意。 C.拜访。
(4)两情若是久长时。( )
A.如,像。 B.此,如此。 C.如果,假如。
【2】判断下面朗读节奏划分的正误。
(1)飞星/传恨。(____)
(2)银汉/迢迢暗度。(____)
(3)忍/顾鹊桥/归路。(____)
(4)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
【3】这首词借______________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意思,并指出其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轨铁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小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边上,丝毫无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惟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惟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1】在正面认识扳道工父子之前,“卧倒”镜头能以绝对优势夺得冠军,你认为“它具有哪些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为什么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卧倒”故事的情节可分为四部分,请概括写出。
开端:_______________
发展: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
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8)段说“那个扳道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你认为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观点和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伶俐——( ) 即刻——( )
【2】短文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作者详细写了哪种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开始三个“莫不”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
A.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B.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C.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D.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5】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11、阅读。
(一)妈妈喜欢我吗
妈妈喜欢我吗?这是困扰了我很久的问题。
五岁那年,幼儿园的阿姨问我:“妈妈喜欢你吗?”“不喜欢!”我十分干脆地回答。按理说,像我这样的独生女,应该是妈妈的掌上明珠。但妈妈在我的心中,并没有一般慈母的形象。
记得有一次,刚吃完饭,妈妈将盆盆碗碗往我面前一搁,说:“从今天开始,这些由你洗。”那时候,我家的洗碗池子挺高,我的个子矮小,小手怎么也够不到水龙头,妈妈( A )了我一眼说:“你怎么就不会想想办法解决呢?”于是,我真的动了脑子,找了张小板凳垫在脚下,系上小围裙,踩在凳子上洗起碗来。
从此,洗碗、扫地、煮饭、洗衣服……我要做的家务越来越多了。也越来越会做了。
不久,我上了小学,老师曾问我:“妈妈爱你吗?”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也太模糊了。“不知道!”除了这个回答,我还能说什么呢?妈妈有时候好像是爱我的,然而更多的时候令我无法理解。记得有一次,跟妈妈去菜市场,回来搭车时,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座位,突然,我(B)到妈妈那不满的目光,赶忙站了起来,妈妈却扶着她身旁的老奶奶坐了下去,我只好很不情愿地继续站着。妈妈呀,你怎么就不能对我多施舍一点温柔的母爱?
前段日子,我一个同学的母亲病了,她急得只是哭,因为她不会做饭。天哪!难道世界还有这么大不会做饭的人?我就帮着给她妈妈做了一碗水饺。我一边为她妈妈煎药,一边还为我的同学赶缝了一床被套。其实。这些活都是我小时候妈妈命令我学会做的。就这样,那位同学的妈妈逢人就说:“你看人家朵朵,多听话,多能干,多吃得苦!我那宝贝女儿能学到一半就好了。唉!”
啊!我心中的天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此时,我那从小就被妈妈冻结了的感情,像开春的河水,哗哗地流淌起来。时至今日,我才真正领悟到:妈妈是爱我的!多少年了,为了使我学到一些做人的本领,为了我的学习,妈妈默默地承受了我对她的多少误解和怨恨。妈妈对我,正如作家海明威说的:“正因为爱得深,所以要求的也就更多。”
1、为原文空缺处选择表示看的词语:( )( )
看 观 望 触 盯 遇 瞟 睨
2、短文一共写了妈妈教育“我”的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教我学做家务活;第二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的母亲病了,“我”帮了她做了那些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用比喻修辞的一句,用“ ”画出。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
5、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也太模糊了。“熟悉”的是什么?“模糊”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小时候我认为妈妈不爱“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我”领悟到“妈妈是爱我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文章开头照应的句子是( )。
A、但妈妈在我心中没有一般慈母的形象。
B、这个问题我太熟悉了,也太模糊了。
C、时至今日,我才真正领悟到:妈妈是爱我的!
8、结尾引用海明威话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有个孩子,在他出生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个儿在街头徘徊,撞在一位老人身上。老人并不生气,却关心地问:“孩子,你为啥哭?“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 )的眼睛,让你去( )世界;给了你( )的耳朵,让你去( )世界;给了你一双腿,让你( )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 )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老人又说:“孩子,重要的是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语言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 )
(2)细心地思索。 ( )
(3)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倾诉——( )
哀伤——( )
【4】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改造 灵敏 观察 明亮 倾听 走遍
【5】孩子听完老人第一次说的话,“眼睛忽地一亮”,是因为听完第二次说的话,“陷入沉思”是因为
13、阅读
( )
人们都赞美荷花,而我却更爱荷叶。‖
荷叶不艳不媚,不像荷花那样惹人注目。然而,有它(赔陪)伴着荷花,会使荷花显得更美丽动人。
烈日当空,荷叶撑起翠伞,用自己的光合作用,让荷花长得更富有生气。风雨袭来,荷叶们紧(蜜密)团结,连成一片,忘我地保护着那些幼小的花蕾。
荷叶不仅把自己奉献给荷花,还奉献给人类。它作为药材,能为病人清热去火;它作为包装材料,不怕水(侵浸)油污;它作为食物煮粥,更是清爽可口。
荷叶给予别人的甚多,而自己却无所求。当人们欣赏荷花,赞美荷花的时候,它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只是默默地工作。‖
我爱荷叶,爱它的朴实淳厚,更爱它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1】给短文加一个适当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括号中。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3】写出“保护”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下题。
表里的生物
①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②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③一天,我对父亲说:
④“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⑤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⑥“只许听,不许动。”
⑦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⑧“小孩儿不许动表。”
⑨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⑩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⑪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⑫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⑬“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⑭“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⑮“为什么呢?”我又问。
⑯“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蛰你。”
⑰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⑱“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⑲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⑳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㉑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完成:
(1)⑰自然段“我吓了一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感到愉快”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⑱自然段“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对“这么好的表”上文是这样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㉑自然段“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样的话”是指⑳自然段“我”见人就说的话。
B.“这样的话”“我”说了很久呢。
C.“我”后来不说了,是因为“我”随着年龄增长知识增加了,不再像原来那样天真、幼稚了。
D.后来“我”对这件事印象不深了。
【3】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对“我”的心理描写有多处,请摘录一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下面两题中选择一题来完成,不少于50字。
(1)对文中爸爸一系列的做法,有些人欣赏,有些人并不认同,你的看法是什么?
(2)“我”对父亲的怀表从疑惑、好奇、猜测,到又产生新问题、解答疑问……有人说“我”是胡思乱想,也有人说是探究和思考,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报告这个喜讯的人把消息告诉了她的丈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身在热带,即使有衣服也不用穿。(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①今天,人民子弟兵非把这段溃口堵上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廊外面的地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官说:“我已经在两个星期以前用锅炉铁板把洞口的大门钉上了一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每天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点钟不到,我们就沿着崎岖的山路登上清凉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阳腾空而出。(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风把云块向我们推来,越来越近,简直伸手可捉。(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岁月的长河印下我们成长的足迹,成长的过程有喜有忧,有苦有乐,选择你深刻印象的事情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流畅,内容具体。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