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镇江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的诗句填写完整。

    1.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

    3.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

    4.__________,游子身上衣。__________,意恐迟迟归。

  • 2、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进行记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回到英国等故事情节。

    2.“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这几句话借助写____________的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_____的心情。

    3.《石灰吟》中,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写出自己______的意志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竹石》的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说明了做人___的高尚情操。这两首古诗都采用了_______的写法。

  • 3、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___( )

  • 4、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死得( )( )     ( )( )四海     ( )( )

    翻箱( )( )     ( )( )无遗     ( )( )

    (1)录取通知书不见了,几个老师____________找了好几遍都没找到。

    (2)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来自____________的运动健儿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奥运盛会。

  • 5、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福楼拜丝毫没有犹豫,直接地说。____

    (2) 福楼拜一句接着一句,不停歇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____

    (3) 所有办法都想尽了,也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莫泊桑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理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为这首词画出朗读停顿

    2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明作者送朋友离去的时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这首词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5这首词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读古诗,完成练习。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古诗第一句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氛围。

    3“新桃”在诗中指___________,“旧符”指 __________

    4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   )的前景。

    A.光明美好 B.灰暗迷茫

    5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 )的意思。

    A.喜新厌旧 B.除旧布新

  • 8、诗歌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赏析,请你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答案画上“√”。

    “白雨跳珠”写出了雨(急而大 小而疏);“忽吹散”写出了雨(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短)的特征;“水如天”写出了雨(大 小)。从而感受到这个时节的天气是变化无常的,骤雨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4】诗人50岁时又来西湖赏雨,还写下了“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结合这首诗想想: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灾区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行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照片上的那些孩子坐在用帐篷搭起的教室里,纯真而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一一学校西三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眼熟了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佝偻着身子吃力地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面前走过时,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面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那组照片,很久才从一张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衣服当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些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的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十元钱。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使命似的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心中种种命题忽然有了答案一一在我们只知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起的,难道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1括号里句子改成陈述句。

    2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回答:

    本句中“消瘦”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请问“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了什么“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前面部分多次写“我”对拾垃圾老头的“不屑”,后面却说“我”对老头的行为感到“惊讶”、“震撼”,并产生了“敬意”。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的善举让“我”产生了“莫名的敬意”,甚至在他远去之后“我”仍然“呆呆地站着”。如果你是文中的“我”,此时,你最想对老人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说你对“爱,从来不卑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文本阅读

    重庆高铁明起调价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从4月21日起。重庆高铁的车票价格将不再“一刀切”,而是根据各车次的客流状况,呈现差异化。此次调价只涉及重庆时速200~250公里的动车组高铁(D字头)列车部分票价。

    本次票价调整,对乘客有何利弊?有媒体以重庆北至北京高铁票价变化为例(如下表)指出,以后,同日同段旅程的高铁车次可能出现多档价格,旅客可认真比对后选出自己最心仪的车次。时间充裕的旅客,可以避开高峰时段,出行成本更低;而对出行时间更在意的旅客,就得多掏点钱。

    “重庆北至北京”的列车时刻与价格变化:

    媒体报道称,本次调价与部分铁路运输企业亏损不无关系。亏损原因其中一条就是定价偏低,且明显低于同区段公路票价(如重庆至北京,公路运行8小时,栗价372元;高铁运行3.5小时,票价仅150元),不利于铁路运输企业改善经营状况,提高服务水平;也不利于各种交通方式合理分工和充分竞争。

    (选自中国新闻网,有所删节改动)

    【1】本次重庆高铁票价调整中,哪趟车的二等座降价幅度最大?( )

    A.D3108

    B.D7416

    C.D7406

    D.D2350

    【2】本次调整,( ) 票价涨幅最高。

    A.商务座

    B.一等座

    C.二等座.

    D.无座

    【3】相较而言.如果时间充裕,买哪个班次的几等座最划算?( )

    A.D3108一等座

    B.D7416 一等座

    C.D2350-二等座

    D.D7406二等座

    【4】利用文中信息,谈谈你对本次票价调整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初一,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人们的哪些活动中,写出了“除夕真热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选文中较为详细地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 的热闹光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流浪地球》——恒星的挽歌

    ①《流浪地球》是2019年备受关注的电影,它引发了无数观众对电影中科学设定的热烈讨论。有的说行星发动机不可能实现:有的说要引爆木星推走地球,有更好的办法……回头想想,到底什么才是地球不得不流浪的原因呢?

    ②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氦,同时释放巨大的能量。一方面,太阳的巨大质量产生引力,令其自身向中心坍缩;另一方面,核反应产生的高热,导致它膨胀。这两种趋势形成一种平衡,让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胀,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全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噬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必然崩溃。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1】阅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

    (1)太阳能保持稳定的形态,是因为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氢核聚变,产生氧。( )

    (2)目前科学家还未找到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

    (3)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

    【2】短文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短文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结合下列材料,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的认识。(不少于30字)

    材料:宇宙是无穷无尽的,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今天,载人的宇宙飞船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登上月球的飞行,将来一定会揭示更多的宇宙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树叶和树根

    太阳照在树叶上__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__在树上做窝的喜鹊__麻雀__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__想不到树叶竞因为这骄傲起来__它常常唱着__哗啦啦__哗啦啦__我们树叶顶呱呱__树苗要长大__全靠我们啦__

    这一年,天大旱,因为缺水,树叶纷纷从树上落了下来。后来,下了场好雨,树根又吸收了充足的水和养料,并把它们送到树梢。落光了叶子的树,又长出了小树叶来。

    新长出来的小树叶虚心多了,因为它们懂得了不光自己有功劳,还有默默工作的树根呢!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

    太阳照在树叶上________树叶为大树制造养料________在树上做窝的喜鹊________麻雀________乌鸦都夸树叶功劳大________想不到树叶竟因为这骄傲起来________它常常唱着________哗啦啦________哗啦啦________我们树叶顶呱呱________树苗要长大全________靠我们啦________

    2文中讲到树叶前后态度变化时,用上的一对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___

    3对于大树来说,树叶的功劳是________,树根的功劳是________。短文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 14、阅读理解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历)声喝(hē hè )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è é)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叶),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fó fú)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sì shì)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用“——”画出来。

    2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厄运是什么意思?本文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着越来越短的蜡烛,杰克会想些什么呢?写出杰克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 17、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 18、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 19、把句子改成反问句。

     人人都需要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能变。

    例: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1)这么大的风浪,那个渔民怎么能驾着小船出海去呢?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3)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幸福美好”一词频繁出现于国内各大媒体,也成为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怎么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经历讲述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可以用“幸福”命题,如“我的幸福故事”“幸福的瞬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在身边”……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注意语句通顺,中心明确;习作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③字迹工整,标点正确,写一篇450字左右的纪实作文;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